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浮选

浮选

浮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45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90篇、会议论文118篇、专利文献9849篇;相关期刊733种,包括非金属矿、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2011中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11'中国矿业科技大会、2008年全国金属矿山难选矿及低品味矿选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暨设备展示会等;浮选的相关文献由2274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伟、胡岳华、曹亦俊等。

浮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90 占比:46.00%

会议论文>

论文:118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9849 占比:53.36%

总计:18457篇

浮选—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冯瑶; 刘小妹; 陈晔; 谭泽凌; 黄婧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铁含量对闪锌矿(110)表面的表面弛豫、电子性质及铜活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铁含量的闪锌矿,闪锌矿(110)表面的锌原子和铁原子向表面内部的弛豫均变小,减小了空间位阻;电子态密度及能带结构表明,铁电子活性较强,且无自旋极化,即低铁有利于闪锌矿浮选。对于高铁含量的闪锌矿,其表面的铁原子向内部弛豫较大,增大了空间位阻;电子态密度及能带结构表明铁的活性不高,出现自旋极化,不利于浮选。而闪锌矿(110)表面上铁不易被铜替换,且铁的含量越多越不利于铜的替换。该研究从原子层面上解释了铁含量对闪锌矿(110)表面性质和铜活化的影响,为含铁闪锌矿的浮选提供理论指导。
    • 刘曙光; 彭伟军; 王伟; 吕帅; 曹亦俊
    • 摘要: 黄铜矿和辉钼矿是两种典型的硫化矿,其浮选分离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硫化矿易氧化,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重要影响。黄铜矿、辉钼矿在浮选之前进行氧化预处理,它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和不同类型的氧化产物,这些原因使矿物的表面原有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矿物固有的浮选行为,实现黄铜矿和辉钼矿的浮选分离。论文介绍了黄铜矿、辉钼矿的表面特性,分析了其表面氧化机理,综述了铜钼硫化矿氧化浮选分离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铜钼硫化矿物绿色、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借鉴。
    • 胡晓蓉; 罗雅婧; 陈建华; 许大洪; 全柏飞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2-巯基苯并噻唑(MBT)、2-巯基苯基恶唑(MBO)和2-巯基苯基咪唑(MBI)三种螯合捕收剂的电子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分别取代N、O、S原子对捕收剂的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BO费米能级附近主要由硫原子贡献组成,S_(1)、S_(2)原子具有较高活性,表现出更强的电子活性,说明MBO的捕收性和选择性比其他两种捕收剂的都强。通过前线轨道计算可知MBO与矿物的相互作用最强,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三种螯合捕收剂发生作用的差别。试验中三种螯合捕收剂浮选黄铜矿和黄铁矿时,MBO、MBT、MBI对黄铜矿的回收率依次为88%、63%、42%,对黄铁矿的回收率都小于20%,浮选回收率最好的药剂为MBO。因此取代O原子的捕收剂MBO对黄铜矿的选择性最好,捕收能力更强,浮选回收率也更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清黄铜矿和黄铁矿的可浮性差异及新药剂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参考。
    • 郭清杰
    • 摘要: 浮选加药是煤泥浮选过程的重要环节,其药剂的调节对浮选的效果有很大影响。目前选煤厂浮选工艺中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浮选变量检测设备和有效的加药策略,加药量的多少往往只能凭借工人的生产经验。这种加药方法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会因为主观因素造成浮选精煤灰分的不稳定,从而影响生产效益。基于无源在线测灰仪的浮选加药系统,通过检测煤炭中天然含有的微量放射性元素来分析灰分,精度较高、绿色无公害、运行管理维护成本较低,实现了对加药系统的有效反馈调节、煤质的适时调整和煤厂智能化管理。
    • 刘旭; 杨晓; 彭泽友
    • 摘要: 针对山东某铁精矿中硫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采用浮选-弱磁选原则流程,同时兼顾现场生产条件,最终在磨矿细度-0.075 mm粒级占54.67%条件下,获得了产率2.47%、硫品位37.62%、硫回收率78.75%的硫精矿和产率53.57%、铁品位64.47%、含硫0.27%、铁回收率82.53%的铁精矿,实现了铁和硫的综合回收。研究结果可为选厂现场铁精矿降硫提供技术依据。
    • 宋鑫; 刘润清; 陈臣; 张庆鹏; 孙伟; 王长涛; 翟启林
    • 摘要: 为解决以煤油为捕收剂浮选某钼矿时捕收能力不足、回收率低的问题,以中性油与煤油复配成复合烃油作为辉钼矿的新型复合捕收剂,在原矿Mo品位0.125%、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55.11%、复合捕收剂用量100 g/t(煤油与中性油配比1∶1)条件下,可获得Mo品位45.20%、回收率83.04%的钼精矿;与以煤油作捕收剂相比,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50个百分点和4.31个百分点。
    • 王海亮; 高春庆
    • 摘要: 国外某铁矿石铁含量为48.04%,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赤褐铁占全铁的98.15%,铁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单体解离非常困难。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当最终磨矿粒度为-0.076 mm占95%时,可以获得产率66.70%、铁品位63.68%、铁回收率88.27%最终精矿,该指标明显优于单一强磁选工艺指标和阶段磨矿阶段强磁选—强磁选中矿浮选工艺指标。因此,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是该矿石处理的适宜工艺。
    • 叶平先; 王刚
    • 摘要: 对刚果(金)某复杂难选砂岩型高钙镁铜钴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铜、钴品位分别为3.01%、0.15%,杂质元素CaO和MgO含量分别为11.22%、10.26%。其中铜主要以辉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矿形式存在,钴主要以含钴白云石、钴斜硅铜矿等氧化钴矿形式存在。辉铜矿有部分被氧化,在边缘生成了少量孔雀石、赤铜矿等氧化矿,氧化钴矿则与孔雀石连生于一起,两者关系密切。因此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矿,后混合浮选氧化铜钴矿"的工艺流程,并使用六偏磷酸钠抑制钙镁矿的浮选,共获得硫化铜精矿(铜品位34.08%)和低钙镁含量的氧化铜钴精矿(铜钴品位分别为19.47%、1.29%),最终实现了有价元素铜钴的综合回收。
    • 张立刚; 欧阳崇钟; 李文风
    • 摘要: 采用新型捕收剂CYC-20对山东某伴生铜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室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17.20%、回收率66.37%的铜精矿指标,工业试验可以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0.33%、回收率73.03%的优良指标,并解决了尾矿水中黄原酸根离子含量超标的问题。实践证明,CYC-20是一种优良的铜浮选捕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许大洪; 陈晔
    • 摘要: 采用浮选溶液化学理论结合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高硅型异极矿硫化—胺类捕收剂浮选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长链胺分子对异极矿回收率高于短链胺分子,直链胺分子的捕收能力优于同分子量的支链结构;矿浆pH值为11有利于异极矿与石英的分离,十八伯胺的适宜用量为1.25×10^(-4) mol/L;硫化钠可以显著提高异极矿回收率。溶液化学分析显示HS-是矿物表面活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且其浓度为(1.950~6.180)×10^(-3) mol/L时,矿物回收率均在85%以上。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HS-可以与异极矿表面Zn和O_(1)位点成键,但吸附作用不强;而十八伯胺与异极矿表面的吸附作用更弱,因此需要过量硫化才能有利于异极矿的浮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