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灰性土壤

石灰性土壤

石灰性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15220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第一届全国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控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等;石灰性土壤的相关文献由111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鲁智、韩晓冰、褚贵新等。

石灰性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5220 占比:99.91%

总计:515690篇

石灰性土壤—发文趋势图

石灰性土壤

-研究学者

  • 吴鲁智
  • 韩晓冰
  • 褚贵新
  • 刘世亮
  • 曹翠玉
  • 田霄鸿
  • 张福锁
  • 介晓磊
  • 化党领
  • 卜玉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丽; 赵惠丽; 赵英
    • 摘要: 为探讨生物质炭配施木灰对土壤碳固存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118 d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单施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配施木灰(B+W)处理下土壤碳固存、化学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B、B+W处理均降低了CO_(2)-C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且B+W处理推迟CO_(2)释放速率峰值的出现;B、B+W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培养118 d时,B、B+W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于对照,且B处理高于B+W处理;B+W处理提高了土壤pH与溶解性有机碳含量;B处理提高了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B+W处理的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38.4%、15.3%,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提高61.4%。B处理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却降低真菌Chao1、Ace指数;B+W处理虽降低了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却能恢复真菌Chao1、Ace指数,并显著提高Shannon指数。培养118 d时,B处理提高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子囊菌门相对丰度;B+W处理的绿弯菌门及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冗余分析发现,B、B+W处理通过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有机碳与pH分别是影响细菌、真菌群落结构最显著的土壤因子,且B+W处理在降低石灰性土壤碳矿化、维持真菌群落稳定性方面效果更佳。
    • 李萌; 谢平; 黄应平; 王亚林; 田霄鸿
    • 摘要: 【目的】小麦籽粒锌(Zn)含量普遍较低,在没有外源锌施用措施下难以满足以小麦为主食人群健康所需。探索提升小麦籽粒Zn含量,尤其是其加工产品面粉Zn含量和Zn生物有效性的农艺措施,具有实际重要的意义。【方法】于2013、2014年分别在陕西杨凌示范区和三原试验站进行小麦田间试验,两地均为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DTPA-Zn含量分别为0.67、0.90 mg/kg,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轮作。以氮肥用量为主处理,杨凌试验点为N 0(N_(0))、120(N_(1))和240(N_(2))kg/hm^(2);三原试验点为传统施氮量(N 150 kg/hm^(2),N_(C))、减氮15%(N 127.5 kg/hm^(2),N_(R1))和减氮30%(N 105 kg/hm^(2),N_(R2))。喷施处理为副处理,两地均为灌浆前期喷施清水(CK)、0.5%K_(2)SO_(4)(K)、0.3%ZnSO_(4)·7H_(2)O(Zn)和0.3%ZnSO_(4)·7H_(2)O+0.5%K_(2)SO_(4)(Zn+K)。测定了小麦籽粒及其加工面粉Zn等矿质养分含量、Zn形态及锌生物有效性。【结果】杨凌试验点,中等施氮量N_(1)(12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全粒及面粉和麸皮Zn含量,分别较N_(0)提高了8.78%、13.2%和17.3%,而N_(2)(240 kg/hm^(2))降低了全粒及其各组分Zn含量,N_(1)处理显著降低了各加工组分植酸含量;与Zn处理相比,Zn+K处理对小麦全粒Zn含量提升幅度两季平均达13.1%;在中等施氮量条件下,Zn+K处理与Zn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面粉Zn含量,特别是增加了可溶性Zn含量,还大幅度降低了全粒和面粉的植酸/Zn摩尔比;氮肥用量与喷肥处理对籽粒Zn形态和Zn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三原试验点,小麦全粒、面粉和麸皮Zn含量均在N_(R1)处理下达到最高;与Zn处理相比,Zn+K处理并未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及其加工组分Zn含量;施氮量与喷施锌钾肥处理的交互作用(N×Zn)对面粉Zn含量两季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北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适宜的氮肥用量和叶面喷施锌肥均可显著提升小麦籽粒和面粉Zn含量,降低植酸/Zn摩尔比,提高锌的生物有效性,且氮肥用量与喷施锌肥对提升小麦锌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喷施效果以锌与钾肥配合总体好于单独喷施硫酸锌。综合两地两年试验结果,获得高锌小麦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20 kg/hm^(2)左右,喷施效果以硫酸锌和硫酸钾配合喷施为好。
    • 杨洋; 李楠; 刘琳琳; 郝宇; 李春江
    • 摘要: 有效磷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在使用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时,选取二硝基酚作为指示剂,但由于二硝基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且难购买,所以,替代二硝基酚指示剂的选取工作很重要。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比验证,甲基橙可以作为二硝基酚的替代指示剂,可用于辽宁省石灰性、中性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 马杰; 孙向阳; 索琳娜; 王磊; 孙娜; 许宁; 李佳
    • 摘要: 为探讨沸石及钙镁基膨润土对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以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剂量下(沸石:0.5%,1.0%,2.0%;钙镁基膨润土:0.2%,0.3%,0.4%,0.5%,0.6%,0.8%)2种改良剂对北方石灰性镉污染土壤的pH值、有效镉含量,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剂量沸石会提升土壤pH值,随着沸石施用剂量的增加,土壤有效镉含量、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小白菜发芽率逐步上升,但各沸石处理对试验中测定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施用钙镁基膨润土会显著提高土壤pH值(0.70~1.07)、降低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63.83%~93.62%),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5.56%~29.22%)和叶绿素含量(5.42%~11.72%),施用较高剂量(≥0.4%)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但小白菜发芽率会显著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研究表明,较沸石而言,钙镁基膨润土更适合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镉的钝化;通过施用钙镁基膨润土可以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及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但施用量需严格把控,避免影响小白菜的萌发而造成减产;综合质量和产量因素分析,当添加剂量为0.3%时,钙镁基膨润土可以在有效减少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的同时,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
    • 闫凤娇; 闫伟
    • 摘要: 方法通过应用NaHCO3 作为浸提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将滤液处理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8mol/L HCl 溶液,得到了优化的试验条件,且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相吻合,适合大批量样本分析。该方法检出限为0.14mg/kg,准确度在2.15%~4.55% 之间,精密度为2.17%~4.39%。
    • 杨素勤; 魏森; 张彪; 李煊桢; 张玉鹏; 马振华; 宁欣杰; 魏宏杨
    • 摘要: 为探究磷酸改性生物质炭对石灰性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2019年选择豫北某地污染农田土壤开展连续5 a的定位试验。研究选用磷酸改性稻壳生物质炭为土壤调理剂,设置土壤调理剂不同年限的连续施用处理,分析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及小麦籽粒镉、铅含量,以探究调理剂钝化效果的持续性,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连续施用调理剂对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选用的磷酸改性稻壳生物质炭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石灰性土壤的pH,但土壤中有效态镉、铅含量显著减少,不同年限连续施用土壤调理剂最终都能显著抑制小麦籽粒中镉、铅的积累。与不添加土壤调理剂的对照处理相比,各处理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分别降低32%-46%和24%-36%,小麦籽粒镉、铅含量降幅为17%-43%和9%-35%。此外,调理剂显著提升了细菌Pseudolabrys和Nordella以及真菌Mortierella的丰度,降低了细菌Nocardioides和Bryobacter以及真菌Gibberella和Sarocladium的丰度。研究表明,连续施用5 a调理剂后小麦籽粒镉含量达到最低值,施加调理剂3 a即可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中铅含量;施用调理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善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
    • 周建斌; 陶静静; 赵梦真; 崔娇娇; 刘占军; 陈竹君
    • 摘要: 一般认为,土壤无机碳(SIC)周转缓慢,在全球农田碳循环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作用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土壤无机碳转化速率也较快,在土壤肥力、碳库转化和调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农田无机碳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无机碳在农田土壤固碳、缓冲土壤pH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特别是氮肥大量施用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农田无机碳消耗,加速土壤酸化,增加了作物重金属污染风险,影响了农田土壤健康。认为我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区非石灰性土壤与石灰性过渡区、山东半岛棕壤与潮土过渡区、东北黑土与黑钙土过渡区等区域SIC含量相对较低、降水量相对较高,长期大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农田表层SIC发生损失,属SIC损失敏感区。提出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查明农业生产特别是施用氮肥对土壤无机碳去向的影响,研究土壤有机碳-二氧化碳-钙离子-无机碳相互作用机理及对氮肥的响应,在全球碳循环及土壤碳收支平衡研究中,应考虑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对土壤无机碳库的影响。建议定期监测我国无机碳损失敏感区农田土壤无机碳含量,合理施肥以减少土壤无机碳损失。
    • 史李萍; 索全义; 刘美英; 邢海峰; 南迪娜; 李俊文
    • 摘要: 【目的】研究条施调酸材料的调酸效应及其对马铃薯锌、硼吸收的影响,为调酸材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根区施用磷酸一铵(MAP)、硫磺(S)、混合调酸剂(磷酸一铵和硫磺按质量比1∶1混合,MS),以不施用调酸材料为对照,分析调酸材料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土壤pH值、锌硼有效性以及马铃薯叶片、块茎锌硼含量的变化,研究3种调酸材料根区条施后的调酸效应及对土壤锌硼有效性和马铃薯锌硼吸收的影响。【结果】施入调酸材料能显著降低石灰性土壤pH值,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调酸效应总体表现为MS>MAP>S。施用调酸材料能提高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区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MAP、S、MS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8.82%,9.80%和37.25%,土壤有效硼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3.01%,57.83%和61.45%。施用调酸材料后,苗期马铃薯叶片锌、硼积累量分别增加了48.44%~60.83%和40.73%~58.68%,块茎膨大期分别增加了31.43%~39.88%和22.40%~33.06%;在淀粉积累期,MS和S处理马铃薯叶片锌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1.85%和30.25%,而MAP处理则较对照增加了4.79%,MAP、S、MS处理马铃薯叶片硼积累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20.67%,41.78%和38.21%。收获期施用调酸材料后,MAP、S、MS处理马铃薯块茎锌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9.47%,4.94%和14.81%,S、MS处理马铃薯锌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88%和21.08%,而MAP处理提高了30.39%;MAP、S、MS处理马铃薯块茎硼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97%,15.51%和63.10%,硼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7.74%,16.13%和51.61%。【结论】调酸材料降低了石灰性土壤pH值和马铃薯块茎锌含量,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硼含量;从调酸效应和马铃薯块茎吸收来看,磷酸一铵与硫磺配施最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中微量元素锌硼的利用。
    • 康秀梅
    • 摘要: 1建园1.1?园地选择。花椒树的适应性比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论是平原还是山区都可栽培,但最适宜在石灰性土壤和排水良好的疏松沙质壤土上生长。花椒喜温怕寒,喜光怕风,因此,在山区的阳坡、半阳坡的中下部,只要土层深厚,不是过于粘重的土壤均可栽植,但必须避开风口和低洼的积水处。1.2整地。在山区建园,根据地势修成隔坡沟状梯田,一般沟深1 m左右,宽2 m左右,梯田内低外高,最外挡20 cm高的田梗。整好地后,按每亩5000~6000 kg施入有机肥。平原地区排水良好的地块,按预定密度,开挖1 m见方的栽植穴,每穴施入100 kg的有机肥或腐殖质后,用浮土填平,浇透水。
    • 庞春燕; 蔡伊莎; 夏亮; 陈巧; 林波
    • 摘要: 对分光光度法和乙酸钙交换法测定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均能满足阳离子交换量的分析测定和质量控制要求。分光光度法因实验操作简单,分析准确度、精密度均高于乙酸钙交换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分析效率,更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同时,对三氯化六铵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浸提实验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显示:实验试剂、浸提温度、振荡条件的选择均对分析准确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