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维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8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557671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湖泊科学、净水技术、给水排水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三维荧光光谱的相关文献由2429位作者贡献,包括席北斗、陈国庆、张玉钧等。

三维荧光光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7671 占比:99.87%

总计:558374篇

三维荧光光谱—发文趋势图

三维荧光光谱

-研究学者

  • 席北斗
  • 陈国庆
  • 张玉钧
  • 王玉田
  • 王书涛
  • 刘文清
  • 殷高方
  • 王志刚
  • 肖雪
  • 赵南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丽; 孙超; 黄兴宇; 罗绍河; 都聪聪; 董大庄; 康晴晴
    • 摘要: 为了研究植物落叶有机质在地下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以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县某地为研究区,取毛白杨落叶和地下0.1,1,50 m深土壤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技术,结合各项理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DOM在土层中的演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白杨落叶荧光光谱中富里酸峰峰强最大,土样DOM中没有明显的腐殖酸峰,且芳香族蛋白峰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峰峰强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弱,在深层土壤DOM中只有较弱的富里酸峰;研究区土壤偏碱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碳含量逐渐减少,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距地表1 m深处可能为研究区浅层土壤化学反应的活跃层,"自生源"特征最明显,微生物活动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的;研究用天然有机质在随降雨和地表径流下渗过程中发生降解,生成小分子有机质,且有机质的迁移活性随着深度增加显著降低;植物落叶和土壤的DOM样品腐殖化程度和疏水组分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98).
    • 方芳
    • 摘要: 介绍了奉贤第一水厂给水处理和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水厂出水和排放水均满足上海市地方标准相关要求。对生产废水各处理单元水质进行分析,应用三维荧光技术并开展区域积分法可知,水厂生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类蛋白类物质。对比了原水和各生产废水的水质,阐述了各生产废水处理单元对于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预浓缩工艺对于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去除作用较小。一体化净水装置对DOC、COD_(Mn)、总氮等指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类蛋白类有机物质去除作用较弱。通过将炭滤池废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出水与原水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炭滤池废水回用的安全性以及一体化装置出水回用的可行性。
    • 周新全; 张露云; 席爽; 汪佳; 陈朱琦
    • 摘要: 选取多个前期研究中具有不同氧化机制且氧化能力较强的多相过硫酸盐催化体系,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经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后的出水为处理对象,首先比较了各多相过硫酸盐催化体系对渗滤液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的矿化能力,随后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渗滤液MBR出水中难降解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各个反应体系中的氧化转化规律。研究发现各个反应体系对渗滤液MBR出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削减效率顺序为CuMg@Fe_(3)O_(4)/PMS>Ca-OMS-2/PMS>3C-Co_(9)S_(8)/PMS>CuCo@ZnO/PMS。此外,各反应体系中的DOM均能快速转化,自由基氧化机制(HO·/SO^(-)_(4)·)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一方面可以快速氧化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易受复杂水质条件影响,无法对氧化产物持续高效氧化。1O2和电子转移氧化机制氧化能力较为温和,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质的氧化转化速率较慢,但更具有持久性。
    • 林瑞峰; 白文荣; 程子龙; 王春艳; 欧伟杰
    • 摘要: 镜河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副中心办公区主要景观带。受温度、光照、气压等影响,镜河半封闭水体在春季易爆发水绵污染事件,采用生物应急措施(投加生物制剂)治理水绵,同时监测应急治理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本研究分别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三维荧光光谱对镜河水绵治理过程中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治理对镜河水质和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均有改善效果,治理过程会导致氨氮阶段性升高但不造成持久性风险,污染物最终归趋于沉积物中,但水绵再次爆发可能性较大,需要更进一步开展稳定化处理和生态修复。本研究采用的水环境综合分析结合溶解性有机质形态表征可以精确识别水环境演变过程,为半封闭水体水绵类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 蔡鲁宁; 刘雪茹; 陈磊; 李欣; 古绍彬
    • 摘要: 本文以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8,PSL-8)和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ACCC37687)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快速鉴别植物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探索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快速识别植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可行性。通过收集梯度混合菌液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使用二阶校正算法交替三线性分解(Alternating Trilinear Decomposition,ATLD)、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elf-weighted Alternating Trilinear Decomposition,SWATLD)、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Alternating Penalty Trilinear Decomposition,APTLD)和一阶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数据进行解析,提取特征激发和特征发射波长,通过对特征波长荧光强度数据和菌液在60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OD60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从而建立浓度预测模型,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LOOCV)衡量模型预测性能,进而实现复杂的菌液混合体系下对单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丁香假单胞菌荧光特征峰是激发/发射(E_(x)/E_(m))=285 nm/340 nm、290 nm/340 nm、285 nm/332.4 nm、280 nm/361.6 nm、295 nm/361.6 nm。禾谷镰孢菌荧光特征峰是激发/发射(E_(x)/E_(m))=380 nm/468 nm、390 nm/512 nm、340 nm/511.2 nm、415 nm/511.2 nm。结果表明:丁香假单胞菌浓度预测模型(R^(2)_(cv)=0.92441191,RMSEP=0.005163633,R=0.961463421)比禾谷镰孢菌浓度预测模型(R^(2)_(cv)=0.583953931,RMSEP=0.027653679,R=0.764168784)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为快速鉴别真菌及细菌病害提供可利用性方法。
    • 周骅; 智国铮
    • 摘要: 针对目前常规管道检测技术在地下水入渗探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三维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和水质特征因子检测技术相结合,选取上海某大型污水干线,进行了地下水入渗情况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定性判断地下水入渗情况,水质特征因子检测技术能够定量解析来水成分及其比例,进而聚焦重点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物探调查方法,获取导致来水变化异常的原因,对解析结果进行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较大范围内的来水溯源和排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将两种技术与常规管道检测技术结合,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 张雨阳; 陈美华; 叶爽; 郑金宇
    • 摘要: 判别蓝宝石成因及产地是宝石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区分蓝宝石属于变质岩型或玄武岩型通常需要使用光谱学分析、内含物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的方法。选取斯里兰卡变质岩型蓝宝石和老挝玄武岩型蓝宝石进行研究。两地蓝宝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分别符合变质岩型和玄武岩型蓝宝石的基本特征。三维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斯里兰卡变质岩型蓝宝石出现了发射波长为540~560和560~580nm的荧光,O_(2)-Ti^(4+)导致的420~440nm荧光和Cr^(3+)导致的694nm荧光;老挝玄武岩型蓝宝石只出现了O_(2)-Ti^(4+)导致的发射波长为418nm的荧光,且强度很弱。两种蓝宝石的主要区别是斯里兰卡变质岩型蓝宝石总体荧光强度较强,且拥有发射波长为540~560和560~580nm的两段荧光。
    • 蔡力童; 李青松; 马晓雁; 李国新; 陈国元; 王吉苹; 赖成然; 梁馨蕊
    • 摘要: 以南方某市饮用水源地源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3D-EEMs-FRI)和DAX-8树脂富集分离技术,研究了水样各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特征、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特征;采用生成潜能测试,考察了典型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卤代乙酰胺(HAcAms)生成势以及其与水质指标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OM中疏水性有机物(以UV_(254)表征)的比例超过70%.HOB(疏水碱性物质)组分主要含有酪氨酸类蛋白质和色氨酸类蛋白质,而HOA(疏水酸性物质)和HIS(亲水性物质)组分相对于HOB组分则含有较多的紫外区类富里酸.调查水样HOA、HOB、HON和HIS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sFP)分别为151.5~194.1,60.6~65,123.4~189.9和104.1~187.1μg/L,而卤代乙酰胺生成势(HAcAmsFP)分别为2.7~3.7,n.d.~0.1,1.3~3.9和2.2~8.4μg/L,THMs和HAcAms前体物在HOA、HON和HIS组分中的分布比较均匀.UV_(254)(R^(2)为0.93)、腐殖化指数(HIX)(R^(2)为0.59)与THMsF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预测组分间THMsFP的指标.UV_(260)(R^(2)为0.80)、溶解性有机氮(DON)(R^(2)为0.74)与HAcAmsFP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可作为预测HAcAmsFP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类富里酸物质区域(III、V)与THMsFP显著相关,该类物质为组分间THMs的重要前体物.荧光的区域积分可以有效预测组分间THMs和HAcAms的生成势.
    • 张晓亮; 王洪波; 杨芳; 王思宇; 郭晓娅; 冯慧娟
    • 摘要: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法及相关性分析,以山东省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腐殖化程度及来源。结果表明:该市农村黑臭水体DOM包含5类6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和C6)、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浮游生物活动产生荧光组分(C3)、类胡敏酸荧光组分(C4)、类富里酸荧光组分(C5);荧光指数、自生源指数、腐殖化指数和新鲜度指数分别为1.6~1.9、0.8~1.0、0.6~3.0和0.80~0.95的水体占90%,表明该市农村黑臭水体DOM具有外源与内源双重特性,同时具有弱腐殖质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出,C1、C2、C3、C4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C2与C4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8,P<0.01),C5、C6与其他组分之间均不相关,表明该市农村黑臭水体DOM组分来源具有多样性。
    • 娄梦函; 靳红梅; 梁栋; 朱燕云; 朱宁; 李丹阳
    • 摘要: 养殖粪水中物质的组成变化决定其潜在的环境效应,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养殖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总固体浓度(TS)分别为4%和8%的猪、奶牛粪水进行批次中温厌氧发酵试验,分析了猪粪和奶牛粪沼液中DOM的含量变化,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沼液DOM的荧光光谱特性及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温厌氧发酵结束后,沼液中DOM含量均极显著(p<0.001)降低。沼液DOM主要包含类酪氨酸、类富里酸、类色氨酸和类胡敏酸4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胡敏酸的相对含量均显著(p<0.05)增加,但类富里酸的相对含量仅在TS为8%的处理中增加,而在TS为4%的处理中降低。沼液DOM的腐殖化指数均极显著(p<0.01)增加,但猪粪沼液DOM的腐殖化程度明显高于奶牛粪沼液。研究结果为畜禽粪便沼液农田利用的潜在环境效应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