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机理

氧化机理

氧化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70090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黄金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烟气脱硫脱硝及污酸污水技术年会(2017)、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七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等;氧化机理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国胜、龙会国、龙毅等。

氧化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0090 占比:99.91%

总计:270345篇

氧化机理—发文趋势图

氧化机理

-研究学者

  • 谢国胜
  • 龙会国
  • 龙毅
  • 宋武林
  • 张林伟
  • 李辉
  • 谢长生
  • 魏琪
  • 刘咏
  • 刘祥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曙光; 彭伟军; 王伟; 吕帅; 曹亦俊
    • 摘要: 黄铜矿和辉钼矿是两种典型的硫化矿,其浮选分离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硫化矿易氧化,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重要影响。黄铜矿、辉钼矿在浮选之前进行氧化预处理,它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和不同类型的氧化产物,这些原因使矿物的表面原有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矿物固有的浮选行为,实现黄铜矿和辉钼矿的浮选分离。论文介绍了黄铜矿、辉钼矿的表面特性,分析了其表面氧化机理,综述了铜钼硫化矿氧化浮选分离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铜钼硫化矿物绿色、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借鉴。
    • 杨一哲; 杨昭; 赵云松; 裴海清; 李萌; 杨艳秋; 温志勋; 岳珠峰
    • 摘要: 长寿命民机及地面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受到高温氧化的影响,使其在复杂工况下表面强度大幅度降低,服役寿命明显缩短,因此高温抗氧化性能是涡轮叶片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性能指标。本课题研究毫秒和皮秒激光加工工艺下DD40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结构在980°C和1100°C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得到相应定量氧化动力学以及氧化物微观组织结构演化规律,揭示不同制孔工艺下气膜孔结构的氧化机理差异,为服役工况下叶片强度寿命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毫秒工艺下的气膜孔结构氧化速率显著高于皮秒工艺,不同工艺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遵循抛物线或直线规律;毫秒工艺下,氧化初期外层快速生成(Ni, Co)O,此阶段反应速率主要由NiO的生长过程控制,之后形成典型(Ni, Co)O-尖晶石相层-α-Al_(2)O_(3)典型三层结构;内α-Al_(2)O_(3)层下方及γ’相消失层存在较多孔洞,导致氧化层易剥落;皮秒工艺下,氧化初期快速生成不连续α-Al_(2)O_(3),随后相互连接,形成连续致密α-Al_(2)O_(3)层。
    • 滕卫卫; 吴庆祥; 胡晓蝶; 王晓光; 程宏杰; 朱桂芳
    • 摘要: 为深入探究低渗透油藏空气驱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氧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其驱油效果,以新疆油田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原油组分分析、原油氧化特征、空气驱及空气泡沫驱等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原油氧化特征及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油砂比纯油样静态氧化反应速率大,反应充分,且反应速率与反应压力、温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油藏温度下,原油经历氧化反应后轻重比减小,主峰碳增加;反应温度对空气驱原油动态氧化特征有较大影响,温度越高耗氧量越大,反应越充分;空气驱具有较好驱油效果,但易发生气窜;泡沫驱可有效封堵气窜通道,扩大空气波及体积,改善空气驱效果。研究成果对空气驱理论研究及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 张悦; 江荣; 张磊成; 陈西辉; 高希光; 孙志刚; 宋迎东
    • 摘要: 采用管式炉对直接烧结SiC在1200°C、1300°C和1400°C静止空气气氛下分别氧化1 h、5 h、12 h、24 h,使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质量变化曲线,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表征氧化产物,揭示氧化机理;使用分子动力学软件LAMMPS在反应力场下模拟SiC的氧化行为。实验结果显示:直接烧结SiC的氧化遵循抛物线氧化规律,即氧化过程是由氧气向内扩散控制的,氧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氧化层的形貌从最初的无定形SiO_(2)转变成球晶状SiO_(2)并伴随氧化速率的降低;随氧化时间的进一步增加,球晶特征转化为细晶结构并伴随氧化速率的升高;SiO_(2)结构转变以及氧化速率的改变与O_(2)通过氧化层的特定扩散形式有关。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6H-SiC的氧化是由O_(2)向内扩散控制的;6H-SiC高温氧化反应生成SiO_(2)的同时伴随着C元素向内聚积,C与O_(2)反应生成CO与CO_(2),最终以气泡的形式逸出。
    • 杨彦肖; 孙聆菱
    • 摘要: 润滑油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汽轮发电机组的寿命和安全运行,油品的老化劣化主要是由于氧化反应,而其抗氧化性能决定着油品的使用寿命。文章阐述了润滑油的氧化机理以及几种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在油品状态评价中的应用,并通过一起油品质量极端异常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抗氧化性能评价在润滑油状态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 唐家华; 毛王彬; 李栢庄; 李佳蕊; 何琳; 顾云贵; 张炎
    • 摘要: 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因其成本低、无毒、浸出速度快而被视为替代氰化浸金最有前途的工艺之一,但其存在浸金体系复杂,浸金机理不明确,金的溶解和沉积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硫代硫酸盐浸金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开路电位、循环伏安、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金电极在pH值为10.0的不同浓度硫代硫酸盐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同时讨论了该浸金体系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硫代硫酸盐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金的溶解,但过高的浓度又会影响其氧化速率;高浓度的硫代硫酸盐会改变电子转移速度,加快金电极表面的氧化速率;金电极的氧化速率主要由表面氧化决定。该研究将加深对硫代硫酸盐浓度对金电极电化学氧化机理影响的认识,为硫代硫酸盐浸金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李栢庄; 毛王彬; 唐家华; 李佳蕊; 顾云贵; 何琳; 张炎
    • 摘要: 以镶嵌有黄铁矿的石墨棒为工作电极,利用开路电位、循环伏安、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手段,从电化学的角度对黄铁矿在不同浓度CoCl溶液和5 mmol/L CoCl溶液浓度下不同电位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H=1.0、CoCl浓度9 mmol/L溶液中黄铁矿最易被腐蚀;在pH=1.0、CoCl浓度为5 mmol/L、电位为0.4~0.8 V的条件下,黄铁矿的氧化能力先降低后升高且在0.6 V时达到最弱,而且在高电位时黄铁矿氧化能力要强于低电位。
    • 黄声和
    • 摘要: 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的炉型主要是机械式炉排炉,其具有的垃圾热值不稳定、过量空气系数过大、炉内化学反应十分复杂等特点,导致炉内金属氧化腐蚀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温过热器的氧化腐蚀严重影响发电锅炉正常使用与运行.为此以金属材料为12Cr1MoV钢的高温过热器为例,分析高温过热器的氧化腐蚀机理.首先利用亨利定律的缺陷形成机理理论分析得出,高温过热器金属氧化速率与典型纯铁的氧化速率相同,氧化速率由铁离子通过内侧混合尖晶石层的扩散所控制;继而基于多锈层长大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在烟气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氧气分压在81.06~151.99 Pa时,Fe2 O3及Fe3 O4氧化层长大速率随着氧气分压的提高而提高,且提高的幅度较为明显,而在相同的氧气分压条件下,Fe2 O3及Fe3 O4氧化层长大速率随着烟气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降低幅度不明显.机理分析结果可为高温过热器的氧化腐蚀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 蒋文瑞; 涂志红; 周姝; 吴奇; 党志; 何慧军; 刘崇敏; 刘杰
    • 摘要: 黄铁矿作为矿区环境中最为常见的金属硫化物尾矿,在表生环境下易被氧化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进而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其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矿区污染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概述了黄铁矿基本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指出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其规律研究对于从源头上减缓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的产生、改善黄铁矿光伏材料的应用缺陷、从黄铁矿结构中高效浸出伴生的贵重金属及完善地球上Fe、S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较为系统地从黄铁矿氧化形成AMD机理、微生物介导下的黄铁矿生物氧化机理、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电化学研究、黄铁矿表面氧化过程中硫元素转化机理等4个方面综述了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紧接着,分别概括了腐殖酸、无机酸根离子、常见氧化剂对黄铁矿化学、生物及表面电化学氧化对黄铁矿表面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可借助一些原位微观界面研究手段,进一步加强微生物与黄铁矿的界面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探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黄铁矿表面氧化规律,建立一个预测自然环境下多因素耦合下黄铁矿氧化速率模型.
    • 张家辉; 田青超; 赵彦; 洪杰; 鲁晓刚
    • 摘要: 总结无缝钢管穿孔顶头材料的高温氧化动力学规律,分析Cr-Ni合金顶头氧化现象,提出顶头氧化工艺优化的进展方向.分析认为:氧化膜厚度不仅影响氧化机理,还能表征氧化速率,是重要的研究指标;氧化过程中,Fe是主要参与者,Cr是重要的抗氧化元素,Ni能提高膜与基体的结合力;不同的氧化气氛和温度使得氧化层结构发生变化,穿孔过程应尽量保持弱氧化气氛以获得更多的FeO;通过可控气氛氧化工艺得到致密的氧化膜,将有效提高顶头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