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硫代硫酸盐

硫代硫酸盐

硫代硫酸盐的相关文献在1970年到2023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28933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黄金、湿法冶金、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全国锡锑汞冶炼技术及重金属冶炼综合回收技术与装备研讨会、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13有色金属矿山环保高层论坛等;硫代硫酸盐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显智、字富庭、姜涛等。

硫代硫酸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933 占比:99.83%

总计:129158篇

硫代硫酸盐—发文趋势图

硫代硫酸盐

-研究学者

  • 胡显智
  • 字富庭
  • 姜涛
  • 宋少先
  • 贾菲菲
  • 陈云龙
  • 陈树梁
  • 曾仕琳
  • 李骞
  • 杨永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娇; 陈树梁; 字富庭; 胡显智; 何朴强; 林玥; 李鑫容; 赵莉; 蒋云舒
    • 摘要: 研究了巯基功能化埃洛石纳米管(SH-HNTs)对硫代硫酸盐溶液中Au(Ⅰ)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硫代硫酸盐浓度和初始金浓度对SH-HNTs吸附Au(Ⅰ)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解吸、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SH-HNTs吸附前后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SH-HNTs对溶液中Au(Ⅰ)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SH-HNTs用量20 mg、溶液pH值10、吸附温度25°C、硫代硫酸盐浓度0.1 mol/L和初始金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吸附12 h可达到平衡,SH-HNTs的载金量为33.26 kg/t;吸附动力学模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采用2%硫脲与2 mol/L盐酸混合的溶液可有效洗脱载金SH-HNTs上的金;溶液中的Au(Ⅰ)与SH-HNTs表面的-SH发生离子交换形成Au(Ⅰ)络合物,从而达到吸附Au(Ⅰ)的目的。
    • 唐鑫垚; 田田; 林蔚; 李晓生; 程丽颖; 王巧燕; 李思宇
    • 摘要: 为了提高黄铜的装饰效果和使用性能,采用硫代硫酸钠-醋酸铅双组份发黑液对黄铜工件进行发黑处理.采用耐3%硫酸铜溶液腐蚀时间和耐恒重摩擦次数指标研究了发黑液成分和工艺参数对发黑膜质量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微观形貌.当硫代硫酸钠和醋酸铅浓度均为0.5 mol/L,发黑处理温度80°C,着色时间3 h时,可在黄铜试样表面形成外观质量优异的均匀致密发黑膜,且发黑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
    • 王玉昆; 徐鑫; 徐勋达; 潘威
    • 摘要: 络合铁法应用于某厂粘胶化纤尾气中硫化氢脱除时,实际运行过程中脱硫液的硫代硫酸盐含量有增加,为了络合铁装置的稳定运行,提出了双氧水氧化脱硫液中硫代硫酸盐为硫酸盐后再进行降温结晶的提盐技术方案。提盐装置投用运行后,在双氧水添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节省了双氧水的耗量,提盐操作更为准确、简便,脱硫液中两盐总量由原来的约400g/L后逐渐降低并稳定在约250g/L,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络合铁脱硫装置在粘胶化纤尾气脱硫过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 唐家华; 毛王彬; 李栢庄; 李佳蕊; 何琳; 顾云贵; 张炎
    • 摘要: 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因其成本低、无毒、浸出速度快而被视为替代氰化浸金最有前途的工艺之一,但其存在浸金体系复杂,浸金机理不明确,金的溶解和沉积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硫代硫酸盐浸金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开路电位、循环伏安、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金电极在pH值为10.0的不同浓度硫代硫酸盐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同时讨论了该浸金体系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硫代硫酸盐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金的溶解,但过高的浓度又会影响其氧化速率;高浓度的硫代硫酸盐会改变电子转移速度,加快金电极表面的氧化速率;金电极的氧化速率主要由表面氧化决定。该研究将加深对硫代硫酸盐浓度对金电极电化学氧化机理影响的认识,为硫代硫酸盐浸金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康立佳; 谢锋; 王伟; 路殿坤; 陈俊南
    • 摘要: 铜-柠檬酸盐-硫代硫酸盐溶液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绿色浸金体系。研究了利用D301离子交换树脂从柠檬酸盐-硫代硫酸盐溶液中吸附银络合物的工艺可行性。考察了溶液pH、柠檬酸盐和硫代硫酸盐浓度及硝酸根对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银络合物树脂吸附为均匀位点的单层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柠檬酸和硝酸根均抑制树脂对硫代硫酸银离子的吸附,当溶液pH大于12时,D301树脂对硫代硫酸银离子的吸附容量急剧降低。研究结果明确了吸附过程的控速步骤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现硫代硫酸盐-柠檬酸溶液中的重贵金属回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 张小贞; 王伟; 陈俊南; 路殿坤; 谢锋
    • 摘要: 研究了银硫代硫酸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浓度、温度和溶液pH对活性炭吸附银硫代硫酸盐的影响,采用了多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过程,并通过XPS和FT-IR检测手段对其机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硫代硫酸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活性炭对银硫代硫酸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银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在温度25°C、初始pH=8、初始银浓度500 mg/L、n(Na_(2)S_(2)O_(3))/n(AgNO_(3))=8(摩尔比)、n(Na_(2)S_(2)O_(3))/n(Na_(2)SO_(3))=5(摩尔比)、吸附时间5 h的最佳条件下,活性炭对银硫代硫酸盐络合物的饱和吸附容量最高可达18 mg/g。
    • 陈艳波; 李光胜; 黄发波; 朱幸福; 李环
    • 摘要: 某浮选金精矿采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提金,产生大量氰化尾渣,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由于铜、铁、锌等伴生矿物大量消耗氰化钠,药剂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理想。为解决氰渣问题和氰化钠消耗过高的问题,试验探究了此矿在铜氨体系下硫代硫酸盐浸金的可行性。先后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氨浸和碱浸预处理-硫代硫酸盐浸出工艺,开展了探究试验,硫代硫酸盐浸金率达到90%以上,接近生产现场氰化钠浸金指标。
    • 陈艳波; 李光胜; 黄发波; 朱幸福; 李环
    • 摘要: 某浮选金精矿采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提金,产生大量氰化尾渣,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由于铜、铁、锌等伴生矿物大量消耗氰化钠,药剂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理想.为解决氰渣问题和氰化钠消耗过高的问题,试验探究了此矿在铜氨体系下硫代硫酸盐浸金的可行性.先后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氨浸和碱浸预处理-硫代硫酸盐浸出工艺,开展了探究试验,硫代硫酸盐浸金率达到90%以上,接近生产现场氰化钠浸金指标.
    • 陈小红; 许贻斌; 郑盛华; 郑惠东; 陈月忠; 陈财珍
    • 摘要: 为了从海水养殖环境中发掘高效硫氧化菌资源,从福建湄洲湾近海养殖区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硫氧化细菌B2-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pH、温度、Mg2+、NH4+)下菌株氧化硫代硫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株B2-1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带鞭毛,菌株B2-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 Thiomicrorhabdus indica 13-15AT相似性达 100%,初步确定其为 Thiomicrorhabdus sp.B2-1.菌株B2-1在pH 6.0~9.0(最适pH8.0)、20~35°C(最适温度30°C)范围内均可氧化硫代硫酸盐(S2O32-);菌株B2-1的最适Mg2+添加浓度为50 mmol/L,其氧化能力随着Mg2+浓度增加呈先增强后抑制的变化规律;添加NH4+可以缩短延滞期,且菌株的氧化能力随着NH4+浓度增加而不断增强,当添加NH4+浓度为187 mmol/L,S2O32-氧化率可从47.4%提高到95.5%(P<0.05).综合来看,Thiomicrorhabdus sp.B2-1在海水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陈小红; 许贻斌; 郑盛华; 郑惠东; 陈月忠; 陈财珍
    • 摘要: 为了从海水养殖环境中发掘高效硫氧化菌资源,从福建湄洲湾近海养殖区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硫氧化细菌B2-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pH、温度、Mg^(2+)、NH^(+)_(4))下菌株氧化硫代硫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株B2-1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带鞭毛,菌株B2-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Thiomicrorhabdus indica 13-15A T相似性达100%,初步确定其为Thiomicrorhabdus sp.B2-1。菌株B2-1在pH 6.0~9.0(最适pH 8.0)、20~35°C(最适温度30°C)范围内均可氧化硫代硫酸盐(S_(2)O_(2-)_(3));菌株B2-1的最适Mg 2+添加浓度为50 mmol/L,其氧化能力随着Mg 2+浓度增加呈先增强后抑制的变化规律;添加NH+4可以缩短延滞期,且菌株的氧化能力随着NH^(+)_(4)浓度增加而不断增强,当添加NH^(+)_(4)浓度为187 mmol/L,S_(2)O^(2)_(-3)氧化率可从47.4%提高到95.5%(P<0.05)。综合来看,Thiomicrorhabdus sp.B2-1在海水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