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烃源岩

烃源岩

烃源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42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8篇、会议论文835篇、专利文献135776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沉积学报、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145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烃源岩的相关文献由83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水昌、庞雄奇、李剑等。

烃源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8 占比:2.36%

会议论文>

论文:835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135776 占比:97.04%

总计:139919篇

烃源岩—发文趋势图

烃源岩

-研究学者

  • 张水昌
  • 庞雄奇
  • 李剑
  • 金强
  • 朱光有
  • 卢双舫
  • 张敏
  • 陈践发
  • 唐友军
  • 张功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浩元; 朱宗良; 肖文华; 魏军; 韦德强; 苑伯超; 向鑫
    • 摘要: 酒泉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发现了老君庙、鸭儿峡、单北、白杨河等油田。盆地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为断拗叠置型盆地。断陷期的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为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藻纹层比较发育,是优质的烃源岩。拗陷期盆地的快速沉降导致烃源岩快速成熟、高效生烃,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同时挤压逆冲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和储层物性的改善起着关键的作用,形成的窟窿山等多个正向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青西凹陷存在低成熟、成熟、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于青西凹陷的下沟组上段至中沟组,成熟原油发生了大规模的运移,形成了柳沟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油田,而深层高成熟原油没有大规模向中浅层运移,青西凹陷具有寻找高成熟原油的资源潜力。希望该研究成果可为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提供经验与思路。
    • 张心罡; 庞宏; 庞雄奇; 陈君青; 吴松; 马奎友; 张思玉
    • 摘要: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多个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无法通过热模拟实验或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生、排烃特征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量岩石热解、总有机碳(TOC)含量分析及成熟度资料,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龙潭组高、过成熟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型,分析了生、排烃特征,评价了资源潜力,预测了常规和非常规(页岩)油气有利区。结果表明:龙潭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Ⅱ型和Ⅲ型有机质均在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5%时达到生烃门限,分别在R_(o)为0.8%和0.9%时达到排烃门限;原始生烃潜力指数分别为570 mg/g和200 mg/g;龙潭组现今生烃量达7460×10^(8)t,排烃量达3840×10^(8)t,残留烃量达3620×10^(8)t,其中页岩气资源量为24.6×10^(12)m^(3),可采资源量为3.7×10^(12)m^(3);川北应以常规气勘探为主,川中及川东北油气勘探可以常规气与页岩气并举,川东和川南应以页岩气勘探为主。
    • 杨雨; 汪泽成; 文龙; 谢武仁; 付小东; 李文正
    • 摘要: 基于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扬子克拉通西北缘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为克拉通裂陷阶段,表现为同沉积断裂发育与裂陷快速沉降,沉积分异显著,裂陷两侧灯影组发育大型台缘带;②震旦系—寒武系发育陡山沱组与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后者厚度为150~600 m,生烃强度为(100~200)×10^(8) m^(3)/km^(2);③震旦系灯影组断控台缘带丘滩体厚度大且成排成带分布,受同生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厚度为200~400 m的孔洞型储集层;④两套烃源岩主生油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石油近距离运移至灯影组丘滩体岩性圈闭中聚集形成规模巨大的古油藏群;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油藏裂解成气,奠定现今天然气藏基础;⑤灯影组台缘带丘滩体与两套优质烃源岩形成多种有利源储配置关系,具备近源高效成藏的条件,可形成大型岩性气藏群。绵阳—剑阁地区是潜在的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大气区,位于该区域的老关庙构造灯影组二段丘滩体面积约1300 km2,是近期超深层勘探值得探索的目标。
    • 刘澍; 温华华; 徐国盛; 梁浩然; 史玉玲; 谌辰; 黄思钦
    • 摘要: 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A构造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中油气来源。通过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技术对典型烃源岩样品及储层原油样品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生标化合物特征,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分为三大类:A类为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以三环萜烷C_(19)TT与C_(20)TT为优势,规则甾烷呈反“L”构型;B类为文昌组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三环萜烷C_(21)TT或C_(23)TT具优势,奥利烷含量高,规则甾烷以“V”构型为主;C类为文昌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三环萜烷C_(23)TT具优势,奥利烷含量略低,规则甾烷呈“V”或“L”构型。研究区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具有低成熟度、高藿烷、高重排甾烷含量的特征,储层原油三环萜烷以C_(21)TT或C_(23)TT为主峰,反映混合母质来源特征;Pr/Ph比值为1.92~3.18,指示弱氧化环境下的沉积有机质来源。油源对比分析表明,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原油与文昌组烃源岩有较强的亲缘性,表明原油主要来自西北方向惠州26洼陷内的文昌组烃源岩
    • 孔令武; 赵红岩; 梁建设; 程涛; 王嘉; 赵佳奇; 喻英梅
    • 摘要: 深水浊积砂岩油气藏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基于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西非北段科特迪瓦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油气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科特迪瓦盆地经历了裂陷期(早白垩世)和漂移期(晚白垩世—现今)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漂移期发育塞诺曼—土伦阶优质海相烃源岩,裂陷期发育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漂移期层系为盆地的主力勘探层系,发育两种类型的浊积砂岩油气藏。塞诺曼—土伦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砂体运移、自生自储、源内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塞诺曼—土伦阶烃源岩,广泛分布的浊积砂岩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决定了油气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圣通—马斯特里赫特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断裂运移、下生上储、源外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深部裂陷期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断裂的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油源断裂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
    • 高阳东; 林鹤鸣; 汪旭东; 邱欣卫; 阙晓铭; 李敏; 赵泽颖; 陈艳
    • 摘要: 陆源营养物质输入是湖泊成油母质(细菌和藻类、浮游植物等)生长的主要外部营养源。古气候条件影响了陆源输入,湖盆水体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保存,因此沉积期古气候古水体条件对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至关重要。针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烃源岩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运用CIA、V/Cr、Mn/Al、Sr/Cu、Ti/Al等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恢复了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期古风化强度与气候温湿度、湖泊古水深、古氧相、古盐度等环境条件,揭示了古环境对文昌组烃源岩的重要控制作用为:(1)珠江口盆地文昌组时期气候温湿度与化学风化强度呈明显分段,文三段下段与文四段高强度对应高有机质含量。(2)珠江口盆地文昌组时期古水深与古氧相对有机质富集起到重要控制作用,古盐度对有机质影响不大。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F-A井文四段与文三段下部烃源岩形成于化学风化较强、气候温暖湿润、营养物质供应充足、湖盆生产力高、水体较深、含氧量较低的水体环境下,有机质富集。
    • 何发岐; 董昭雄
    • 摘要: 煤成气理论指导下煤系“源外型”大气田的陆续发现有效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源内型”煤层气却发展缓慢。研究认为“源内型”深部(2000 m以深)煤层气同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取心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系岩石普遍含气,其中煤层中存在原地游离气且煤层气资源丰度最高为3.86×10^(8) m^(3)/km^(2);结合地层埋藏和热演化史,认为层状非均质地层中泥岩和灰岩的喉道半径较小,毛管阻力封堵形成了以砂岩和煤岩为主的煤系岩性圈闭,煤岩(性)圈闭是其中游离气形成的主控因素;煤岩心含水饱和度介于6.5%~30.1%,较低的含水饱和度使常规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排水减压”变成了“排气降压”,有利于深部煤层气的动用;原生-碎裂型煤体结构也是储层压裂改造的有利特征。研究认为深部煤层气是煤系“甜点”资源,辅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可实现有效开发。
    • 刘鸽
    • 摘要: 烃源岩生烃特征的认识,是明确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分析油气成藏过程的基础。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对其生烃特征认识相对有限。通过选择研究区不同位置的、钻至烃源岩层的井,并根据钻录井资料,建立地质格架,合理设置地质参数,对研究区孔店组烃源岩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孔店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早,大规模生烃时间早,生烃高峰持续时间久,对于深部地层早期成藏具有积极意义。
    • 黄谦; 陈容涛; 彭晓波; 李新琦; 王宁
    • 摘要: 渤中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东部,主要发育沙三、沙一和东三段烃源岩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前期对渤中凹陷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岩屑样品,对岩心样品生物标志物特征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和岩屑样品,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重点对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三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研究,明确了渤中凹陷三套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并建立了区分3套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以期望为进一步厘清该区域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及时空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3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具有显著差异,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为好-极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处于成熟阶段;沙一段次之,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整体处于成熟阶段;东三段稍差,为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1)-Ⅱ_(2)型为主,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岩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姥植比(Pr/Ph)、伽马蜡烷指数(Ga/C_(30)H)、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含量、4-甲基甾烷指数(4-MS/C_(29)甾烷)等参数表明母质输入和沉积环境是控制3套湖相烃源岩差异的主控因素,淡水藻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低等水生生物输入和强还原的保存条件是沙一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混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东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 陈占坤; 陈瑞; 佘刚; 袁井菊
    • 摘要: 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2套断裂体系。盆地发育5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泥岩底辟构造带;底辟活动起始于渐新世,活跃于中新统,终止于上新世;泥岩底辟断裂体系的发育与因南大西洋拉张而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相关。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2类,分别受水平拉张和垂向重力滑动控制,主动断裂起始于中新世,由北部斜坡带向南部泥岩底辟带推进,由此产生的小型断陷,形成了中-上新统地层的局部沉积中心;伸展背景下的被动断裂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的缓坡区,从始新统至中新统均有发育,由于活动强度不大,对后期地层发育影响不大。以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北部构造带包括内陆伸展构造带、中部过渡构造带和南部泥岩底辟带3个次级构造带;南部构造带则包括火山隆起带以及凹陷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带。盆地西南部的泥岩底辟区,长期处于构造斜坡之下,为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最有利空间;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在该区带同时发育,可有效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覆沉积储层,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综合评价认为此区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