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解氧

溶解氧

溶解氧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483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水产、渔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8篇、会议论文195篇、专利文献128183篇;相关期刊1167种,包括海洋科学、海洋通报、渔业致富指南等; 相关会议173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河流主题“流域行业点源水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等;溶解氧的相关文献由10539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李道亮、王淑莹等。

溶解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8 占比:2.48%

会议论文>

论文:195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28183 占比:97.37%

总计:131646篇

溶解氧—发文趋势图

溶解氧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李道亮
  • 王淑莹
  • 蒋永年
  • 乔俊飞
  • 石冰鑫
  • 蒋鑫池
  • 张杰
  • 韩红桂
  • 位耀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龚文武
    • 摘要: 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最佳波长为350 nm,分别采用通入高纯氮气和高温加热两种方式对水样进行处理,通过取样器取得水样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溶解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水中溶解氧含量将随通入氮气持续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随高温加热持续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取样器能够有效、方便地用于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 赵蓁; 孙奥燃; 张春玲; 朱国平; 胡松
    • 摘要: 溶解氧垂直结构是影响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垂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渔场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围网渔业生产的影响,基于WOA18溶解氧三维数据集和中西太平洋2008-2017年间围网黄鳍金枪鱼渔业的生产数据,分析渔场区溶解氧浓度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与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时空对应关系,并构建渔场分布与溶解氧垂直结构的统计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围网捕捞的高渔获量多集中在5°S-5°N之间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渔场区的溶解氧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渔场区表层的溶解氧浓度约为195~210μmol∙kg^(-1),50 m水层的溶解氧浓度为192~199μmol∙kg^(-1);CPUE集中分布在150和300 m水层区域,其溶解氧浓度分别为147和120μmol∙kg^(-1)。渔获量与溶解氧垂向梯度呈负相关关系,跃层以上尤为明显。模型分析表明,渔场分布与不同深度的溶解氧浓度均服从高斯函数分布,为深入了解渔场区的溶解氧水平和特征、建立更精确的渔场预报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 宋银都; 曾萌冬; 周昊天; 周云红; 张成硕; 赵金良
    • 摘要: 鱼类面对低氧胁迫具有不同的感受性与适应调节机理。为探究不同溶解氧含量下鳜呼吸代谢水平,分别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4、3、2、1 mg/L时测定鳜心脏、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丙酮酸脱氢酶(P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含量及各组织中相关基因(LDH-A、PDH-E1α)的表达量,并计算每个阶段鳜耗氧率。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由5 mg/L降至1 mg/L,各组织中丙酮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呈下降、上升趋势,其中鳜肝脏和肌肉中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 mg/L时显著下降(P<0.05),心脏、肌肉、脑和肝脏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 mg/L时显著上升(P<0.05);当溶解氧质量浓度降至1 mg/L时,除肝脏外各组织中乳酸浓度升至最高;鳜各组织中LDH-A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除心脏外,其余组织中PDH-E1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当溶解氧质量浓度降至3 mg/L时,耗氧率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溶解氧水平下降过程中鳜减少有氧呼吸增加无氧呼吸,降低耗氧率以适应低氧环境生存,溶解氧质量浓度小于3 mg/L时,鳜可能受到低氧胁迫。
    • 徐竺芯; 李成伟
    • 摘要: 烂鳃病是草鱼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常引起草鱼的大规模死亡,为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021年6月,四川省眉山地区一陈姓养殖户池塘饲养的草鱼发生大量死亡。养殖面积20亩,发病鱼塘水温为23-26°C,草鱼多为一龄,10-20cm;池塘早上9点溶解氧5mg/L,氨氮0.7mg/L,亚硝酸盐0.2mg/L。此病例持续性发生死亡,发病初期少量死亡,5天后每天死亡100至200尾,累积死亡率约50%。各塘口发病草鱼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鱼吃食明显减少、反应迟钝,两侧鳞片块状脱落,鱼体两侧、腹部及尾柄出现出血斑,从尾鳍末端往前褪色,褪色部分逐渐溃烂,形成“扫帚尾”;鰓丝充出血,从远端开始发生坏死溃烂,粘液分泌增多,鳃丝坏死处大量粘液粘附藻类后变成灰黄色,严重者鳃盖坏死,形成“开天窗”;剖解后,肝脏发白,肠道轻微充血。
    • 卡伟
    • 摘要: 试验设计对照组和试验组,以对照组虹鳟养殖容量为标准计算池塘有效养殖容量,测得对照组和试验组进出水口的水温、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对比分析虹鳟鱼的最佳养殖环境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D6缸养殖虹鳟鱼的环境条件优于试验组池塘养殖虹鳟鱼的环境条件;以D6缸的养殖容量为标准,计算得出总池塘的有效养殖容量为18390 kg。
    • 张卫; 赵树旗; 卢兴超; 尹文超; 刘永旺; 董紫君; 姜成春
    • 摘要: 为长效控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流制管网溢流(CSOs)污染问题,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供排水局(WASA)以流域管控为单元,针对特区内各流域的本底情况和突出问题,按“灰色与绿色”、“地上与地下”、“分散与系统”相结合方式,制定长期有效的管控策略,并借助水力模型和监测手段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流域内CSOs体积削减了90%~95%,溢流频次削减了95%~100%,溢流污染负荷削减了30%~35%,大肠杆菌数减少了35%~40%,溶解氧含量提高了40%~50%,流域整体水质得到显著提高。这对我国CSOs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合流制区域提升改造、相关性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黑臭水体控制与治理方面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 周春妙; 肖锦程; 于俊杰; 张明胤; 宋长友; 唐永凯
    • 摘要: 选取0.5、1.0、2.0 mg/L的壳聚糖和25、50、100 mg/L的纳米碳铜分别加至铜绿微囊藻液中,检测藻液中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探讨壳聚糖和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比较100 mg/L纳米碳铜与100、500 mg/L硫酸铜在除藻过程中藻液的pH值、溶解氧、铜离子的残留量,进一步验证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抑藻效果不明显;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纳米碳铜则具有明显的抑藻效果,144、360、480 h时,添加100 mg/L纳米碳铜组的藻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的,且72~480 h时,其藻细胞浓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48~240 h时,添加100 mg/L纳米碳铜组的藻液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铜离子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添加100、500 mg/L硫酸铜组的,且pH值变动小。这表明100 mg/L纳米碳铜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且水体中铜离子的残留量较少,pH值变动小,可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
    • 杨惠杰; 黄文峰; 张程; 李志军; 林战举
    • 摘要: 为探究寒旱区浅湖冰封期分层动态与其对湖泊新陈代谢速率的影响,于2016—2019年对乌梁素海气象与冰雪条件、冰下水体环境开展原位观测,分析水温和溶解氧变化特征、冰下混合层的出现与发展动态及其对代谢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测期内乌梁素海整体水温较高(可接近10°C),冻结期水温结构主要由稳定的上部逆温层和下部弱逆温层构成,并可逐渐过渡为融化期的上部逆温层—下部混合层结构;溶解氧由上到下衰减,甚至在底部形成缺氧区域(<2 mg/L);受盐度影响,乌梁素海中下层水温升高至一定阈值(约6~8°C)后形成冰下混合层并随辐射增加快速发展;溶解氧动态由光合产氧与呼吸耗氧平衡决定,光合和呼吸速率的时间变化主要受冰雪条件、透射辐射、水温和混合过程影响;特别是,混合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光合产氧和呼吸耗氧速率,调控了水温与溶解氧结构动态.
    • 周添一; 徐庆; 刘振鸿; 高品
    • 摘要: 为提高非线性有源自回归(NRAX)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准度,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灰色关联分析(GRA)法提取原始数据特征并减少输入变量的维度,通过构建PCA-NARX和GRA-NARX模型预测地表水体未来短期(48 h)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GRA-NARX模型对时间序列DO质量浓度的预测效果优于NARX模型和PCA-NARX模型,然而预测精度随预测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是短期预测效果较好,36 h内预测误差可控制在-0.5~0.5 mg/L以内,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61 mg/L和1.98%。GRA-NARX模型对DO质量浓度预测精度较好,可结合DO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地表水体水质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
    • 田盼; 宋林旭; 纪道斌; 李亚莉; 杨凡; 郭亚丽
    • 摘要: 为探究三峡库区支流水环境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2018年2月(高水位期)和7月(汛期)对三峡水库典型一级支流——神农溪回水区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和对比了神农溪不同时期的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指标垂向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其垂向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神农溪高水位期与汛期的溶解氧含量在0~12 m和0~6 m水体分层现象明显,其表层水体的溶解氧饱和度(S_(DO))分别为104.04%和171.96%,已经达到过度饱和状态(S_(DO)>100%);中层水体溶解氧浓度存在分层现象,底层水体溶解氧浓度较稳定,无分层现象。高水位期与汛期的叶绿素a含量在0~10 m水体分层现象明显,表层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中度富营养化(5μg/L溶解氧与水温、浮游植物、pH值垂向分布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影响溶解氧垂向分布的部分可能因素是水温分层和浮游植物的生命活动。叶绿素a与水温和pH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电导率和浊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表明水温分层、水体电导率和光强对浮游植物在垂向上的分布影响较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