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保护

神经保护

神经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04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4篇、会议论文205篇、专利文献450118篇;相关期刊64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53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抗衰老医学大会暨首届中国干细胞与抗衰老美容高峰论坛等;神经保护的相关文献由8494位作者贡献,包括吉训明、杜冠华、熊利泽等。

神经保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4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20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50118 占比:99.42%

总计:452747篇

神经保护—发文趋势图

神经保护

-研究学者

  • 吉训明
  • 杜冠华
  • 熊利泽
  • 王拥军
  • 唐农
  • 胡跃强
  • 陈乃宏
  • 张丽
  • 李静
  • 李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伟; 刘子铭; 张年萍; 田思勰; 张思羽; 李艳花; 马存根
    • 摘要: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神经元和轴突的状态,评估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片段(MOG35-55)免疫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状态、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小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记的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形态完整,突触素标记的突触明显更长,中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缺失率明显较低,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较低;②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③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受体、Rho相关蛋白激酶Ⅱ的表达量;④提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能抑制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再生抑制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脊髓神经元胞体、轴突和囊胞的损伤。
    • 魏文悦; 王玉银; 郭敏芳; 张婧; 谷青芳; 宋丽娟; 柴智; 尉杰忠; 马存根
    • 摘要: 背景: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已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法舒地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是否对线粒体动力学具有调控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究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25 mg/(kg•d)]和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治疗2个月,并以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应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测试评价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数量与形态,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euN、Bax、Bcl-2、Cleaved Caspase-3、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视神经萎缩因子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euN、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法舒地尔干预明显改善APP/PS1小鼠损伤的认知障碍,提高其学习、记忆和探索功能;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PS1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凋亡率增加,海马组织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euN)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法舒地尔治疗组得到明显改善;③法舒地尔减少线粒体分裂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线粒体分裂蛋白1)表达,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视神经萎缩因子1、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④结果说明,法舒地尔具有改善APP/PS1小鼠认知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修复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 聂婧雯; 孙春晓; 黄私迎; 罗锐; 赖文芳; 王颖峥; 洪桂祝
    • 摘要: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衍生物对苯甲酰红景天苷(p-benzoyl salidroside,pOBz)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MCAO+pOBz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线栓法造模,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连续给药2 d.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2)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MCAO+pOBz组(50 mg·kg-1)和MCAO+Sal组(50 mg·kg-1),线栓法造模,给药1 d.Western blot检测NeuN、EGR1、Bcl-2和Bax蛋白表达.(3)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MCAO组和MCAO+pOBz组(50 mg·kg-1),连续给药2 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uN的表达.结果 pOBz给药2 d可以降低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且升高NeuN和EGR1表达程度优于Sal,pOBz对MCAO大鼠脑组织Bcl-2/Bax比值的改善程度与Sal相当.结论 pOBz可改善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具有优于红景天苷的神经保护作用.
    • 马秀娟; 赵艳萌; 王文良; 靳晓飞; 周晓红; 高维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用改良线栓法建造大鼠左侧脑缺血模型,各组大鼠每24 h给药1次,共3次.再灌注72 h后观察大鼠神经损伤情况和脑梗死体积改变;尼氏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数量以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和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补阳还五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减少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AMPK磷酸化活化,解除AMPK对下游mTOR和ULK1的抑制,促进二者磷酸化激活,抑制细胞自噬.AMPK激动剂Metformin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同时逆转了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 补阳还五汤介导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姚奇鹏; 廖敏
    • 摘要: 背景:电针干预曲池、足三里穴位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针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则相对较少.目的:基于神经调节蛋白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9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和穴位组;另取30只大鼠只予以左侧颈部血管的分离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3 h,非穴位组用电针刺激右侧肢体腋横纹下和尾骨尖下3 mm的非穴位处,穴位组用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共治疗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只进行与治疗组相同条件的抓取与固定.造模完成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模型评价;治疗结束后评价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缺血侧局部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TTC染色观察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调节蛋白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率、神经调节蛋白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穴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神经调节蛋白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改善;③说明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穴位能够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和脑神经元超微结构,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神经调节蛋白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 许雯珊; 江萍利; 刘雨露; 丁妍怡; 余燕; 杨敏光; 柳维林; 陈立典
    • 摘要: 背景:丹酚酸A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缺血侧海马区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丹酚酸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区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方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与丹酚酸A组(n=6).丹酚酸A组于线栓拔出后尾静脉注射2 mg/kg丹酚酸A;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2加权成像检测脑梗死体积;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各组大鼠的自主行为、学习记忆能力;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组学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②T2加权成像显示,丹酚酸A组较生理盐水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③旷场实验结果发现,丹酚酸A组大鼠自主活动及自由探索行为表现更佳;④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丹酚酸A组大鼠在定向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相较于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⑤缺血侧海马区差异蛋白质分析结果发现,丹酚酸A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筛选出50个上调及3个下调差异蛋白;基因本体论分析表明它们主要参与binding,catalytic activity等分子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它们主要涉及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Staphylococus aureus infection等信号通路;⑥结果显示,丹酚酸A可能通过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差异蛋白、补体及凝血级联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李传鸿; 俞兴; 杨永栋; 赵赫
    •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被激活,发挥着神经保护和神经毒性的双向作用,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目的:对脊髓损伤后M1/M2表型小胶质细胞的特征、以M1/M2表型为靶点的脊髓损伤干预研究进展及针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在2021年5月以"microglia,spinal cord injury,M1 phenotype,M2 phenotype,polarization,activation,activated,regulation"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在阅读文题及摘要后根据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检索到的文章,最后共纳入文献76篇进行归纳总结与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小胶质细胞独特的细胞起源与发育环境赋予它特殊的生物学功能,生理状态下的小胶质细胞依靠高度活跃的分枝状突起持续监测脊髓组织内微环境变化,发挥免疫监视功能.②脊髓损伤发生后,小胶质细胞快速响应微环境异常信号,极化为M1和M2表型,分别发挥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作用.③大量基础实验证实,中药提取物、现代临床药物、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移植、生物材料等干预措施可调控小胶质细胞的M1/M2表型,改善啮齿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的预后.但目前对于M1/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的最佳调控目标尚无统一结论,同时缺乏靶向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活体给药方式,未来应深入探究促进M1/M2型小胶质细胞功能平衡的方法,将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限定在有利于损伤脊髓修复的水平上,随着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精准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相应的基础研究成果有望用于临床治疗.
    • 陈娜; 樊飞燕; 李双利; 张运克
    • 摘要: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膜性囊泡结构,可以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具有介导细胞间通讯的潜力,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通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能够直接影响脑实质细胞的功能,还具有间接的神经修复作用,作为载药系统可以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目的:对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09至2020年期间关于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以"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中药,缺血性脑卒中"为中文检索词,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exosom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schemic stroke"为英文检索词.排除陈旧及重复的观点,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共纳入6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梳理了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②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血管新生、神经分化、神经修复、免疫炎症5个方面;③通过现有的研究总结了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保护、血管新生、调节血脑屏障等,为今后临床应用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相关参考.
    • 陈娜; 樊飞燕; 李双利; 张运克
    • 摘要: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膜性囊泡结构,可以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具有介导细胞间通讯的潜力,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通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能够直接影响脑实质细胞的功能,还具有间接的神经修复作用,作为载药系统可以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目的:对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09至2020年期间关于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以“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中药,缺血性脑卒中”为中文检索词,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exosom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schemic stroke”为英文检索词。排除陈旧及重复的观点,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共纳入6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梳理了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②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血管新生、神经分化、神经修复、免疫炎症5个方面;③通过现有的研究总结了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保护、血管新生、调节血脑屏障等,为今后临床应用中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相关参考。
    • 魏文悦; 王玉银; 郭敏芳; 张婧; 谷青芳; 宋丽娟; 柴智; 尉杰忠; 马存根
    • 摘要: 背景: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已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法舒地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是否对线粒体动力学具有调控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究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25 mg/(kg?d)]和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治疗2个月,并以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应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测试评价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数量与形态,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euN、Bax、Bcl-2、Cleaved Caspase-3、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视神经萎缩因子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euN、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法舒地尔干预明显改善APP/PS1小鼠损伤的认知障碍,提高其学习、记忆和探索功能;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PS1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凋亡率增加,海马组织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euN)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法舒地尔治疗组得到明显改善;③法舒地尔减少线粒体分裂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线粒体分裂蛋白1)表达,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视神经萎缩因子1、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④结果说明,法舒地尔具有改善APP/PS1小鼠认知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修复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