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褐铁矿

褐铁矿

褐铁矿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8634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矿床地质、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2014年炼铁精细化管理挖潜补漏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等;褐铁矿的相关文献由1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强、杜昊、王少华等。

褐铁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 占比:4.23%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1.02%

专利文献>

论文:8634 占比:94.75%

总计:9112篇

褐铁矿—发文趋势图

褐铁矿

-研究学者

  • 刘玉强
  • 杜昊
  • 王少华
  • 陈天虎
  • 姜涛
  • 刘海波
  • 陈雯
  • 周明顺
  • 李保卫
  • 翟立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国成; 罗果萍; 柴轶凡; 田硕; 郝帅; 任强
    • 摘要: 为了探究全进口矿条件下褐铁矿在烧结工艺中的合理配置,实现褐铁矿的高效利用以进一步提铁降本,针对S钢铁公司500m2大型烧结机实际原燃料条件,基于试验用铁矿粉的常规理化性能和高温烧结基础特性开展了不同褐铁矿配比的烧结杯试验研究,结合Factsage 7.1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褐铁矿配比条件下的黏附粉含量和理论液相生成量及性能,并采用矿相显微镜分析了烧结矿的显微结构,探明了褐铁矿与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优化搭配规律.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褐铁矿具有粒度粗、矿化能力弱,同化温度低、黏结相强度差、吸液性强的特点,当褐铁矿质量分数由45%增加至55%时,提高磁铁精矿OD矿的质量分数至15%,同时降低OC矿质量分数至10%,烧结矿转鼓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等指标达到最优,这是由于一方面提高磁铁精矿配比不仅具有增加黏附粉比例、改善液相生成数量和性能的作用,而且可以均匀液相分布,消除过熔现象;另一方面,增加磁铁精矿配比可以改善烧结料球的粒度组成,减少褐铁矿吸液量,提高烧结矿强度.因此,在高褐铁矿配比条件下,增加适宜的磁铁精矿配比有利于稳定烧结矿质量,全面改善烧结矿性能.
    • 王海亮; 高春庆
    • 摘要: 国外某铁矿石铁含量为48.04%,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赤褐铁占全铁的98.15%,铁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单体解离非常困难。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当最终磨矿粒度为-0.076 mm占95%时,可以获得产率66.70%、铁品位63.68%、铁回收率88.27%最终精矿,该指标明显优于单一强磁选工艺指标和阶段磨矿阶段强磁选—强磁选中矿浮选工艺指标。因此,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是该矿石处理的适宜工艺。
    • 徐花婷; 汪圣虎
    • 摘要: 针对海南褐铁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还原焙烧—磁选方案进行工艺流程试验。通过一系列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流程。焙砂在磨矿细度-300目96%条件下,经一粗两精磁选作业,获得最终铁精矿铁品位58.7%,铁回收率78.72%。
    • 张剑廷; 李志明
    • 摘要: 马来西亚某褐铁矿矿石中部分铁矿物嵌布粒度细,磨选难度大,采用传统的磨矿—磁选工艺,精矿回收率偏低。采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矿石的物质组成、元素赋存状态、主要矿物产出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粒度组成、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矿石铁品位为49.66%,主要杂质成分为SiO_(2)和Al_(2)O_(3);矿石中的铁主要以褐铁矿的形式存在,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高岭石等;褐铁矿主要以凝胶状、层状(或结核状、鲕状)、蜂窝状、网脉状、树枝状、包裹状、浸染状等形式与脉石连生,连接界面呈齿状交错分布;矿石构造形式复杂,其中的铁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板状和交代氧化假象结构,嵌布粒度极不均匀;样品中+0.28mm粒级含量较高,Fe的分布率可达51.41%,部分铁矿物在各个粒级中均匀分布,铁品位均在50%左右,另外,各粒级中Al_(2)O_(3)的含量较高,品位在5.0%以上,Al_(2)O_(3)的存在对后续铁精矿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矿样松散密度为1250kg/m^(3),堆实密度为1490kg/m^(3),真密度为3390kg/m^(3),堆积角为32.38°,摩擦角为28.33°。基于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了悬浮磁化焙烧—磁选新技术。研究结果为该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 彭世文; 高起方; 姜亚雄; 聂祖明; 先永骏; 熊宇农; 陈禄政
    • 摘要: 云南某氧化矿氰化渣经过弱磁选工艺回收磁铁矿后的尾矿仍含有大量的褐铁矿资源,经济价值较高。然而,该尾矿铁品位较低为20.42%,粒度微细,泥化严重,其中褐铁矿中铁分布率高达94.76%,回收利用难度较大。研究针对该氰化渣尾矿性质,采用脉动高梯度一粗一精磁选流程,在最优分选条件下可获得产率22.35%、铁品位47.12%、铁回收率51.57%的褐铁精矿。采用脉动高梯度磁选工艺回收该氰化渣尾矿中的褐铁矿,分选成本低、处理量大、分选指标好,为回收该低品位氰化渣尾矿中微细褐铁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 侯雯希; 梁斌珺
    • 摘要: 在褐铁矿原料性质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褐铁矿的烧结特性试验研究,同时对烧结矿的产品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高配比褐铁矿烧结的强化措施.结果表明:褐铁矿均具有全铁品位均低、烧损偏大的特性;褐铁矿烧结虽然成品率低、强度差、料层透气性差、固体燃耗高,但均有较优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还原性能;高配比褐铁矿的烧结可以通过优化配矿、厚料烧结、强化生石灰消化、合理使用热返矿、蒸汽预热混合料、提高混合料水分和强化制粒等措施进行强化,以改善烧结矿的产品性能.
    • 冯艳虎; 庄故章; 周平; 武丹宇
    • 摘要: 针对老挝某难选褐铁矿,采用“还原焙烧-弱磁选”工艺流程选铁,首先进行了原矿还原焙烧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碳粉用量对精矿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矿经充分还原焙烧后磁选,铁精矿铁品位均达到61%以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借助响应曲面法建立模型设计实验方案,对还原焙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讨三因素交互作用对精矿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后的还原焙烧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873°C、焙烧时间75 min和碳粉用量2 g(相对50 g原矿),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精矿回收率达到91.99%。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实际试验值与优化预测结果相差1.09%,该试验模型可信度较高。
    • 陈永琳; 冯吉福; 周奇明; 周丽君
    • 摘要: 四川省某矿区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发现该矿区氧化带Mo含量达到综合回收品位,为评价该区钼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鉴定、物相分析、筛析试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氧化带钼矿石开展工艺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主要由褐铁矿、黄铁矿、重晶石、长石、赤铁矿、石英等矿物组成。矿石中钼含量高达0.1%,物相分析显示钼华相占比62.3%,属于氧化型钼矿矿石。矿石中钼的赋存状态相当复杂,既可以辉钼矿、钼铅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也可不均匀散布于褐铁矿之中。因此,需进一步查明矿区钼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结合选冶回收试验评价该区钼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
    • 杨鑫生
    • 摘要: 灵宝市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内,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硫铁多金属矿床,其硫铁储量大,共、伴生元素复杂,区别于东秦岭其他的多金属矿床。成矿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矽卡岩期、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包括磁铁矿阶段、脉状石英-辉钳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网脉状石英-辉创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和玉髓-褐铁矿阶段。在表生期的玉髓-褐铁矿阶段形成的褐铁矿和次生石英岩内,共(伴)生有金矿资源,通过对其富集规律的研究,可明确探矿靶区,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 张强; 孙永升; 韩跃新; 李艳军; 高鹏
    • 摘要: 赤铁矿与褐铁矿是复杂难选铁矿石中的主要铁矿物,在磁化焙烧过程中赤铁矿与褐铁矿的反应行为不同.为实现磁化焙烧过程中铁矿物物相转化的精准控制,以天然赤铁矿与褐铁矿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CO浓度对赤铁矿单一体系、赤铁矿-褐铁矿混合矿体系和褐铁矿单一体系磁化焙烧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最佳磁化焙烧温度为550°C,CO浓度为20%、最佳磁化焙烧时间分别为12 min、10 min和8 min,最佳焙烧条件下,焙烧产物的磁性率分别为43.03%、42.79% 和42.60%.采用BET分析探究了焙烧样品的表面性质,BET分析结果表明,褐铁矿在磁化焙烧过程中因受热脱水使颗粒产生许多裂纹和孔隙,使样品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加,有助于CO与样品充分接触并反应,因而可以加快焙烧反应的进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