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汾河

汾河

汾河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55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7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政府法制、青少年日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第二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中国水利学会堤防及病险水库垂直防渗技术交流会等;汾河的相关文献由735位作者贡献,包括上官铁梁、贾志力、樊贵盛等。

汾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7 占比:99.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91%

总计:552篇

汾河—发文趋势图

汾河

-研究学者

  • 上官铁梁
  • 贾志力
  • 樊贵盛
  • 秦聪
  • 邢肖鹏
  • 冯民权
  • 徐明德
  • 杨茂源
  • 梁述杰
  • 侯雨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艳锋; 武宏娟; 康佳琪
    • 摘要: 河流污染物衰减系数是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的关键参数。为合理确定汾河下游水体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研究典型污染物氨氮、总磷衰减变化情况,在汾河柴庄段进行了水团追踪现场试验。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和四分位法统计分析,确定低温枯水期汾河下游柴庄段氨氮综合衰减系数范围0.606~1.089d^(-1),取值指导值0.847d^(-1);总磷综合衰减系数范围0.296~0.520d^(-1),取值指导值0.374d^(-1)。试验条件下,氨氮和总磷衰减效率较高,衰减过程主要依靠吸附、沉降等物理化学过程,衰减效率受初始浓度影响明显,初始浓度越高衰减系数越大。
    • 许秀丽; 李云良; 高博; 张永波
    • 摘要: 水源动态补给和转化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重要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开展沿黄湿地多水源组成分析及转化关系研究,是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水量转化及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的关键.本文根据山西省汾河入黄口湿地的水文节律变化特征,选择2019年旱季(5月)、主汛期(7月)和汛末(9月)作为典型时期,分析了降雨、土壤水、地下水与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了湿地水分的补给来源,并结合端元混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时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水体18 O和D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均值总体表现为降雨>土壤水>汾河水>汾河流域地下水>黄河水的变化特征,表明黄河和流域地下水的侧向排泄对汾河下游径流和河口湿地水源补给具有重要贡献作用.进一步研究得出,旱季湿地地下水在近岸带主要受汾河水补给影响,随着远离汾河水体,主要受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并向黄河水转化,主汛期和汛末期,黄河水又侧向补给湿地地下水,并向汾河水转化,而湿地土壤水主要受降雨入渗和毛细上升水的影响.入黄口湿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存在季节变化的作用关系,旱季主要为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侧向补给汾河,补给贡献约为72%,然而主汛期,由于黄河倒灌补给导致汾河水位抬高,进而渗漏补给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比例约为69%,至于汛末期,黄河和流域地下水均向汾河排泄.本文研究结果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自然湿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强化对河口湿地水资源组成和演变机制的深入理解.
    • 李扬; 牛永华; 李会仙; 孙福红; 苏海磊
    • 摘要: 铜是山西汾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之一,为准确评估流域铜暴露的生态风险,调查了汾河流域本土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运用生物配位体模型方法获得汾河铜的保护水生生物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98.62和29.71µg/L。依据铜的水质基准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汾河水体中铜对水生生物属于无风险水平。
    • 白鹏; 刘小莽
    • 摘要: 分析汾河流域1981—2015年气候、植被和人类取用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和净辐射分别呈不显著(p>0.05)增加和减少趋势,叶面积指数显著(p<0.05)增加,人为取用水量波动增加,实测年径流显著(p<0.05)减少。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因素去趋势方法定量解析降水、净辐射、温度、叶面积指数以及取用水对汾河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结果表明,取用水的增加是导致汾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温度、叶面积指数和净辐射的变化。在上述4个因素无趋势情景下,实测年平均径流将分别增加27.4%、14.4%,13.7%和2.1%。降水增加缓解了年径流的减少。在年降水无趋势的情景下,实测年平均径流将减少5.3%。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 申豪勇; 李佳; 王志恒; 谢浩; 梁永平; Yongxin Xu; 韩双宝; 任建会; 潘尧云; 赵春红; 赵一
    • 摘要: 【研究目的】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汾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汾河径流量衰减、岩溶大泉断流和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汾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3.59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72%;2005年以后由于跨流域调水、地下水压采等汾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水资源的供水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表水的供水比例由最初的30%提高到55%,地下水供水比例由原来的62%降低到目前的37%。整体上,汾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0%以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导致汾河干流断流、入黄径流量大幅衰减、岩溶大泉断流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汾河流入黄河径流量从1955至2018年衰减程度达63.5%,衰减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减少和岩溶大泉的流量衰减;汾河流域内8个岩溶大泉的总流量从1956至2018年的衰减程度达69%,50%的岩溶大泉已在不同时期断流,岩溶大泉的水质恶化问题也非常严重,如晋祠泉和龙子祠泉的TDS和SO42-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煤矿开采是造成岩溶泉水SO42-含量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汾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然通过跨流域调水等生态修复措施实现了汾河干流全年不断流、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初步改善,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严峻。
    • 马芳
    • 摘要: 为深入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途径,本文针对汾河中下游临汾段生态及水环境问题,提出构建汾河流域中下游段生态保护与修复“一廊三区多节点”的空间措施布局,实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工程、泉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水文化保护和传承、智慧河流建设等七大工程。
    • 李国栋
    • 摘要: 为深入研究水闸施工技术要点,以汾河流域临汾段进、退水闸工程施工为例,根据水闸布置及开挖深度,该基坑属深基坑工程,基于此,基坑采用分层钻爆开挖与及时跟进支护的施工方案,同时重点做好基坑排水与地表沉降变形监测。总结该水闸开挖、降水、支护及监测工艺要点,形成一套完整的水闸全过程施工技术体系。工程实施后,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进一步保障汾河水质,为建设美丽新临汾提供水环境支撑。
    • 贾晓宇; 乔怡娜; 杨孟科
    • 摘要: 通过对汾河干流中下游河段12个断面水质在不同季节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溶解氧、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掌握汾河中下游河段的水环境状况,为下阶段开展汾河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 刘超
    • 摘要: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河长制考核机制,基于6大准则层(综合考虑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和河长制体系)、18个指标层的河长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云模型的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晋中市汾河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时,得到评价结果与该地区河长制实施力度与执行情况基本一致,评价结果合理,评价模型对于该地区河长制考核评价具有适用性,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开展河长制考核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海红
    • 摘要: 汾河占据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时伙伴们一说玩耍去,必定是那个流水潺潺,石头、沙子、野草、野花都不能少的汾河边。赶上枯水期,河床毕现,若隐若现的水流依旧急着赶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