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
渗滤液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7769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7篇、会议论文103篇、专利文献8512篇;相关期刊518种,包括广东化工、给水排水、工业安全与环保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等;渗滤液的相关文献由1327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由才、彭永臻、刘伟等。
渗滤液
-研究学者
- 赵由才
- 彭永臻
- 刘伟
- 刘军
- 李红
- 王淑莹
- 冷超群
- 许玉东
- 刘洋
- 楼紫阳
- 黄开明
- 陆东蛟
- 吴学钦
- 龙炳清
- 李月中
- 王众
- 刘丹
- 夏俊方
- 朱卫兵
- 王凯
- 邵立明
- 孙少龙
- 黎三明
- 戴昕
- 李国建
- 陈新芳
- 何品晶
- 刘滨
- 宫建瑞
- 方艺民
- 刘阳
- 周俊
- 左明强
- 席北斗
- 张方斋
- 徐迪民
- 浦燕新
- 方小琴
- 周少奇
- 孙晓杰
- 衡云华
- 阮文权
- 黄启飞
- 齐奇
- 卓瑞锋
- 岳东北
- 张林
- 聂永丰
- 胡君杰
- 高用贵
-
-
陈燕
-
-
摘要:
就地封场是国内外最常采用的填埋场治理方式。对此,阐述垃圾简易填埋场的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从设计及实施角度出发,对镇级简易填埋场封场工程目前常用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以清远市某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方案设计为例,论述采用相关工程措施进行初步封场,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污染扩散,满足大部分中小城镇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封场的经济、技术及环保要求。
-
-
苏间梨
-
-
摘要:
本文以肇庆市高要区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通过“预处理+厌氧处理+A/O+UF+TUF化学软化+RO+DTRO”组合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并将渗滤液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监测结果显示,该渗滤液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本项目能够为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置提供参考。
-
-
周新全;
张露云;
席爽;
汪佳;
陈朱琦
-
-
摘要:
选取多个前期研究中具有不同氧化机制且氧化能力较强的多相过硫酸盐催化体系,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经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后的出水为处理对象,首先比较了各多相过硫酸盐催化体系对渗滤液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的矿化能力,随后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渗滤液MBR出水中难降解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各个反应体系中的氧化转化规律。研究发现各个反应体系对渗滤液MBR出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削减效率顺序为CuMg@Fe_(3)O_(4)/PMS>Ca-OMS-2/PMS>3C-Co_(9)S_(8)/PMS>CuCo@ZnO/PMS。此外,各反应体系中的DOM均能快速转化,自由基氧化机制(HO·/SO^(-)_(4)·)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一方面可以快速氧化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易受复杂水质条件影响,无法对氧化产物持续高效氧化。1O2和电子转移氧化机制氧化能力较为温和,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质的氧化转化速率较慢,但更具有持久性。
-
-
-
刘杰;
李康杰;
陈婷;
王瑾瑾;
朱菁
-
-
摘要:
采用Cat-XHY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性能,考察了pH、过氧化氢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MBR出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室温(25°C)下,Cat-XHY催化剂在pH=3、反应时间为2 h、双氧水投加量为废水质量的2%、催化剂投加量为废水质量的40%条件下对MBR出水COD去除率可达68.5%。同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在循环8次后COD去除率可达62.2%,催化剂质量损失率为0.038‰。
-
-
乐文喜;
王涛;
王鹏程;
刘伟;
孔德颂;
周开宇;
田俊;
陈植华
-
-
摘要:
渗滤液作为渣堆对周边水土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染场地原位风险管控的关键对象。云南某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堆出现了渗滤液产生量少、空间分布位置有限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该冶炼废渣堆渗滤液产生的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详细勘察和野外现场调查试验结果,构建了渣体包气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结合HYDRUS软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渣体包气带的水分变化。结果表明:该厚层渣体包气带水分运移深度有限,正常降雨条件下该渣体产生渗滤液的临界深度为8.8m;暴雨条件下熔炼渣相较于石膏渣和生活垃圾更易产生渗滤液;渣体包气带越厚、初始体积含水率越低、渣体物质组成及其结构越复杂、覆土层越厚的条件下,渣体越难产生渗滤液。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类似冶炼废渣堆原位风险管控处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陈杰;
肖诚斌;
桂宏桥;
古创
-
-
摘要:
以江苏省某1 000 m^(3)/d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采用“预处理+厌氧IOC+外置式MBR+膜深度处理”组合工艺,介绍了工艺路线、设计和运行情况。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表1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
-
戴昕;
种轲李尧;
郭燕;
高兴旺
-
-
摘要:
针对安徽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MBR出水难生物降解特性,采用三维电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研究粒子电极种类、投加量、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渗滤液有机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陶粒负载SnO_(2)SbO_(3)作为粒子电极,在粒子电极投加量为10 g/L、电流密度为25 mA/cm^(2)条件下电解8 h,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出水COD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可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排放标准。
-
-
张秋钰;
邵梓涵;
鲁明会;
李淑英
-
-
摘要:
以枯枝落叶、废弃蔬菜和果皮为原料,采用自然堆放腐败方法,进行为期35d堆肥化处理,收集3类易腐垃圾渗漏液,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Most-Probable-Number)测定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同时测定渗漏液中的NH_(4)^(+)-N、NO_(3)^(-)-N、NO_(2)^(-)-N含量,进行氮循环主要菌群与氮元素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3类垃圾腐败渗漏液中,NH_(4)^(+)-N含量28d后增加明显,NO_(2)^(-)-N含量后期有降低趋势,但含量依然较高,NO_(3)^(-)-N含量堆放初期含量较高,后期略有降低趋势;垃圾渗漏液中氨化细菌MPN增加,亚硝化细菌MPN先升高后降低,3类垃圾渗漏液中硝化细菌MPN有较大的差异性,揭示了垃圾渗漏液中氮素循环与关键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受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较大。
-
-
吴元;
黄兴刚;
刘翠;
朱丽可;
郑云锋;
张力;
吴涛
-
-
摘要:
江苏某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剩余污泥经脱水后含水率为88%左右,难以满足填埋要求,而且离心后的滤液中SS浓度较高,会对污水处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污泥深度脱水中试试验,通过分析絮凝剂的投加量以及多种絮凝剂组合投加对污泥脱水的效果,并对污泥离心滤液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药剂组合方式及投加量。中试试验表明:采用PAM-CaO联合调理方法,再经过离心脱水,污泥的脱水效果最好,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最低可达75.16%,滤液SS浓度为180 mg/L,脱水污泥可满足混合填埋的要求。
-
-
LIU Wei-sheng;
刘伟胜;
SUN Ping-he;
孙平贺;
CAO Han;
曹函;
ZHANG Ke-neng;
张可能;
ZHANG Shao-he;
张绍和
- 《第五届探矿工程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非开挖HDD技术具有对环境干扰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电力、通信、油气等领域的新管道敷设和既有管线修复中.本文结合英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导流治理工程,分别从技术原理、工程背景、工艺过程、应用效果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工程实践表明,HDD技术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平排放孔的施工中,并应根据现场地层条件和工艺参数对施工过程加以优化.由于填埋堆体含有大量金属废弃物,采用有线导向系统替换了无线电磁导向,可极大提高导向钻孔轨迹的定位精度.采用正向扩孔和管道敷设技术有助于降低阻力,提高敷设效果.对比运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渗滤液竖井抽排模式,水平钻孔排放效率更高,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但在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堆体非均质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
-
-
陆炎培
- 《2018年第八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论坛暨固废处理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生活垃圾的问题,从处理技术方面耒看,总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干一湿"的问题.干的不干,"混进"了60%-80%的水份(尚未滴出来的渗滤液),湿的(己经滴出来的渗滤液)又多变,其成份和可生化性随着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在不断改变."一干一湿"两方面都是问题,而且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它们存在,这令全世界头痛不已.随着技术的发展,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及其渗滤液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新一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高效、充分综合利用、低碳排放的渗滤液处理技术”相结合,是一项重大工程,是一项“颠覆性”、具有世界意义的项目。
-
-
熊向阳
- 《2016第三届垃圾渗滤液处理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主要介绍了评价目的、依据及项目概况,后评价概念,项目后评价(Post Project Evaluation)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在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在针对问题解决方式欠缺,导致处理设施运行出现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等情况,需建立相关的后评价体系对处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及评价,为后续处理系统的运行提供较好地参考依据.
-
-
YAN Jun;
颜俊;
LU Wei-yan;
卢薇艳
- 《第四届探矿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等手段,采用食盐水喷淋系统有效解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异味,防止二次污染.具体为建设好底部防渗工程,周围设有隔离墙,渗滤液要从地下流到沉井。地面需要设置喷淋系统,预先按标准建好的垃圾填埋场,比后期处理旧有的垃圾填埋场要节省许多工程量、节省大量的资金。旧有垃圾填埋场通过除异味及渗滤液处理后应检测达标后封固结束处理工作。垃圾填埋场修建槽形坑,以防喷淋液外溢,在槽形坑两侧修建钢轨,喷淋桁架在钢轨上面往返行走,长方形水槽要装在桁架上,在水槽底部要装有闸门及水管,由闸门控制水量由喷管将盐水喷淋液经喷头喷出喷撒在垃圾表面上。喷淋液对垃圾有清洗作用,喷淋液渗透到垃圾底部沉水井中,由沉水井将垃圾深虑液泵送至地面储水池中,经处理后泵入水塔,当喷淋桁架接近水塔时,打开阀门,将食盐水放入桁架水槽中对垃圾进行连续喷淋作业。
-
-
赵晓莉;
吴翔宇;
马先尧;
龚康佳;
史阳;
华晨飞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主要利用天井洼垃圾处理厂的矿物垃圾生物床,采用不同的床层,不同的回灌速度,不同水力条件,研究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水力负荷对渗滤液中COD和硝酸盐的去除影响较大,当水力负荷不断增加时,污染物的去除率越来越低;随着回灌次数的不断增加,垃圾渗滤液中的硝酸盐浓度不断降低,硝酸盐的去除率大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随着有机负荷的不断增加,NH3—N的去除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驯化期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是5-11天.
-
-
-
-
高用贵;
安瑾;
郭若军;
江景杰;
于磊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光大镇江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深度处理采用"NF(纳滤膜)+RO(反渗透)"传统主流工艺.升级改造采用"化学软化+ MF(微滤)+RO(反渗透)"工艺,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表1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经过1年以上的运行实践,与传统工艺"NF+RO"相比:新技术总回收率稳定在70%以上,减少了10%以上的浓水排放量;浓水品质有所提高,浓水硬度100mg/L左右,较传统工艺浓水硬度降低90%以上,有利于浓水回用;产水品质有所提高,电导率小于600 μs/cm,较传统工艺降低60%,氯离子约为100mg/L,较传统工艺降低50%,产水水质优化有利于冷却循环水回用;投资成本较原工艺有所降低,在同等处理规模的深度处理系统可减少初期投资10%;给全厂带来了经济效益,浓水量减少,可降低浓水回喷量,减少炉排热值损失,浓水品质提高,可减少雾化盘结垢,延长雾化盘使用寿命.
-
-
张晓云;
刘巧;
张丽娟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前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是垃圾填埋,由此引发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以太原市侯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进行取样和监测,分析了该垃圾填埋场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BOD、COD、NH3-N、NO,-N、总硬度等.根据近几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浓度值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场地及其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建议运营方应加强管理,严格按规范要求作业,强化收集、处理全部渗滤液,防止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当地政府应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动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下游村庄的地下水饮用水源。
-
-
曾晓岚;
汤红亮;
丁文川;
元东杰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为探讨垃圾填埋场中纳米银对渗滤液回灌处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设立2个垃圾柱模拟厌氧填埋场,考察了不同纳米银含量下的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灌渗滤液处理时,固相垃圾体中纳米银含量越高,渗滤液中纳米银、氨氮浓度越大,电导率也越大,而COD越小;垃圾中含有的纳米银对渗滤液的pH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