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解性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物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377161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净水技术、水处理信息报导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全国第十二届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2015厦门台湾两地过滤与分离技术交流大会等;溶解性有机物的相关文献由1304位作者贡献,包括薛爽、赵庆良、席北斗等。

溶解性有机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71614 占比:99.99%

总计:3771960篇

溶解性有机物—发文趋势图

溶解性有机物

-研究学者

  • 薛爽
  • 赵庆良
  • 席北斗
  • 张华
  • 于水利
  • 王东升
  • 胡洪营
  • 吕锡武
  • 高乃云
  • 魏亮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洁; 沈虹
    • 摘要: 针对常见的A^(2)O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以及各个处理单元中的污水开展常规水质指标、荧光特性及其相关性研究。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A^(2)O),结合三级处理等全流程处理工艺后,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2.1%,BOD5去除率达到94.5%,TOC的去除率为86.9%。尽管出水水质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由于冬季进厂水的水质指标明显比夏季差,冬季出水水质略差于夏季出水。结合污水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开展区域积分法可知,工艺在处理污水时对蛋白类物质的去除效果要优于腐殖质类物质,各区域标准体积积分与传统水质指标如COD、BOD5、氨氮以及总氮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水厂内部水质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 稻田上覆水在自然光照下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污染物的转化,然而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研究了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上覆水的光化学过程,发现三重激发态溶解性有机物(_(3)DOM*)、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物质(RIs),且^(1)O_(2)的表观光量子产率远高于一般地表水的值。
    • 何席伟; 高洁; 张徐祥; 任洪强
    • 摘要: 焦化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作为废水污染物和毒性的主要来源受到广泛关注。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法联合混凝沉淀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于2018年4,7和11月分别采集4座焦化废水处理厂废水,采用光谱学分析手段和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对A-A-O联合混凝沉淀处理过程中焦化废水的DOM和毒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芳香性物质,其中类色氨酸、络氨酸物质占主导,其次为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酸类物质;未经处理的焦化废水对藻类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等级为中毒至高毒。A-A-O联合混凝沉淀处理可去除90%以上的类色氨酸、络氨酸和类富里酸物质,但对类腐殖酸类物质去除率相对较低,仅为约80%,关键去除段为缺氧段和好氧段;该工艺对焦化废水急性毒性削减率为80.51%~94.30%,关键削减段为厌氧段。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化废水溶解性总有机碳(TOC)、类腐殖酸类物质荧光组分C1和类富里酸类物质荧光组分C4与废水急性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利用其作为水样急性毒性初筛的指示性指标。可为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的效能优化和废水毒性控制及安全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 徐振峰; 裘嘉琪; 张奔; 颉亚玮; 刘宏远
    • 摘要: 水厂纳滤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文中介绍采用真空紫外和臭氧联用(VUV/O_(3))的工艺降解浓水中的DOM,探究了O_(3)流量和初始pH对DOC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量分级对反应前后的DOM进行表征,并分析了处理后浓水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在O_(3)流量为100m L/min、反应60min的条件下,VUV/O_(3)对浓水中DOC和UV_(254)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4%和89.6%,且该工艺能有效将浓水的可生化性(B/C)提高至0.241,为原浓水的4.1倍。研究可以为水厂实际浓水处置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 韦思业; 范行程; 毛翰; 操涛; 程澳; 范行军; 谢越
    • 摘要: 生物炭(BC)施加至土壤后会释放出溶解性有机质(DOM),能够改变土壤DOM的含量和化学性质,进而对土壤DOM的环境行为产生重要影响。BC DOM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复杂的环境行为,然而目前针对其分子量组分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本研究以稻秆和猪粪为原料,在300,400和500°C分别制备生物炭,利用纯水萃取-过滤得到DOM,采用超滤方法将其分离为5 kDa(千道尔顿)组分。通过溶解性有机碳(DOC)、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光谱结合区域体积积分(EEM-FRI)系统解析了BC DOM中不同分子量级组分的含量和光谱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裂解温度下稻秆和猪粪BC DOM的DOC在5 kDa组分中的分布分别为42%~60%,16%~23%和23~29%,α_(254)的分布范围分别为4%~27%,8%~49%和26%~81%。表明BC DOM的DOC主要分布在5 kDa组分。400和500°C下BC DOM中>5和1~5 kDa组分的分子量和芳香度明显高于300°C下。相比而言,稻秆BC DOM中>5 kDa组分比猪粪的含有更多的芳香族结构,而猪粪BC DOM中5 kDa组分的FI和BIX基本呈现依次降低趋势,而HIX值则呈现出依次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BC DOM中高分子量组分富集了较多的具有高芳香性和高腐殖化程度的有机组分。研究结果将进一步提升对BC DOM的分子量组成和结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为准确评估BC DOM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 陈召莹; 张甜娜; 张紫薇; 周石磊; 董宛佳; 崔建升; 罗晓
    • 摘要: 好氧反硝化因其独特优势成为近年来生物脱氮的研究热点,溶解性有机物(DOM)作为微生物碳源是造成群落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白洋淀不同功能区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对溶解性有机物碳源的响应,本文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以及nap A反硝化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洋淀春季沉积物中的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好氧反硝化菌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白洋淀沉积物有机质组分类蛋白质组分高于类腐殖质组分,其中养殖区的类蛋白质组分最大,达到79.63%±3.79%,原始区的类腐殖质组分最大,达到33.91%±6.32%;高通量测序得到3693个OTUs,共分为9个主要门类,其中,变形菌门占比最大,达到99%以上;α多样性Chao1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并且旅游区>生活区>入淀区>原始区>养殖区;该时期好氧反硝化菌主要物种组成包括Aeromonas、Sulfuritortus、Cupriavidus、Pseudomonas和Thauera,Ferrimonas作为指示物种,差异贡献最大;冗余分析发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分别是不同功能区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纲水平和属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通过对白洋淀好氧反硝化菌群与溶解性有机物的相关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天然环境中氮循环微生物的特征;还可以为将来适于实际环境的高效菌筛选的碳源选择提供参考.
    • 蔡力童; 李青松; 马晓雁; 李国新; 陈国元; 王吉苹; 赖成然; 梁馨蕊
    • 摘要: 以南方某市饮用水源地源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3D-EEMs-FRI)和DAX-8树脂富集分离技术,研究了水样各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特征、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特征;采用生成潜能测试,考察了典型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卤代乙酰胺(HAcAms)生成势以及其与水质指标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OM中疏水性有机物(以UV_(254)表征)的比例超过70%.HOB(疏水碱性物质)组分主要含有酪氨酸类蛋白质和色氨酸类蛋白质,而HOA(疏水酸性物质)和HIS(亲水性物质)组分相对于HOB组分则含有较多的紫外区类富里酸.调查水样HOA、HOB、HON和HIS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sFP)分别为151.5~194.1,60.6~65,123.4~189.9和104.1~187.1μg/L,而卤代乙酰胺生成势(HAcAmsFP)分别为2.7~3.7,n.d.~0.1,1.3~3.9和2.2~8.4μg/L,THMs和HAcAms前体物在HOA、HON和HIS组分中的分布比较均匀.UV_(254)(R^(2)为0.93)、腐殖化指数(HIX)(R^(2)为0.59)与THMsF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预测组分间THMsFP的指标.UV_(260)(R^(2)为0.80)、溶解性有机氮(DON)(R^(2)为0.74)与HAcAmsFP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可作为预测HAcAmsFP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类富里酸物质区域(III、V)与THMsFP显著相关,该类物质为组分间THMs的重要前体物.荧光的区域积分可以有效预测组分间THMs和HAcAms的生成势.
    • 郝桂珍; 卢炳珩; 徐利; 赵勇; 范宇成
    • 摘要: 以冬季Z市水源地2条入库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联合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树脂分离分级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探究水源地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成分、来源、组成、腐殖化程度与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生成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解析出水源地2条入库河流原水中共有类蛋白物质(C1)、紫外腐殖酸类物质(C2)、陆地/人造腐殖质类物质(C3)3个荧光峰;水源地的2条入库河流(Q河与X河)的3个荧光峰峰值分别为4.50、10.75、7.56和1.33、9.24、7.56;荧光源指数(FI)与生物源指数(BIX)均体现出水源地原水中的DOM主要为陆源输入;此外,水源地原水中的DOM化学分级之后,5个组分浓度表现为疏水性有机酸(HoA)>亲水物质(HiM)>疏水中性有机物(HoN)>疏水碱性有机物(HoB)>弱疏水酸性有机物(wHoA);Q河原水氯化后产生CHCl_(3)、CHClBr_(2)和CHBrCl_(2)3种成分,X河氯化后产生CHCl_(3)和CHB_(r)Cl_(2)2种成分,说明河水并没未受到明显的工业污染。水源地2条入库河流原水的DOM各化学分级组分的THMs生成势的研究结果表明,THMs的主要前驱物为HoA和HiM,而HoA、HiM、wHoA 3种组分对THMs的生成能力均较强,与紫外吸收特性SUVA相一致,说明生成THMs的能力也很强,应选取工业聚合氯化铝进行强化混凝去除。
    • 魏永; 吴宏; 李甜; 罗政博; 李贤建; 魏勤政
    • 摘要: 采用经砂滤处理后的滆湖水作为原料液,氯化钠溶液作为汲取液,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进行正渗透试验,并对试验后的膜片进行清洗,探究膜污染的可逆性.结果表明:提高汲取液浓度、运行温度及膜面流速均可有效增加膜通量;正渗透对滆水体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腐殖酸四种主要DOM成分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DOC、UV_(254)截留率均在96%以上;短期运行通过水力清洗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膜通量,而长期运行通过超声清洗可以基本恢复全部膜通量,通过分析膜清洗液可知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为类色氨酸类和类富里酸类物质.
    • 刘殿威; 杜晓丽; 付霄宇; 崔申申; 代昕怡
    • 摘要: 为探究城市地表径流胶体与溶解性有机物(DOM)结合特性,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径流胶体与DOM的吸附行为,并揭示其主要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pH值时径流胶体对DOM的等温吸附过程,且随pH值增加其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pH值为3.0的最大平衡吸附量是pH值为6.0时的4.0倍;与DOM结合后,径流胶体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胶体更稳定且更易迁移;径流DOM中大分子组分更易与径流胶体结合;径流DOM中疏水酸性组分(HoA)和疏水中性组分(HoN)含量较高,分别占总DOC浓度的35.0%和24.3%,且这两种组分最易与胶体结合;径流胶体和DOM的结合作用主要通过羟基取代、表面络合和静电吸引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