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磨矿细度

磨矿细度

磨矿细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69108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金属矿山、现代矿业、中国矿山工程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第五届中国矿山安全技术装备与管理大会、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等;磨矿细度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庆飞、徐忠敏、张覃等。

磨矿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9108 占比:99.79%

总计:169471篇

磨矿细度—发文趋势图

磨矿细度

-研究学者

  • 肖庆飞
  • 徐忠敏
  • 张覃
  • 龙道湖
  • 余厚福
  • 侯英
  • 刘志红
  • 刘曙
  • 宋宝旭
  • 杨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呈; 陈来保; 马超; 高双龙; 汪军
    • 摘要: 为了了解弓长岭磁铁矿石磨矿细度、磁选矿浆浓度和磁场强度对精矿回收率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对精矿铁回收率影响较大,磁选浓度对铁回收率影响较小;磁选矿浆浓度与磁场强度的交互作用最显著,磨矿细度与磁选矿浆浓度和磨矿细度与磁场强度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②模型预测的最佳试验条件为磨矿细度55.67%,磁选矿浆浓度31.46%,磁场强度137.73 kA/m,对应的精矿铁回收率预测值为92.90%;验证试验平均值为92.84%,与预测值偏差0.06个百分点,表明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该模型合理、有效。
    • 谢毅龄
    • 摘要: 福建马坑铁矿主要矿物为磁铁矿,粒度分布广,存在细粒包裹体,直接影响选别回收效果;现有流程具备生产平均品位不小于65%的铁精矿,入磨量和不同矿石类型磁铁矿嵌布粒度是品位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经济概算可知,所获得的铁精矿平均品位为65%时较为经济合理,增加超细磨工艺稳定铁精矿品位虽然技术可行,但经济效益较差。
    • 阮桂林; 秦怀坤
    • 摘要: 向荣铅锌矿石中闪锌矿大多呈稠密浸染状嵌布在脉石中,局部较为富集,可过渡为致密状集合体,团块粒度大多在1.0 mm以上,部分颗粒内部包裹少量细小脉石矿物。现场锌精矿Zn品位为51.35%、MgO含量为1.25%、Zn回收率为90.50%,闪锌矿含量为80.4%,解离度达84%左右,连生体主要为与含镁矿物白云石连生,整体粒径在50~120μm。为实现提质降镁目标,进行了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96%,采用硫酸铜活化、D52抑制、HQ66+2#油浮选情况下,实验室获得了Zn品位为55.36%、MgO含量0.76%、Zn回收率为95.40%的锌精矿;现场获得了Zn品位为53.69%、MgO含量0.77%、Zn回收率为93.77%的锌精矿,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的优化提质降镁效果显著。
    • 李庚辉; 肖启飞
    • 摘要: 2022年南芬选矿厂处理土场回收矿石比例由13%增加到30%,为保证完成产量指标,对土场回收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以探索最优选别流程。研究表明:土场回收矿石属低磷含硫酸性原生磁铁矿,矿石中赋存在磁性铁矿物中的铁占73.20%,矿石中的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少量褐铁矿和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中的磁铁矿属不均匀中细粒嵌布,欲使约90%的磁铁矿获得单体解离,实际生产中应选择-0.045 mm90%的磨矿细度较为适宜。
    • 顾兆云; 陈经华
    • 摘要: 为了提高某铅锌浮选尾矿的综合利用价值和减缓现有尾矿库的库容压力,针对某铅锌浮选尾矿经过一段弱磁后,对磁选粗精矿分别进行了不再磨直接浮选脱硫试验、再磨再磁选试验、再磨再浮选试验和再磨再浮后磁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段弱磁—粗精矿再磨—再磁选工艺,可获得最佳的选矿效果;当一段磁选磁场强度为143.3 kA/m、再磨细度为-0.074mm68.96%、再磁选磁场强度为119.4 kA/m时,可获得产率5.20%、全铁品位62.72%、磁性铁品位61.14%的铁精矿产品,达到了尾矿综合利用的目的。
    • 杨晓峰; 毕真胜
    • 摘要: 为了探明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利用多元素分析与物相分析方法,检测矿石的化学元素并分析金的赋存状态,实验研究了金矿物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硫化物包裹的形式存在,且占有率高达77.91%;通过浸溶化学分析发现,金主要分布在黄铁矿中,且黄铁矿工艺粒度绝大部分属于微细粒级,难以与脉石矿物解离。最佳药剂制度为水玻璃用量1000 g/t、硫化钠用量500 g/t、石灰石用量200 g/t。在该条件下,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占85%时金精矿回收率最佳,为85.65%。
    • 姚靓
    • 摘要: 湖南某石煤矿山在前期磨矿试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尾砂中精矿含量,因此对原有浮选流程进行了改进实验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该矿石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及为下游冶炼企业提供所要求的合格产品,从而为后续的扩大工业试验提供可靠依据。试验结果得:小型试验研究得出,采用改进混合样药剂制度,并实行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三次精选对碳精矿进行回收利用,能较显著提升回收率,且精矿品位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因此该浮选方案为最佳改进试验方案。
    • 徐超; 陈艳波; 蔡明明; 孙海新; 韩路波
    • 摘要: 某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尾渣中Au品位1.58 g/t、Ag品位49.88 g/t,为了探索尾渣中目标矿物解离特征以及金、银未充分浸出的原因,对该浸渣开展了系统性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浸渣中裸露金含量占63.85%,这部分金在氰化浸出过程中属于可回收金;浸渣中有36.15%的金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磨矿细度较粗是导致金金属流失的原因。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浸出条件优化试验,确定适宜的金精矿浸出条件为: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95%、矿浆浓度50%、氰化钠浓度5 g/L、浸出时间36 h、溶氧度4.6 mg/L。在此条件下Au浸出率为99.30%,较现场生产提高1.73个百分点;银平均浸出率为64.41%,较现场生产提高24.41个百分点。
    • 肖红; 唐湘林
    • 摘要: 根据云南滇池地区海相沉积大型层状磷块岩矿石性质,采用与生产工艺流程一致的单一反浮选流程研究了矿石的磨矿细度、最佳药剂制度,以及最佳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P_(2)_(5)品位为24.46%、MgO质量分数为5.58%、磨矿细度为-0.074 mm质量分数占89.97%、硫酸用量为16.0 kg/t、YP6(捕收剂)用量为2.0 kg/t、磷酸用量为1.5 kg/t的条件下,可获得P_(2)_(5)品位为31.07%、MgO质量分数为0.66%、P_(2)_(5)回收率为89.95%的合格磷精矿指标。
    • 吴臣星; 李耀宏; 尹兴思; 李树勋; 廖传宇
    • 摘要: 以四川某铜矿生产的常规铁精矿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磨矿-磁选-反浮选”进行深度选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TFe品位为58.25%、SiO_(2)含量为12.54%,Al_(2)O_(3)含量为2.80%,在磨矿产品细度-0.038 mm占85%,粗选磁场磁场强度为0.14 T,精选磁场强度选为0.12 T的条件下,可得到TFe品位为69.26%,SiO_(2)含量为2.12%,酸不溶物为3.10%的高品位铁精矿,再采用一次反浮选,在阳离子捕收剂十八胺用量为300 g/t的条件下可得到TFe品位为70.43%、SiO_(2)含量为1.51%,酸不容物<2%的超级铁精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