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98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1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2563302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地下水、山东国土资源、海洋开发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海洋学会第七届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有机污染的相关文献由481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海、吕正勇、魏丽等。

有机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63302 占比:99.97%

总计:2564071篇

有机污染—发文趋势图

有机污染

-研究学者

  • 黄海
  • 吕正勇
  • 魏丽
  • 杨勇
  • 苗竹
  • 朱湖地
  • 冯国杰
  • 田立斌
  • 王海东
  • 廖长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燕春; 张亚男; 王明明; 牟勇霖; 刘爱菊
    • 摘要: 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不规范排放,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作为反映土壤污染的敏感指标,在土壤污染生态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目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中的生理指标,重点介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吴敏; 施柯廷; 陈全; 梁妮; 潘波
    • 摘要: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李微微; 王众; 杨雯; 张勇
    • 摘要: 为加强对重点海域水环境质量的掌握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文章基于24个站位的监测结果,综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的评价方法,评价2015-2019年滦河口-北戴河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水质较好;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但大部分站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5年和2018年位于河口的站位处于富营养状态,其他年份和站位均处于贫营养状态;除近岸和河口的个别站位外,海水未受到有机污染,水质处于较好或良好状态,且有继续向好发展的趋势。
    • 方芳
    • 摘要: 介绍了奉贤第一水厂给水处理和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水厂出水和排放水均满足上海市地方标准相关要求。对生产废水各处理单元水质进行分析,应用三维荧光技术并开展区域积分法可知,水厂生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类蛋白类物质。对比了原水和各生产废水的水质,阐述了各生产废水处理单元对于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预浓缩工艺对于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去除作用较小。一体化净水装置对DOC、COD_(Mn)、总氮等指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类蛋白类有机物质去除作用较弱。通过将炭滤池废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出水与原水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炭滤池废水回用的安全性以及一体化装置出水回用的可行性。
    • 匡代洪; 杜泽; 林宁
    • 摘要: 有机污染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方法。BiFeO_(3)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在室温下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单相多铁材料,具有窄的带隙与良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可以将有机污染转换为无毒无害的形式,或完全降解为CO_(2)和H_(2)O。BiFeO_(3)的优良性能,使之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方向。综述了近几年BiFeO_(3)光催化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概述了BiFeO_(3)催化剂的改进(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贵金属沉积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如光源、pH、催化剂浓度等)这两个方面在提高其光催化效果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BiFeO_(3)材料在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杨枫; 周兴玄; 纪美辰; 高红杰; 宋永会
    • 摘要: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形势下,水体背景值、污染物结构特征、非污染物响应特征等因素对COD指标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系统梳理我国地表水体COD指标适用性问题,解析原因并对COD指标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建立健全有机污染指标评价体系;加大“COD去除剂”监管处置力度,提升监测溯源能力的建议。
    • 刘蕾; 王恩赐; 杨磊; 李晓琪; 张康; 李亚林
    • 摘要: 为了验证纳米CaO_(2)强化电动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利用实验室级别的自制土壤修复装置探究了在不同电压梯度、修复时间、投药点位、投药量条件下土壤中苯酚的迁移去除规律,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修复后土壤中残存的苯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修复电压为2.0 V/cm、修复时间为7 d、纳米CaO_(2)投加量为3.47 g、加药装置固定在距阳极3 cm处时,土壤中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4.88%;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纳米CaO_(2)可以促使苯酚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 郭冰冰; 尹静萍; 姚昱凡; 柳文睿; 王新
    • 摘要: 通过介绍菌剂及酶制剂的制备原理与作用原理,重点阐述了菌剂在净化水质与修复土壤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并阐明了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菌剂及酶制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两种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论证。突出利用两种制剂作用效果好、专一性好、能迅速将有毒有害有机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特点,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并提出未来微生物法降解污染物的发展趋势。
    • 刘五星; 侯金玉; 王贝贝
    • 摘要: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场地土壤有机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推进生物修复技术在化工场地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描述了我国煤化工企业分布与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特征,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的角度介绍了煤化工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了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现存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可能的解决思路。
    • 孙秀国
    • 摘要: 为使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手段更具适用性和针对性,介绍了环境污染调查中常用的物探技术方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分析了物探方法在环境污染调查中的应用,包括在垃圾填埋场填埋边界及渗滤液渗漏污染调查、有机污染物调查、地下填埋固体废物调查、污染场地修复及效果评估过程监测中的应用,对环境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生态环境的精准查污和科学治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