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水位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0651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测绘工程、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土木工程安全与创新——2014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地下水水位的相关文献由478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飞胜、彭苏萍、杜文凤等。

地下水水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0651 占比:99.67%

总计:80921篇

地下水水位—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水位

-研究学者

  • 冯飞胜
  • 彭苏萍
  • 杜文凤
  • 邢朕国
  • 秦韬
  • 刘伟
  • 杨磊
  • 严聆嘉
  • 何鑫
  • 刘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东; 刘宏伟; 周佳慧; 张竞; 苗晋杰; 李云良; 曹鑫宇; 叶淼
    • 摘要: 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案例,基于2014~2018年43景Sentinel-1A/B降轨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结合高精度GPS数据,开展了通州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InSAR与GPS结果的相关系数高达0.98。应用水文地质和道路密度等综合数据集,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平均地表位移速率为-101.5~+16.7 mm/a,其中沉降速率超过50 mm/a的城市面积为86.6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8%。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典型断面永顺镇-永乐店镇(A—A’)和马驹桥镇-宋庄镇东(B—B’)上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曲线的梯度在副中心规划区内变化较大,最大达到41.4 mm/(a·km),不均匀沉降现象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深层地下水系统的水位变化相比,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没有显著影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区域可压缩层厚度都在100 m以上且处于不同厚度过渡带。路网密度的大小与地面沉降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影响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为深层地下水位变化。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通州地区地面沉降防控与机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 董凡; 张晓影; 陈广泉; 戴振学; 王延诚
    • 摘要: 随着我国海岸带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加剧,地下水超采现象十分严峻,由此引发的海水入侵已成为滨海地区普遍存在的地质问题。本研究以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地下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位和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降雨、蒸发、潮汐及农业排灌用电量等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因素,建立了小波分析(WA)与具有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的混合模型,对地下水水位和电导率进行动态预测,并采用均方根误差和拟合度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年内动态变化特征为降雨入渗-开采型,地下水位和潮汐之间在0.5 d频率上呈现较高相关性,潮汐对地下水电导率的影响要弱于对地下水位的影响;WA-NARX混合模型在训练和测试阶段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3且拟合度大于0.98,可有效预测研究区海水入侵的变化程度。同时,为验证模型适用性,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和潮汐参数是影响海岸带地下水位和电导率的主要变量,蒸发以及农业排灌用电量反映的部分抽水信息对地下水位和电导率也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观测频率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海水入侵的实时监测、预测、预警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 尤龙凤
    • 摘要: 晋祠泉域是山西省重点保护的岩溶泉域之一,由于其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了泉域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断流、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晋祠泉流量及水位动态变化,总结泉域现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泉域生态修复目标及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研究制定其生态修复措施。各项措施的实施将对推进晋祠泉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水生态系统保护,促进泉水恢复出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周根富; 解文静
    • 摘要: 为研究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以及影响地下水资源主要因素的作用。从自然条件的角度研究了地下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相应关系,从人类活动影响角度分析了地下水供水量和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外调水对地下水置换的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地下水供水量虽然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开发利用程度依然很高,地下水水位与开发利用程度相关关系明显。同时,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外调水对地下水置换作用明显。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对策。
    • 李欢丽
    • 摘要: 以伊犁地区特克斯河平原区代表站为例,由于代表站与地下井距离较近,以近10 a地表水资料与地下水资料为基础,对各年地表水水位与地下水水位进行同期对比,分析出代表站水位与地下水水位综合变化过程一致,分别统计出地表水水位与地下水水位起涨点与终止点的时间,分析出两者的变化规律,因此,采用以水位时间为节点的斜线分割对代表站进行基流分割,确定在汛期期间基流径流量与河流径流量的比值为0.42。此结论对特克斯河平原区的不同水源进行占比,研究成果对于新疆伊犁地区特克斯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 张婧; 马贵宏; 高雅; 沈彦俊; 刘晓英; 邹妍; 戴茂华
    • 摘要: 为定量评估华北山前平原多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选取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石家庄市栾城区为研究区,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排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各综合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构建了栾城地下水水位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多因子影响下的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结果表明:1994—2015年栾城地下水水位主要受本地气候因子、本地人类活动和上游人类活动三方面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对当地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分别为11.7%、-50.9%和-37.4%,对这三方面影响因子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栾城降水量、栾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以及上游石家庄市区人口;1994—2015年栾城自然气候变化有利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恢复,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仍占主导作用。
    • 栾晓燕
    • 摘要: 文章以齐齐哈尔地区地下水为例,通过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掌握地下水动态特征,加强地下水趋势监测工作,从而摸清其资源动态,掌握、控制和预报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对策,对保障用水安全以及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张瑜轩; 王兴菊; 张衍福; 张晴晴; 刘凯; 傅桐
    • 摘要: 为探索变化环境下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利用桓台县1982-2018年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基于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提出了影响桓台县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利用趋势分析、M-K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各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地下水位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年际间变化较明显,年均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6.4 m;年内呈双分峰型波动,波动幅度在0.43~2.78 m之间;地下水埋深从北向南逐渐变大,东南部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开采量和河流补给的影响,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降水量和开采量,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以侧向渗透补给为主。
    • 何震宇; 秦丽
    • 摘要: 文章以引江济淮沙颍河输水线路工程为例,利用竖管法实验计算沙颍河流域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建立了沙颍河输水线路地下水模型。模拟调水工程完工后水位的变化和潜在点污染源镍的迁移规律以及预测,以评估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工程施工前后对流域的水文条件影响较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不显著。
    • 刘若愚; 康博
    • 摘要: 文章针对宿州市中深层地下水压采后面临的替代水源问题,提出将城西水源地内拟压采的水量置换到符离岩溶水源地,通过构建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不同方案的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斗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压采方案1(压采比例20%)开采,城西水源地水位及漏斗面积基本稳定,符离水源地水位在前期下降5.09 m后呈0.22~0.36 m/a的下降速率;以压采方案2(压采比例30%)开采,城西水源地水位逐年上升,稳定后呈0.07~0.20 m/a的上升速率,漏斗面积逐渐减小,符离水源地水位在前期下降9.63 m,后期呈0.57~0.86 m/a的下降速率;压采方案2对于城西水源地的水位抬升效果优于压采方案1,虽然在符离水源地水位下降幅度更大,但是在后期下降速率也趋于稳定,且10 a末中心水位15.63 m的下降幅度对其他用户的开采利用不会产生影响,故总体上,压采方案2要优于压采方案1。研究成果可为宿州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广大北方地区地下水压采之后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