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性圈闭

岩性圈闭

岩性圈闭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464661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地质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2012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岩性圈闭的相关文献由1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震、杨占龙、陈启林等。

岩性圈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64661 占比:99.91%

总计:465097篇

岩性圈闭—发文趋势图

岩性圈闭

-研究学者

  • 刘震
  • 杨占龙
  • 陈启林
  • 包洪平
  • 邓宏文
  • 郭精义
  • 付金华
  • 厚刚福
  • 方勇
  • 李亚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发岐; 董昭雄
    • 摘要: 煤成气理论指导下煤系“源外型”大气田的陆续发现有效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源内型”煤层气却发展缓慢。研究认为“源内型”深部(2000 m以深)煤层气同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取心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系岩石普遍含气,其中煤层中存在原地游离气且煤层气资源丰度最高为3.86×10^(8) m^(3)/km^(2);结合地层埋藏和热演化史,认为层状非均质地层中泥岩和灰岩的喉道半径较小,毛管阻力封堵形成了以砂岩和煤岩为主的煤系岩性圈闭,煤岩(性)圈闭是其中游离气形成的主控因素;煤岩心含水饱和度介于6.5%~30.1%,较低的含水饱和度使常规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排水减压”变成了“排气降压”,有利于深部煤层气的动用;原生-碎裂型煤体结构也是储层压裂改造的有利特征。研究认为深部煤层气是煤系“甜点”资源,辅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可实现有效开发。
    • 伊慧
    • 摘要: 桩海地区馆下段砂岩储层发育程度高,砂地比高达60%以上,其显著特征是砂岩发育程度高、泥岩欠发育,砂岩单层厚度一般达10m以上,且横向联通性强,泥岩单层厚度一般在3~10m之间,且平面分布不稳定。本文通过沉积背景特征分析,明确了馆下段岩性圈闭有利发育区,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理论模型、实际井模型的正演分析,明确了馆下段地层反射强度与泥岩发育程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进而开展了相控分级储层描述及测井约束反演,刻画了馆下段岩性圈闭范围,明确有利勘探方向。
    • 甘军; 梁刚; 李兴; 詹冶萍; 郑飞
    • 摘要: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海底扇勘探面临烃源、运移通道及圈闭有效性评价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油-气-岩地球化学指标对比、源-汇-岩性圈闭描述及成藏动力学分析,明确了梅山组海底扇优势运聚区及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表明,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发现的天然气主要来自近凹斜坡区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梅山组一段海底扇储层发育规模大,扇的远端及浊积砂砂泥比适中,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基于不同区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聚条件差异性,建立了梅山组天然气“高效聚集”“有限聚集”两种成藏模式,明确了“源内输导脊+高压裂隙耦合”是形成梅山组大气田的必要条件,提出X25区峡谷周缘梅山组海底扇、莺歌海组海底扇是下步勘探的有利领域。
    • 向巧维
    • 摘要: 新近系韩江组是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油气主要储集层段,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寻找岩性油气藏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为了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岩性圈闭的发育类型,在“沉积层序”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划分出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并通过井震结合、岩芯观察,结合RGB属性融合技术增强关键沉积单元的刻画,开展了精细的沉积微相研究,共识别出辫状河道、串沟河道、曲流河道、河口坝、海岸砂脊和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类型。在微相砂体刻画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总结了该地区发育的构造-岩性圈闭、多砂体类型岩性圈闭以及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三大岩性圈闭类型,其中凹陷中部、西南部以河道砂为储层的构造-岩性圈闭为最具勘探潜力的目标类型。
    • 张晓钊; 吴静; 彭光荣; 许新明; 郑小波
    • 摘要: 恩平凹陷南带是油气有利富集区,具有发育岩性圈闭的沉积背景,但由于该区岩性油藏勘探起步较晚,对其形成的岩性圈闭条件的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圈闭勘探进展。为了落实恩平凹陷南带岩性圈闭的发育条件及勘探潜力,在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充填序列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该区河流-波浪联控体系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解剖河流-波浪联控体系下砂体的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及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恩平凹陷南带中新统发育河流-波浪联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EP1,EP2和EP3油区为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韩江组五、六段和珠江组一段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段,波浪改造砂岩为岩性圈闭的主要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对恩平凹陷南带岩性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 吴静; 丁琳; 张晓钊; 王菲; 龚文; 李潇
    • 摘要: 通过对富生烃洼陷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珠江口盆地可能存在新的岩性圈闭类型为河道间湾泥型、三角洲朵体型、孤立砂坝型。为了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岩性圈闭,针对性地创建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评价体系,形成了系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解释性处理技术(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技术、基于井控谱整形的拓频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分析技术,高精度沉积演化分析技术以及有利砂体定量刻画技术(三维正演模拟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相控分频反演技术),以期为恩平凹陷岩性圈闭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利用上述4项关键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发育恩平24断裂构造带和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2大岩性圈闭有利区,恩平24断裂背斜构造带以高位域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以高位域末端水下分流河道和海侵域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根据研究结果钻探的位于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的第一口岩性圈闭探井B1井取得了成功,证明了恩平凹陷岩性圈闭的潜力以及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勘探技术的有效性,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圈闭目标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技术基础。
    • 常甜甜; 张征; 王文慧; 白晓寅; 陈治军; 王小多; 王媛媛
    • 摘要: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油气勘探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对于哈日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相关研究甚少,已不能满足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本研究基于钻录井、地球物理、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分析哈日凹陷油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条件,总结油气成藏条件配置关系,以期为哈日凹陷的后续油气勘探及地质研究提供依据。哈日凹陷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银根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极高、成熟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巴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高成熟,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巴一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高成熟,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储层类型为砂(砾)岩常规储层、碳酸质泥岩非常规储层和火山岩储层,且均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其中砂、砾岩储层和灰质泥岩储层物性最好,白云岩储层和火成岩储层次之,目前主力油藏主要集中在砂、砾岩储层和灰质泥岩储层这两种类型中。哈日凹陷主要发育两套岩性圈闭,即巴一段砂岩岩性圈闭和巴二段泥岩岩性圈闭,形成了源内(准)连续成藏模式和近源不连续成藏模式。
    • 张晓钊; 彭光荣; 吴静; 白海军; 张志伟
    • 摘要: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经过近两年的集束勘探,发现探明储量近5×10^(7) t,证明阳江东凹为富生烃凹陷,但中浅层构造圈闭几乎钻探完毕,勘探需要向新领域拓展,经过区域地质研究认为岩性圈闭为一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中浅层岩性圈闭勘探的关键是识别有利砂体,刻画砂体尖灭线,落实圈闭有效性。这里通过研究认为,导致中浅层砂泥岩波阻抗难以区分的主要原因,是泥岩中束缚水含量导致地层总孔隙度变大,使泥岩与砂岩波阻抗接近。因此利用测井多矿物解释成果,通过岩石物理模型校正降低束缚水对泥岩波阻抗的影响,使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变大,为构型反演提供较准确的反演模型。研究区属于三角洲前缘相带,砂体类型多样,厚度较薄,采用相控构型反演方法来预测薄砂层,刻画有利砂体边界。通过已钻井验证,该方法能有效预测5 m~8 m砂体展布,并在研究区提出了岩性勘探有利目标。
    • 刘春锋; 周平; 熊志武; 黄启彰
    • 摘要: 在井资料匮乏背景下,迫切需要借助地震沉积学手段精细刻画岩性圈闭。在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结合地震沉积学沿层属性切片、储层反演及三维岩性体雕刻等地球物理技术,重点对研究区主力产层明月峰组下段地震沉积相特征进行精细研究,分析明月峰组下段砂体的形成与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明月峰组下段包括下降、低位、海侵和高位4个体系域。在下降和低位体系域沉积期,断裂坡折之上发育2条下切河道,这些河道将砂体运送至陆架边缘形成三角洲前缘沉积,下降域由于物源供给更充足,形成了位于三角洲前缘的薄层浊流沉积;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均发育受波浪作用改造形成的滩坝障壁岛沉积,因沉积物供给缺乏,主要分布于构造坡折之上。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研究区明月峰组岩性圈闭的预测,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 厚刚福; 王力宝; 宋兵; 曾德龙; 贾开富; 窦洋; 李亚哲; 彭博; 郭华军; 邹志文; 司学强
    • 摘要: 为了明确坳陷湖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认识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优选下一步勘探领域,以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为例,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细化了古地貌单元,并通过岩芯观察,识别了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貌单元与沉积微相叠合分析,提出了坳陷湖盆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三工河期为隆凹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具有水下古低凸、水下古沟槽、古坡折和水下古平台等4类古地貌单元,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和砂质碎屑流微相。水下古沟槽充填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水下古低凸主体部位发育分流间湾相泥岩,古坡折之下的水下古平台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水下古低凸翼部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向低凸方向超覆尖灭,水下古平台发育的砂质碎屑流砂体呈“泥包砂”结构,储层性质较优,岩性圈闭条件好,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领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