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3997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8篇、会议论文269篇、专利文献160524篇;相关期刊87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城市管理与科技、中国城市环境卫生等; 相关会议195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等;垃圾填埋场的相关文献由6942位作者贡献,包括薛强、葛芳、刘青松等。

垃圾填埋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8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269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60524 占比:98.60%

总计:162811篇

垃圾填埋场—发文趋势图

垃圾填埋场

-研究学者

  • 薛强
  • 葛芳
  • 刘青松
  • 陈云敏
  • 刘磊
  • 赵由才
  • 不公告发明人
  • 邵靖邦
  • 詹良通
  • 黄仁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红羽; 郑永杰; 田景芝
    • 摘要: 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塑料降解菌并对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3种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筛选潜在降解菌,采用形态观察、透射电镜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生物量、重量损失、培养液pH以及FTIR-ATR和SEM分析了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的3株为Bacillus sp.,Microbacterium sp.,Chryseobacterium sp..对3种菌株的混合培养物进行了50 d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显示,PE、PP、PS三种微塑料的重量损失分别为8.7%、6.3%和12.5%且pH显著下降;FTIR-ATR显示出现了新的官能团;SEM观察发现微塑料表面出现侵蚀.
    • 海若洋; 薛小杰; 马兴
    • 摘要: 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场地特点,考虑生态系统的构建、景观受到污染的影响距离、各个景观之间的连通性等因素,本研究进行稳定后的评价与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判断。其间建立层次分析法(AHP)下的特殊评价指标,分析各项因素的权重值,进而判定景观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再根据尺度的变化进行稳定性参照,比较样本稳定指数(PSI),最终判定景观的稳定性是否达标。主要目的是确定设计的各项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后期监管中是否需要重点改善再造,为日后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再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指导。
    • 戴世金; 李聪明; 王凤侠; 周畅; 兰吉武; 杜玉凤
    • 摘要: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园区的规范化和我国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和在线监测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垃圾填埋和处置行业。以某环境园为例,阐述了智慧化监测平台在垃圾综合处置园区的应用。该智慧平台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堆体的在线监测、垃圾处置园区大气和水环境监测、园区日常运营监管等。通过在线监测垃圾填埋堆体和环境园区恶臭气体的排放,综合评估垃圾填埋堆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初步实现园区在线监测和智慧监管。
    • 薛晓霞
    • 摘要: 中国社会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改善,但城市垃圾迅速增加,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垃圾填埋由于技术成熟、易操作、成本低,是国内外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场工程量大(垃圾填埋量几百上千万吨)、运行时间长(一般不少于10年,且垃圾矿化稳定需要几十年以上),因此在填埋垃圾时,应充分考虑和防止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此,本文针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 林涛
    • 摘要: 由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成分复杂、浓度极高,所以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本文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应用,优选了处理方式和工艺,并介绍了主要设备及结筑物的功能,期望能为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提供一些思路。
    • 陈典; 张照荷; 赵微; 李俊; 焦杏春
    • 摘要: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河流、污水、湖泊等地表水体中PFCs污染状况的研究较多,而地下水PFCs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北京市再生水灌区为例,探讨了典型PFCs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并重点关注了灌区内某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PFCs的影响。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2020年5~6月采集自北京市再生水灌区的52个地下水样品,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中不同程度地检出包括全氟羧酸(PFCAs)和全氟磺酸(PFSAs)在内的10种目标PFCs化合物,浓度范围为1.07~24.19 ng/L,其中以全氟正丁酸(PFBA)、全氟正辛酸(PFO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三类单体的检出浓度最高,平均浓度分别为2.94±2.42ng/L、2.88±3.45ng/L和1.15±2.05ng/L。与来自氟化学工业园的地下水相比,本研究区地下水中∑PFCs浓度明显偏低,这与本研究区观测井多处于农田区域有关。PFCs在浅井(50m)中的浓度随着井深的增加有明显下降趋势。此外,从全区地下水PFCs的空间分布来看,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地下水PFCs浓度明显偏高,并随着与垃圾填埋场的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说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地下水PFCs的污染具有一定影响。通过计算PFOA、全氟辛基磺酸盐(PFOS)和PFBA的风险商得知,该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尚未构成生态风险,但鉴于地下水PFCs的隐蔽性与持久性,建议继续给予定期监测与评估。
    • 孙秀国
    • 摘要: 对比指数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村庄地下水水质状况评价结果,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判断垃圾填埋场对周边村庄地下水是否造成影响。通过采集填埋场周边村庄饮用水井中地下水样品并进行测试分析,以检测数据为基础,选择典型的指数评价法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敏感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评价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相比较而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 余宸; 陈苏鲁
    • 摘要: 近年来,垃圾填埋场的相关问题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效益严重影响大众健康,景观改造成为缓解邻避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借鉴专家学者的成果构建评价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单因素权重,并对由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来的花都汇生态公园进行满意度评价,总结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改造原则及方法,为相关案例提供借鉴价值。
    • 李冠杰
    • 摘要: 针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这一问题,分析农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结合农村垃圾填埋与防渗特征,预算防渗系统在四种工作状态下的渗滤液下渗量。测试结果可知,距离垃圾填埋场越远,水中Cr6+、大肠杆菌、氨氮、氟化物的含量越低。通过检测垃圾填埋场内、外两种土壤的成分,发现距离填埋场越远,土壤的肥沃程度越低。对比植物的生长状态,发现当土壤中的垃圾渗滤液为50%时,植物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综合三组测试结果当渗滤液低于50%时,影响植物的生长;当渗滤液高于50%时,地下水质量下降。
    • 宋欣欣; 刘凯丽; 吕龙义; 闵海华; 王澄; 杨佳; 张光明
    • 摘要: 填埋是垃圾处理处置最常见的手段。随着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的广泛应用,渗滤液回灌作为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渗滤液回灌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加速填埋场沉降和提高产甲烷气量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了渗滤液回灌技术在垃圾填埋场中增大甲烷产量的研究历程,阐述了渗滤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可促进产甲烷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渗滤液回灌技术提高了甲烷产量,若是将甲烷气体加以收集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废物的资源再利用,从而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