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管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9篇、会议论文344篇、专利文献230245篇;相关期刊1086种,包括中国城市环境卫生、环境科学与管理、环境工程等;
相关会议205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1’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中国水泥协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水泥环资论坛等;城市生活垃圾的相关文献由62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华、池涌、蔡玉良等。
城市生活垃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0245篇
占比:98.63%
总计:233448篇
城市生活垃圾
-研究学者
- 王华
- 池涌
- 蔡玉良
- 严建华
- 杨学权
- 辛美静
- 岑可法
- 何品晶
- 倪明江
- 李晓东
- 金保升
- 仲兆平
- 杨先海
- 胡建杭
- 吕传毅
- 邵立明
- 陈勇
- 王冬戈
- 徐海云
- 王树众
- 刘建伟
- 李波
- 郭旭
- 廖洪强
- 张增强
- 任国芬
- 刘云帆
- 刘立雨
- 张衍国
- 徐文龙
- 李海滨
- 聂永丰
- 詹良通
- 陈云敏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奇林
- 张勇
- 蒋旭光
- 赵由才
- 何方
- 冯明谦
- 吴文武
- 姚明宇
- 席北斗
- 张磊
- 张纯
- 张静
- 施海华
- 朱颖
- 李润东
-
-
曾海兵
-
-
摘要: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的提出,城市环保可持续化进程得到了全面推进。但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带来的各种污染现状在生活中凸显,而这其中,固态垃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最为明显和特殊。合理、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固态垃圾处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个过程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及要求,其目的是改善民生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城市固态废弃物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无害化处理固态垃圾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为城市垃圾处理开辟新的途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
-
-
郭施宏;
李阳
-
-
摘要:
进入强制实施阶段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核心逻辑由自愿性和鼓励性转变为责任性和约束性,但实践措施和理论研究均未及时跟进。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案例研究,分析强制阶段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困境,提出政策执行的转换逻辑与实现机制。目前,政策执行的困境包括:共识不足,强制性信号传递不明显,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不清晰;动员偏差,过度依赖自愿型政策工具和第三方个体或组织;约束失灵,处罚和收费机制失去约束力,公众在选择性激励上知行不一,物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因此,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需实现三个逻辑转向:首先,构建由“自发意识”向“集体责任”转变的共识机制,采取“接地气”的宣教模式,明确呈现垃圾分类的目的;其次,构建由“弱正激励”向“强负激励”转变的激励机制,清晰传达分类政策的强制性信号,逐步弱化正向激励措施并落实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最后,构建由行政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的监督机制,促进垃圾投放过程的去匿名化、处理过程的透明化、监督方式的灵活化。
-
-
袁国安;
彭安稳;
陈德珍
-
-
摘要:
生活垃圾气化技术是具有快速减量化、资源化优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针对传统固定床气化炉批量式给料条件下物料与气化剂接触不充分、气化效率低的问题,探究固定床气化炉连续进料方式对生活垃圾木质组分气化气产率的影响,寻找最佳的连续气化工况。采用空气作为气化介质,研究生活垃圾木质组分在700~900°C温度范围和0.3~0.6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内气化气主要组成、气化气热值、气化气产率、气化效率以及焦油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提高,气化气产率随之提高,但可燃气体产量下降。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与此同时也会加快可燃气体的氧化,使得气化效率下降。在实验参数设定范围内,气化气热值最高的气化工况为700°C、过量空气系数α为0.3,此时气化气低位热值为3.93 MJ/m;可燃气体产率为0.64 m;/kg,气化效率达到81.64%。研究结果为生活垃圾固定床连续气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
-
李百华;
李明楠;
寇世杰;
代恒瑞
-
-
摘要:
生活垃圾分类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1年正式实施,石家庄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新阶段。本文通过对石家庄五大主城区开展研究,梳理了石家庄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初步总结了在该阶段生活垃圾分类落实遇到的困难或瓶颈,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以提升石家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也可作为其它城市实施的借鉴参考。
-
-
刘细良;
胡芳倩
-
-
摘要:
科学把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重点是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助力器。本文通过SWOT-AHP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的各类因素并计算出其权重。结论表明:费用分配难度、岗位人才建设、新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能力是影响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其权重值分别为0.3121、0.1603、0.1114、0.0909,据此提出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WT防御型、ST多元化、WO扭转型、SO增长型等四大战略,其中尤其要积极采取WT、ST战略,着重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法治化、学科体系和市场结构规范化、费用分配多元化以及多元主体管理创新化建设。
-
-
张矢宇;
李发亮;
辜子瑱;
陈梓禾;
庄涵飞;
田志武
-
-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的合理化,有利于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制度,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基于Anylogic软件构建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仿真模型,对其运行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发现问题;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为目标,构建基于时间窗的VPR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出生活垃圾收运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武汉市杨园街道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为例,通过现状仿真,发现其存在收集线路不合理、系统总运行时间过长、车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时间窗的VRP模型,提出优化方案;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每天收集线路距离减少了15.64 km,平均运行时间减少了176 min,转运车辆利用率提高了近20%,系统日平均运行成本降低了990.73元,优化效果显著。
-
-
蒋云飞
-
-
摘要:
源头减量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优先目标,是纾解“垃圾围城”困局的关键密码,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实施效果亟待提升。从制度的视角审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在实践中主要面临“三重困境”:政策制定上重末端处置而轻源头减量、立法设置上重源头减量义务而轻违反该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制度实施上重源头减量激励而轻源头减量处罚。日本、美国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成功典范,其部分制度建设和实施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立足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本土困境和域外经验,应当“三管齐下”推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一是加强政策引领,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目标并细化减量举措;二是完善相关立法,精心设定违反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义务的法律后果;三是健全减量机制,构建激励与惩罚并重的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机制。
-
-
肖电坤;
陈云敏;
徐文杰;
詹良通;
柯瀚;
何海杰;
刘远锋
-
-
摘要:
选取上海市老港填埋场3~4a垃圾做室内强制通风单元体试验,监测固、液、气三相成分变化,并对有机污染负荷的削减规律以及碳、氮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纤维素/木质素(C/L)值从初始0.8降至0.4以下,固相中BDM、TOC、TN也有降低,固相指标降解速率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且上层垃圾降解程度更大.液相pH值、EC维持在固定区间,有机污染负荷得到了极大地削减,在整个试验期间,TOC、COD、BOD降解率分别达97%、94%、94%,TN、NH_(4)-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94%.试验期间,累积CO_(2)释放量6.7kg,累计N_(2)释放量0.75kg.C/L值、降解稳定化归一指标β可作为固相垃圾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BOD/COD、NH_(4)-N/TN值可作为液相中可降解物质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试验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迁移进行了分析.固相累积损失C质量2.09kg,液相累积流失C质量0.14kg,CO_(2)累积释放C质量1.83kg.固相累积损失N质量0.62kg,液相累积流失N质量0.08kg,N_(2)累积释放N质量0.75kg.降解基本结束后,固相中仍然残存着大量的不可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含碳及含氮化合物.
-
-
龚文娟;
赵曌;
BUTT A W
-
-
摘要: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存量高、增速快,生活垃圾治理要真正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面临着垃圾分类不规范、情境性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公众参与效率低、“运动式”治理等困境。基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历年数据分析,2005—2019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垃圾清运量、处理方式与处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政府包揽型垃圾治理模式导致政府负担重,治理效率低等问题,构建政府、公众、市场、专业机构、媒体和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是破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困境的必由之路。
-
-
黎彦良;
吕鹏召;
赵天瑞;
张军;
左薇
-
-
摘要:
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垃圾产量的激增,无废城市政策作为一种固废管理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无废城市的核心在于生活垃圾产生的完全消纳以及资源循环最大化,而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对无废城市的实现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整体能效.因此,通过梳理四大类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方法,介绍垃圾产量预测的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未来无废城市建设场景下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管理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
-
-
俞卫良;
顾金土
- 《2018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为解决生活垃圾焚烧后进分解炉的废气和飞灰中氯、碱、硫等挥发性有害物的超标问题,并有效防止结皮,应采取窑尾旁路放风措施将氯离子等有害物除去.对南方某公司5000t/d熟料水泥线日协同处理350t城市生活垃圾项目旁路放风除氯系统的工艺计算,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旁路放风除氯系统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
-
Bo ZHENG;
郑波;
Xin WANG;
王鑫;
Hao WU
-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垃圾衍生燃料的制备RDF(Refuse Derived Fuel)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能源化利用的一项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核心工艺是生活垃圾的干湿分离.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压挤压干湿分离设备,该设备利用电液伺服技术,通过比例伺服阀控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液压缸和液压马达内置传感器可以进行闭环控制.液压缸通过对顶方式在特制的筛筒内产生高压,从而实现垃圾的干湿分离;液压马达通过旋转实现预压-挤压-排料工序的切换.通过试验验证,该设备在垃圾处理量和干湿分离率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且在国内垃圾组分复杂的工况下具有明显优势,更适应国内的垃圾处理环境,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
-
- 《2017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创新发展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既可以减少煤的使用和CO2的排放量,又有助于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长对安全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水泥窑的高温、足够长的停留时间和水泥生产的其他特性,使城市生活垃圾的协同处置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这种做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在欧盟中的一些国家中普遍使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南非已都在积极采用.
-
-
辛美静
- 《2017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使用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恶臭气体的处理一直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简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进行物化特性分析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垃圾恶臭气体的处理现状——包括三类物理处理法、四类化学处理法和四类生物处理法,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的技术比较.最后,结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工艺特点,提出了适合水泥厂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时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
-
-
徐靖文;
李菁;
宁淑冰;
王媛媛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近年来的城市垃圾产量逐年增多,"垃圾围城"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的头版上,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就会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同时,近30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城市垃圾又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十三五以来,实现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成为当今处理垃圾问题的重中之重,沈阳市做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优化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及处理措施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划研究和实践,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Qi Jiaying;
戚家迎;
陈飞
- 《2018中国水泥网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一大难点,而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在处置成本、污染控制上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能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的几种方式和发展历程,并重点对几种协同处置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