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OD

COD

COD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685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9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2514篇;相关期刊1226种,包括油气田环境保护、广东化工、化工管理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污泥处理与综合利用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研讨会研讨会、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科学会第六届第一次年会、2008诺维信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等;COD的相关文献由1497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恩超、王磊、彭永臻等。

CO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59 占比:62.17%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1.14%

专利文献>

论文:2514 占比:36.70%

总计:6851篇

COD—发文趋势图

COD

-研究学者

  • 李恩超
  • 王磊
  • 彭永臻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伟
  • 王鹏
  • 张荣标
  • 刘强
  • 殷玫婕
  • 王淑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金城; 宋永辉; 汤洁莉
    • 摘要: 采用电氯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兰炭废水,考查了NaCl添加量、外加电压、初始pH值等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NaCl添加量、外加电压及电解时间的增加,废水中COD与NH_(3)-N去除率逐渐增大.在NaCl添加量为60g/L、电压6V、极板间距10mm、废水初始pH值不变、电解时间3h的条件下,兰炭废水中COD和NH_(3)-N去除率分别为84.31%和95.77%,远高于不添加NaCl时的41.18%和34.10%.废水中COD和氨氮的降解主要归因于间接氧化,阳极反应产生的Cl_(2)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ClO^(-).电解过程中大部分NH_(3)-N在ClO^(-)的作用下转化为N_(2),而小部分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以酚类物质为主,电化学处理后其含量大幅降低,部分会转化为醚类或者烷烃类物质.
    • 刘大庆; 彭丽娟; 和玉凤; 刘恩芬; 段建名; 赵建华; 王骁清; 王琼
    • 摘要: 对再造烟叶生产废水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和定义,并对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水水质进行了分析。了解和掌握污水中水质情况,找出对COD影响较大的环节,并对其处置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措施。
    • 白锐; 沙昊; 杨进华; 王晓东; 曹田田; 宋海涛
    • 摘要: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炼化)催化裂化装置因渣油加氢装置(RDS)换催化剂导致原料油硫含量升高,为避免烟气SO_(2)和外排水COD超标,进行了增强型RFS硫转移剂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硫转移剂加注量占催化剂系统藏量的4%时,脱硫塔入口烟气SO_(2)脱除率达65.6%,碱液消耗量减少53.4%,外排废水COD基本保持稳定且略有降低,未出现超标现象,烟羽蓝烟拖尾现象明显改善,硫转移剂的应用对裂化产物质量和装置运行无负面影响,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陈闪; 鲁维轩; 陈克念; 王爱民; 范思廷
    • 摘要: 某炼厂3.5Mt·a^(-1)催化裂化装置是首次应用WGS的大型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为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实现外排污水的COD达标排放,实施了氧化罐增高的技术改造,提高了氧化效果,实现了烟气脱硫外排污水COD的达标平稳控制。
    • 王敏; 王斌
    • 摘要: 光催化技术能够将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转化成为无机小分子,进一步提升水质净化效果。但是光催化剂具有易失活、难回收的特点,因此必须使用特殊载体对催化剂进行保护、固定。相比于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成本较低、易于制备,是一种理想的光催化剂载体。本文在介绍负载型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验证负载型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废水降解性能,取得了理想效果。
    • 曾鑫辉; 宋永辉; 李一凡; 周民; 刘刚
    • 摘要: 采用电解氧化法处理金矿废水中的氰化物与化学需氧量(COD),考查了外加电压、NaCl添加量、溶液pH值、电解时间及极板间距等因素对氰化物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分析。在电压为6 V、pH值为9、电解时间为3 h、极板间距为1.5 cm、NaCl添加量为10 g/L的条件下,总氰(CN_(T))、COD和铜氰络合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7.2%,96%和97.7%。电解氧化过程中氰化物和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归因于溶液中Cl^(-)生成的ClO^(-)对其间接氧化的结果。Cl^(-)在阳极表面被氧化生成Cl_(2)和ClO^(-),对溶液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铜氰络合离子在阳极被氧化释放出来的铜离子定向迁移至阴极还原生成Cu金属单质沉积在阴极板上。
    • 孙金梅
    • 摘要: 本文阐述了纺织印染行业的各个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污水水质特点及水量大小,并且对各种污水治理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强调要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与污水处理。首先,要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控制污染源,并尽可能地提取或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使“三废”资源化,并根据水质特点采用清浊分流,重点治理印染行业废水集中处理排放等综合治理工艺流程。本文还对当前存在的pH值、色度、COD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治理工艺。
    • 杨枫; 周兴玄; 纪美辰; 高红杰; 宋永会
    • 摘要: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形势下,水体背景值、污染物结构特征、非污染物响应特征等因素对COD指标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系统梳理我国地表水体COD指标适用性问题,解析原因并对COD指标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建立健全有机污染指标评价体系;加大“COD去除剂”监管处置力度,提升监测溯源能力的建议。
    • 张天芳
    • 摘要: 印染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毒性高的工业废水,对环境危害极大。针对印染废水选择了合适的预处理方式,并建立一种微电解-JS试剂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工艺。印染废水首先通过酸化絮凝预处理,再利用自制高活性微电解填料协同自行开发的JS试剂处理,最后通过加入石灰调节pH值为9,并进行混凝沉淀,废水色度基本脱除,COD含量降至79.2mg/L,SS含量降至19.5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W 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
    • 王亚洁
    • 摘要: 本研究介绍了BOD_(5)和COD的测定原理,根据四种不同水质样本的COD值和BOD_(5)值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阐述了回归方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部分样本COD与BOD_(5)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但是不同水质的COD与BOD_(5)相关性强弱也有较大差别。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且成分相对稳定的水质,样本的COD与BOD_(5)相关性较高,利用样本的COD快速计算BOD_(5)值具有实际意义和经济价值,为环境水质监测中通过样本的COD值来计算BOD_(5)值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