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矿粉

磷矿粉

磷矿粉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化学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38685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当代经济、微生物学通报、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磷复肥/磷化工技术创新(宜化)论坛、第五届全国复合肥技术及装备交流研讨会、首届农业生态与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控学术研讨会等;磷矿粉的相关文献由73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祥、杜建学、徐可昇等。

磷矿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8685 占比:99.82%

总计:138938篇

磷矿粉—发文趋势图

磷矿粉

-研究学者

  • 吴祥
  • 杜建学
  • 徐可昇
  • 徐涛
  • 池汝安
  • 肖春桥
  • 胡红青
  • 廖宗文
  • 王辉
  • 甘立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营营; 李国峰; 单志伟; 李凤久; 梁冰
    • 摘要: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P_(2)O_(5)含量为27.07%的磷矿粉进行超细粉磨,在已确定的适宜干式粉磨工艺参数下,考查了矿浆浓度、磨矿时间对粉磨产品粒度和枸溶率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接触角测量仪等测试手段,分别考查了不同磨矿时间条件下粉磨产品的结晶程度、微观形貌和表面自由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为55%,磨矿时间为150 min条件下,粉磨产品中位径为1.74μm、枸溶率达到66.24%。随着磨矿时间的延长,磷矿粉中磷矿物结晶程度显著降低,粉磨产品中基本不存在大颗粒,产品接触角逐渐减少,相应的表面自由能呈增加趋势,提高了磷矿粉的释磷特性。
    • 蒋楠; 李彬; 赵明星; 戚艳侠
    • 摘要: 以磷矿粉和膨润土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复合陶瓷颗粒,考察不同陶粒吸附剂对水中氨氮和磷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复合陶瓷颗粒在模拟废水pH值、陶粒投加量、氨氮和磷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吸附前后陶粒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陶粒对水中氨氮和磷的吸附具有选择性,磷矿粉基复合陶粒对水中的氨氮和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模拟水pH值7,陶瓷颗粒用量3g,吸附时间12h,初始浓度氨氮10mg·L^(-1)时,氨氮吸附率达89.23%;陶瓷颗粒用量1g,磷初始浓度2mg·L^(-1),吸附时间2h,磷吸附率达93.18%。共存离子对陶粒B吸附氨氮的影响大小为Fe^(3+)>Mg^(2+)>Ca^(2+)>Na^(+)>K^(+);SO_(4)^(2-)、NO_(3)^(-)、NO_(2)^(-)、Cl^(-)、NH_(4)^(+)-N对陶粒B吸附磷基本无影响。使用1.0mol·L^(-1)的KCl解吸附处理陶粒后对氨氮的再吸附效果最佳;使用0.02mol·L^(-1)的KCl解吸附处理陶粒后对磷的再吸附效果最佳,均可多次循环使用。氨氮和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陶粒对氨氮和磷的吸附数据均更符合Langmuir模型。陶粒对氨氮和磷的吸附是吸附位点吸附,官能团吸附和静电吸附等综合作用结果。
    • 许昌超; 张俊涛
    • 摘要: [目的]建立和优化一株溶磷真菌咖啡果小蠹青霉菌Penicillium brocae的转化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观察其在根部的定殖;检测接种咖啡果小蠹青霉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为菌肥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获得转化子并优化转化条件,结合插入片段携带的分子标记进行转化子验证和根部定殖研究,同时利用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PCR)锚定插入位点序列信息;通过矮牵牛盆栽实验,设置T1(10 mL 水)、T2(10 g/L磷矿粉,10 mL)、T3(106个/mL 孢子,10 mL)和T4(10 g/L 磷矿粉+106个/mL孢子,10 mL)4个处理,探究P.brocae对植物的促生作用.[结果]利用优化后的ATMT体系可获得44个转化子/106个孢子,通过标记基因hyg和gfp的克隆以及GFP荧光观察和GUS染色结果验证了转化子,并利用GUS标记观察到了菌株在矮牵牛根部的定殖情况;利用TAIL-PCR克隆了一株溶磷能力有较显著降低的转化子上插入位点一端的侧翼序列,并确定了插入位点的位置;T4处理组鲜重较T1、T2和T3差异显著(P≤0.05),且分别高出35.4%、35.6%和21.4%,T1、T2和T3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T4处理组干重较T1、T2以及T3也有显著差异(P≤0.05),且分别高出25.1%、37.8%和26.0%,T1、T2和T3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优化了P.brocae的ATMT体系并观察到了转化子在矮牵牛根表的定殖;磷矿粉和P.brocae孢子共施能够显著促进矮牵牛幼苗的生长,但二者分别单独施用则无此效果,推测在二者共施情况下P.brocae可能提高了磷矿粉的肥效.
    • 林钰栅; 王强; 刘景春; 丁友芳; 卢豪良; 严重玲
    • 摘要: 解磷真菌从磷矿粉中释放的磷酸根离子是重金属铅(Pb)得以钝化修复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从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三地的红树植物根际沉积物中筛选出4株兼具高效磷矿粉溶解能力和Pb耐受能力的耐Pb解磷真菌,分别为Penicillium sp.PSF-FJ1、Penicillium sp.PSF-TW、Aspergillusniger PSF-FJ3和A.aculeatus PSF-HN.它们在高浓度Pb溶液中都能存活,但高浓度Pb胁迫会不同程度地抑制菌株的解磷能力.在较低Pb污染水平(Pb质量浓度200 mg/L)时,保留或丧失解磷功能的4株菌株都可有效钝化水溶液体系中的Pb;但当Pb质量浓度达到800 mg/L时,只有保留磷矿粉溶解能力的菌株Penicillium sp.PSF-FJ1和Penicillium sp.PSF-TW才能有效钝化Pb.据此,利用Penicillium sp.PSF-FJ1和Penicillium sp.PSF-TW的解磷功能,将难溶性磷矿粉进行溶解后释放出其中的磷酸根离子,从而有效钝化溶液中铅离子,可为后续滨海湿地重金属修复提供新思路.
    • 苏杨; 张俊涛; 李铤; 梁春梅
    • 摘要: 针对部分城市绿地土壤偏酸的问题,研究选用生石灰、磷矿粉、园林废弃物堆肥、生物炭4种改良材料,分别设置3个梯度(40、80、160 g·kg^(-1))的添加量,开展室内土培试验。通过监测土壤pH值、EC值、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研究4种改良材料对偏酸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种材料对酸性土壤的pH值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相同剂量下,提升效果依次为:生石灰>磷矿粉>园林废弃物堆肥>生物炭,且改良效果均可以维持170 d以上。4种材料在改善土壤pH值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其中生石灰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同时有效提升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高添加量的生石灰甚至会降低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
    • 朱希茹; 许梦瑶; 王芳; 普正仙; 黄成东
    • 摘要: 以时间为轴,回顾了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铵类肥料、磷矿粉、硝酸磷肥、钙镁磷肥等磷肥产品的发展历程.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磷肥的品种、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磷肥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应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减少磷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肥效、配合其他元素提高利用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朱希茹; 许梦瑶; 王芳; 普正仙; 黄成东
    • 摘要: 以时间为轴,回顾了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铵类肥料、磷矿粉、硝酸磷肥、钙镁磷肥等磷肥产品的发展历程。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磷肥的品种、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磷肥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应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减少磷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肥效、配合其他元素提高利用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苏杨; 张俊涛; 李铤; 梁春梅
    • 摘要: 针对部分城市绿地土壤偏酸的问题,研究选用生石灰、磷矿粉、园林废弃物堆肥、生物炭4种改良材料,分别设置3个梯度(40、80、160 g· kg-1)的添加量,开展室内土培试验.通过监测土壤pH值、EC值、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研究4种改良材料对偏酸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 表明,4种材料对酸性土壤的pH值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相同剂量下,提升效果依次为:生石灰>磷矿粉>园林废弃物堆肥>生物炭,且改良效果均可以维持170 d以上.4种材料在改善土壤pH值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其中生石灰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同时有效提升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高添加量的生石灰甚至会降低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
    • 单志伟; 李国峰; 李凤久; 刘立伟
    • 摘要: 本文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河北省某地磷矿粉进行干式粉磨,考察了不同磨矿时间条件下粉磨产品的颗粒形貌、结晶程度、比表面积以及表面自由能,系统分析了超细粉磨过程中磷矿粉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枸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由0 min延长至180 min,粗粒级磷矿粉逐渐粉碎为细小颗粒,磷灰石结晶程度明显降低、无定形化增加,磷矿粉比表面积与表面自由能分别由0.67 m2/g和24.08 m N/m增加至5.06 m2/g和38.69 m N/m.磷矿粉比表面积及表面自由能与枸溶率呈较强正相关,枸溶率由9.14% 大幅增加至61.68%.上述研究结果对丰富超细粉磨活化磷矿粉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