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5-10-09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通过对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构造特征、沉积体系、岩性岩相物、物源、铀源等铀成矿地质件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水成铀矿成矿理论及找矿规律进行了铀成矿区域预测,初步认为研究区以断裂构造为界分为三个铀成矿有利区域,各区因为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而成矿环境有所不同.喀拉萨依单斜带找矿目的层以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兼顾西山窑组,铀成矿条件最好;红盆背斜找矿目的层为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铀成矿条件次之.5164背斜找矿目的层为头屯河组,铀成矿条件居最后.由于研究区古生代陆壳成熟度总体不高,侏罗纪后期岩浆活化作用微弱,地下水补给较缺乏,形成大型砂岩型铀矿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有形成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的能力.
  • 摘要:本文以黑河源多金属矿区为例,运用状态空间法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选取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坡度、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国家与省级保护物种、地层岩性、土壤质地、开采规模、开采年限、开采方式、开采面积和开采深度等15个指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标准法和参照系法等多种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理想值,进而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得到各正负向指标相对于理想状态的空间坐标值,随后利用状态空间法评价的数学模型对黑河源区内全部的23个矿山进行了当前状态的矢量模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黑河源区内各矿山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值及承载状况。
  • 摘要:本文探讨了湖北郧西县三天门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Au、Ag、Hg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下统袁家沟组和泥盆纪上统南羊山组中,Sb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纪上统冷水河中,Pb、Zn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纪中、下统地层中。上泥盆南羊山组来,在浅变质的页岩、粉砂岩中多形成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石英脉,其中发育的断裂带有较好矿化,易形成富的Au、Sb矿体,矿脉以东向向为主;在薄层灰岩中多形成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脉型黄铁矿、细方解石脉、少量石英脉,矿化亦较好,主要形成微金矿床,矿脉以北东、北西向为主;在厚层灰岩中多形成厚大网脉状方解石脉,有矿化,但不易形成工业矿体。近东西向断裂与近南北向断裂交汇并与东西向褶皱复合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形成本区的主要富矿体。石英砂岩中发育的次级褶皱核部劈理、节理密集地段,可以形成工业矿体。对于发育方解石的含矿构造,但当方解石脉在构造带的上盘矿化明显要好于方解石脉在下盘的情况。
  • 摘要:黄尖组火山碎屑岩是大桥坞铀矿床重要的赋矿围岩。火山碎屑岩石英中熔体包裹体是圈闭的原始岩浆,通过分析熔体包裹体的组成则可以反应火山碎屑岩原始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黄尖组火山碎屑岩中熔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其原始岩浆具有A型岩浆的特征,其原始岩浆具有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约800℃。火山碎屑岩中锆石Hf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显示地幔物质的贡献。该组火山岩成因上可能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综合芙蓉山和大桥坞地区的次火山岩以及赣杭构造带其他地区早白垩世火山—侵入岩,发现在赣杭构造带存在一个早白垩世的A型火山—侵入岩带。这些A型花岗质岩石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表现出随时代变新而升高的趋势,分别从-9升高到-1和-10升高到+2。Nd—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成因上同壳幔岩浆混合有关。并且成岩时代越新,幔源物质加入比例越高。由于壳源岩浆相对富集U和Th,而幔源岩浆贫U和Th。壳幔岩浆混合后会降低壳源岩浆的U和Th含量。相山地区晚期火山岩较早期火山岩中具有更多的幔源物质,而U含量明显低于早期岩石。大桥坞火山碎屑岩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幔源物质增多,原始岩浆中U含量明显下降,但是F和Cl含量却显著上升。以上证据均表明,幔源物质的加入“稀释”了岩石的铀含量,降低其提供铀源的能力。赣杭构造带壳幔岩浆混合作用西弱东强,可能是铀矿床的分布呈西大东小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赣杭构造带东部找矿需关注富铀基底和早白垩世火山岩盖层相结合的地区。
  • 摘要:本文从制约青藏高原矿业开发地质环境效应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分析了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通过分析问题成因,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将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划分为五大分区,对青藏高原走绿色勘探开发之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诱发和制约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依据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结合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矿山分布格局,重点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将青藏高原划分为高山峡谷湿润冻融区、高山宽谷湿润冻融区、高山平原干旱寒冷区、中低山谷地湿润温暖区、低山盆地干旱炎热区这五大类地质环境分区。
  • 摘要:云南省为矿业经济大省,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本文通过系统调查云南省历年来中央及地方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情况,研究总结出了几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农地型、建设用地型、景观生态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对全国类似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具有推广示范意义.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地质矿产科技创新现状概述,基于创新的熊彼特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了科技创新促进矿业经济增长的实证,提出了加强我国地质科技基础理论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国际油价低迷及其对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影响,提出了基础地质研究要加强,战略上要鼓励页岩气开发,仍要重视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对策。
  • 摘要:本文就洞庭湖湖泊范围稳定后洲滩扩张趋势遥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洞庭湖的洲滩一直处于扩张状况。37年来洞庭湖的洲滩扩张可分为4个阶段,由于来水来沙条件不同,洞庭湖各湖泊的洲滩扩张速度不同。1978年后,南洞庭湖洲滩面积增加最大,增量为121.01km2;其次是东洞庭湖,增加为76.77km2;依次是目平湖和七里湖,分别增加为63.47km2、6.75km2。大通图071978年以来洞庭湖各湖泊洲滩面积变化趋势湖没有洲滩分布。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运行趋于稳定,洞庭湖的洲滩扩张速率将越来越小。
  • 摘要:本实验对生物样品中碘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Dionex AS14色谱柱分离IO3-、I-,(NH4)2CO3为流动相,可完全实现IO3-和I-的基线分离。试验了密封溶液法和超声法对生物样品中碘形态的提取效果,发现密封溶样法总碘提取率高于超声法,两个方法均不能保证提取过程中碘形态的稳定,超声法可实现部分碘形态的问题,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在紫菜超声提取过程中发现一未知峰的出现,通过文献调研该未知峰可能是MIT,该部分内容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确定。
  • 摘要:本文对陕西省高强度采矿区地质灾害进行了简要叙述,指出陕西省矿产资源高强度开采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调查了各种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危害性,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总结了水环境中锑(Sb)污染研究进展,指出随着工矿业的发展,锑已经较为广泛地存在于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显现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最近开始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USEPA规定锑的饮用水标准是6μg/L,中国是5μg/L,水环境中锑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石、土壤和大气沉降物等。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中锑含量很低,平均浓度不超过1μg/L,目前的研究趋向于采用更为先进的测试分析方法(如同位素等),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对锑转化的控制作用以及锑在岩-土-水等不同环境系统中的释放、迁移与转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准确地预测锑污染的影响范围,为水环境中锑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甲玛铜矿为全国第一大铜矿,概略铜储量为4.41亿吨,铜含量为613.8万吨,开发利用潜力巨大.2010年10月,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对甲玛矿区内自流水系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甲玛沟(东沟)水体酸性程度较高,监测流域段pH值范围为3.8-5.8,水体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铜、铁、锰、锌,属于劣V类水体.经查,甲玛沟(东沟)水体出现异常属于本底水质超标.本文通过对甲玛矿区酸性水分布区域的控制性取样测试及地质环境背景调查分析,初步查清了酸性水的成因。并通过小型试验及酸性水处理工艺设备试运行,提出了酸性水的防治对策建议。
  • 摘要:本研究团队基于生态地质学理论出发,提出了岩质边坡覆绿的新方法——地境再造法,目前在河南宜阳和山东章丘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采用地境再造法、结合相应的工程形式对石灰岩质高陡边坡进行人工覆绿的方法是可取的。研究初步得出了适应于北方中纬度半湿润地区应用地境再造法进行覆绿施工的相应生态地质指标与施工工艺方案,对于地境再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修复景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岩质高陡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在旱区,乔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地区地下水是乔木的重要用水水源.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数值模型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旱柳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对旱区水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短期的模拟结果表明,因为地下水埋藏浅,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实际蒸腾量与潜在蒸腾量也很接近。在干旱季节(5月至7月),地下水对蒸腾的贡献为53%~56%,而在雨季(8月至9月)地下水的贡献为16%~19%。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类似。在月尺度上,地下水没有获得补给,地下水的补给只出现在次降水量比较大的时候,占降水量的3%~8%。长期的模拟结果表明,除2007年外,实际蒸腾量与潜在的蒸腾量的比值介于0.91~1.0之间。由于2007年地下水下降剧烈,两者的比值只有0.78。当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10m时,实际蒸腾量与潜在蒸腾量的比值介于0.09~0.40之间,明显低于天然条件下的比值。旱柳等乔木适应了天然条件下的水位变化,主要是因为其根系即在浅部分布也在深部分布。但是当人类活动加剧地下水下降时,植被生态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近期比较典型的有延安市和兰州市的“削山造地”重大岩土工程等.重大岩土工程中地貌形态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数值模拟是预测未来条件下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有效途径.在数值模拟中,渗透系数的准确性是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因素.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具有尺度效应,而区域的数值模拟是建立在大尺度剖分网格的基础上,再加上扰动的高填方土体的渗透性随机性很强,那么如何确定高填方土体大尺度的渗透系数,成为研究该类地下水模拟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延安削山造地工程为例,在现场进行了大量的取样和野外渗水试验,并对所取样品进行了渗透试验,分析了高填方土体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渗透系数的尺度效应和随机分布原理,应用条件模拟法对野外渗水试验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进一步对高填方土体大尺度渗透系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填方黄土的小尺度渗透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达到几个数量级不等,并且随机性很强,失去了原有的垂直节理特征,其大尺度渗透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西藏典型勘探期矿山(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谢通门县洞嘎普铜金矿)、开采期矿山(墨竹工卡县甲玛铜矿、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江达县玉龙铜矿)、恢复治理矿山(藏南、藏北、藏中、藏东地区露天采坑、砂金矿、采石场等),采用高精度遥感、地面调查、槽探、水土样品测试分析等手段,查明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破坏、水土污染等)现状,研究其规律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矿山资源开发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建议及下一步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 摘要:本文讲述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不完全由国家社会制度决定,分析了矿权是解开我国矿产资源相关法律的一个结,矿业权是所有者部分民事权益的受让,与其开发利用行为的行政许可应分开,提出了矿权概念若在我国法律上予以确定,有利于解决国有矿产资源不得买卖、出租、抵押的认识矛盾,能使在国家矿产资源管理上立法思路更为清晰,建立矿业权契约制度,有利于我国矿业权管理制度的规范等方面的结论。
  • 摘要:中澳自贸协定的是迄今中国签署的投资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贸协定.在对自贸协定的签署背景、中澳贸易状况及协定具体内容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协定的签署对于降低我国资源利用成本,加强双方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人员往来和倒逼国内地勘单位改革等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对此,中国应该在与更多的资源大国签署自贸协定、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矿业投资、鼓励科技创新和加快地勘单位改革等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
  • 摘要:本文讲述了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基性-超基性岩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基性-超基性岩体特征,前人在研究区白梁山一带发现蛇绿岩,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494Ma,形成于晚寒武世,前人对研究区梧桐窝子组认定为蛇绿岩中的混杂堆积,进一步说明研究区康古尔大断裂为板块俯冲部位,恰特卡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与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岩构造位置相当,形成的构造背景一致,具有相似的岩相、岩石化学等特征,且该区岩体也多发育铜镍矿化,因此该区富有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潜力。
  • 摘要:本文从模拟实验及地质解剖相结合的研究结果看:烃源岩的排油率受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以及烃源岩的岩性、单层厚度、所处的成岩演化阶段、物性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影响,分散可溶有机质接力生气的起、终点不仅决定于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化学组成和物性的不同,无机矿物的催化作用和温压条件对其均有影响,因此,不同地区油裂解气接力时机的起、终点会有差异。基于不同温度、压力及介质条件下的原油热催化裂解实验,建立的油裂解成气的转化率图版为定量评价油裂解气数量提供了参数;世界范围热成因页岩气的资源为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内涵提供了最好佐证。可溶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指标S1、未裂解分散可溶有机质的荧光特征以及热成因沥青从不同角度为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依据;随着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研究的深化,其内涵由早先提出的生气母质转换和生气时机接替的机理性研究,扩展到地质体的评价,即气源灶的转换和变迁研究。深层天然气资源评价应依据天然气成因不同分别计算。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天然气依据传统盆地模拟方法,而油裂解型天然气资源则可采用正演和反演的研究思路和流程评价。
  • 摘要: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为例,在分析储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还原成岩流体的信息,探讨多重成岩流体介质下的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细化不同的流体介质下的成岩响应,以期对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有所稗益。富含酸性物质及较高的水岩比例是热液溶蚀的前提。古城地区靠近满加尔凹陷,而凹陷烃源岩的热成熟向地层流体释放酸性物质,而规模性的地层流体运移具有较高的水岩比例来提高溶蚀作用效果,因此推断寒武系地层卤水热液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对于储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古城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白云石化过程发生在为开放—半开放体系,白云石化流体对寒武系储层的建设性作用不强。但白云石化对孔隙的保存和继承可能比形成新的孔隙更为重要,主要体现在白云石化改变了岩石结构,使储层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脆性,有利于对已有孔隙的保存;在深埋条件下,白云石表现出比方解石更高的溶解度,有利于热液溶蚀作用的进行。
  • 摘要:异重流是一种由高密度洪水河流潜入低密度汇水盆地水体底部而分层流动的持续型浊流。它呈牛顿流变性质、紊乱流动状态、湍流支撑机制,具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和稳定的沉积物供给,是一种特殊的稳定性浊流,由洪水河流直接注入,无需沉积物的早期积累以及地震、火山、风暴、海啸等触发机制。异重流自近端向远端总体呈稀释趋势,沉积物总体表现为粒度逐渐变细、厚度逐渐减薄的趋势,多以中砂到细-粉砂沉积物为主,单层厚度多为几分米到几米,横向上分布较为稳定,平面上呈“沟道-舌状体-朵状体”并伴有天然堤的扇形为特征。近端为沟道形式,由异重流侵蚀而成,与水下分支河道相连,一般不发生分叉,未充填或充填中细砂为主的沉积物,两侧伴有天然堤,以细砂、粉砂为主;中部为盆地边缘至中心的过渡区域,其沉积物兼有近端和远端的特征,其形状呈舌状,沟道发育,开始分叉和汇合,直至消失,以细砂沉积物充填为主,两侧天然堤可见;远端呈朵状展布,无沟道,以粉砂、泥质等细粒沉积物为主,向侧缘及前缘可延伸较远距离,有些可达至地形平缓的盆地中心地带。异重岩以发育洪水增强-减弱所产生的逆粒序-正粒序组合、层内微侵蚀面、富含陆源有机质等特点区别于其它深水重力流沉积;由于洪水强度时刻都发生着微弱的变化,沉积物中伴有流水成因的平行层理、爬升波纹层理和波状层理。
  • 摘要:本文以地质、地震、测井、地化和测试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川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油气多期成藏与龙王庙组沉积-成岩演化史,研究龙王庙组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合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川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油气多期成藏与龙王庙组沉积-成岩演化史研究,认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原始颗粒滩沉积相、同生期海水白云石化和淡水溶蚀作用、烃类充注作用。原始颗粒滩微相的发育受控于沉积古地貌和高频海平面变化,主要发育在次级古地貌高地,是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同生期海水白云石化和淡水溶蚀作用是早期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前者为早期保持性成岩作用,后者为早期建设性成岩作用。整体古隆起高部位较低部位岩溶作用强度大,多期岩溶作用叠加形成了龙王庙组溶孔洞型储层,并在晚期超压气藏中保存良好。中侏罗世~晚白垩世古油藏原位裂解形成古气藏,同时形成超压封闭系统,古隆起次级构造高点被天然气所充满,在气藏调整过程中,龙王庙组一直处于异常高压状态,因此在深埋藏条件下龙王庙组孔隙保存良好,有利于龙王庙组晚期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持。据研究区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关系分析可知,油气藏的演化对龙王庙组晚期储层具有很好的建设性和保持性成岩作用。
  • 摘要: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北部跃参区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口单井及其生产动态的分析解剖,来探讨该区块走滑断裂对奥陶系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旨在为深化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指导高产稳产井位部署及下步对外围区块的油气勘探扩展有所启发.跃参区块目前建产井均沿走滑断裂带分布,且高产、稳产井均分布在主干走滑断裂带附近,而次级走滑断裂带上的井大部分油气产能较差、递减迅速,说明主干走滑断裂带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控制着跃参区块奥陶系的油气富集程度。如以YJ2x井区走滑断裂带为例,位于主干走滑断裂带上的YJ2x、YJ2-1、YJ2-12等井稳产及累产均较高,但位于次级走滑断裂带上的YJ2-6、YJ2-7x井,距离主干断裂带的距离分别是380m和410m,测试则均为干层。在跃参区块“X”形共轭走滑断裂体系中,近NE向走滑断裂体系的油气富集程度要好于近NW向走滑断裂体系,原因在于近NE向走滑断裂的展布方向与近NE向(满加尔坳陷方向)晚期轻质油气充注的方向一致,是油气运移的最主要的通道,其次近NE向走滑断裂体系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酸压更容易沟通有效储集体,也更有利于油气富集。
  • 摘要:本文研究通过大量的钻井、地震及野外地质资料,结合新的钻井资料,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各时代地层厚度图件,在此基础上系统的恢复了奥陶系顶面古构造演化史,详细分析了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的构造面貌及早古生代以来古隆起的演化历史。鄂尔多斯盆地在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明显,在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央古隆起继续存在,在早中三叠世中央古隆起已经分化,在晚三叠世以后消失。印支旋回盆地南部强烈坳陷,彻底改变了马家沟组顶面的构造面貌。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后,盆地内部呈现出南坳北隆的格局。此阶段生成的油气围绕生烃坳陷向周边运移。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现今构造为东高西低的西倾大单斜,早白垩世末聚集的天然气会发生调整,在东高西低的构造背景下,天然气会向东运移,由于东部盐凹膏盐发育,可以形成侧向封堵,使天然气得以保存。
  • 摘要:2011年在松辽盆地进行了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研究,主要试验战略性油气地球化学填图的采样深度和采样密度,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解释评价新技术.松辽盆地是世界上以油气资源丰富而著名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石油潜在资源量约136亿吨,天然气潜在资源量3万多亿立方米.大型和巨型油气田上方发育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指示这些油气田形成过程不仅有巨量的烃类供给,而且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很稳定。富生油坳陷可以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异常指示。土壤碳酸盐地球化学省指示盆地区域异常的原始模式,土壤酸解烃和烃类氧化菌反映了盆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后油气远景。总之,战略性的油气地球化学填图,可以提供油气勘探的战略远景区,大幅度降低勘探成本。
  • 摘要:N2O和CH4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虽然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远低于CO2,但是它们的温室效应分别是CO2的296倍及23倍.大约有33%的CH4及55%的N2O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排放,其中各类湿地就可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高氮素及低溶解氧的环境易导致大量N2O和CH4的排放,受虾塘影响的红树林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远大于其他类型红树林湿地。这种方法处理含氮量高的废水会显著提升N2O的排放量,也可能会间接提升CH4的排放量,建议在使用红树林湿地处理废水时,先处理掉水体中的氮素以减缓不良区域影响。
  • 摘要:本文以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欧洲地球化学填图基准值计划(FOREGS,仅用土壤数据)、澳大利亚国家地球化学调查计划(NGSA)、北美土壤地球化学景观计划(NASGLP,仅用美国的数据)的氧化钛数据为基础,从采样介质、样品制备、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检出限和报出率,以及标准样质量控制初步证明四个计划TiO2的基准数据能够直接进行全球对比.美国土壤TiO2的含量呈现西海岸、东海岸高,中间低的特点,主要与美国玄武岩、超基性岩的分布以及大陆冰川作用有关。土壤中TiO2的含量主要由土壤的原岩决定,基性、超基性岩风化形成的土壤TiO2的含量高,美国玄武岩和超基性岩的分布除美国五大湖附近(五大湖附近分布有玄武岩)外,与美国土壤高含量的TiO2分布高度吻合。
  • 摘要:本文利用该专题获得的海量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对华南造山带-扬子克拉通走廊带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分布进行简要阐述。扬子克拉通由自震旦纪以来形成的沉积盖层以及不整合于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组成,从古元古代起就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沉积过程,形成了大量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扬子克拉通岩石(不含碳酸盐岩)具有花岗闪长质的化学组成。
  • 摘要:油气勘探过程中地球化学元素资料获取通常包含两种方法,一种是XRF元素实验测量方法,直接测量出岩石中的12~35种元素,另一种是地球化学元素测井仪器测量,获得地层中主要元素含量论文利用多种方法评价出复杂矿物类型和含量,在具体矿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在页岩地层的应用研究,同时直接利用页岩地层的元素含量拓展其应用范围。总结出了评价地层矿物质量含量,计算地层骨架密度,计算地层脆性指数,估算地层总有机碳含量等方面的在页岩地层中的应用。
  • 摘要:本文接受了分布在179km范围内的14座隧道隧底的探查,探查路段总延米约23km。探查任务为查找隧道基床面至其下13m深、直径大于1m的溶洞,并对它们做定位,以便做施工处理。采用了探查溶洞最佳的陆地声纳法,沿每座隧道中线、左线路中线、右线路中线各布置了1条测线,测线上震-检距=测点距=0.5m,采用锤击震源。探查是在混凝土的基床的表面上进行的,基床和隧道仰拱合为一体,而仰拱是弧拱形的,陆地声纳法的入射与反射波基本与反射面垂直,因此,它与铅垂线的夹12°角,在探查5m左右时约偏离0.75m,探查10m时,约偏离1.5m,这在钻孔验证和溶洞处理时是必须考虑的。探查是在混凝土的基床的表面上进行的,基床和隧道仰拱合为一体,而仰拱是弧拱形的,陆地声纳法的入射与反射波基本与反射面垂直,因此,它与铅垂线的夹12°角,在探查5m左右时约偏离0.75m,探查10m时,约偏离1.5m,这在钻孔验证和溶洞处理时是必须考虑的。
  • 摘要:本文讲述了矿区地质特征,分析了测试仪器和工作规范,矿物填图技术勘查应用,将简要介绍近红外蚀变矿物填图技术在紫金山矿田的勘查应用实例.近红外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识别紫金山浅成热液-斑岩成矿系统的多数蚀变矿物,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蚀变填图工作,基于此建立的三维蚀变模型和蚀变矿物光谱找矿标志在紫金山矿田的勘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勘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各勘探部门及矿业公司数据信息已经以海量计,传统的地学信息管理与处理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用现代地学信息技术武装地学专业人员,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学信息处理的紧迫性,这就对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南大学地质与GIS专业的发展现状,从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创新实践及师资配置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地学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进行地学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与全国高校地质与GIS教育工作者共勉,文章指出通过将地学信息技术融入地质专业与GIS专业的教学实践,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应用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业率逐年增加,就业质量也越来越好。GIS专业本科生由于增加了地学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扩展和增强;地质专业本科生,由于熟练掌握了地学信息技术相关技能,能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求。但随着地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地学和GIS专业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教学中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一些措施尚不成熟,希望通过本文与同仁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地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 摘要:中国矿产资源正面临着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大幅减产的问题,开展隐伏矿体三维预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隐伏矿体三维预测存在的成矿信息提取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质体和地质模型的三维成矿信息提取方法,包括地质体的三维形态分析、地质界面的三维形态分析、控矿作用的场分析、围岩蚀变的蚀变场强分析,初步实现了控矿地质因素的定量分析及表达.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安徽凤凰山铜矿、广西下雷锰矿、山东大尹格庄金矿三个矿床,进行了岩体形态控矿分析、褶皱控矿分析、破碎带蚀变强度分析,提取了相应的成矿信息指标,这些指标可分辨出各矿床的矿化富集空间,表明提出的三维成矿信息提取方法在矿床尺度内有效可行,对隐伏矿体立体三维定位预测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分段压裂水平井稳态、非稳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分段压裂水平井基质中的非线性流动、裂缝中的达西流动、水平井井筒内的水力压降流动,提出一种耦合数值求解水平井产能的计算新模型,对于低渗储层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产能模型考虑了储层中的非线性渗流现象,使得计算结果更真实可靠,且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该类储层压裂水平井参数优化的依据,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准确预测水平井产量变化规律及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讲述了陆地声纳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特点,结合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岩溶探查和南京地铁四号线、广州市轨道六号线文化公园站的地面探查,总结出了陆地声纳法在马路上车水马龙的情况下,克服了各种振动噪声干扰,在探查距离为200m的范围内,在岩层层面、断层和岩溶的探查取得了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小断层、交叉断层、单个中小溶洞的探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不断的推广应用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 摘要:通过对矿床所在的南岭东段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岭东段钨锡多金属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对该区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多年来对该矿区矽卡岩型矿体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了不少规律和找矿信息,同时也存在一些疑惑和潜在思考。通过多年对矽卡岩型矿体的探索和验证,对矽卡岩型矿体的空间展布也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对某些制约找矿突破的重要地质问题还亟需解决。岩浆热液活动中那些时间段的岩浆热液活动直接与矽卡岩的形成和矿化关系密切。岩浆热液蚀变范围与矿化关系,岩体的形态与矿体的空间分布还需进一步研究。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还得深入研究。
  • 摘要:本文讲述了矿段内主要赋矿原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型(低品位)硫化铜钼矿石,矿层上部杂石成份为(黄铁)绢黄岩化花岗闪长斑岩,讨论了离子物质来源机制,随着矿床的地下开采、矿坑排水疏干,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循环径流强度增大以及矿岩揭露,均有利于氧化作用更充分的进行,随着铜矿开采矿坑的排水疏干,势必造成区域水位下降,地表水水量骤减。
  • 摘要:本文综述了从粉煤灰中提取锂的实验技术,并讨论了自己的研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酸法浸出工艺比较成熟,浸出率高,但对工艺设备的要求高,能耗较高,工业化生产成本较高。碱法相对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成本较低,浸出率较高。碱法生产可以和现有生产白炭黑工艺进行衔接。但是碱法生产中的锂的浸出率还有待提高。同时要对煤中其他金属的综合提取进行研究。使粉煤灰中的Ga、稀土、Ti等金属得到更好的利用。
  • 摘要:本文选取宁武、西山和霍西三个煤田的五个煤样,Ro,max 分别为0.573%、0.873、1.067%、1.205%、1.838%,在对煤样进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察中意外发现了类洋葱结构。运用Matlab、Arcgis、AutoCAD等软件对原始图像的晶格条纹长度进行了归属,得到了结合电镜下煤样的形态进行观察,对比煤中天然富勒烯和人工合成富勒烯的图像确认煤样中存在类洋葱结构,通过对煤样的晶格条纹进行归属,发现在反射率为1%左右具有较大聚合程度的芳香结构单元较变质程度低或高的煤少,在反射率为1.0%左右的煤样中有完整类洋葱结构的出现,可能暗示煤中类洋葱结构的形成与煤化作用过程中煤结构演化密切相关,这个观点和传统意义上的高能事件成因不同等方面的结论。
  • 摘要:阿尔山温泉位于内蒙古阿尔山市阿尔山车站东南500m处的山脚下,附近为燕山期花岗岩,岩体裂隙较发育.该温泉由48处泉眼组成,出露在哈拉哈河支流哈拉巴罕土河右岸一级阶地后缘,南北长约540m,东西约50m的范围内.温泉热水水温为7℃-48℃,本文以19处水温25℃以上的泉眼为例来说明阿尔山温泉的特征与成因.主要阳离子为Na+、K+和Ca2+,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和C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热水矿化度为553.25-734.97mg/L,pH值为7.53-8.66,H2SiO3为47.14-63.62mg/L,F-为6.8-9.8mg/L.冷水混合比例为0.67-0.882,地下热储温度为119.2℃-163.2℃.阿尔山温泉为花岗岩中地下水在山区获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在经历深循环过程中获得深部热流加热后上升出露形成的温泉,利用阿尔山温泉19个水温高于25 ℃的天然泉眼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对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和热储特征进行了分析,估算了热水的热储温度、冷水混合比例,并总结了温泉的成因。阿尔山温泉为花岗岩中地下水在山区获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在经历深循环过程中获得深部热流加热后上升出露形成的温泉,热水上升过程中与大量近地表冷水混合,致使热水温度降低。
  • 摘要:本文尝试通过系统采集钻孔岩心样品测试,以区分悦洋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围岩中白云母类矿物的光谱上的细微变化,用于指导悦洋矿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悦洋矿区Al-OH吸收波长小于2205nm的富铝白云母类与Ag、Cu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指示悦洋矿区的找矿标志,用于指导悦洋矿区外围勘查。
  • 摘要:浙江淳安潘家铜钨钼多金属矿是钦杭成矿带浙江段浙西地区新近发现的产于大铜坑花岗闪长斑岩与震旦系蓝田组接触带及其两侧的大-中型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型矿床.本文对其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5件样品)的S、Pb同位素以及辉钼矿(5件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别开展了物质来源示踪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不仅对其成岩、成矿时代进行了初步约束,也对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精确界定,研究表明,Re-Os同位素组成是成矿过程中地壳物质混入程度的灵敏指示剂,不仅成为对硫化物矿石(辉钼矿、黄铁矿等)直接进行定年的有效方法,也成为硫化物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良好示踪剂。从地幔来源到壳幔混合来源再到地壳来源,矿石中辉钼矿的Re含量呈10倍级下降,潘家铜钨多金属矿的成矿源区应以幔源为主,混合了部分壳源的物质,属幔-壳混合源区型;其直接物质来源应以大铜坑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为主,被侵入围岩地层蓝田组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 摘要:采用饱和溴水和王水溶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高含量砷.较系统的研究了仪器的最佳化工作参数,并研究了基体干扰和光谱干扰,选出了砷的最佳化测试谱线193.759nm,其对应的线性范围为16.4μg/g~25%.回收率在94%~106%,精密度在0.005%~3.38%之间.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及实际样品验证,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和其他常规方法测定值一致,均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 摘要:本次对采自乌珠尔少布特北哈尔陶勒盖地区索伦山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试中心利用LA-ICP-MS分析完成。通过本次工作取得如下认识:(1)索伦山蛇绿岩中含橄榄石辉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精确定年,获得谐和年龄为280.7±5.3Ma(MSWD=17),记录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2)索伦山蛇绿岩具有地幔橄榄岩发育,而缺乏特征的席状岩墙群,堆晶岩相对不发育的特征,与慢速扩张洋脊的情况类似,暗示其可能为慢速扩张环境下形成的蛇绿岩。(3)目前年代学证据显示,西拉木伦-林西缝合带蛇绿岩形成时代可与索伦山蛇绿岩对比,表明索伦山-西拉木伦一带在二叠纪早中期为大洋。因此索伦山缝合带在早中二叠世尚处于洋盆形成和发展阶段,随着洋壳不断俯冲消减,在约晚二叠世到中三叠世古亚洲洋最终闭合,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在一起,最终对接位置应在索伦山-西拉木伦一带。
  • 摘要:激光拉曼光谱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于锆石蜕晶化研究.结晶锆石拉曼峰峰型尖锐、半高宽小;随着蜕晶化程度加深,锆石拉曼特征峰峰型钝化、峰位波数变低、半高宽加大;严重蜕晶化锆石的拉曼峰变得非常平坦,与无定形氧化硅或玻璃的拉曼光谱类似(Nasdala et al.,1995,1998,2008).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八达岭花岗杂岩中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目的是对前人提出的锆石蜕晶化程度划分依据进行检验,提出了通过线性关系式y=1.06771x来估计其357cm-1半高宽。这一关系式尚需更多的拉曼数据检验,进而建立以357cm-1特征峰拉曼参数为依据的锆石蜕晶化程度的判别方法。
  • 摘要:本研究针对高矿化度的卤水样品,以3#层析滤纸承载卤水样品,取样量50μL,人工卤水校正基体效应,自然晾干后高压压平,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法检出限低、流程简便高效的特点,可以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6—2006的分析要求。以薄膜吸附制样,X荧光光谱法准确测定卤水中的溴,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较粉末压片法操作简便,分析成本低,不需要化学试剂处理,是真正的绿色分析方法,也有望同时测定卤水中的铜、铅、锌、锰、碘、铷等元素。
  • 摘要: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页岩中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采用盐酸-氢氟酸-硝酸体系消解处理样品,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溶样速度快,而且具有污染小、检出限低等优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页岩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 摘要:本文研究矿床主要位于川滇黔交界区及扬子地台周缘,根据其中闪锌矿的分散元素含量特征,Tl、Cd、Te在独立矿床发育的地区,得到了以下结论:1.上扬子地区的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高度的富集“分散元素”。Ga、Ge、Cd、Tl、Se、Te、In分别可达1825X10-6、2900X10-6、16200X10-6、9.71X10-6、174.89X10-6、6.7X10-6、377.5X10-6。2.上扬子地区不同地段的闪锌矿富集的分散元素各有不同。黔西北(牛角塘)—滇东北(会泽、)—川南(天宝山)地区主要富集Cd、Ge、Ga;扬子板块南缘(凡口)富集In,扬子北缘(马元)富TI。这种分散元素分布的地域对不均匀性可能与深部热液的对分散元素的饱和度有关。3.矿床成矿温度的高低对分散元素的富集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随着成矿温度的升高,闪锌矿中Ge、Ga和Cd含量减少,In含量增多。
  • 摘要:本文就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萨尔乔克北部地区早二叠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天山造山带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包括晚古生代增生和碰撞,中生代热沉降和新生代逆冲推覆和隆升。碰撞后的走滑和转换拉伸作用改造了造山带原始的地质构造,使得原始的地质构造特征很难辨认。前期研究表明,天山地区在晚泥盆纪到早二叠纪期间经历了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碰撞,且早二叠纪之后进入了碰撞后构造岩浆作用。这个构造机制的转变应发生在大陆碰撞和俯冲结束之后。碰撞后的地质作用以大规模的走滑断裂和双峰式火山岩浆为主。有效的地质学资料,运动学观测和古地磁证据表明研究区石炭纪汇聚事件之后进入二叠纪大规模后碰撞转换拉伸构造演化阶段。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早二叠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经历石炭纪汇聚事件之后进入大规模后碰撞转换拉伸构造演化阶段,也代表着博格达地区由碰撞汇聚到伸展拉张这个地球动力学环境的重大转折,也为进一步理解天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岩溶地质过程中C-N耦合循环及环境效应,分析了岩溶地表水生系统C-N耦合循环及环境效应,总结人类N的输入,岩溶作用(包括碳酸盐岩风化以及碳酸钙沉降/溶解过程)中C、N循环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硝化过程形成的硝酸会加速碳酸盐的风化过程,增加地下水中DIC和NO3-的输出,但不消耗大气或土壤CO2;而转变为地表水后受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碳酸钙沉降过程却消耗DIC和NO3-,构成碳、氮汇,从而对区域以至全球C、N通量产生影响。
  • 摘要:橄榄河温泉海拔1096m,泉温80℃,热水循环深度约2114m.该温泉地处柯街断裂东侧约3km处,受侵入接触面和韧性剪切带双重控制,是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且该区经历过多期次构造运动,断裂切割较深,因此,为深部热流向浅部运移创造了条件.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橄榄河温泉是大气降水经深循环,被加热而成.表明橄榄河温泉的主要阴离子以HCO3-为主,主要阳离子以Na+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同位素分析结果说明其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源区主要是其东部山区,补给高程约2038m;深部热储温度是评价地热资源潜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应用二氧化硅温标计算出橄榄河温泉的热储温度是120℃,热水循环深度约2134m;由混合模型和硅-焓模型获得的深部热储理论温度分别为175℃和167℃,冷水混入比例约66%。
  • 摘要:铀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对经济、国防的发展以及在其他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都从国外进口一定量的铀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对核能的需求的增加,未来我国对铀矿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铀矿资源分布梳理的基础上,对潜力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同时对我国在该地区铀矿合作方向提出了中亚与俄罗斯铀矿潜力丰富,考虑铀资源的战略敏感性,为推进在“一带一路”获取铀矿资源,建议铀矿勘查开发合作方式应以参股为主,并购为辅方面的建议.
  • 摘要:利用地震勘探进行油气检测的方法、技术众多(郑晓东,1992;胡中平,1995;Goodway B,1997;陈小宏等,1998;Connolly P,1999;马劲风,2003;黄绪德,2004;Hampson D P 等,2005;李景叶等,2005;Contreras A 等,2006;宁忠华等,2006;管路平,2008)但在油气勘探实践中,这些技术方法成功应用的实例绝大多数是对气层的检测(孙鹏远,2005;王振国等,2007),而对油层的识别效果较差,其主要原因是油和水的弹性参数(如体积模量和密度)差别很小,不能引起足够大且易识别的地震反射差异,尤其是当储层中油水混合流体的饱和度变化时,更不易区分其中的差异.因此,针对储层流体地震检测技术不容易识别油层(不含气)的现状,深入研究弱弹性参数差异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同油水饱和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提升油层地震检测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 摘要:根据煤层煤样采取方法,采取了官板乌素矿石炭系6#煤层44个样品,其中包括煤样36个及8个顶底板、夹矸岩样.利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气相色谱、低温灰化X射线粉末衍射(LTA-XRD)等试验方法对44个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从煤中矿物含量、种类、煤岩特征、有机组分含量等方面探讨官板乌素矿6#煤中Li元素富集、成因机理.
  • 摘要:本文结合台州湾集聚区的发展建设规划,在介绍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地质环境问题,集聚区内的自然滩涂及通过吹填、促淤等方式新增的土地,由于自身的自然固结过程尚未完成,地面沉降效应较为明显,是目前沉降速率最大的区域。对这片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其地面沉降效应,并采用真空预压、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深层搅拌等工程手段,提高新近沉积土的固结程度,有效减少地面沉降量,并最大限度缩短沉降发展的持续时间。在进行岸带工程及越江工程建设时,还需要应对不同地貌形态及复杂的水文条件的影响,为防止其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激化为地质灾害,应结合工程地质特性,选择强度大变形小、分布较为稳定的地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且需结合工程的设计方案,开展针对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优化设计,完善施工工艺,强化监督管理。
  • 摘要:本文选取西藏Ⅶ度重灾区内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影像解译、资料收集和大量野外调查数据,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对重灾区内震害地质构造、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成果为西藏重灾区震后防灾减灾、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危害性、危险性特点,积极开展灾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采取科学防护措施,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充分气象灾害的影响。做好G318、G216等重点干线公路灾害评估和防治规划,保证灾区道路的畅通。加强地震灾区防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对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是对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服务。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 摘要:本文论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分析和证据权的方法,证据加权模型运用综合统计不同专题图层的方式来实现圈定资源靶区的工作。在所有图层当中,必须有评价目标图层,一般为已知灾害点图层,其它图层作为证据图层参与专题图层的综合统计。其计算中的关键步骤是:求得证据图层前验概率→求得证据图层证据权重→输出后验概率图。根据后验概率图,可以得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矿种、矿点的工作程度和开发方式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不大;为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的成因,在矿山周边开展调查。调查表明,研究区南部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最低,中部最高,北部次之。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和植被指数会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
  • 摘要: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造成46人死亡.笔者在对赵家沟滑坡体及周边地形地貌实地调查、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孕灾背景,研究了滑坡发生的主控因素,总结了类似地区滑坡灾害防灾减灾启示.滑坡区位于NE向右行走滑断裂和NW向挤压应力场控制下,并在陡崖带发生滑坡,因此其属于典型构造控制的滑坡;气候变化中的极端低温造成滑坡区残坡积层孔隙水出口封堵,孔隙水在残坡积层内部富集,水位雍高造成上层土体过度饱和,成为滑坡发生的主控因素;该滑坡的成灾模式在中国西南灰岩山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与该滑坡具有相似微地貌的陡崖带、崩坡积层、次级夷平面、孔隙水异常区应成为未来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关注的地区.
  • 摘要:本文在分析该水文地质单元的富水岩性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灰岩裂隙岩溶富水性与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形地貌和补给条件间的关系,该项工作对其它区域寻找灰岩裂隙、岩溶富水地段具有借鉴意义.地层岩性是地下水富集和贮存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地层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程度不同,其富水性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奥陶系马家沟组厚层质纯灰岩裂隙、岩溶发育的均一性较好,程度较高,深度相对较大,富水性较强,单井涌水量在500~1000m3/d之间,是区内富水性最强的含水岩组之一;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和炒米店组多层次组合的灰岩与页岩,除张夏组下灰岩段的裂隙、岩溶较为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好外,其余岩层的富水性均相对较差,井孔的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断裂附近,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溶作用相对强烈,往往形成地下水富集贮存的空间和良好的运移通道,成为地下水的相对富集带。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并多次沿断裂带侵入,导致断裂带附近的碳酸盐岩中形成一定宽度的侵蚀带,地下岩溶发育,贮水空间大,一般具有较好的富水性。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相对平缓地带,碳酸盐岩层裂隙、岩溶发育程度较高,深度相对较大,富水性较好;在地势较高,坡度较大的地区,碳酸盐岩层裂隙、岩溶发育主要集中于地表浅部,富水性较弱。
  • 摘要:包金山金矿产于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交会部位,紫云山复式岩体北端舌状凸出部位的外接触带中,含矿围岩为元古界板溪群深灰色中厚层状含钙质粉砂质条带状板岩等,矿体受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一浅部石英脉型为主、深部破碎蚀变带型为主的金矿床.本文从地质概况入手,对蚀变围岩的各种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矿床具有“构控—层控—岩控”多重复合控矿因素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
  •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屋-延东铜矿带覆盖层的元素分布规律做一简要探讨,从而提出合适的采样层位和粒级。通过以上对比论述,结合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南北两侧戈壁荒漠覆盖区实际地貌特征,得出以下认识,在进行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时,覆盖层较薄的地区(以钙碱层发育层位判断,钙碱层较浅(20cm)的地区,覆盖层较薄),采集地表4-20目粗粒岩屑;覆盖层较厚的地区,采集30-50cm弱胶结层中的细粒样品。
  • 摘要:本节将运用DIMINE数字矿山建模软件对矿产勘查中矿体工程测量数据和研究成果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应用做综合性的表达,这样可以有效提供地质勘查信息的管理水平,极大的提高地质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2-2号矿体的地表信息,控制钻孔以及矿体的空间立体形态,展布规律,钻孔控制程度。2-2号矿体西段未能向深部延伸,存在封闭的可能性。2-2号矿体东段矿体深部发育较好,切矿体厚度较大,侧伏现象明显,可推断该矿体从西段深部地层沿构造裂隙向东部延展,具有较好的探矿价值等方面的结论。
  • 摘要:紫金山金铜矿的大规模露天开采,不可避免地引起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采矿废弃地,改变和影响着当地原有的地质生态环境。国内外大量矿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废弃地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一般需要50~100a的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植被覆盖。这一方面是因为矿山废弃地的极端环境不利于植被生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植物的入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通过人工进行植被恢复才能有效扼制水土流失,尽快重建采矿废弃地的自然生态。紫金山金铜矿在矿山废弃地治理方面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并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以紫金山废弃地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为研究对象,进行紫金山开发前后及不同恢复时期植物种类及、数量、生长、生物量、覆盖度、土壤肥力、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和修复成本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总结出紫金山矿山开采前后植被恢复及演替的基本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根据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种类、数量、生长、生物量、覆盖度、土壤肥力、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和修复成本等指标,对紫金山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紫金山金矿渣废弃地最佳的植被恢复配置模式,让矿山绿起来,实现了显著的生态恢复治理成效。
  • 摘要:本次在阿奇山铅锌矿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综合运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高精度重力、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物探勘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讲述了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实践证明了物探方法在阿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通过激电中梯和高精度重力圈定了该矿(化)体的范围,通过激电测深和重力剖面反演确定了异常体深度展布情况,通过重力三维反演确定了引起该异常的岩体空间分布的情况,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由于工作区内矿(化)体磁性较弱,很难与围岩的区分,使得高精度磁法效果不彰。
  • 摘要:金属矿地下物探工作站研究包括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极化、地球物理测井,研制了透距达500m的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系统、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仪和井中质子磁力仪、井地阵列激发极化观测系统.应用示范表明,方法技术与仪器达到设计指标,提高了在深部矿产勘查等领域应用的技术水平.地下物探对寻找钻孔(或坑道)之间及其旁侧的地质异常体,确定其空间位置、边界、产状及延伸,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深部隐伏矿床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矿开采等领域中,解决了诸多找矿地质问题。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透视距离500m的大透距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系统、实现了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仪和井中质子磁力仪的实用化及BHMAG 1.0井中多分量磁测处理解释系统、形成了同步采集24道数据的井中阵列激发极化观测系统,推动了我国地下物探技术进步,为我国深部找矿、危机矿山找矿等工作提供了高分辨率技术设备和方法技术。
  •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近年来在突泉盆地开展的大地电磁测深(MT)工作的结果分析突泉盆地南部的盆地结构和地层特征等,总结出了突泉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中生界地层是在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的构造对中生代的沉积有控制作用;晚古生代地层遭受构造运动强烈,挤压作用明显。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东侧,中生代地层横向延展性较好,未遭受强烈的构造破坏等方面的结论。
  • 摘要:双常数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Hg在研究区土壤中的累积过程。土壤中相对活跃的离子交换态Hg、碳酸盐结合态Hg的累积速率较快,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Hg、有机结合态Hg和残渣态Hg累积速率相对较慢。进入土壤中的Hg最终以有机结合态Hg的形式存在,其次是残渣态Hg,以离子交换态Hg和碳酸盐结合态Hg形式存在的量较少。当pH值<5时,总汞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随着pH值的减小而明显降低;当pH值由5增大到7.05时,累积量和累积速率随着pH值的增大略有降低。相比pH值>5的弱酸及中性环境,在pH值<5的酸性环境中,土壤中离子交换态Hg含量明显增加,而碳酸盐结合态Hg、铁锰氧化物结合态Hg、有机结合态Hg、残渣态Hg的含量呈降低趋势,可促进土壤Hg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形成。当有机质含量由3.0%增至4.6%时,土壤中总汞和有机结合态Hg的累积量呈上升趋势,离子交换态Hg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Hg含量逐渐降低,碳酸盐结合态Hg和残渣态Hg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可延缓土壤Hg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形成。
  • 摘要:针对中国南方某大型铜矿附近地表水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以Cu、Zn、Mn和Ni为主,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筛选出对四种重金属具有很好去除效果的反应材料,并在研究区建立了示范工程,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本处理系统不仅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高达90%以上,而且河水pH由酸性升至近中性,浑浊度由>50FNU降至<1.0FNU,完全满足中国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经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当地农民可以放心地用处理后的河水浇地,彻底改变受污染的河水“祸害”农田的现状。本研究筛选出了对多种重金属同时具有很好去除效果的矿物材料,建立了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水体具有特征吸附和固定作用的处理系统,从而阻断了重金属污染元素向生态链的运移。这一修复技术具有“廉价、高效、管理简单、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矿区环境污染中的严重问题之一,在矿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对重金属的形态研究已在多个区域中开展,并且在尾矿废水中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在矿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对重金属形态研究的主要领域,分析研究重金属形态的必要性,总结出在矿区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形态方面应当从重金属在土壤与植物中的存在形态入手,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阻断重金属元素在污染源、土壤、生物之间的传递链条,以阻止重金属对生物体造成危害,从而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 摘要:为了查明锑矿区内地下水污染成因,于2013年7月在矿区内采集地下水样若干,包括马牯脑组和佘田桥组两个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借助piper三线图、PHREEQC软件等手段进行水化学分析,对区内地下水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地下水以SO4·HCO3-Ca水和SO4-Ca水为主。高浓度Ca2+和HCO3-表明碳酸盐岩对酸性水的中和作用,使地下水呈弱碱性。该区原生地下水主要由碳酸盐岩溶解形成,长期受到采矿活动影响形成如今高SO42-、高Sb、As含量的污染地下水。多数水样中方解石、白云石处于饱和状态会产生沉淀,而石膏将继续溶解,并对水中SO42-的浓度有一定的贡献。对含硫矿物和渣堆的不合理处置是锡矿山矿区内地下水污染最主要原因。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冶炼活动后锑碱渣的不合理处置,致使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淋滤进入地下水,锑碱渣周边的锑污染远高于周边地区即可说明这一点。
  • 摘要:土壤垂向剖面是研究成土母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土过程中“地球化学特征”的迁移、变化的最佳手段。本次选取两个碳酸盐岩成土剖面由于成土作用过程并不非常成熟,因此剖面上的pH值仍然偏碱性,表层土偏弱酸性,并且水田土壤比旱作土壤更偏酸性。从全区表层土样测试结果统计得知,栖霞组分布范围内土壤中Cd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Se,Cd与Se含量的相关系数是0.55;大埔组分布范围内土壤中Cd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pH,Cd与pH的相关系数是0.50。不论何种影响因素,大的趋势是随着成土作用进行,Cd有富集趋势,并且湘中地区碳酸盐岩及其所成土壤中的C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易形成区域性Cd超标的土壤。Hg元素含量在成土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反而是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中Hg的含量具有一定影响,水田耕作方式比旱地更易在耕作层中富集Hg元素。整个涟源市栖霞组分布范围内水田表层土Hg平均含量0.180ppm,旱地表层土Hg平均含量0.171ppm;大埔组分布范围内水田表层土Hg平均含量0.200ppm,旱地表层土Hg平均含量0.177ppm,与剖面所反映的趋势一致。
  • 摘要:本文用几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分别对亚硒酸盐做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几种土壤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解吸量也逐渐增加。其中FC0-10、FC10-20和DC解吸量较BD少,而BD的解吸量与吸附量之间呈现指数上升的趋势表现出更大的解吸量。从吸附量和解吸率来看,FC0-10、FC10-20和DC三种土壤解吸率随着吸附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均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后趋于平缓,最终达到50%左右。而BD土壤解吸率很高,均在67.97%以上,最高达到92.60%。亚硒酸盐解吸实验结果表明BD土壤对亚硒酸盐吸附量较小,且解吸量较大,亚硒酸盐吸附在BD土壤表面主要是以可逆吸附状态存在。说明含有较高的活性Fe的土壤与亚硒酸盐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以专性吸附为主;而BD土壤吸附亚硒酸主要是靠静电吸附,以非专性吸附为主。BD土壤较高的解吸量可能会导致亚硒酸盐在土壤中存在较高的运移能力。
  • 摘要:全国地质调查协同部署平台的建设是为了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地质调查规划部署工作,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各省地质调查工作的规划和年度部署方案的编制提供统一的平台。协同部署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前端使用Html5和GIS Client for JavaScript地图库,服务端使用IIS7.0、Tomcat和Supermap GIS Server地图服务器。同时,利用百度地图公共定位服务和天地图公共数据服务,很好地提供了空间数据的相关服务。目前,平台已在“全国-大区-省级”三级进行了安装部署,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已成为各单位部署决策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和常态化平台。
  • 摘要:本文面向当前高性能领域较普及的共享存储型小型桌面超级计算机,在实现传统的共享存储OpenMP并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两种异构系统应用于高光谱降维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以期为高光谱遥感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借鉴。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线性降维中经典的LDA降维算法,在Windows和Linux环境下分别分析了研究两种算法的加速热点及相应的并行优化策略,并实现基于OpenMP、CPU/GPU和CPU/MIC的并行算法。通过深入研究高光谱遥感影像的LDA串行降维算法的原理和步骤流程,分析LDA降维的加速热点,并面向两种环境下的异构模式和OpenMP,针对LDA变换并行热点设计了相应的并行方案和优化策略,提出并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的OpenMP、CPU/GPU,Linux环境下的OpenMP、CPU/MIC四种并行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本章提出的并行算法均获得了相对最优化串行程序的理想加速提升,其中Linux-OMP最高总加速比达到43.45倍,CPU/GPU最高加速比达到49.77倍,CPU/MIC最高加速比达到25.56倍,Win-OMP最高加速比达到6.83倍。
  • 摘要:通过庐枞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集成研究,解决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综合问题.利用GIS平台实现数据有效组织管理与二、三维一体化分析,目前GIS技术对于多源空间数据转化、统一标准集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数据格式转换法:将不同格式数据通过转换程序转化为系统需要的数据格式,是当前数据集成的主要方法。但是缺点是有时会造成信息丢失。数据互操作法:通过OGC制定的空间数据互操作接口规范,以调用接口方式实现异构空间数据库的互操作。但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直接数据访问方法:在一个GIS软件中通过对其他软件模块调用,实现相应软件数据格式的直接存取、访问等操作,避免数据转换。缺点是需根据数据类型配备相应软件。为矿产勘查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 摘要: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目前,中国在地质资料服务方面长期存在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不够、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地质资料信息的巨大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MapGIS IGSS3D共享框架,以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导向,以汇聚地质资料数据资源为核心,兼顾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方向的要求,重点研究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搭建形成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地质资料信息由分散到集中管理、由二维到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由单纯专业应用到多元服务的转变,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
  • 摘要:当前网络信息主要是以文档的形式存在,根据文档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自然语言文档。根据文档结构类型的不同,检索处理的方式也不同。相对于结构良好的结构化文档来说,半结构化的和自然语言文档的检索处理要更复杂,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检索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上下文来解读搜索结果,自动识别文本的概念结构,可以提供各种依靠语义的自动化服务,提高传统搜索的能力。该系统最终对现有网站内信息的语义分析分类。对特定网站,进行信息集成,信息语义分类并重新发布。建立基于关键字的索引以及交互式搜索引擎的综合信息集成与服务平台。
  • 摘要:本文介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及其配套软件工具或系统,以及数据模型建模、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数据集成建设等方法技术,实现了该项国情调查全程信息数字化、工作手段计算机化、预测处理GIS化、预测结果定量化、预测定位精准化、成果数据规范化与集成化,建立的海量、异构、多尺度、多学科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空间数据库,是目前中国最科学、最权威、规模最大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库,内容包括全国30个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础地质编图成果、30个省的铁、铝、铜等23个矿种潜力评价专题成果、以及6个大区范围和全国范围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成果。图件总数约11万个、数据量约6TB。既为编制中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已为在地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常态化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平台基础,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矿产资源保障战略研究、区域发展规划部署、矿政管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地质找矿、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地热勘查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将发挥长久的可重复利用价值。
  • 摘要:本文以"成都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根据在成都平原区内采集、测试265组的地下水分析数据,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进行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为该地区地下水保护、保障用水安全以及含水层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地下水污染现状主要表现为点状污染,在平原中、东部的城市及其下游地区有污染连片的趋势;地下水污染组分主要为硝酸-氮污染,有毒重(类)金属少量超标;有机污染物超标情况少,但有机污染指标检出项多,个别有机污染指标检出率较高。区内地下水污染程度有恶化的趋势。
  • 摘要:噪声衰减是地震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噪声类型多种多样,在金属矿勘探中获得的地震记录信噪比较低.地震记录中有面波、声波、多次波、工业电干扰和其他随机干扰.小波变换其原理是识别信号与噪声在时域和频域内的差别,实现信号和噪声的分离,这一变换适合面波和随机噪声的压制;线性Radon变换已被用于低频、低速面波的衰减和多次波的去除,其原理是基于面、体波之间的倾角区别.在本文中,研究了小波变换与Radon变换宽频串联降噪的方法技术.依据这个原理,应用在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区多类混合强噪声的地震记录中,提高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 摘要:本研究即以该Hg污染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金属Hg污染修复剂“NTSH”,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和地块实验,开展Hg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考察技术应用的条件和效果,确定NTSH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及NTSH的最佳用量,探讨熟化稳定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从而为Hg污染矿区中重金属元素Hg的无害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当土壤中Hg的初始浓度介于10~40mg/kg,修复剂NTSH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0.5%时,修复效果明显,NTSH的最佳添加量为0.3%。向土壤中添加0.3%NTSH,熟化稳定时间由1个月延长至3个月时,收获的生物量约提高了2倍,且指示植物中吸收Hg量的降低幅度可以由68.3%升高至83.3%,NTSH对离子交换态Hg的固定稳定化效率由51.8%增大至64.5%,修复效果达到甚至超过当前国内外已经报道的同类修复最佳水平。
  • 摘要:通过对岱庄煤矿主要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此提出相应的恢复工程措施,土地平整工程目前主要采用挖深垫浅复垦法和回填复垦法,具体实施时有用其一的,也有两种都用的综合治理方法。采空塌陷破坏土地挖深造塘工程将塌陷积水区边缘深度稍浅地带进行挖深,修建为高标准水塘,可用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将挖出的土用于塌陷深度大于2.0m的塌陷区治理回填。采用拖式铲运机挖深,或采用泥浆泵的方法将泥土切割、粉碎,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液,再由泥浆泵通过输送管压送到塌陷深度大于2.0m的塌陷区待造地的地块上。挖出的泥土回填到造地区,挖出的方量以满足水塘设计要求及治理区回填所需方量为宜。采空塌陷破坏土地回填造地工程塌陷沉降值大于1.5m的未积水区区域,塌陷深度较大,地表凹凸变化较大或地面坡度较大,对农田的正常耕作影响较大,需进行对破坏土地进行回填造地。按照边采边治原则,分别、有序地对已采并稳沉、塌陷深度大于1.5m的塌陷未积水区治理为旱地。
  • 摘要:以温度、硫酸的浓度、巯基的浓度为变量条件对钠基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对改性膨润土进行实际固化性能测定,选择最佳改性条件.本实验选择贵州万山汞污染土壤,改性钠基膨润土固化土壤中重金属汞第一周固化速率达到最大,第三周之后固化效果趋于稳定。该结论可为其他改性剂实际性能测定提供参考。高温改性条件下,随温度升高,钠基膨润土中一些吸附水、杂质等去除率越高,提高了硅烷偶联剂的负载率,当温度超过一定量时,导致-OH结构骨架破裂,降低了硅烷偶联剂的负载率。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提高膨润土中-OH的量,有利于硅烷偶联剂的负载率量,但浓度过高时,可能破坏膨润土的晶型结构,导致汞的固化效率降低。硅烷偶联剂用量应结合固化效率,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用量。
  • 摘要:硫磺矿渣是一种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固体垃圾.针对云南滇东北地区镇雄县磺区现状,调查研究了当地土法炼硫生产硫磺后所废弃硫磺矿渣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资源量和可利用性,从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再造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磺区矿渣的对策建议.通过综合调查与研究进一步厘定该地区硫磺矿渣的分布、数量、状况、组分、资源潜力和利用现状,绘制不同比例尺可利用矿渣基础图件,建立矿渣数据库,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适应的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地提高硫磺矿渣综合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其可利用性和利用方式,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进矿渣治理方式、加强土地整理与监管、建设小城镇和新农村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硫磺矿渣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技术攻关。对该地区硫磺矿渣Fe、Ti系统开展矿物物相、矿物结构、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和单体解离度等工艺矿物学研究;对比选择合理的分选工艺流程,开展硫磺矿渣Fe、Ti回收选矿小试、中试研究;提取有用组分后的尾渣,续研建筑材料或制砖等,将矿渣变废为宝,剩下的土地可以复垦。
  • 摘要:为提高地面井煤层气抽采产量,在下石节煤矿进行水力压裂增产现场试验,优选了压裂液和支撑剂,确定了相应的压裂方式及规模,并通过大地电位监测对压裂裂缝进行了监测,监测表明目的煤层全部压开,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缝长和导流能力的裂缝.通过排气量数据分析,显示单井最大日产气量可达1800m3以上,连续稳产3个月以上,与压裂前相比压裂增产效果较好.
  • 摘要:采用水均衡法分析了矿区大型水库水位下降原因,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红石峡水库水位下降主要受水资源过渡开发影响,煤矿对其影响不显著.
  • 摘要:煤层气井产能受诸多因素影响,产能模型中涉及的参数由于煤层的不同,或同一煤层中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随着排采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由于参数众多,此处仅考虑参数获取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选取了孔隙度、煤层厚度、渗透率以及气含量等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的主要参数.本文以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直井为例,利用煤储层数值模拟CBM-SIM软件对煤储层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参数敏感性的大小,对制定煤层气井排采制度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济宁三号煤矿十二采区3煤开采受顶板水威胁,顶板富水性的准确预测尤为重要.其主要决定因素为:顶板砂岩厚度、砂泥岩组合及砂岩含量、构造复杂程度(断裂分维数),本文以此三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采区的富水性进行分级分区,为砂岩水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保证3煤的安全开采.
  • 摘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为例,根据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演化、储层致密史及其与成藏史耦合关系、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致密油分布主控因素,长7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普遍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原始沉积组构中黑云母、塑性岩屑及粒度细是致密储层形成的主因,强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类胶结物等成岩作用和产物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长石等易溶颗粒的溶解作用增加了孔隙而使其成为有效储层。通过对油气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在不考虑异常压力和水动力条件下,当浮力和毛管阻力相等时确定储层致密上限孔隙度为12%,并得到岩心渗流实验及油藏类型分析法验证;依据录井含油产状、理论计算、高压压汞、石油充注模拟实验和地质综合分析法,确定本区长7致密储层成藏孔隙度下限为4%。包裹体研究表明长7致密油为1期充注连续成藏,石油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动力为生烃增压形成的异常高压,运移方式为混相涌流,带有幕式成藏特点,主要为垂向近源运移和聚集,其运移通道为储层微裂缝与孔喉组成的网络系统。由于成藏时储层已近致密化,油水基本没有分异。
  • 摘要:祁东煤矿8222工作面为"四含"水下开采工作面,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回采过程中采取了选用大阻力支架、工作面矿压及水位预警、预裂爆破等措施,目前该工作面已成功回采440m,对于同类水文地质条件的工作面回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文章根据朱家营子高岭石勘查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地质方法和手段以及岩矿鉴定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本勘查区高岭石矿化的成因.本勘查区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为中高温气成热液次生石英岩化,矿化主要为低温热液充填高岭石矿化和次生石英岩围岩蚀变高岭石矿化,按照产出状态可将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团块状和层状似层状产出。从勘查区分布位置上来看,团块状矿化分布在层状矿化两侧。第一种类型矿化为沿构造裂隙形成的次生石英岩蚀变围岩高岭石矿化,在构造裂隙位置形成了窝状、团块状高岭石矿化;第二种类型矿化为沿裂隙充填的薄层状分布的高岭石矿化,层状似层状矿化带基本位于勘查区的中心位置,上覆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层。根据化学分析及结合薄片鉴定的结果,此蚀变层位分布于安山质凝灰岩层中,为流纹质凝灰岩与安山质凝灰岩接触部位的薄弱处形成的蚀变,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中的流纹质成分蚀变及充填。由于构造较为强烈,在紫红色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含角砾凝灰岩)一些部位,产生了较多较大的裂隙,随着后期低温热液的交代和蚀变,形成了高岭石叶腊石,这些高岭石叶腊石呈团块状、斑点状和似层状,主要与裂隙的分布有关。
  •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其发展历程,分析驱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因素,认为科技进步是驱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主要动力.总结出了良好的创新传统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政府的扶持政策为科技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将国家的创新传统具体化等方面的启示。
  • 摘要:深海地震资料与陆地和浅海地震资料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地震资料的高分辨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时频分析类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引入保持低频成分和振幅相对关系、提高或保持信噪比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海洋深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保真的有效信号增强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油藏描述等研究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摘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指从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利用地质工作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应用地质理论和科学方法,在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矿产资源信息,从而对地壳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单元内矿产资源的潜力、利用的可能性及其经济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估。各国政府对潜力评价工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矿产资源管理、宏观决策、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矿产资源管理和宏观决策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所有国家目前都不断面临着原材料供应和利用、资源替代、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取决于能否从国内和国际上获得足够的矿产资源供给。要获得关于可持续资源开发的决策规划信息,需要长期对全球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管理进行综合远景分析。
  • 摘要:本文以我国典型锡矿床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分级研究,以期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笔者选取地质特征、成矿背景和经济特征3 大类共8个要素作为筛选分级评判因素,并借此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分级的评价模型。对锡矿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分级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筛选分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仍然较大,未来应该采用是判断矩阵分析法等方法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
  • 摘要:滇东北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以碎屑岩为主,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渠铸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风暴撕裂屑,递变层理等).风暴沉积主要包括4种岩相类型:A、具底冲刷面构造含泥砾的递变层理砂岩段;B、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的砂岩段;C、具平行层理的砂岩段;D、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岩段.上述岩相A、B、C分别代表风暴流作用--风暴浪作用--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事件沉积);D、代表风暴过后缓慢悬浮沉积(背景沉积),它们组合成不同的风暴沉积序列.滇东北会泽地区飞仙关组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中生代滇东北会泽地区位于低纬度(5°~30°)的风暴作用带.该沉积对于解释飞仙关组递变层砂岩的成因、证实飞仙关的地层层序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石湖金矿位于河北省灵寿县陈庄镇,是太行山地区唯一的超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对于矿床成因一直众说纷纭(喻学惠,1996;刘伟,2007;曹烨,2008),主要有以下观点:1)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2)变质热液型;3)岩浆改造-复生型(宋瑞先,1994);4)中偏高温岩浆期后热液含金石英脉型(杨殿范,1991);5)岩浆热液型(陈锦荣,1993).本次工作通过详细的野外实地调研,采集矿体内石英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学测试分析,对石湖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指示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进一步讨论矿床成矿机理.
  • 摘要:本文阐述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包括地质数据资源不断得到积累,开展成果地质调查资料信息集成整合,形成系列服务产品,研发、部署一系列地质信息平台等。提出了建议。例如建立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系统包含3个层次:数据源、平台层、应用层。数据源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平台层是核心层,提供大数据存储和综合分析功能;应用层是根据分析预测地结果,为用户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加强如数字地质填图掌上机等基于物联网数据信息的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积累,提高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的时效性。此外,建议建立更广泛的地质资料信息范畴。如地质资料信息在美国囊括了包括气象信息、地球特性、生态系统、环境问题、地理分析、地质过程、水文过程、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海洋及海岸线、行星、动植物、科技应用、水生资源等多个方面。更广泛的地质资料信息,让大数据分析、预测更加准确。可智能地理解用户需求,实现语义级查询检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地矿信息快速收集整理,智能分析地矿行业社会舆情,甚至及时做出趋势预判。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