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水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4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92744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2013生态环境评价研讨会、2013地下水污染防治研讨会等;地下水水质的相关文献由14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莹、曾庆华、薛伟锋等。

地下水水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2744 占比:99.62%

总计:93096篇

地下水水质—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水质

-研究学者

  • 刘莹
  • 曾庆华
  • 薛伟锋
  • 刘海艳
  • 李志萍
  • 李跃鹏
  • 杨盛
  • 蒋姜妍
  • 于福荣
  • 任妹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燚; 郭亚会; 李明蔚; 付永硕; 孙峰
    • 摘要: 基于实测的地下水水质数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Fe、Mn 7种)和气象数据(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20:00-20:00降水量、日降水量≥0.1 mm的时间、最大日降水量8种),分别使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地下水水质参数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于每一种水质参数,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不同滞后期的数据进行模拟,将结果与实测水质进行对比,选择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其对应的滞后期作为该水质参数的最优模型和最佳滞后期.结果表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和滞后期的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很大,BP神经网络对pH(R^(2)=0.225,RMSE为2.411)、总硬度(R^(2)=0.503,RMSE为47.973mg·L^(-1))、氯化物(R2=0.994,RMSE为0.544 mg·L^(-1))和Fe(R^(2)=0.302,RMSE为7.772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RF对硫酸盐(R^(2)=0.908,RMSE为3.788 mg·L^(-1))和Mn(R^(2)=0.522,RMSE为0.429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BP神经网络、RF和SVM对溶解性总固体的预测性能均较好(R^(2)=0.994~0.996,RMSE为674.660~950.470 mg·L^(-1)).此外,硫酸盐和Mn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0个月,溶解性总固体和氯化物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1个月,pH、总硬度和Fe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2个月.
    • 刘浩然; 严宝文
    • 摘要: 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趋向多样化,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也需要更具针对性。选取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城区内的典型井水质数据,以PH值、氨氮、总硬度、COD、阴离子和氟离子6个水质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近20 a来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模糊评价法确定各井各年的综合水质,用SPSS软件将单项水质指标、综合水质与人口城镇化率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不同水质指标变化特征各有特点,大部分水质指标与人口城镇化率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建议。
    • 甘爽; 董子涵; 落佳鑫; 李俊峰; 于开宁
    • 摘要: 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壁庄地区是一级水源地,担任为区内多地供水的重任,为了探究该地区人民的用水安全问题,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区域内地下水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检测到的有害因子包含NO_(3)^(-)、F-和As,NO_(3)^(-)和F-会导致非致癌风险,As会导致致癌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深层地下水的致癌风险为1.94×10^(-6)~2.52×10^(-4),非致癌风险为0.18~5.70,浅层地下水的致癌风险为1.25×10^(-5)~2.40×10^(-4),非致癌风险为0.55~4.84,致癌风险远小于非致癌风险。非致癌因子中NO_(3)^(-)占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工业污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和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儿童较成人更易受到相关离子的威胁,可能是由于儿童生活习惯、免疫能力与成人的差异。饮用导致的风险占总风险的97%,是主要的风险来源。
    • 张立章
    • 摘要: 采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模型对朝阳地区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模型可解决传统聚类模型权函数设置单一的局限,在朝阳地区地下水综合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合理。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地下水质综合评估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 刘斌
    • 摘要: 本文将模糊逻辑与WQI方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目标是将复杂的地下水数据表示为清晰和简单的数据,变成可以被普通大众和政策制定者容易解读的数据。
    • 张彪; 姜春露; 郑刘根; 赵琦; 苏玮; 陈园平
    • 摘要: 基于熵权法和相对标准偏差法组合评价因子权重,综合最大隶属度原则与加权平均原则,建立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该方法评价某煤矿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并与其他评价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在研究区33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属于Ⅰ类、Ⅱ类、Ⅲ类水的监测点分别有4个、16个、13个,Ⅱ类水最多,占比48.5%,无Ⅳ类、Ⅴ类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对比发现,工业园水质相对较差,煤矿区及工业广场次之,农田和居民区水质相对较好;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了评价因子间的内在联系,既减小了主观因素对评价过程的影响,也规避了单一评判原则对水质等级判定带来的局限性,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 殷玉忠; 王金路
    • 摘要: 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水量、水质密切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经济建设。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对2018—2020年皖北某市的地下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市深层地下水水质好于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中,以无机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其中锰、氟、铁三类无机物指标超标严重;有机污染较轻。本文对该市地下水水质特征变化及污染情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其研究成果为当地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 章康宁; 李湘凌; 陈富荣; 汤金来; 杜国强
    • 摘要: 为评估皖江地区农村地下水水质及其作为饮用水源的安全性,文章采集97个地下水样品,测试As、Cd、Hg、Cr^(6+)、Se、Pb、Zn、Cu、NH_(4)^(+)-N、NO-3-N和NO^(-)_(2)-N等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并采用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地下水水质良好,Hg、Cd、Cr^(6+)、Se、Pb、Zn、Cu和NO^(-)_(2)-N质量浓度均满足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少数采样点As、NH_(4)^(+)-N、NO-3-N质量浓度略超过地下水Ⅲ类标准限值;饮水摄入途径下的地下水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值R^(As)_(C)范围分别为0~1.25×10^(-4)、0~7.05×10^(-5),属中、低等级致癌风险;地下水成人和儿童非致癌风险值Q^(NO^(-)_(3)-N)_(H)范围分别为3.59×10^(-3)~0.65、5.05×10^(-3)~1.83,Q^(As)_(H)范围分别为0~1.88、0~5.29,少数采样点存在NO^(-)_(3)-N、As非致癌风险危害。为保证饮用水源安全,建议重视对局部采样点地下水NO^(-)_(3)-N、As的风险管控。
    • 戴昕; 李钦钦; 郭燕
    • 摘要: 基于天津市东丽区某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污染物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筛选电导率、浊度和氨氮作为地下水自动监测指标,同时结合地下水监测井口径小,定期洗井和高浓度污染物对监测设备的腐蚀影响等因素,设计了井外自动监测采样系统来实现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监测。对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地下水潜水含水层最易受到垃圾填埋场的影响,而承压含水层受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水质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选择电导率、浊度和氨氮作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自动监测指标是合适的。研究结果为垃圾填埋场自动在线监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 曹文军; 张思濛; 薛伟锋
    • 摘要: 以新乡市7个地下水水质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并对断面水质进行排名。结果表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6个水质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进行解释,解释率为96.464%,水质综合控制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固体、硫酸盐和锰。主成分分析法预测结果与文献中使用的熵权集对分析法预测结果很好的吻合,说明主成分分析法适合预测新乡市地下水水质。主成分分析法还有效弥补了熵权集对分析法无法判断同一水质等级下不同断面水质优劣的缺陷,说明两种模型结合使用后综合预测结果要比单一预测模型更加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