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722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93篇、会议论文610篇、专利文献321篇;相关期刊991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房地产导刊等;
相关会议179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3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城乡规划的相关文献由6616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记者、汪光焘、邵振琦等。
城乡规划
-研究学者
- 本刊记者
- 汪光焘
- 邵振琦
- 覃永晖
- 王兴平
- 孔德静
- 王鹤
- 钟建
- 陈勇
- 黄勇
- 仇保兴
- 张伟
- 王勇
- 袁赟
- 仲坚
- 唐凯
- 张京祥
- 文超祥
- 李广斌
- 杨秋生
- 王晶
- 石楠
- 董广
- 黄晖
- 于小俸
- 何辉
- 余颖
- 刘伟
- 吴伟东
- 周剑云
- 张泉
- 彭蓬
- 戚冬瑾
- 易峥
- 李昊
- 李楠
- 李波
- 李磊
- 梁华崧
- 胡剑双
- 郭凯峰
- 高峰
- 于思扬
- 付佳
- 何雄
- 刘杰
- 刘英
- 周宝娟
- 周恺
- 尹海林
-
-
陈宏胜;
王兴平;
刘晔;
石钰;
李志刚
- 《城市规划》
| 2020年
-
摘要:
健康、幸福和家庭经济满意等已成为评价我国城镇化模式与城乡规划作用的重要维度.本文以健康、幸福感和家庭经济满意等为基础构建居民主观福祉,采用全国124个城市401个社区的1 460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城镇化、城乡规划和居民主观福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居民主观福祉的空间分布上,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较低,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较高;但城镇化率大于70%的城市的居民主观福祉水平却显著低于城镇化率50%~ 70%的城市的居民.研究证实当前城镇化模式下存在居民主观福祉转折点,即,城镇化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均与居民主观福祉呈“倒U型”结构关系.这一方面证实了以往中国城乡规划追求经济增长以提升居民福祉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出粗放的城镇化模式对居民福祉可能存在潜在的损害.迈入城镇化中后期,提高社会福祉应作为我国城乡规划的直接目标,以满足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新要求.
-
-
乔艺波;
罗震东
- 《城市发展研究》
| 2020年
-
摘要:
语言哲学中的概念考察方法能够澄清语词误用导致的概念混乱.综述相关文献,指出城乡规划学术讨论中“科学”一词有四种用法:泛化的“科学”意为“正确、合理、客观”;形式的“科学”侧重于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复杂的“科学”强调城市规划属于复杂性科学;本质的“科学”认为城市规划本质上可以还原到更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层面.基于对四种用法的由来、在城乡规划学术研究与实践中的影响的讨论,运用概念考察方法及相关哲学思想予以反驳.进而对城乡规划学的基本性质进行反思,提出城乡规划理论是通过对大面积常识的深入调查、总结与反思之后取得的综观,城乡规划实践是一个地方性的、随物赋形的过程,并强调城乡规划的政治属性.
-
-
孙施文
- 《城市规划学刊》
| 2020年
-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城乡规划发展历程的审视,揭示了国土空间规划出现的必然性;依据国家部署,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城乡规划背景的规划工作者在规划工作开展中需要转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等.强调了以“一张图”为基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各类规划编制的差异性和对规划成果统一性的要求;以全域全要素和全空间使用方式为规划对象及其统筹安排为规划内容,需要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规划认识论和价值观;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和管制方式的综合运用,需要协同多种治理和公共干预的手段和方法.规划师还得确立在各类实有使用的状况下,通过规划工具的运用,调整、改进和提升各类使用的关系质量以实现规划目标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
-
-
张昊哲;
董慰
- 《规划师》
| 2020年
-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规划学科内部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业界对“规划”的认识和定义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触及上述问题的本质.文章构建了“规划—城市—人”诉求传递模型及“规划”定义优化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到视角转换滞后及特征功能定位偏差是规划业界认识和定义“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文章认为从“高维”视角下重新审视“规划”—调控“人”与“城市”的关系应作为规划的根本任务,同时应该审慎对待绝对主义,在不确定性中建立“好”的标准.
-
-
李冬雪;
王兴平;
柏露露;
刘诗芳
- 《国际城市规划》
| 2020年
-
摘要:
随着我国城乡规划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开展,规划评估逐渐涵盖规划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维度,但评估过程仍然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方法.本文基于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尝试将梁鹤年先生提出的S-CAD政策评估方法应用于城乡规划评估:一方面直接应用于规划编制评估,考察规划文本的逻辑、效率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借助S-CAD政策评估框架,对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文本和实施政策两个层面监测规划薄弱环节,准确剖析实施评估结果的形成原因.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引入,有利于从物质层面和价值层面全面构建评估框架,评价规划的技术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促进评估过程中规划政策属性的表达,并为规划评估提供科学理性的定量评估工具.
-
-
-
-
-
赵建霞;
黄哲
- 《信息记录材料》
| 2020年
-
摘要:
2020年是中国5G全面开工建设的第一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5G基站规划与建设受到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两年5G建设大部分将在城市中展开,城市中规划审批难,选址难,建站难等矛盾会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城市中基站建设的几个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
-
-
季楠;
仝闻一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项目合作,开展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城乡规划建设工程标准(城乡规划领域)应用情况调研.本院积极参与到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调研,对城乡建设基本情况、城乡规划主要规范标准以及中国对外合作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了系列调研.本文重点对阿塞拜疆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的总结,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
高雪梅;
周杰;
周浩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背景下,城乡规划作为政府治理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应积极推进规划决策的现代化转型.本文选取1998年至2018年间昆明规划决策上采用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取代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行政首长单一负责制的情况作为案例研究,剖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去判识其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主要结论如下:始于1998年的昆明城乡规划审议决策机制实质还是行政集体决策机制,并未跳出行政单一决策闭环;面向现代治理的规划决策机制应该是法治与民主的;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为:推动规划委员会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及决策机制的法治化.
-
-
曹义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基于人最基本的猜想—检验行为,在已具备的综合思维能力范围内保证猜想—检验的同时性,得出已有原知识内关系的一致性,将思维更新到研究是一直在探求不断完善的一致性的层次,而不是单纯地线性问题解决思路.将穷尽局部关系之间完整性作为结构性关系的基础,局部到整体的结构关系完善意味着一套理论的完成.城乡规划与整体主义之间有着哲学上的必然联系,阐述基于规划本身结构建构起来的几对关系,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发展的潜在危险,表述对规划重构的思考.
-
-
龚晓浩;
黄盈浩;
王雯雯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乡规划是城乡治理的重要政策手段,在城乡规划中强化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减缓社会矛盾,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本文在已有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研究的基础上,从城乡治理的角度入手,分析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从认识层面、利益层面、制度层面指出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从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完善制度等方面对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改进路径进行探究,提出具体举措建议.
-
-
刘先杰;
易君;
姚远;
衡姝;
熊胜伟;
李易繁;
魏芝格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中国传统的城市营建方法一直是作为国内城乡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古代的营建传统受到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人体科学等影响,天道营城方法作为王权体系下的一种营城手段,与《周礼·考工记》和《管子》的营城理想有所关联又有所区别.本文研究分析了阆中古城在唐宋时期形成的天道营城格局以及自古以来的得天独厚的巨型天然罗盘地理环境,其充分表达了古人的天道与象形信仰,追溯了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传统与中外城市设计历史,其象形映射与文化秩序不断推动着现代城乡发展.
-
-
卢恩龙;
艾金彪;
王林申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目前城乡规划在引导与调控城乡发展建设方面,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具有活力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唐凯指出,要找到问题所在,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要重视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同时,近年来GIS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到规划实施评估工作中,传统规划实施评估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了GIS在规划实施评估中的应用,并以商河县为例进行阐述.通过实践案例阐述规划实施评估工作中对GIS的应用,探讨规划实施评估中GIS技术方法引入的必要性,同时笔者对规划实施评估中GIS技术方法应用展开思考,以期对未来规划实施评估中GIS技术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启示.
-
-
张嘉颖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台风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自然灾害,而城乡基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台风灾害中会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应对台风灾害时采取的措施和可获取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台风防灾上也有不同的需求.尽管现在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台风应急体系,但多从城镇统一管理调度的角度出发,而针对乡村这一更广阔、更脆弱的地区并没有合适准确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广州市为具体案例,先探讨广州台风灾害的城乡整体情况,明晰台风灾害的影响实质及城乡差异;然后基于灾害系统动力机制对广州台风灾害下的城乡应对表现及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城市韧性到城乡韧性的台风提出城乡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思考.
-
-
张嘉颖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台风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自然灾害,而城乡基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台风灾害中会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应对台风灾害时采取的措施和可获取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台风防灾上也有不同的需求.尽管现在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台风应急体系,但多从城镇统一管理调度的角度出发,而针对乡村这一更广阔、更脆弱的地区并没有合适准确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广州市为具体案例,先探讨广州台风灾害的城乡整体情况,明晰台风灾害的影响实质及城乡差异;然后基于灾害系统动力机制对广州台风灾害下的城乡应对表现及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城市韧性到城乡韧性的台风提出城乡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思考.
-
-
张嘉颖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台风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自然灾害,而城乡基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台风灾害中会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应对台风灾害时采取的措施和可获取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台风防灾上也有不同的需求.尽管现在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台风应急体系,但多从城镇统一管理调度的角度出发,而针对乡村这一更广阔、更脆弱的地区并没有合适准确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广州市为具体案例,先探讨广州台风灾害的城乡整体情况,明晰台风灾害的影响实质及城乡差异;然后基于灾害系统动力机制对广州台风灾害下的城乡应对表现及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城市韧性到城乡韧性的台风提出城乡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思考.
-
-
张嘉颖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台风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自然灾害,而城乡基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台风灾害中会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应对台风灾害时采取的措施和可获取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台风防灾上也有不同的需求.尽管现在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台风应急体系,但多从城镇统一管理调度的角度出发,而针对乡村这一更广阔、更脆弱的地区并没有合适准确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广州市为具体案例,先探讨广州台风灾害的城乡整体情况,明晰台风灾害的影响实质及城乡差异;然后基于灾害系统动力机制对广州台风灾害下的城乡应对表现及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城市韧性到城乡韧性的台风提出城乡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