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闪锌矿

闪锌矿

闪锌矿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4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1143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岩石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等;闪锌矿的相关文献由1864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冠周、覃文庆、叶霖等。

闪锌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4 占比:31.57%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3.30%

专利文献>

论文:1143 占比:65.13%

总计:1755篇

闪锌矿—发文趋势图

闪锌矿

-研究学者

  • 邱冠周
  • 覃文庆
  • 叶霖
  • 童雄
  • 周家喜
  • 孙伟
  • 刘铁庚
  • 宋永胜
  • 张伊升
  • 张艳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涌
    • 摘要: 大亮锌矿是牛角塘铅锌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开采的对象为近年来在“陡倾斜带”中新发现的矿体,其研究还十分薄弱。利用显微镜详细研究了大亮锌矿的矿物学特征,对挑选出的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进行了ICP-MS微量元素测试,对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发育致密块状、浸染状、脉状、角砾状及团块状构造,以自形—半自形、他形和包含结构为主,可分为沉积—成岩期、成矿期和表生期。近矿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白云石化和深色化为主,还包括重晶石化、方解石化、沥青化和萤石化,前三种蚀变与成矿密切相关,有利于锁定矿体范围,提高找矿效率。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Cd和Fe,其次为Pb和Cu,含有一定量的Ga、Mn和Ge,少量的Sn、Ba、Ag、Ni、Sr、Cr、Sb和As和极少量的Tl、W、Li、In、Co、Rb、V、Mo、Zr、Cs、Sc、Bi、Y、Be和U元素。闪锌矿主要为浅黄色,其低Fe,富Cd、Ga和Ge和低In/Ga与In/Ge比值的特征暗示其形成温度较低。根据Fe、Ga、Ge、Mn和In估算其成矿温度范围为87~155.15°C(平均133.21°C),第一主成分PC1*值(0.98~2.23,平均1.38)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1.37)几乎一致。因此,大亮锌矿属于低温MVT矿床。
    • 魏茜; 董留洋; 杨聪仁; 刘学端; 焦芬; 覃文庆
    • 摘要: 采用石灰和腐植酸钠作为经硫酸铜活化和丁黄药捕收后毒砂的组合抑制剂。纯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组合抑制剂石灰和腐植酸钠能选择性地抑制毒砂。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和腐植酸钠的协同抑制作用能较好地实现闪锌矿和毒砂的浮选分离,得到锌精矿中锌品位为51.21%、锌回收率为92.21%的良好指标。通过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组合抑制剂的抑制机理。机理研究表明,溶解钙组分(主要为钙离子)吸附于矿物表面,促进腐植酸钠的吸附;毒砂表面比闪锌矿表面吸附更多的钙组分和腐植酸钠,使毒砂表面具有强亲水性。腐植酸钠在毒砂表面的化学吸附主要是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羧基与毒砂表面的钙原子发生作用,而其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较弱。
    • 马妮娅; 林圆圆; 杨会兵
    • 摘要: 龙桥矿业公司铜锌硫混合精矿因其中的锌矿物成分复杂,导致抑硫浮铜锌效果不理想,硫精矿含锌超标,销售困难。为解决该问题,进行了铜硫分离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精矿采用1粗2扫抑硫浮铜锌、铜锌混合粗精矿再磨至-325目90%的情况下2次精选,最终获得Cu品位为21.94%、Zn品位为17.82%、Cu回收率为81.48%、Zn回收率为93.02%的铜锌精矿,S品位为49.09%、Zn含量为0.15%、S回收率为93.01%的硫精矿;铜锌混合粗精矿采用2次粗选流程选铜、铜尾矿1粗2精流程选锌,最终获得Cu品位为28.12%、Zn品位为4.07%、Cu回收率为77.96%、Zn回收率为15.89%的铜精矿,Zn品位为33.98%、Cu品位为6.56%、Zn回收率为42.30%、Cu回收率为5.68%的锌精矿,铜锌分离效果不理想。铜锌混合浮选流程更优,达到了硫精矿提质降杂的目标,并相应改善了铜锌混合精矿指标。
    • 邹山康
    • 摘要: 四川某铜锌多金属硫化矿石中有价组分为铜、锌、硫,选矿厂采用优先浮选工艺依次浮出铜、锌、硫。在入选矿石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浮硫作业入选硫品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硫精矿不仅硫品位低,而且含锌高,导致选硫系统不能正常生产。为解决该问题,进行了充分回收锌,并提高浮硫作业浓度的可行性论证,在取得理想论证指标的情况下进行了现场工艺改造。改造后的锌精矿锌品位40.55%、回收率84.22%,硫精矿硫品位36.25%、回收率71.05%,与原工艺指标相比,锌精矿锌品位下降了5.26个百分点、但回收率提高了13.28个百分点,硫精矿硫品位提高了6.12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6.05个百分点。工艺优化改造效果良好,不仅生产流程畅通,生产指标稳定,硫浮选药剂单耗降低,浮选可操作性加强,而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 阮桂林; 秦怀坤
    • 摘要: 向荣铅锌矿石中闪锌矿大多呈稠密浸染状嵌布在脉石中,局部较为富集,可过渡为致密状集合体,团块粒度大多在1.0 mm以上,部分颗粒内部包裹少量细小脉石矿物。现场锌精矿Zn品位为51.35%、MgO含量为1.25%、Zn回收率为90.50%,闪锌矿含量为80.4%,解离度达84%左右,连生体主要为与含镁矿物白云石连生,整体粒径在50~120μm。为实现提质降镁目标,进行了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96%,采用硫酸铜活化、D52抑制、HQ66+2#油浮选情况下,实验室获得了Zn品位为55.36%、MgO含量0.76%、Zn回收率为95.40%的锌精矿;现场获得了Zn品位为53.69%、MgO含量0.77%、Zn回收率为93.77%的锌精矿,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的优化提质降镁效果显著。
    • 程涌; 崔苗; 许赛华; 卢萍; 聂琪; 刘聪; 文义明; 伍伟; 蹇龙
    • 摘要: 贵州都匀大亮锌矿床是牛角塘铅锌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开采的对象为近年来在“陡倾斜带”中新发现的矿体,其研究还十分薄弱。本研究采用ICP-MS测试技术,对大亮锌矿闪锌矿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以揭示该矿床成矿作用。结果表明,10件闪锌矿样品的ΣREE值低,质量分数为(0.15~0.40)×10^(-6)(平均0.24×10^(-6))。样品的LREE/HREE值变化范围为7.07~15.76(平均10.95),(La/Yb)_(N)值范围为4.75~28.57(平均11.54),(La/Sm)_(N)值为2.16~6.01(平均3.49),(Gd/Yb)^(N)值为0.34~3.68(平均1.67)。闪锌矿样品稀土元素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模式,且轻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远远高于重稀土元素。样品具有显著Eu正异常(δEu为6.60~54.29,平均18.10),无明显的Ce异常(δCe主要为0.93~1.09,平均1.01)。闪锌矿轻稀土富集及显著Eu正异常的特点表明,其稀土元素为矿石初始沉淀时从成矿热液中继承而来,未明显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闪锌矿形成于较低温度和极强还原条件。大亮锌矿闪锌矿Y/Ho比值为11.33~32.17(平均22.71),与区域矿床及地层的对比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伏地层,可能有少量来自赋矿围岩。
    • 李强; 常永强; 王荣生
    • 摘要: 某铅锌矿含铅7.41%、锌13.70%、硫31.25%、碳1.45%,铅锌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属微细粒高硫含碳难选硫化铅锌矿。根据矿石性质,采用“脱碳—铅锌依次优先浮选—铅锌粗精矿再磨精选”工艺流程考察了碳粗选磨矿细度、铅锌粗精矿再磨细度和铅锌浮选药剂制度对选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BK9032为方铅矿捕收剂,以硫酸锌+亚硫酸钠为铅粗精矿精选组合抑制剂,以石灰为黄铁矿抑制剂和pH调整剂,丁基黄药为闪锌矿捕收剂,在碳粗选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8%条件下,经实验室闭路试验,可获得铅品位57.91%、铅回收率85.24%的铅精矿和锌品位53.44%、锌回收率86.17%的锌精矿。
    • 康许浩
    • 摘要: 川滇黔地区乌斯河铅锌矿床的被发现,并随着勘探的程度加深,逐渐成为川滇黔地区的大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乌斯河铅锌矿床的矿物的镜下观察,得出了乌斯河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硫锑铅矿和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和沥青等。对乌斯河矿床的成矿温度与典型MVT型铅锌矿床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其成矿温度应该为中-低温的成矿条件。并且对其各个成矿期的矿物加以分析将其矿化期分为一个热液期和三个矿化阶段,其中三个矿化阶段分别是成矿早阶段、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
    • 武立伟; 戴惠新
    • 摘要: 闪锌矿作为提炼锌的主要矿物原料,是重要的锌矿石,但由于其复杂的共伴生关系,制约了闪锌矿的高效开发和利用。闪锌矿属硫化物矿物,具有半导体特性,在磨矿、浮选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显著。闪锌矿晶体中金属杂质的改变、磨矿、浮选环境的改变,都会改变闪锌矿矿物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而影响闪锌矿的分离与富集,了解闪锌矿电化学机理,改变闪锌矿电化学条件,可使闪锌矿的浮选朝着有利方向进行。针对近几年国内外闪锌矿电化学机理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闪锌矿磨矿、浮选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闪锌矿磨矿、浮选过程电化学反应机理提供理论支撑,对进一步提高含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具有导电性能的硫化物矿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 周先超; 周娴
    • 摘要: 针对云南省某复杂低品位闪锌矿进行氧压浸出试验研究。研究了始酸浓度、反应温度、高浸液和配矿情况对锌浸出率、浸出渣含锌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试验条件为液固比5∶1、添加剂用量为矿量的0.3%、反应温度130°C、反应时间90 min、氧压1.2 MPa、转速500 r/min、粒度-0.0469 mm(≥75%)、前液配入常压高浸液含Fe量(2~3)g/L,最终的锌浸出率达96.5%,终点酸度(20.0~26.0)g/L,铁浓度6 g/L,浸出渣中含锌小于1.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