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猴头菌

猴头菌

猴头菌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1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3722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菌物学报、北方园艺、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等;猴头菌的相关文献由113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焱、张劲松、吴迪等。

猴头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6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722 占比:99.48%

总计:84159篇

猴头菌—发文趋势图

猴头菌

-研究学者

  • 杨焱
  • 张劲松
  • 吴迪
  • 何述金
  • 刘艳芳
  • 唐庆九
  • 周帅
  • 张赫男
  • 李巧珍
  • 周代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强; 杨焱; 张忠; 陈万超; 李文; 庞小博; 周靖; 吴迪
    • 摘要: 在筛选的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壳聚糖酶)配比(1∶1∶1)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粉中多糖溶出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对酶解后子实体粉溶出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猴头菌子实体粉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复合酶添加量150 U·g^(-1)、52°C、30 min、pH 5.5,酶解后猴头菌子实体粉多糖含量可达(8.41±0.31)%,与响应面预测值8.45%接近,与未酶解子实体粉多糖含量相比提高115%。酶解后子实体粉多糖重均分子量明显降低,单糖组成中葡萄糖胺、半乳糖比例增加,葡萄糖的比例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研究表明,酶解猴头菌子实体粉处理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存活率可达81.30%,与未酶解子实体粉的细胞存活率相比提高约20%。表明酶解后猴头菌子实体粉多糖溶出量和保护胃黏膜作用得到提升。
    • 鞠正福; 周巨川; 董国秀
    • 摘要: 以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结果: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 g/L,葡萄糖10 g/L,酵母粉10 g/L,黄豆粉5 g/L,MgSO_(4)·7H_(2)O 1 g/L,KH_(2)PO_(4)1.5 g/L,VB_(1)0.01 g/L;该配方培养的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25.1 g/L。
    • 王振丽; 李书华; 闫泽华
    • 摘要: 为了提高猴头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对猴头菌丝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超声波法提取菌丝体多糖。结果表明,以蒸馏水为浸提溶剂,料液比1∶40,60°C下超声提取30 min为最佳提取条件。
    • 张鹏; 史磊; 王金贺; 刘姿彤; 盛春鸽; 于海洋; 赵静; 王延锋
    • 摘要: 为了挖掘猴头菌优异种质资源,以‘黑威9910’为对照,对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和双鸭山地区的2个野生猴头菌菌株RT27、RT28的菌丝生长特性和驯化出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个菌株均具有遗传特异性,其中RT28在常规木屑栽培基质中菌丝长势强,菇体圆整、紧实,菌刺短,平均单菇鲜重达227.5 g,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于对照,具有成为高产优质菌株的潜力,适合作为猴头菌良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 万宁威; 雷帮星; 何劲; 魏雨萌; 谭川川
    • 摘要: 为优化猴头菌液体发酵产多糖、核苷、总萜的培养工艺,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三种活性成分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合适的碳源、氮源、温度、转速、pH、接种量,以采用熵权法赋权计算3种活性成分产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猴头菌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对发酵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玉米粉,氮源为酵母浸粉和山药汁,温度23.5°C,转速128 r/min,pH5.9,接种量8.5%,在该条件下,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综合评分为2.090,与模型预测综合评分2.164基本一致,多糖、核苷、总萜产量分别为5.12、1.17、0.42 mg/mL;发酵全液、发酵液、菌丝体(湿)对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166、237、53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68、55、72,500 mg/mL时总还原能力分别为0.711、0.708、0.841。本研究为猴头菌液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 唐敏; 王淑敏; 王欢; 陈长宝; 王恩鹏; 陈雪; 李琼
    • 摘要: 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与人参固体发酵菌质浸膏为原材料,对猴头菌-人参发酵菌质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进行探索。以人参总皂苷与多糖含量的权重系数各为50%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絮凝剂和醇沉两种方法对口服液澄清工艺进行摸索。对絮凝剂壳聚糖的用量、絮凝温度和搅拌速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同时考察了醇浓度对口服液澄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加入量为4%、絮凝温度为60°C及搅拌速度为640 r/min时,口服液的综合评分可达到最高5.57。此条件可有效减少口服液的沉淀量,且澄清工艺安全、稳定,宜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为猴头菌-人参发酵菌质口服液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 黄晓辉; 冯立国; 邓召利; 何玉凤; 姜性坚
    • 摘要: 珊瑚猴头[Hericium coralloides(Scop.)Pers.],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伞菌纲(Agariomycetes)、红菇目(Russulales)、猴头菌科(Hericiaceae)、猴头菌属(Hericium)[1]。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及云南、新疆、西藏等地[2],长白山区称之为松花蘑、玉髯[3],范宇光等[4]在2010年对野生珊瑚状猴头菌进行了驯化栽培,其同属真菌猴头菌,具有利五脏、滋补、助消化等功效,对珊瑚猴头药用价值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5]。
    • 刘倩男; 孙小焯; 纪晚唐; 许丁; 赵宇楠; 蔡丹
    • 摘要: 以玉米皮为原料,采用猴头菌固态发酵的方式生物改性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研究猴头菌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温度25°C、培养时间7 d,该条件下实测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8.39±0.14)g/100 g。通过研究发酵前后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吸附特性发现,发酵后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胆酸盐吸附能力均有所提高。
    • 王悦; 姜永红; 张强; 李美秋; 闫宝松; 郑健
    • 摘要: 以采摘于黑龙江省海林市的猴头菌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自然干燥、加热鼓风干燥、真空低温干燥、真空加热干燥以及真空微波干燥方式将猴头菌制备成干燥样品,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经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制备的样品中黄酮、总酚、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样品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进而评价经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60°C与70°C真空加热干燥处理的样品其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通过其他干燥处理方式处理的样品.50°C加热鼓风干燥处理的样品的黄酮含量最低;60°C与70°C真空加热干燥处理的猴头菌其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通过其他干燥方式处理的样品.真空低温干燥处理的样品中总酚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真空低温干燥、加热鼓风干燥、真空加热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低温干燥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0°C真空加热干燥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较高.(2)60°C真空加热干燥组的样品其水提物的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较高,但是所有干燥处理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弱于维生素C.经过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猴头菌样品其水提液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清除率较维生素C均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式会对猴头菌中营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造成影响.
    • 张亚光; 范明松; 高崎
    • 摘要: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作为功能食品和药用的开发需求已推动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猴头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和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的研究;介绍了猴头菌的6种分子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猴头菌在分子水平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猴头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猴头菌进一步开发、鉴定提供思路,也为其他食用菌的研究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