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酸性矿山废水

酸性矿山废水

酸性矿山废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45210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矿物学杂志、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酸性矿山废水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党志、周立祥、狄军贞等。

酸性矿山废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5210 占比:99.85%

总计:145428篇

酸性矿山废水—发文趋势图

酸性矿山废水

-研究学者

  • 党志
  • 周立祥
  • 狄军贞
  • 吴攀
  • 卢桂宁
  • 肖利萍
  • 张瑞雪
  • 吴永贵
  • 李亚新
  • 付天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狄军贞; 杨瑞琪; 董艳荣; 鲍斯航; 王显军
    • 摘要: 为解决褐煤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r(Ⅵ)吸附饱和量有限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Al_(2)(SO_(4))_(3)及高温焙烧改性褐煤。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原理等方法研究铝盐改性褐煤吸附Cr(Ⅵ)的特性和机理,并且利用SEM、BET、XRD以及FTIR表征褐煤改性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Al_(2)(SO_(4))_(3)改性并经过500°C高温焙烧后的褐煤对Cr(Ⅵ)的吸附效果好。改性褐煤对Cr(Ⅵ)的吸附率比原褐煤提升了62.24%,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4 mg/g。通过SEM、BET和XRD测试可知,褐煤在经过Al_(2)(SO_(4))_(3)超声震荡和高温焙烧后,原有的微晶结构并未被破坏,但改性褐煤表面变得十分粗糙,出现一些分布不均匀的细小孔状结构,平均孔径有所增加。通过FTIR测试可知,褐煤分子结构中的—CH,环烷烃、脂肪烃中的—CH3与附着在褐煤表面的氧原子结合,生成含羧基化合物和酚羟基。褐煤结构中的烷烃和烯烃支链、C==O、芳环中C==C骨架以及醇类—OH均有所减少,生成较小的羟基类、羧基类的小分子有机物。褐煤结构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蒸发使表面出现细小孔隙。改性褐煤表面的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的增加为吸附过程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提高褐煤的吸附能力。
    • 袁加巧; 柏少军; 毕云霄; 李颉; 丁湛; 文书明
    • 摘要: 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是全球矿业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酸性矿山废水具有pH值低、重金属和硫酸盐含量高等特点,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及危害,综述了国内外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讨论了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了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技术;并进一步阐述了酸性矿山废水在选矿中的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可为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 狄军贞; 李明伟; 王显军; 杨逾; 梁冰; 孟凡康; 周新华; 孔涛; 李增新
    • 摘要: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中的Cu^(2+)、Zn^(2+)含量高,褐煤吸附能力有限等问题,以褐煤为原材料,采用球红假单胞菌对褐煤进行改性制备微生物改性褐煤,探究褐煤和微生物改性褐煤对AMD中Cu^(2+)、Zn^(2+)的吸附特性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SEM、BET和FTIR等手段,揭示褐煤、微生物改性褐煤对Cu^(2+)、Zn^(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褐煤相比,微生物改性褐煤对Cu^(2+)、Zn^(2+)的吸附去除率均提高15%以上;且微生物改性褐煤对Cu^(2+)、Zn^(2+)的吸附饱和容量分别为22.625 mg/g和21.825 mg/g,较原褐煤分别提高了20.66%和19.92%;脱附试验表明,褐煤及改性褐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褐煤、微生物改性褐煤对Cu^(2+)和Zn^(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褐煤、微生物改性褐煤吸附Cu^(2+)、Zn^(2+)两种金属离子的等温线均属于Langmuir模型,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过程。由SEM、BET和FTIR测试可知,褐煤经球红假单胞菌改性后表面结构遭到破坏,比表面积大幅增加,部分官能团溶解导致褐煤表面孔隙增加;同时,褐煤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含有C=0的烯烃及环状烃中的主链、支链断裂、褐煤中—CHO和C=0等含氧官能团会出现分解,从而产生较小的羟基类和醇基类等小分子有机物,—OH、—COOH等含氧官能团大量增加,吸附点位增多,提高了褐煤的吸附能力。
    • 杨磊; 曹端宁; 王叶雷; 张硕; 鹿存房
    • 摘要: 酸性矿山废水(Acidminedrainage,AMD)普遍具有pH低,Fe、Mn等离子浓度高的特点,其任意排放对环境危害很大。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对酸性矿山废水进行中和吸附处理,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其已成为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钢渣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且吸附效果好,适于作为AMD的处理材料。对钢渣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钢渣适于处理废弃小型闭坑矿废水,其处理效果受钢渣成分、废水成分、工艺参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钢渣中的含钙组分为中和AMD的主要碱性物质,特别是自由CaO的含量以及含钙组分在渣中的存在形态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大。钢渣对AMD中不同离子的去除效率有所不同,其中,对Cu^(2+)、Cd^(2+)、Pb^(2+)、As^(3+)、PO_(4)^(3-)等离子的去除效率较高,对SO_(4)^(2-)的去除效率较低。另外,废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也较大,当pH低于钢渣表面零点电荷值时,不利于钢渣对AMD中离子的吸附。通过对钢渣进行改性处理、优化工艺参数可提高钢渣处理AMD的效果。另外,对处理AMD后的钢渣进行应用评估,对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何照
    • 摘要: 土壤氮循环是自然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田土壤正常的氮循环过程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是煤矿及其他含硫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地区的普遍问题。为探讨AMD污染对稻田农业生态系统正常氮循环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稻田土壤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正常氮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AMD持续污染可能对稻田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并简单探讨了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 闻倩敏; 秦永丽; 郑君健; 韦巧艳; 张媛媛; 蒋永荣
    • 摘要: 硫酸盐还原菌(SRB)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处理技术,如何将多种重金属分级沉淀并且分相分离出来,是SRB工艺走上工程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SRB法固定AMD中重金属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SRB法去除AMD中重金属的原理、SRB法分级沉淀AMD中多种重金属的工艺(分离式多级pH控制工艺及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工艺)和SRB法厌氧污泥中金属硫化物的生物矿化(SRB介导的生物矿化成矿、生物矿化成矿影响因素及生物矿化过程微观机理),分析了此方面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针对SRB法的深入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认为硫酸盐还原体系中硫化物成矿的调控、成矿物相演变与微生物群落演替过程的解析以及矿化固定AMD中重金属成矿机理的探索将是今后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
    • 郭旭颖; 姜国亮; 胡志勇; 狄军贞; 董艳荣; 里莹
    • 摘要: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处理难、处理费用高等问题,以辽宁(1号麦饭石)、山东(2号麦饭石)和黑龙江(3号麦饭石)3个不同产地的麦饭石为原材料,分别协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产地麦饭石对SRB活性的影响以及生物麦饭石修复AMD的效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麦饭石进行表征,阐明不同地区生物麦饭石对AMD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①在不同产地麦饭石对SRB活性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发现3种不同产地麦饭石均延长了SRB的对数生长期,使培养液的pH由初始的6.86分别增加到8.36、8.33和8.24,均高于对照组的0.698。对SRB活性的影响由大到小为:2号麦饭石>1号麦饭石>3号麦饭石。②在生物麦饭石处理AMD的单因素试验中,2号麦饭石麦饭石对AMD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pH值提高到7.43,Eh降低到-192 mV,OD600最大值为0.586,SO^(2-)_(4)、Fe^(2+)和Mn^(2+)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3.89%、94.45%和80.44%。③3种麦饭石均为片层状结构,表面有沟壑且漏出内部孔隙;其中2号麦饭石较其余2种麦饭石具有更多的孔隙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同时SRB可被负载到麦饭石表面,麦饭石中高岭土峰等部分原有峰发生改变,并出现了新的FeS峰、MnS峰和Mn(OH)_(2)峰。
    • 杜海杰; 舒小华; 于晓章
    • 摘要: 酸性矿山废水(AMD)主要由尾矿中黄铁矿被腐蚀产酸所造成,太阳光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黄铁矿的光腐蚀过程会导致AMD浸出风险增大。利用三乙烯四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TC-TETA)在黄铁矿表面形成共价钝化膜,光照条件下,总铁浸出抑制率为99.6%,Fe^(3+)浸出抑制率达到100%。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S)、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表明,DTCTETA稳定了光化学反应中黄铁矿的结构。DTC-TETA在黄铁矿表面通过含N基团的给电子特性,消耗了AMD浸出模拟液中光致活性氧自由基(ROS,·OH),光照10 h以内·OH生成速率先增大后降低,抑制了金属半导体尾矿的光化学腐蚀反应。
    • 高旭波; 李鸿煜; 龚培俐; 张兴周; 方健聪
    • 摘要: 我国岩溶区分布面积广,生态环境脆弱。岩溶区大量矿山开采活动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以岩溶区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和玉米棒(生物质炭)等为原料,通过改性、造粒、覆膜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可用于原位注入修复的碱基缓释材料(ASRM),并在室内模拟开展了丰水和枯水交替作用下的原位注入修复实验,以验证和查明ASRM原位修复酸性矿井废水中重金属的能力及去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碱基缓释材料(ASRM)可有效提高水体pH值,酸性矿山废水(AMD)修复后pH值从2.8提高到5~7,并对Fe^(2+),Mn^(2+),Zn^(2+),Cu^(2+),Cd^(2+),Pb^(2+)和Cr^(3+)等多种有害重金属有良好去除效果。XRD和SEM分析证明,反应沉淀物主要以FeOOH的形式存在。重金属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①部分金属离子被以反应产生的氢氧化物等沉淀的形式去除;②反应体系产生的大量FeOOH可以吸附去除重金属。本模拟实验研究为利用缓释材料原位高效处理岩溶山区矿山AMD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 狄军贞; 张思怡; 杨逾; 梁冰; 王显军; 孟凡康; 李增新; 郭建志; 李拓达; 张伟
    • 摘要: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中Fe^(2+)、Mn^(2+)含量高,褐煤吸附饱和量有限等问题,以褐煤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褐煤的吸附机理。同时,采用静态烧杯试验,并基于NaCl浸泡改性、超声波辅助NaCl改性褐煤的方法以及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原理,研究褐煤及改性褐煤吸附Fe^(2+)、Mn^(2+)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褐煤的表面孔隙结构发达,褐煤主要由高岭石、方解石、菱铁矿、石英等矿物组成,含有丰富的—OH、—C=O、—CHO等活性基团。超声波辅助NaCl改性褐煤对Fe^(2+)、Mn^(2+)的吸附效果最佳,平衡时吸附饱和量分别为6.7750 mg/g和8.0925 mg/g,较未改性褐煤提高了28.44%、22.47%。褐煤及其改性褐煤对Fe^(2+)、Mn^(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研究表明,褐煤及改性褐煤表面均匀并且为单分子层吸附,被吸附的Fe^(2+)、Mn^(2+)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褐煤及改性褐煤的吸附能力大小为:超声波辅助NaCl改性褐煤>NaCl浸泡改性褐煤>褐煤。其中,吸附效果最好的超声波辅助NaCl改性褐煤对Fe^(2+)、Mn^(2+)的Langmuir拟合方程分别为y=0.06995x+0.13924、y=0.07073x+0.42516。褐煤对AMD中Fe^(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褐煤对Fe^(2+)的吸附机理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NaCl浸泡改性褐煤、超声波辅助NaCl改性褐煤对AMD中Fe^(2+)的吸附现象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褐煤及改性褐煤对AMD中Mn^(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褐煤及改性褐煤对AMD中Mn^(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其中吸附效果最好的超声波辅助NaCl改性褐煤对Fe^(2+)的颗粒内扩散模型方程为y=0.48024x+0.45312;对Mn^(2+)的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方程为y=0.10344x+3.4151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