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毒砂

毒砂

毒砂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矿床地质、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金属矿山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技术研讨会、第四届高能束加工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毒砂的相关文献由7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洪英、钱鑫、李广明等。

毒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86.0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7.14%

专利文献>

论文:22 占比:6.83%

总计:322篇

毒砂—发文趋势图

毒砂

-研究学者

  • 杨洪英
  • 钱鑫
  • 李广明
  • 陈万雄
  • 鲍振襄
  • 朱咏煊
  • 杨立
  • 童雄
  • 郁云妹
  • 高振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茜; 董留洋; 杨聪仁; 刘学端; 焦芬; 覃文庆
    • 摘要: 采用石灰和腐植酸钠作为经硫酸铜活化和丁黄药捕收后毒砂的组合抑制剂。纯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组合抑制剂石灰和腐植酸钠能选择性地抑制毒砂。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和腐植酸钠的协同抑制作用能较好地实现闪锌矿和毒砂的浮选分离,得到锌精矿中锌品位为51.21%、锌回收率为92.21%的良好指标。通过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组合抑制剂的抑制机理。机理研究表明,溶解钙组分(主要为钙离子)吸附于矿物表面,促进腐植酸钠的吸附;毒砂表面比闪锌矿表面吸附更多的钙组分和腐植酸钠,使毒砂表面具有强亲水性。腐植酸钠在毒砂表面的化学吸附主要是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羧基与毒砂表面的钙原子发生作用,而其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较弱。
    • 于淙权
    • 摘要: 毒砂(FeAsS)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含砷硫化物矿物。砷的存在会显着恶化选矿和提炼冶金的过程,并且砷的释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从毒砂中脱砷极为重要。本文讨论了从毒砂中脱除砷的主要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员媛娇; 范成龙; 吕喜平; 史哲锋; 窦智慧; 王义天; 王梦琦; 叶会寿
    • 摘要: 毒砂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于判断元素的赋存状态,探讨元素在不同阶段的活化迁移行为。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是产自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中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发育重要载金矿物毒砂和斜方砷铁矿。前人利用传统粉末溶样法对矿石进行同位素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但金的迁移富集机制尚未获得解决。为探讨该矿床金迁移富集过程,本文在矿相学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毒砂进行电子探针(EPM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所测得的电子探针数据经ZAF程序校正,LA-ICP-MS数据采用“无内标-基体归一法”进行定量计算,可以有效地分析微区成分。结果显示:毒砂(Apy)内部发育斜方砷铁矿(Lo),可分为递进剪切变形阶段的Apy-Ⅰ1、Apy-Ⅰ2、Lo-Ⅰ和后剪切变形阶段的Apy-Ⅱ1、Apy-Ⅱ2、Lo-Ⅱ。各世代毒砂主元素组成稳定,含有少量Co、Ni和微量Sb、Te、Bi、Pb、Au、Ag。其中,Co在Apy-Ⅱ1和Apy-Ⅱ2中偏高,微量元素Au、Bi、Pb、Te在Apy-Ⅰ1中明显富集。斜方砷铁矿富As(64.06%~67.87%),含Co(0.33%~4.98%)、Ni(1.23%~6.37%),微量元素Au、Te、Bi、Pb、Ag在Lo-Ⅱ中更富集。研究表明,Lo-Ⅱ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温度和硫逸度的变化导致了斜方砷铁矿和自然金的沉淀,自然金是由早期毒砂和斜方砷铁矿的“不可见金”经活化再迁移沉淀形成。
    • 张昊; 高文博
    • 摘要: 缅甸某地区产出锡矿矿石原矿含Sn 1.60%、As 9.12%。原矿砷多以毒砂及砷酸盐等矿物产出,部分含砷矿物与微细粒锡石矿物共生关系密切,不利于高品位合格锡精矿的产出。结合矿石性质,试验采用先硫化砷浮选—浮选尾矿分级摇床重选的工艺处理原矿矿石,分级溢流部分经浓密处理后进入离心机中处理,推荐工艺产出的重选精矿含Sn 36.24%、As 3.56%,Sn回收率为58.26%,产出的重选精矿可用于下一步焙烧脱砷的原料。
    • 何晋勇
    • 摘要: 结合化学多元素分析、偏光显微镜检测、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以及选择性溶金物相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广东省广宁县黄泥坑金矿代表性矿石中的金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黄泥坑岩金矿属于脉状构造蚀变岩型矿床,矿石中主要可供回收的目的元素为金、银,含量分别为4.0 g/t、4.03 g/t,矿石中的金与毒砂关系密切,以亚显微态及原子晶格态赋存于毒砂中的Au分布率达到了60.79%,其主要的自然金矿物-银金矿多与毒砂密切连生,同时矿石中的毒砂嵌布粒度细小。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全浮选工艺处理黄泥坑金矿,在合理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条件下,推荐工艺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金精矿含Au 68.80 g/t、Au回收率为97.68%的选矿指标。
    • 钟源; 黎晓光
    • 摘要: 通过多种手段对广西某钨锡矿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矿石的组分、矿物种类及含量、主要矿物粒度分布和产出特征等几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益组分主要为W和Sn,其次为Cu,Zn,Bi和Ag,有害组分为As;矿物种类多,主要矿物为黑钨矿、白钨矿、锡石和毒砂,工艺粒度均较粗大,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较密切。研究表明,该矿矿石组成复杂,矿物种类多,矿物之间比重差异小,毒砂含量高,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密切等是影响钨锡回收和硫化尾矿中砷含量超标的主要因素。
    • 杨慧; 王振; Safarov Sayfidin; 赵开乐
    • 摘要: 青海某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现场采用酸性条件下的异戊黄药捕收体系进行富集,存在酸耗大、设备腐蚀、硫化矿溶解等问题,为此对弱碱性条件下正十二烷基硫醇与异戊黄药组合使用强化毒砂捕收的机理及初步应用进行了研究。毒砂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异戊黄药对毒砂的捕收能力略优于正十二烷基硫醇,在异戊黄药体系中加入适量正十二烷基硫醇可以在总捕收剂用量较低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毒砂回收率。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正十二烷基硫醇和异戊黄药均能使毒砂矿物表面的疏水性提高,浓度分别为5×10^(-5)、1×10^(-4) mol/L的正十二烷基硫醇和异戊黄药组合使用可使毒砂矿物表面的接触角(69.18°)高于单独使用浓度为2×10^(-4) mol/L的异戊黄药的毒砂矿物表面的接触角(64.36°)。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正十二烷基硫醇和异戊黄药均在毒砂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二者组合使用时这种吸附作用更强,捕收剂吸附量更大。针对原矿金品位为4.48 g/t的某金矿石,基于该组合捕收剂的药剂体系,可以在pH为9的弱碱性条件下以较低的总捕收剂用量获得金回收率为92.44%的选别效果,优于酸性条件下单独使用异戊黄药的捕收效果。
    • 罗国清; 黄霞光; 李杨; 卢可可; 施卓雄; 林海
    • 摘要: 湖南某金矿石Au品位为2.41 g/t,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和黄铁矿,主要脉石矿物有高岭土、绿泥石等,金矿物的嵌布粒度极微细,单体金粒量极少,大部分金粒与毒砂连生或包含于毒砂中,少部分金粒包含于黄铁矿中。为确定矿石的适宜选别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78%的情况下采用摇床重选,重选中矿在再磨细度为-0.074 mm 87.77%情况下采用1粗2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产率为1.84%、Au品位为111.45 g/t、回收率为85.05%的金精矿,金精矿质量满足含毒砂Ⅰ级品质量要求,较好地实现了金的回收。
    • 廖润鹏; 胡盘金; 文书明; 郑永兴; 邱仙辉; 吕晋芳; 刘建
    • 摘要: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量、吸附量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XPS分析研究一种新型环保抑制剂高铁酸钾(K_(2)FeO_(4))在乙基黄药捕收剂体系下对毒砂和黄铜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pH值为4~11的范围内,高铁酸钾强烈抑制毒砂,在pH 8或10时,采用5×10^(−4)mol/L K_(2)FeO_(4)和5×10^(−5)mol/L PEX可以实现黄铜矿与毒砂的浮选分离。在K_(2)FeO_(4)和PEX存在时,毒砂的接触角和黄药吸附量显著降低。LEIS测量表明,高铁酸盐的加入可以显著增加毒砂表面的阻抗。XPS分析进一步证实,高铁酸盐加速毒砂表面的氧化。
    • 李健
    • 摘要: 针对某含砷金精矿,进行了催化压力氧化—氰化提金工艺研究,考察了亚硝酸钠用量、氧化温度、硫酸用量、氧分压等对催化压力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硝酸钠用量50 kg/t,硫酸用量135 kg/t,氧化温度200°C,氧分压0.6 MPa,氧化时间2.0 h的最佳条件下,金浸出率为97.65%;催化压力氧化过程中金溶解率为24.25%;酸性氧化液采用活性炭吸附,金吸附率达到99.51%.该工艺可有效处理含砷金精矿,指标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