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洋淀

白洋淀

白洋淀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947篇;相关期刊770种,包括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0年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调水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等;白洋淀的相关文献由2414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国华、刘存歧、赵彦伟等。

白洋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3 占比:63.1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73%

专利文献>

论文:947 占比:36.16%

总计:2619篇

白洋淀—发文趋势图

白洋淀

-研究学者

  • 肖国华
  • 刘存歧
  • 赵彦伟
  • 李贵宝
  • 张凤春
  • 蔡楠
  • 杨薇
  • 李凤超
  • 王殿武
  • 吴新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武凤珠
    • 摘要: 在华北平原上,环绕“华北明珠”白洋淀,一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未来之城”正拔地而起。肩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历史重任,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即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支点。
    • 程雪莉
    • 摘要: 雄安的盛夏,一次文学之旅。我和文友们坐着小艇,驶入白洋淀。芦苇,绿森森,无际;淀水,碧澄澄,无边;雍容壮硕的荷花莲叶,把沉甸甸的美装满我们的心田。走过孙犁文学馆,里面的展品吸引着我们,不知不觉,我和两位文友掉队了。也没太着急,驻足一亭子旁,赏美景。一个小舟停在水里,有人在清理水边台阶处过于茂盛的一丛芦苇。“多么好看的翠绿呀!”
    • 付雨; 剧泽佳; 陈慧; 赵鑫宇; 宋圆梦; 王广志; 张璐璐; 崔建升
    • 摘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沉积物以及7种底栖动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进行检测,并探究QNs在底栖动物中的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白洋淀水体中,ΣQNs浓度为0.7380~2004ng/L,其中氟甲喹(FLU)平均浓度最高(168.0ng/L),而在底栖动物中,氧氟沙星(OFL)和诺氟沙星(NOR)的检出率最高(Freq=100%),其次为FLU和恩诺沙星(ENR)(Freq≥50%),其余QNs检出率小于40%(Freq≤40%),底栖动物中ΣQNs浓度为23.70~289.4ng/g,其中FLU(29.43ng/g)和环丙沙星CIP(40.38ng/g)平均浓度最高;QNs在底栖动物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为219.6(BCF_(MAR))~1754L/kg(BCF_(ENR)),这表明QNs在底栖动物中的生物富集能力较高;检出率较高的OFL、恩诺沙星(ENR)和NOR的营养放大因子(TMF)为0.1299(TMF_(FLU))~6.426(TMF_(ENR)),其中NOR、ENR呈营养放大,而FLU、OFL呈营养稀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NR、CIP、FLU和ORB的BCF与水深(WD)、温度(T)、透明度(SD)、溶解氧(DO)和沉积物总有机碳(TOCs)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NO_(3)^(-)-N、PO_(4)^(3-)、沉积物总碳(TCs)、沉积物总氮(TNs)和NH_(3)-Ns呈显著负相关;TMF_(OFL)与WD、T、SD、DO和TOCs呈显著负相关,与COD、TP、TN、NO_(3)^(-)-N、PO_(4)^(3-)、TCs、TNs和NH_(3)-Ns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对QNs的贡献最大.
    • 肖红松; 王永源
    • 摘要: 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民国时期白洋淀地区的棉花种植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缓慢而有限的。与此同时,棉纺织业广泛普及,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新式机器推广使用且伴有棉纺织工厂的建立。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的综合作用促进专业棉市的兴起与发展,加之便利的水路运输,部分集镇物资集散的功能日益凸显。这一过程的整合,既是白洋淀地区集市发展的历史面相,也反映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侧面。
    • 任晓强; 李娜; 管孝艳; 陶园; 彭舟
    • 摘要: 水环境风险评价是水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基于白洋淀上游主要入淀河流现状,综合考虑风险源、河流特性、自然地理及社会发展条件、水污染治理能力等因素,构建了考虑上游河段环境风险影响的白洋淀上游河流水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评价了白洋淀上游河流水环境风险。结果表明:2017年,白洋淀上游入淀河流总体处于中风险等级,孝义河个别河段处于高风险等级;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河流水质现状等评价指标是影响入淀河流水环境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白洋淀上游河流水环境改善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妥善处理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加大河流治理力度,研究可为白洋淀上游入淀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
    • 梁倍宁; 郭冉; 姚欣悦; 李峰
    • 摘要: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白洋淀地区浮游动物的影响,于2020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白洋淀地区的18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三次调查,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对浮游动物与环境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共鉴定出44种,轮虫类为构成浮游动物的最大种类,浮游动物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及丰度和生物量变化均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其中浮游动物丰度主要受区位变化影响,而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主要受时间变化影响。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变化与水温、叶绿素a、总磷、总氮等环境数据均产生了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最显著的是总磷。
    • 东杰; 晓一
    • 摘要: 春分时节,阳光和煦,草木萌发。冀中平原、白洋淀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不舍昼夜加紧施工,一派繁忙景象。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任的未来之城,正沐浴着春光拔节生长,日新月异,雄姿初绽。
    • 李晓莉; 代梨梨; 陶玲; 彭亮; 李谷
    • 摘要: 本研究于2019年7-10月采用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方法对白洋淀沟壕水体进行了修复,测定并比较了修复前后水体理化指标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修复技术可以减小水体表层和底层间的pH、水温、DO差异,并增加水体pH、透明度、底层溶解氧。8月份开始,试验区氮磷相关指标值均低于对照区(除NO_(3)^(-)-N外),COD_(Mn)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试验期间从各采样点样本中共观察到浮游藻类8门108属169种。种类组成最多的是绿藻门,共41属66种,其次是硅藻门,23属45种,再次足蓝藻门,28属32种,试验区和对照区藻类物种组成无显著差异。试验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10^(6)~25.85×10^(6) cells/L和13.54×10^(6)~50.33×10^(6) 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10~66.40 mg/L和28.60~177.20 mg/L,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试验区则在9月份,9-10月份,试验区的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区。7-9月份,绿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的贡献率>90%,9-10月份硅藻门的比率逐渐升高,试验区硅藻门占比最高达22.92%,显著高于对照区;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试验区高于对照区。伪鱼腥藻属和拟柱孢藻属、隐藻属和蓝隐藻属等陆续成为水体中的优势藻种,其中伪鱼腥藻一直是水体中的优势种。结果表明该水体修复方法对试验区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高岩; 李志斐; 刘阳; 谢骏; 郭照良; 贾丽娟; 高书伟; 李奕潮; 王广军
    • 摘要: 探究微生物制剂的修复效果和最佳投放浓度,为实际应用微生物制剂修复白洋淀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奠定基础。采集鲥餱淀水陆交错带表层(0~20 cm)黑泥作为实验底泥,加入鲥餱淀湖水,投入组PP微生物制剂(成品活菌数不低于7×10^(10)个/g)浓度分别为3.0、5.0、10.0、20.0 mg/L。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对上覆水COD_(Cr)、总磷和总氮的最高降解率分别为33.57%、83.33%和42.98%,对底泥全氮和有机碳的最高降解率分别为31.16%和19.53%;底泥中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水体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蓝细菌门丰度下降明显,Candidatus Rhodoluna、Aquirestis和Hydrogenophaga(氢噬胞菌属)等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推荐微生物制剂投加浓度为3~5 mg/L(活菌个数不少于2.1×10^(8)~3.5×10^(8)个/L)。
    • 田鑫淼; 张玉蓉; 王威
    • 摘要: 白洋淀位于海河平原,是其中最大的湖泊,近些年白洋淀地区也被划分为雄安新区,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在新区建设时,白洋淀地区也是备受关注,白洋淀地区水资源污染与治理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白洋淀既是景区也是居住地,所以水资源的变化极易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调查了水资源的变化并具体分析出其中原因以及带来了哪些影响、雄安新区建设以来对白洋淀地区采取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和当地居民的应急防范意识综合进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