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8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1957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论评、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东营凹陷的相关文献由1918位作者贡献,包括操应长、刘惠民、张林晔等。

东营凹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8 占比:37.43%

会议论文>

论文:96 占比:2.93%

专利文献>

论文:1957 占比:59.65%

总计:3281篇

东营凹陷—发文趋势图

东营凹陷

-研究学者

  • 操应长
  • 刘惠民
  • 张林晔
  • 王艳忠
  • 姜在兴
  • 查明
  • 蒋有录
  • 金强
  • 高永进
  • 宋国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欣君; 冯振东; 宁淑媛; 张鹏飞; 陈涛; 张琳; 高迪; 吴伟
    • 摘要: 米兰科维奇旋回是是研究细粒沉积物旋回性变化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以东营凹陷沙四上纯上次亚段深湖相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的小波和频谱分析,对LY1井目标层段的深水细粒沉积岩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将划分结果与对应的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和矿物成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沉积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沙四上纯上次亚段可识别出2.5个IV级旋回,10个V级旋回,28个VI级旋回;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在古气候、古氧相、古水深、古物源,古盐度等方面的演化阶段性明显,可划分为2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长偏心率周期可分为暖湿气候半周期和干冷气候半周期:暖湿气候半周期内,地表径流较多,陆源输入多,有机质含量高,对应的岩性组合以富有机质为主要特征,常见层状、纹层状沉积构造;干冷气候半周期内,地表径流和陆源输入较少,岩性组合以贫有机质为特点,沉积构造以块状构造和层状构造为主.沙四上纯上次亚段沉积环境与天文旋回之间对应较好,长偏心率周期对湖相细粒沉积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年涛; 姜在兴; 刘惠民; 黄壹铭; 邓有根; 孟嘉轶; 李扬
    •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孔店组一段(孔一段)发育了垂向叠置的“红-灰”组合岩层,并呈现出一定的旋回沉积特征。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层的沉积过程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重点探井王46井为例,基于年代地层格架的约束,利用岩心、录井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孔一段进行了旋回沉积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层的旋回沉积过程。红层响应于洪水漫湖产生的漫湖泥和漫湖砂滩,而灰绿色韵律层属于间歇性湿润期的浅湖砂滩沉积,二者在垂向上突变接触。伽马曲线的连续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表明该地层的沉积过程受控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的偏心率和岁差周期,造成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39.4 m和6.9 m。通过对125 ka的偏心率周期进行带通滤波,建立了孔一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孔一段共记录了33个偏心率周期,判定的沉积时限约为4.13 Ma,地层的视平均沉积速率在0.236~0.408 m/ka之间变化。偏心率和岁差旋回对地层沉积的控制表现为偏心率为极大值时,间歇性湖泊沉积频繁发生,反之则以洪水漫湖沉积为主,同时岁差的极小值对应了间歇性湖泊沉积,反之则主要发生了洪水漫湖沉积。
    • 刘鸽
    • 摘要: 烃源岩生烃特征的认识,是明确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分析油气成藏过程的基础。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对其生烃特征认识相对有限。通过选择研究区不同位置的、钻至烃源岩层的井,并根据钻录井资料,建立地质格架,合理设置地质参数,对研究区孔店组烃源岩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孔店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早,大规模生烃时间早,生烃高峰持续时间久,对于深部地层早期成藏具有积极意义。
    • 岳颖; 沈正春; 罗荣涛; 潘佳; 商伟; 张伟忠; 宋艳阁
    • 摘要: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地层结构复杂,地层展布南北、东西方向差异较大,地层划分与对比难度较大。在宏观分析华北板块构造演化特征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录井岩性组合、测井电性和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建立了各层组地层划分与对比标志,明确了东营凹陷地层区域展布差异性,解剖了典型地区地层发育特征,研究了上古生界两种构造反转样式,以及构造反转运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为后续勘探工作奠定了基础。
    • 王永诗; 唐东
    • 摘要: 基于丰富的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矿物学、沉积学等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剖面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表明:(1)咸化湖盆页岩矿物组成以富含碳酸盐为特征,主要发育富灰质页岩相和灰质页岩相为主的剖面相组合;(2)断陷湖盆深水页岩层序具有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特点,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剖面可以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体系域)、8个五级层序(准层序组);(3)页岩岩相发育分布与层序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湖晚期湖扩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是富灰质页岩相有利发育段。研究认识对咸化断陷湖盆页岩层序划分及岩相分布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宋明水; 王永诗; 王学军; 郝雪峰; 李友强; 陈冬霞; 王福伟; 王翘楚; 石学斌; 邹易
    • 摘要: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界定与划分、层单元剩余资源潜力评价、层单元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成藏模式、层单元优选与分类评价以及勘探部署。“勘探层单元”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是勘探区带研究中的相控论和带控论的延伸和发展。它提出了一个将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多个层次相统一的综合研究体系,其研究方法论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的统一、系统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系统研究与精细表征的统一、预测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依据“勘探层单元”的研究思路,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含油气层系划分为9套勘探层系、193个勘探层单元,在综合考虑成藏过程和成藏特征的差异性及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将勘探层单元总结为20种类型,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勘探层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22个最优勘探层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 王伟庆; 刘惠民; 刘雅利; 方正伟; 于杰杰
    • 摘要: 湖泊纹层是反映沉积过程与环境变化的沉积响应,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荧光等分析方法,探讨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内部结构与成因。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分为泥晶碳酸盐纹层和亮晶碳酸盐纹层2大类,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多样。碳酸盐透镜体与碳酸盐纹层具有成因上的继承关系,碳酸盐纹层的形成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纹层的发育和沉积受到环境条件和自身生长的双重控制,多种自生矿物组分证实纹层发育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纹层内部结构与组合形态记录了多旋回的侵蚀-沉积活动。湖相页岩发育从透镜体到纹层,从单一纹层到纹层组的沉积序列,记录了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生态演化和沉积基准面波动等多重地质信息。
    • 巩建强; 杨怀宇; 王文彬; 陈涛
    • 摘要: 古近系孔店组是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重要的勘探方向和储量接替层系之一。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将南部斜坡带东段的王家岗地区孔店组与凹陷内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孔店组的油气来源主要为孔二段烃源岩,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型成藏特征。流体包裹体荧光特征分析显示,王家岗地区油气充注期次至少分为2期:早期成熟度相对较低,但生烃量大、油气运移距离远;晚期充注原油成熟度高,但生烃量小、油气运移距离近。文中利用地球化学参数,对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示踪分析。结果显示:孔二段油源沿王46井北断层垂向运移至孔店组,之后沿“砂体-断层”呈阶梯状向南部斜坡带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其次为沿不整合面运移,但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距离短且规模较小。王家岗地区孔店组红层的油气运移模式为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油气勘探评价提供了指导。
    • 安邦; 李宝刚; 王伟锋; 沈跃; 孙艺飞; 历鑫
    • 摘要: 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基底断裂继承性活动或盖层受到剪切作用影响而产生在盖层中的弱变形构造带,是主断裂面形成前的变形程度较弱的构造带。研究发现,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和八面河断裂趋势带是由一系列雁列式排列小断层带组成的,具有上宽下窄,下部收敛于主走滑断裂的特点。由于浅层没有主断层显现,故也称这种构造带为隐性断裂带,其形成机制和变形程度不同,发育的圈闭数量、圈闭性质等特征不同,富集油气的能力也有差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王家岗和八面河断裂趋势带都形成于基底断裂走滑—伸展双重作用,前者走滑—伸展运动方向夹角为40°~50°,后者夹角为20°左右。前者处于断裂带发育的幼年期,变形程度较弱,趋势带宽度小,断裂密度小;后者处于断裂带发育的青年期,变形程度强,趋势带宽度大,断裂密度大,形成与断裂相关的圈闭数量多,油气聚集能力高于前者。根据断裂趋势带演化阶段、发育特征和源藏匹配关系,认为断裂趋势带变形强度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的关键因素。王家岗断裂趋势带成藏模式为“幼年期弱变形—单洼供烃成藏模式”,八面河断裂趋势带成藏模式为“青年期强变形—双洼供烃成藏模式”。
    • 乔荣臻; 陈中红; 李趁义; 王东晔; 高阳; 刘金友
    • 摘要: 近年来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沙四下亚段深层发现大量的轻质油气藏,其油气相态特征和成藏模式还缺乏深入认识。通过对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埋藏史-热演化史等的研究,结合原油裂解实验产物和沙四下亚段深部储层中油气PVT模拟,对该地区深部油气成因、相态演化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原油裂解程度的增加,临界凝析温度逐渐降低;在较高压力(20 MPa)条件下,重烃气组分裂解受到抑制,流体组分中甲烷摩尔分数降低,流体包络线的临界凝析压力降低,并呈非线性波动变化。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显示,天然气成熟度参数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9%~1.5%,所检测的天然气样品为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降解气混合成因。原油中检测到的金刚烷及甾烷等绝对含量表明,所检测的深部原油样品处于高成熟状态,但仍处于裂解早期阶段,原油裂解气为凹陷深部的异地原油裂解向上运移而来。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和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FS2井沙四下亚段储层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分别为沙三段沉积末期的原油(含干酪根降解气)充注和明化镇组沉积早期来自深部储层的原油裂解气充注。晚期高成熟原油裂解气充注引起了蒸发分馏和气洗作用,这是该地区深层轻质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形成了次生未饱和的凝析气藏和挥发性油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