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氮

氨氮

氨氮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77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45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81251篇;相关期刊1217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广东化工、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科学会第六届第一次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0年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论坛等;氨氮的相关文献由22463位作者贡献,包括雷春生、张杰、赵远等。

氨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45 占比:6.06%

会议论文>

论文:10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81251 占比:93.82%

总计:86602篇

氨氮—发文趋势图

氨氮

-研究学者

  • 雷春生
  • 张杰
  • 赵远
  • 张凤娥
  • 李冬
  • 吴敏
  • 黄廷林
  • 彭永臻
  • 汪晓军
  • 曾辉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敏; 王文红; 马红磊; 李源昊; 程伟娜; 唐清霞
    • 摘要: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两年金堤河濮阳段水质中的氨氮,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分析水质中的总磷.沿途布设濮阳大韩桥、金堤河宋海桥、范县金堤桥、子路堤桥、台前贾垓桥和张秋6个监测断面,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客观评价金堤河水质变化.结果显示,与2018年相比,2019年金堤河濮阳段整体水质状况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水质情况明显改善.
    • 宋长友
    • 摘要: 针对单一填料类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受限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火山岩、煤灰渣和火山岩-煤灰渣组合填料的人工湿地,进行了单一填料和混合填料类型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小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煤灰渣和火山岩-煤灰渣混合湿地对NH _(4)^(+)-N和NO 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86%,63.10%,83.87%和36.75%,23.79%,49.32%。火山岩和煤灰渣的协同作用强化了人工湿地的脱氮能力。
    • 吴潮汉; 郭晓培; 李阳
    • 摘要: 炼化特殊污水因水质非常差、处理困难,成为企业的环保难题。针对炼化特殊污水水质特性,设计了一套“隔油-浮选-电化学氧化-中和-过滤”的强化预处理工艺及中试装置,186d现场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石油类和悬浮物含量达标率均为100%,氨氮浓度达标率为97.8%,B/C(BOD_(5)/COD)平均提升至0.334,水质满足综合污水场接纳要求。电化学氧化单元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高达96.5%和93.3%,B/C提高67.0%。处理成本较低,平均运行成本为4.56元/m^(2)。
    • 于洋; 陈立波; 刘治中; 王建刚
    • 摘要: 采用化学氧化法对工业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进行处理。通过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次氯酸钙、高铁酸钾、过硫酸钾五种氧化剂对工业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出次氯酸钠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0°C、搅拌强度300 r/min、次氯酸钠加入量3.93 g/L、反应时间1 h,工业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由383.69 mg/L降至0.93 mg/L。次氯酸钠对工业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氧化处理,能够达到固废场污水排放标准中氨氮排放限值30 mg/L的要求。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对工业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具有快速、高效的处理效果。
    • 胡玲; 宋兴伟; 李莉莉; 纪乔木
    • 摘要: 基于离子色谱柱后衍生分光光度法构建一种分析水中氨氮浓度的新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峰面积、定性分析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获得氨氮浓度值。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法间的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并进一步采集实际水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测定的氨氮浓度与峰面积呈显著线性关系(r=0.999 9,线性范围0~50 mg/L);对3种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测定结果 RSD值均小于2%;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在84.84%~104.98%之间;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41%~96.93%之间。该方法可用于多种水质的氨氮监测。
    • 叶丙聪; 吕布; 周建聪; 张兴志; 郑兴; 顾志峰
    • 摘要: 【目的】比较电化学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两种氧化法对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将添加药物的模拟养殖废水随机分成电化学实验组和臭氧实验组,利用电化学和臭氧两种氧化法对模拟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以及正磷酸盐随时间延长的去除效果。【结果】电化学和臭氧两种氧化法对废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以及正磷酸盐分别处理15 h后,其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净化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在处理6 h后,臭氧处理组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电化学处理组(P<0.01),分别为2.96 mg/L和18.63 mg/L;在处理13~15 h时,臭氧处理组的硝酸盐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电化学处理组(P<0.05),分别为3.45 mg/L和10.68 mg/L;在处理1 h后,臭氧处理组氨氮质量浓度始终显著低于电化学处理组(P<0.05);而正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在处理15 h后,电化学处理组质量浓度显著低于臭氧处理组(P<0.05),分别为114.98 mg/L和134.30 mg/L。【结论】较之电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对模拟海水养殖废水营养盐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处理效果更好,而对正磷酸盐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 黄欢; 张哲; 张春艳
    • 摘要: 本研究以水质氨氮的测定能力验证(GZSCJ-2020-03)为例对测试结果的统计方法和评价模式进行了探究。首先,采用经典统计方法、稳健统计方法、经验模型法(Horwitz函数)、自助法对不同浓度水平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独立统计分析,分别算得指定值和能力评定标准差,并用单一样品Z比分数进行评价。综合考虑能力验证目的、数据分布情况、离群比例、测试方法特性、经验参考值等因素,采用迭代算法A作为本次计划的结果统计分析方法。同时,样品对Z比分数作为一种特殊的Z比分数,也与单一样品Z比分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样品对Z比分数能从不同的维度去判定数据结果,更有助于实验室异常结果分析。文中深入探讨了不同统计方法和评价模式的原理、使用场景以及优缺点,旨在为环境监测领域能力验证中结果统计评价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张超; 李贺敏; 范镔锌
    • 摘要: 通过对生化系统产水硝氮的原因分析,阐述了A/O池的工艺原理以及硝氮与氨氮之间的关系,观察了在投加不同浓度碳源后的硝氮去除率,研究了自养菌和异养菌的和平共处方式,从而得出经济有效的降低产水硝氮的方式。
    • 赵艳锋; 武宏娟; 康佳琪
    • 摘要: 河流污染物衰减系数是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的关键参数。为合理确定汾河下游水体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研究典型污染物氨氮、总磷衰减变化情况,在汾河柴庄段进行了水团追踪现场试验。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和四分位法统计分析,确定低温枯水期汾河下游柴庄段氨氮综合衰减系数范围0.606~1.089d^(-1),取值指导值0.847d^(-1);总磷综合衰减系数范围0.296~0.520d^(-1),取值指导值0.374d^(-1)。试验条件下,氨氮和总磷衰减效率较高,衰减过程主要依靠吸附、沉降等物理化学过程,衰减效率受初始浓度影响明显,初始浓度越高衰减系数越大。
    • 王金生; 蔡伟海; 左锐; 孟利; 刘嘉蔚; 潘明浩; 翟远征
    • 摘要: 岸滤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傍河取水过程中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哈尔滨第一水源地为典型的松花江傍河水源地,本文以其岸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分析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征,并研究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等对含水层介质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随深度增加,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减小,岸滤系统的净水能力减弱;氨氮吸附量与初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含水层介质对NH^(+)_(4)的吸附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抑制了吸附作用;pH增加,H^(+)对NH^(+)_(4)的竞争吸附作用减小,且含水层介质表面电负性增大,对NH^(+)_(4)的吸附能力增强.综合对比可知,在10°C的中性环境下,岸滤系统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