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炮制

炮制

炮制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7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87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2488篇;相关期刊881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首届全国彝医药学术研讨会、2010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等;炮制的相关文献由11676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天柱、蔡宝昌、不公告发明人等。

炮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87 占比:64.73%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2488 占比:34.36%

总计:7241篇

炮制—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于现阔; 吴宏伟; 罗寒燕; 张晓; 鲁亚奇; 唐力英; 王祝举
    • 摘要: 目的考察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3种黄酮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品、炮制品提取液(0.01 mL/g),于5、10、20、30、45 min及1、2、4、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炮制后,王不留行黄酮苷MRT_(0~24 h)、t_(1/2)缩短(P<0.05);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C_(max)、AUC_(0~24 h)升高(P<0.05),MRT_(0~24 h)、t_(1/2)缩短(P<0.05);肥皂草苷MRT_(0~24 h)缩短(P<0.05)。结论炮制后,王不留行中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含量增加。在服用相同剂量提取物时,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暴露量增加,并且该成分及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的消除加快。
    • 周宏炫; 谭书明; 陈萍; 黄颖; 陈小敏; 宋长军
    • 摘要: 为提高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率和质量,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未处理的三叶木通果皮生粉和炒制、砂制、醋制、酒制方法处理的果皮粉为原料,酸法提取得到果胶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其果胶提取率、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酯化度、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醋制果胶提取率、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性均最高,分别达到19.53%、83.51%和82.95%,前两项指标比生粉提取方法分别提高5.90%和6.41%;按果胶提取率和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炮制法从高到低依次为醋制>酒制>砂制>炒制。醋制果胶酯化度(82.26%)接近生粉(82.51%),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指标也较高,分别达到89.23 m^(2)/g和160.15 min,炮制法从高到低依次为醋制>酒制>炒制>砂制。炮制加工方法所得果胶经FT-IR、XRD、SEM进行表征,其结构性质基本符合果胶特征,醋制方法对于提高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率及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效果最明显,并能够较好地保持产品质量。
    • 黄玉瑶; 张洪坤; 郭长达; 高贯彪
    • 摘要: 目的研究焦山楂炮制过程中药效物质成分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测定山楂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金丝桃苷、表儿茶素、齐墩果酸、熊果酸的UPLC方法,在中试水平上,考察不同温度下炒制对焦山楂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影响。结果焦山楂的终点性状为表面棕褐色至焦褐色,果肉黄褐色,微有焦香味。各温度总的炒制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4种成分的量逐渐下降,其中表儿茶素与金丝桃苷亦随炒制时间延长剧烈下降,在焦山楂炮制终点附近时降至无法测定;绿原酸随炒制时间的延长,呈规律性下降;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焦山楂炮制过程中稍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而有机酸(以枸橼酸计)的量先升后降,在其性状终点时焦山楂的有机酸的量较原药材低,炮制终点过后迅速下降,即炮制后有机酸的量有所降低。结论焦山楂炮制后代表性成分降低,实际生产中应控制炮制程度,以保证焦山楂的临床疗效。
    • 王璐; 汪丽霞; 吴婷婷; 赵四清; 郑美瑜; 陆胜民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衢枳壳中药效指标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炮制通则和201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相关炮制方法制备衢枳壳的蒸制、煮制、醋炙、酒炙、麸炒、麸制、蜜制样品。检测不同衢枳壳样品中水分、灰分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衢枳壳样品中药效指标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总还原力实验考察不同衢枳壳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衢枳壳不同样品中的水分、灰分、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其中柚皮苷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未炮制样品>蜜制样品>麸制样品>煮制样品>醋炙样品>酒炙样品>麸炒样品>蒸制样品,新橙皮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未炮制样品>煮制样品>麸制样品>蜜制样品>醋炙样品>蒸制样品>酒炙样品>麸炒样品。衢枳壳煮制、麸制和麸炒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好[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7.49、8.37、10.22 mg/mL],煮制、蒸制、麸制样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好(IC_(50)分别为1.76、2.03、2.72 mg/mL);另外,与酒炙和蜜制样品相比,衢枳壳未炮制样品及其他炮制品均具有较好的总还原能力。结论 衢枳壳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但均符合201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且部分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较未炮制样品有所增强。
    • 蔡琳; 杜瑜; 彭鹏
    • 摘要: 银杏果实,称为白果。白果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淀粉、胡萝卜素以及各种金属元素等,还有银杏酸、酚类、胆固醇等。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各家医书记载白果能够益气平喘、止咳、止带、缩尿、护血管、提升血流量,能够作为药物参与治疗作用,亦可作为保健用品用于食疗等。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白果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本文以“白果”“炮制”“临床运用”等关键词在国内各个文献平台进行检索(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等),并结合全国不同地区的地方炮制规范,总结白果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现状,以期能够为白果的安全利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 张立强; 李媛媛; 鞠成国
    • 摘要: 泽泻为临床常用中药,历代医方、本草、炮制专著对泽泻的炮制均有记载,有传统炮制方法,也有各地用药习惯,致使全国各地炮制方法不够统一,累计达到20多种。此文分别对泽泻古代炮制方法、现代炮制方法加以整理,以期为泽泻的系统炮制研究提供依据。
    • 王灿; 梁枫; 刘学医; 周逢仓; 吕向阳; 胡霞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药子抗胃癌作用及其肝毒性的影响。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t)组、黄药子生品(RD)组、清炒黄药子(FD)组、酒炙黄药子(WD)组、当归煎汤炙黄药子(2∶1)(ASR2∶1DB)组、黄芪煎汤炙黄药子(1∶2)(AR1∶2DB)组、黄芪煎汤炙黄药子(1∶1)(AR1∶1DB)组、黄芪煎汤炙黄药子(2∶1)(AR2∶1DB)组,每组各10只,各组均以1.7g·kg^(-1)剂量灌胃给予对应炮制药物,连续14d,Ct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和比较各组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MKN-45,以各组含药血清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病理形态学变化表明各炮制组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各给药组肝脏病变损害程度按由轻到重依次为AR2∶1DB、ASR2∶1DB、AR1∶1DB、AR1∶2DB、FD、WD、RD组,以RD组损害最为严重;CCK-8实验结果表明AR1∶1DB、AR2∶1DB、ASR2∶1DB组可不同程度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P<0.05),以AR2∶1DB组作用最强(P<0.001)。FD、WD、AR1∶2DB组间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芪煎汤炙黄药子炮制法可增强黄药子体外抗胃癌活性并减少其对肝脏的损害,药效有剂量依赖性,随着黄芪在药对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增强,以2∶1组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 谢锋; 曾春晖; 周改莲; 朱华
    • 摘要: 广西壮瑶药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壮医瑶医虽大多喜用生药和鲜品,但也要进行必要的加工炮制以适应临床需要。本文通过对壮瑶药炮制目的、炮制辅料及特色炮制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和整理,为广西壮瑶药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 代琪; 樊白月; 叶俏波; 罗霄; 雷蕾; 杨江媛
    • 摘要: 目的:分析玄参“发汗”前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发汗”工艺,为玄参的加工、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玄参”、“炮制”、“发汗”、“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各大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系统整理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经“发汗”后,玄参的化学成分中,环烯醚萜类总量下降,其中的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变化不大,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明显上升,多糖类与DNA含量下降。在药理作用中,抗炎和镇痛作用明显增强,免疫作用轻度增强。在“发汗”工艺上,以完整主根为原料,经过35°C烘箱干燥的处理手段,发汗3 d的方式,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微波真空干燥下,干燥温度60°C,干燥3.5 h条件下,得到的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最多。
    • 金晓华; 王晶晶; 黄钰澄; 张会择; 赖宇
    • 摘要: 附子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素有"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之称。但其生品毒性大,须炮制入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附子炮制方法众多,古有炮、烧、炙、炒、煨等,今有干热烘制、高压蒸制、微波炮制等,各法去毒存性效果不一。本文通过分析附子炮制典籍及现代研究,从古代附子炮制工艺、现代附子炮制工艺、炮制减毒原理以及各炮制方法比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现有高压蒸制优化方法上,以多种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为指标,筛选出一种可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简便、规范的高压蒸制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