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
酶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697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6篇、会议论文503篇、专利文献2370篇;相关期刊1178种,包括昆虫学报、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399种,包括第九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三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论坛、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等;酶活性的相关文献由1948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薛立、尹燕枰等。
酶活性
-研究学者
- 等
- 薛立
- 尹燕枰
- 王振林
- 赵铭钦
- 黄卓烈
- 张敏
- 李洁
- 董树亭
- 张健
- 徐晓燕
- 洪坚平
- 张静
- 王玲
- 王瑞
- 王静
- 郁松林
- 于振文
- 庄平
- 张丽
- 张强
- 张杰
- 张涛
- 张辉
- 李勇
- 李娜
- 李杨瑞
- 李静
- 杨宇虹
- 林文雄
- 章龙珍
- 谢国禄
- 黄晓荣
- H.
- S.
- Wang
- 刘云
- 刘鉴毅
- 周波
- 孙霞
- 师光禄
- 张向前
- 张蕾
- 张颖
- 曹福亮
- 李刚
- 李斌
- 李明
- 杨体强
- 杨殿林
-
-
Huidi Wang;
王慧迪;
Weijun Zhang;
张伟军
- 《2019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交流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本研究通过研究水热处理中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类黑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类黑素对厌氧消化效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由赖氨酸和葡萄糖合成的类黑素会与溶菌酶发生络合作用,从而使酶活性降低.三维荧光光谱(3D-EEM)表明类黑素与溶菌酶之间发生了静态猝灭,使溶菌酶的荧光强度降低.圆二色谱表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等温微量热滴定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表明类黑素与溶菌酶之间使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并且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本研究表明,水热过程中有机质的转化可能对厌氧消化中的酶不利,需要进一步了解类黑素在实际厌氧消化中的应用.
-
-
Li Na;
李娜;
Yang Jin-feng;
杨劲峰;
Yu Qing;
于庆;
Guo Chun-lei;
郭春雷;
Fan Shu-mao;
范树茂;
Han Xiao-ri;
韩晓日
-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秸秆和生物炭对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培肥土壤、开发新型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等养分设计,包括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磷钾配合(NPK)、单施施生物炭(C)、NPK+生物炭(CNPK)、单施秸秆(S)、NPK+秸秆(SNPK).应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和化学分析法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土壤化学性质和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生育期酶活性变化显著,在玉米拔节期到抽雄期均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在成熟期回落.生物炭和秸秆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以SNPK和CNPK处理效果最佳.单独施用秸秆和生物炭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降低微生物量氮含量.秸秆促进β-葡萄糖苷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其作用相反.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蔗糖酶活性和土壤全氮、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生物炭和秸秆均对土壤酶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蔗糖酶活性可用作评价土壤氮素水平和作物产量的生物学指标.
-
-
LIU Luoyu;
刘落鱼;
SHE Hanji;
余汉基;
ZHOU Tongtong;
周彤彤;
XUE Li;
薛立
-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为分析茶花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以广东省佛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山茶园中10种茶花为研究对象,在山茶园用5点取样法采集各茶花品种的O~40cm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用稀释平板法测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脲酶、酸性磷酸酶及氧化氢酶酶活性,同时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与酶活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花样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茶花的土壤pH值范围为4.02~4.27,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5.64~24.21g.kg-1,土壤全N、全P、全K含量范围分别为0.84~1.16、0.45~0.81、、5.50~6.54g.kg-1,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范围分别为65.83~103.21、7.46~30.67、70.87~111.18mg.kg-1.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含量的范围分别为2×106~30×106、2.23×105~27.83×105、6.67×104~52.67×104CFU·g-1,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的活性范围分别为1.29~2.02mL·g-1h-1、245.94~413.80mg.kg-1h-1、618.83~1212.39mg·kg-1d-l.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之间,全N与过氧化氢酶之间,碱解N与放线菌及过氧化氢酶之间,全P和速效P与放线菌和过氧化氢酶之间,速效K与酸性磷酸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10种茶花的土壤肥力综合排序依次为:恒丰9号>海泡>烈香>杰作>茶梅>甜香水>张氏红山茶>皇家天鹅绒>赛桃红>黄绣球.
-
-
赵索;
樊景胜;
连永利;
曲忠诚;
徐婷;
李青超;
武琳琳;
董扬;
赵蕾;
赵佰仁
-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而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的产粮大市,玉米在齐齐哈尔地区生产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玉米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作粮食、饲料和满足传统工业的需要,而是向众多的新领域拓展.实现高产、优质、专用是现代玉米发展的趋势,同时玉米也由单纯产量向定向品质型、专用型转变.根据齐齐哈尔市发展高淀粉玉米生产的实际,设计本研究课题,旨在为该地区高淀粉玉米生产提供栽培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以期为生产提供最佳的栽培措施,促进我省高淀粉玉米生产。
-
-
GONG Dinghui;
贡定慧;
LAI Jiangwen;
来疆文
- 《第十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试验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研究了在45°C和50°C两个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热处理条件下其贮藏期间失重率、腐烂率、果实硬度、可滴定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特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从而探索出最适宜的热处理条件来有效延长葡萄的保鲜期.结果表明,热水处理中,50°C3min处理冷库贮藏可以有效延长红地球葡萄的贮藏期,贮藏期为35天,腐烂率最高仅为6.53%,失重率最高仅为2.09%,并且能够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较好维持红地球葡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POD酶活性,抑制PPO酶活性,对葡萄起到保护作用.
-
-
-
LI Jielei;
李洁蕾;
HAO Yue;
郝月;
GU Xianhong;
顾宪红
- 《2017家禽环境生理与健康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本文探讨了胍基乙酸对保育猪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方法:试验选取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9.03±1.30kg)64头,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Control,CON):饲喂基础日粮;胍基乙酸组(Guanidine acetic acid,GAA):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mg/kg胍基乙酸.试验期14d.试验第14d,每组随机选取8头猪(每个重复2头)采血.检测仔猪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血浆抗氧化酶含量或活性、血浆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胍基乙酸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肉比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胍基乙酸组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率、谷胱甘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胍基乙酸组血浆果糖-6-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NADH-辅酶Q还原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己糖激酶活性和ATP合成酶活性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 结论:由此,胍基乙酸可改善保育猪生长性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并可通过糖代谢关键酶(果糖-6-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及线粒体呼吸链相关酶(NADH-辅酶Q还原酶、ATP合成酶)活性的提高促进体内分解代谢,提高机体ATP水平,进而可能促进储能组织(肌肉和脂肪)的合成.
-
-
闫磊;
薛永康;
赵玉玺;
王新庄;
任小丽;
张震
- 《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概述了APP、酶活性、乳成分在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奶牛乳腺炎一直困扰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是造成奶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乳汁体细胞数和加州乳腺炎测试法被认为是反映奶牛乳腺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但在常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测奶牛乳汁中的急性期蛋白(APP)含量、酶活性和乳成分变化,也可用于诊断奶牛乳腺早期感染.
-
-
陈启佳;
陈曦;
冯进辉;
吴洽庆;
朱敦明
- 《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手性β-羟基-α-氨基酸是许多药物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通过对羟基、氨基、羧基的进一步化学反应,能够合成氟苯尼考、万古霉素和屈西多巴等.制备手性β-羟基-α-氨基酸主要是化学不对称合成和消旋体拆分,前者需要在较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提高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后者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离子和酸碱试剂.
-
-
惠荣耀;
丁安娜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产氢菌的发现是近代微生物学的一大重要进展.地质体中的氢代谢(氢的生成和利用)是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形成烃类的重要环节.在石油生成过程中,氢是重要的中间产物及主产物.大分子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脱去含氧基团、烯烃成为饱和烃均需要补充氢.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微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或一类反应的完成,各阶段都有独特的酶系统,酶在完成专属代谢途径后,可转化成石油组分,地层温度促进了有机质热裂解,使有机质中的C-C键断裂发生的更加频繁。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也使有机质发生降解。二者方向相同,互为融合,使有机质的裂解加速。微生物对有机质改造形成烃类的作用还有脱去含氧官能团、产氢用氢形成饱和烃等,因而作用更为全面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