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沥液
渗沥液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8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4508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广东化工、工业用水与废水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科学会第六届第一次年会、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辑暨年会等;渗沥液的相关文献由1703位作者贡献,包括常方强、赵继云、聂宜文等。
渗沥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5085篇
占比:99.92%
总计:345362篇
渗沥液
-研究学者
- 常方强
- 赵继云
- 聂宜文
- 赵永志
- 赵金
- 马利军
- 徐文军
- 李伟
- 田丽森
- 苗运江
- 赵剑锋
- 陈朱蕾
- 黄志亮
- 孙德智
- 李军
- 杨培
- 杨立臣
- 甄胜利
- 赵士杰
- 陈竹
- 何凡
- 兰建伟
- 刘保成
- 姜峰
- 孟新
- 张伟明
- 张卢元
- 张晨光
- 张林
- 徐创
- 李立
- 李虹
- 杨书凯
- 杨新涛
- 殷正
- 秦侠
- 肖明
- 肖虎威
- 胡杨
- 胡泽纯
- 赵颖
- 钟家德
- 钱柳
- 陈世其
- 马雄伟
- 高严
- 齐长青
- 侯国栋
- 倪哲
- 刘海威
-
-
马淑静
-
-
摘要:
北京市某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区,承担着该区全部的生活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废弃油脂及垃圾渗沥液等处理任务,实现垃圾的综合处理.着重分析了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以来,垃圾分类形势下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渗沥液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对全量处理的影响,为新形势下城市生活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园渗沥液的妥善处理提供实例参考.
-
-
李高辉
-
-
摘要:
垃圾中转站渗沥液是一直被忽视的污染源,长期以来,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其对市政管网的破坏、淤堵及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雨期,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湖泊的渗沥液,渗沥液中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是造成水体黑臭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本文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论证了混凝气浮-厌氧-两级AO-浸没式MBR工艺对中转站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效果,提供了一个垃圾中转站渗沥液全量处理的可行的生物处理技术路线。
-
-
王文波;
张灿
-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分析行业的政策导向、市场规模、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收益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垃圾焚烧处理面临的渗沥液处理和飞灰处置等技术难点,提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
顾士贞
-
-
摘要: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含有高浓度的可降解有机物和氨氮,传统生化工艺脱氮效果不佳。文章旨在改善针对渗沥液的生化处理工艺,提出了一种前置微好氧的改进生化处理工艺,并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混合液回流比为500%、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回流分配比为3∶2和污泥龄为15 d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与传统生化工艺相比,改进生化处理工艺出水中COD浓度降低了44.16%、氨氮浓度降低了16.74%、TN浓度降低了44.63%,有效降低了后续的膜处理压力。研究结果可为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生化出水水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
-
廖波
-
-
摘要:
垃圾焚烧发电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然而,国内垃圾分类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发电厂的渗沥液产率较高、污染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需要运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加以处理。对此,本文主要介绍垃圾发电厂渗沥液特性及处理技术发展进程,并针对当前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旨在为提高垃圾发电厂的渗沥液处理能力提供参考。
-
-
林先环
-
-
摘要:
本文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加高扩建工程实例,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施工技术要点、施工过程介绍等方面,对加高垃圾填埋场整体降水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分析了该施工技术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总结了采用该技术后在缩短建设周期、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后续类似垃圾填埋场加高扩建项目施工提供思路。
-
-
-
-
曹瑞杰
-
-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渗沥液和浓缩液的常规处理工艺,并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为后续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目前,渗沥液常规处理工艺主要为:"MBR+纳滤+反渗透"、"MBR+高级氧化+生化强化工艺"、"碟管式反渗透"、"其他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常规处理工艺中膜系统的使用非常广泛,约产生20 %~30%的膜浓缩液,垃圾渗沥液要实现全量处理/零排放,浓缩液的消纳和处理非常关键,文中筛选了一些研究浓缩液的文献,目前膜浓缩液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蒸发(机械压缩蒸发、多效蒸发、负压蒸发、低温蒸发、浸没燃烧蒸发等)、电渗析、氧化、混凝沉淀、膜蒸馏、焚烧等.从图中可以看出,浓缩液处理工艺中使用最多的是普通蒸发工艺,占比29%;其次是机械压缩蒸发工艺、电渗析工艺和氧化工艺,分别占比13%和9%,分析了不同浓缩液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给后续浓缩液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
-
潘奕
-
-
摘要:
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为蓝本,对垃圾渗沥液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路线进行比选论证,结合项目水质情况实际,最终选用采用MBR+二级NF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能够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
-
-
-
-
- 《中国(天津)垃圾处理处置技术高峰论坛》
-
摘要:
围绕我国填埋场渗沥液产量大、堆体水位壅高严重、稳定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开展探索和研究.针对设计常用的渗沥液产量计算公式未考虑垃圾自身渗沥液产量而导致偏差较大的问题,基于垃圾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垃圾自身渗沥液产量的简化修正计算公式,并得到实测数据验证.为应对填埋场堆体水位壅高和失稳滑移多发的问题,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CJJ176-2012)的要求开展堆体稳定安全评估和跟踪监测.在多个高水位填埋场现场开展渗沥液强制导排实践,研发并实施了一系列渗沥液应急导排和长期导排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
-
郜洪强;
丁文萍;
樊延恩;
王秀琳
- 《2015中国(上海)国际地下水、土壤监测与修复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从河北省垃圾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全省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为垃圾填埋,且垃圾填埋场以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的简易填埋场为主,约占垃圾场总数量的三分之二,已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本文分析了河北省生活垃圾及其渗沥液化学成分,确定了生活垃圾及其渗沥液的主要污染成分.采用污染指数法,分析研究了河北省l8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并总结出了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规律,对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
-
GUO Qi-gang;
郭淇钢;
XU Xiao-bing;
徐晓兵;
CHEN Yun-min;
陈云敏;
ZHAN Liang-tong;
詹良通;
XU Hui;
徐辉
- 《第二届全国岩土多场相互作用及环境土工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中国城市固废填埋场渗沥液和填埋气产量大,填埋场堆体一般处于非饱和状态,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积聚严重威胁堆体的稳定性.基于填埋场钻孔固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对低饱和度和高饱和度堆体中的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Bishop有效应力原理中的孔压计算方法,分析了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综合孔压的贡献.研究表明,对于低饱和度堆体,只要堆体饱和度略大于残余饱和度,孔隙气压力的积聚会导致正的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堆体高孔压的来源是孔隙气压力;对于高饱和度堆体,孔隙水压力一般大于等于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只比孔隙水压力略大几个千帕,堆体高孔压的来源是孔隙水压力.然而,填埋单元大型模型槽试验结果表明,堆体中的液气存在形式较复杂,引入土水特征曲线的多孔介质两相流分析无法准确分析堆体的液气压力,非饱和堆体的孔压分析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