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6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0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1243403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沉积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16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唐友军、谢树成等。

生物标志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3403 占比:99.96%

总计:1243950篇

生物标志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生物标志化合物

-研究学者

  • 张敏
  • 唐友军
  • 谢树成
  • 张健
  • 何生
  • 段毅
  • 王汇彤
  • 郜晓勇
  • 孙鹏
  • 张水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治军; 张春明; 贺永红; 文志刚; 马芳侠; 李渭; 高怡文; 陈义国; 张慧元; 魏东涛
    • 摘要: 银额盆地的部分钻井和野外露头发现了古生界过成熟烃源岩,对于分析盆地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探讨过成熟烃源岩地球化学问题等有重要的意义。对25个过成熟烃源岩样品开展测试分析,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原始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1%,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镜质体反射率R_(o)平均为4.20%,为残余有机碳含量较低、混合型干酪根的过成熟烃源岩;②主要受控于热降解作用,过成熟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普遍呈现“正构烷烃具有双峰型、甾类化合物中孕甾烷(含升孕甾烷)具有异常高的相对含量、萜类化合物中三环萜烷的相对含量较高、芳烃化合物中低碳环数化合物占据优势”等特征;③提出了“有机碳构成”的概念,建立了基于岩石热解资料计算有机碳构成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本研究中过成熟烃源岩的有效碳仅占极小的一部分,但烃源岩原始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07%,且烃源岩具有持续时间长、产率较高的生烃特征,明确了银额盆地古生界过成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 李志强; 杨波; 王军; 韩自军; 吴庆勋
    • 摘要: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_(1)型干酪根,以水生有机质输入为主,C_(27)甾烷占优,受海侵影响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水体还原性强且盐度高,利于有机质保存;阜宁组二段和泰州组二段古水体环境相似,但C_(28)甾烷含量显著增高,为藻类为主和陆源为辅的双重有机质输入,是典型的湖相烃源岩;阜四段的C_(29)甾烷含量占绝对优势,TAR比值高,为单一的陆源有机质输入,古水体偏氧化性且盐度低,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烃源岩复杂的母质输入类型和沉积环境不利于对其热成熟度的评价,对以甾烷20S/(20S+20R)或Ts/(Ts+Tm)参数表达的“未熟”特征应谨慎。基于断陷型-拗陷型的构造背景转换分析,建立了潜力生油层的生烃过程,认为活跃的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烃有促进作用,且北部坳陷以早期生烃为主,南部坳陷存在早、晚两期生烃,以三垛组沉积时期生烃为主。研究对南黄海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赵龙; 陈浩; 蔡春芳; 金若时; 魏佳林
    • 摘要: 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铀矿床的形成与油气充注和微生物还原作用有关,但该铀矿床中油气的来源及其烃源岩类型、沉积环境、成熟度、潜在的充注多期次性等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对该矿床富矿砂岩中吸附烃和包裹体烃进行离线破碎法抽提,通过色谱-质谱分析探讨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吸附烃和包裹体烃具有相似的组成,均显示淡蓝色的荧光特征;含矿层中至少有2期石油充注混合,早期充注的石油发生了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C_(15+)范围内存在很多未分离的复杂混合物(UCM),含C_(26)~C_(30)17α,21β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晚期充注的石油未发生或发生了轻微的生物降解,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示其来源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烃源岩,该烃源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局部水体分层的还原环境,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热演化程度已经达到成熟。作为研究油气和微生物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系统性研究的一部分,对完善该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油铀兼探、煤铀兼探等多矿种综合勘查提供帮助。
    • 张伟; 赵莉莉; 龚鑫; 王雪纯; 王远皎
    • 摘要: 应用岩石热解、显微组分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着重对石树沟凹陷平地泉组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沉积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与对比。结果表明,石树沟凹陷平地泉组三个层段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氯仿沥青“A”含量及总烃含量均比较高,达到好-优质烃源岩标准,其中平二段烃源岩TOC均值为5.20%,S_(1)+S_(2)均值为31.13 mg/g,是区内最优质的烃源岩;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_(1)为主,少部分为Ⅱ_(2)型,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R_(o)、T_(max)、CPI等参数一致反映平地泉组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显示烃源岩沉积环境为弱还原-还原的微咸水-咸水的滨浅湖相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陆源植物混源输入。
    • 杨兴业; 朱俊章; 朱明; 龙祖烈; 熊万林; 郑仰帝; 陈聪
    • 摘要: 惠西南地区是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重要的原油富集区,但近年来在新近系珠江组上段和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以及基岩潜山储层中陆续发现了凝析油气。利用全油气相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凝析油样开展了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惠西南地区凝析油的成因。研究表明:轻烃组分特征、C_(7)异构烷烃、环烷烃及正构烷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均指示H6-1构造凝析油来源于半深湖-深湖相文昌组烃源岩,为腐泥型烃源岩在相对高成熟阶段(R_(o)处于1.2%~1.3%)生成的凝析油;H1-1构造凝析油来源于浅湖沼泽相恩平组烃源岩,为偏腐殖型烃源岩在相对低成熟阶段(R_(o)处于0.9%~1.1%)生成的富低碳数烷烃油气;揭示了惠西南凝析油的形成受到烃源母质类型和热演化阶段的双重控制。研究结果为富油生烃凹陷凝析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分析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和支撑。
    • 王文愽; 鲍园; 罗群; 师生宝
    • 摘要: 油源判识方法研究对于石油甜点区的圈定及油气资源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基于多种油源判识指标参数的归纳总结,概括了生物标志化合物、轻烃组分、碳同位素及其他4个方面的判识依据、范围及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源判识方法并应用于油源判识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能判断成熟度、沉积环境等信息,由于其质量分数低,造成对微生物降解和高成熟的原油表征不清;轻烃组分能反映生烃母质来源,但指示信息单一;碳同位素可指示母质来源和运移路径,但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如过渡金属元素和氮同位素也有不错的应用效果。文中对基于曲线相似性原理及对至高点与至低点重新定义,通过统计28组原油样本数据计算出曲线相似性阈值为0.916,当至高点与至低点间Fréchet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该值即为同源。该方法从多个参数组成的曲线相似性考虑,有效降低了单一因素对判识结果的影响,具有简单、快捷和高效的特点。
    • 冉子超; 李美俊; 李友川; 时阳; 王宁; 杨永才; 卢晓林; 肖洪
    • 摘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云凹陷13件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A-奥利烷(Y1)和C_(27)四环萜烷(Z1)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来源;而根据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各区域丰度相关性分析,判断出新C_(15)倍半萜烷、降A-奥利烷和C_(27)四环萜烷及双杜松烷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源或演化过程。另外,不同区域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差异明显。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研究区原油族群划分的良好指标。经分析,双杜松烷与新C_(15)倍半萜烷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更富集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的分布主要受到生源的影响,而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白云东北、东区原油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相对丰度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白云东部的东沙隆起和云荔低隆起可能是研究区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地。
    • 蒋文龙; 阿布力米提·依明; 卞保力; 王韬; 任海姣; 韩杨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以热模拟温度为成熟度标尺,对风城组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判识参数,如姥植比、Pr/nC_(17)、β-胡萝卜烷绝对含量、C_(20)、C_(21)和C_(23)三环萜烷分布样式以及孕甾烷与规则甾烷比值等,进行不同成熟度阶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特征及其适用范围的研究,以期通过与盆1井西凹陷的原油进行对比,更加准确地判识盆地西北缘风城组来源的高熟油气。结果表明,除C_(20)、C_(21)与C_(23)三环萜烷的分布样式外,姥植比、Pr/nC_(17)、β-胡萝卜烷绝对含量等参数受成熟度影响较大,不能用作高熟凝析油气的来源判识。通过在油源对比分析过程中加入成熟度因素的考量,结合新建立的风城组烃源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图版,对盆1井西凹陷盆5井来源有争议的高熟凝析油进行对比分析,推测其主要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
    • 毛凤军; 肖洪; 刘计国; 程顶胜; 王文强; 邹荃; 史艳丽; 黄彤飞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刻画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下白垩统Abu Gabra组烃源岩的垂向有机地球化学非均质性,将Abu Gabra组划分为了4个层段,即AG_(1)、AG_(1)^(2)、AG_(2)^(2)和AG_(3),对其进行总有机碳和岩石热解实验分析,结果表明,AG_(1)和AG_(1)^(2)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干酪根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热成熟度普遍偏低;而AG_(2)^(2)和AG_(3)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且正处于主要生油窗阶段。基于原油与AG_(1)、AG_(1)^(2)、AG_(2)^(2)和AG_(3)代表性烃源岩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发现,原油与AG_(2)^(2)、AG_(3)烃源岩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而完全不同于AG_(1)和AG_(1)^(2)烃源岩。据此可知,AG_(2)^(2)和AG_(3)烃源岩是Muglad盆地已发现油气聚集的主力供烃层段,而AG_(1)和AG_(1)^(2)烃源岩的贡献有限。
    • 李博偲; 李美俊; 唐友军; 师肖飞; 陈璇宵; 陈林; 何大祥
    • 摘要: 选取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莫西庄和中Ⅱ区块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有机质生物来源、热演化和沉积环境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莫西庄和中Ⅱ区块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莫西庄区块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中Ⅱ区块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热演化为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莫西庄区块烃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形成于缺氧—贫氧的湖相沉积环境,水体分层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中Ⅱ区块比莫西庄区块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该结果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源对比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