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9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320860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科学与财富、城市地质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 第四届探矿工程学术研讨会、持久性有机污染论坛2014暨第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全国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暨山东省第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等;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文献由204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成明、何计彬、潘德元等。

地下水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20860 占比:99.90%

总计:321175篇

地下水监测—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监测

-研究学者

  • 叶成明
  • 何计彬
  • 潘德元
  • 王明明
  • 解伟
  • 刘健
  • 李小杰
  • 王莹
  • 贺明华
  • 冯建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宁海; 宗瑞英; 李瑜
    • 摘要: 针对目前山东省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阐述了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意义、地下水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及原因,从服务于全面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议措施,对指导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侯香梦
    • 摘要: 亳州市涡阳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已经形成降落漏斗。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水位数据,对工作区地下水水位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雨与浅层地下水关系较为密切,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大气降雨与中层地下水虽然存在一定的补给关系,但是不明显,并且水位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深层地下水与大气降雨补给关系微弱,其水位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总体上中层和深层地下水较20世纪70年代水位下降较为明显,部分地区呈现了降落漏斗,必须尽早实施有效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 张慧; 刘伟; 王江燕; 王键键; 邹巍
    • 摘要: 针对偏远地区地下水监测中存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低、GPRS通讯网络存在覆盖盲区等问题,研究利用北斗卫星通信短报文点对点数据传输、覆盖范围广、高效便捷等特点,将GPRS、北斗卫星通信组网应用于偏远地区地下水监测。结合西藏野外环境特点,对西藏自治区地下水水位以及温湿度数据进行监测,监测的水文数据传回中心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展示等。结果表明,GPRS+北斗卫星通信的双信道一体化地下水监测系统,能够解决公共通信网络覆盖盲区以及应急监测信号不稳定等问题,提高数据畅通率,为偏远水文高质量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罗慧荣; 杨利航; 白杨
    • 摘要: 地下水和土壤监测是行业相关人员了解地下水、土壤状况的重要途径,以便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维护水资源和土壤环境的生态条件。但是现行环境监测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环境监测的效率和质量效果受到很大限制,急需完善和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监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有所助益。
    • 李文鹏
    • 摘要: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重点部署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全国地下水位统测、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系统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主要取得七方面进展,包括研究编制了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涵盖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总体设计》,引领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高效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对外实现全面共享服务,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和科研等领域地下水管理与研究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全国地下水位统测网络,统测点达5.6万个,准确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年度变化;建立了全国地下水年度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实现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及变化量年度出数;探索开展海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掌握了区域水平衡状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互馈机制;搭建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多要素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数据库,研发了地下水资源在线评价系统;高质量完成扶贫找水任务,有力支撑服务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纪轶群
    • 摘要: 北京市近50年来年平均降雨量仅570mm,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因此,需要对北京市地下水开展长期、系统地监测与评价,全面掌握北京市地下水水位、水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目前北京市监测井及设备数量多、分布广,监测具有立体化、采集信息量大、频率高等特点,因此,构建基于云技术、物联网、GIS等技术的“北京市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对全市地下水监测点和监测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提高地下水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合理运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构建科学水资源管理体制,满足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动态管理的需求,为行业及政府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 赵仲珩; 陈志坚
    • 摘要: 针对地下水影响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的问题,以开挖深度约200 m的连云港中云台山路堑边坡左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分析地下水监测数据,对路堑边坡左坡的地下水分布开展研究并评价开挖坡面细石混凝土喷层的截渗效果。结果表明,边坡地下水补给来源为降雨入渗,边坡南端废弃采石场为主要排泄区;埋设渗压计的四个平台间存在较强水力联系;渗流量高的区域细石混凝土喷层老化破损比其他区域高,但整体上细石混凝土喷层的截渗效果较好。
    • 周伟凯; 董田豪; 郭彦岐
    • 摘要: 地下水在山东省日照市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以更加全面、优质的地下水信息为水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在分析日照市地下水利用现状及监测站网分布、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站网规划,对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提出建议,以期能提高日照市站网密度和自动化监测水平,实现对区域地下水动态指标的有效监测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王磊
    • 摘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在整个现代社会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水资源应用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甚至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处理的重视,将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到水资源处理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给水资源提供最全面的监控。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水环境监测技术,提出通过构建健全的防治工作机制、优化污染防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到污染法治监督工作中来加强水处理中环境污染防治。
    • 王红梅; 董书宁
    • 摘要: 为了解决我国东部矿区地面水文监测孔深度大、数量少、监测点密度相对不足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安装在孔内的分隔止水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成孔、洗井技术要求和安装操作流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煤矿长期地下水监测的双层监测技术与装备,有效提高了地面监测孔利用效率,增大监测点密度。分隔止水装置加工简单,成孔要求低,安装操作简便,既能在新建地质勘探孔和水文地质勘探孔中安装,也能将煤矿原有混层监测孔改造为双层监测孔。现场工程监测结果表明:双层监测孔上下两个含水层监测水位相差较大,水位变化趋势完全不同,无上下串层现象,成功实现了一孔双层监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