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皖江地区

皖江地区

皖江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史、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22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决策、学术界、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皖江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君丽、梁诸英、陈恩虎等。

皖江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223 占比:99.06%

总计:13348篇

皖江地区—发文趋势图

皖江地区

-研究学者

  • 吕君丽
  • 梁诸英
  • 陈恩虎
  • 孙忠保
  • 房利
  • 曹卫东
  • 李云
  • 杨刚
  • 林斐
  • 汪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鹏
    • 摘要: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皖江地区一体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表现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协调机制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尚未成型、区域内交通和基础设施一体化进展缓慢、区域内中心城市对资源和要素的集聚能力及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有限。提出通过构建有效的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机制、统筹区域产业规划和布局、加快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是来提升皖江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建议。
    • 章康宁; 李湘凌; 陈富荣; 汤金来; 杜国强
    • 摘要: 为评估皖江地区农村地下水水质及其作为饮用水源的安全性,文章采集97个地下水样品,测试As、Cd、Hg、Cr^(6+)、Se、Pb、Zn、Cu、NH_(4)^(+)-N、NO-3-N和NO^(-)_(2)-N等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并采用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地下水水质良好,Hg、Cd、Cr^(6+)、Se、Pb、Zn、Cu和NO^(-)_(2)-N质量浓度均满足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少数采样点As、NH_(4)^(+)-N、NO-3-N质量浓度略超过地下水Ⅲ类标准限值;饮水摄入途径下的地下水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值R^(As)_(C)范围分别为0~1.25×10^(-4)、0~7.05×10^(-5),属中、低等级致癌风险;地下水成人和儿童非致癌风险值Q^(NO^(-)_(3)-N)_(H)范围分别为3.59×10^(-3)~0.65、5.05×10^(-3)~1.83,Q^(As)_(H)范围分别为0~1.88、0~5.29,少数采样点存在NO^(-)_(3)-N、As非致癌风险危害。为保证饮用水源安全,建议重视对局部采样点地下水NO^(-)_(3)-N、As的风险管控。
    • 王雪微; 范大龙; 任亚文; 曹卫东
    • 摘要: 分析皖江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三维视角出发,解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 表明:①皖江地区建设用地加速扩张,耕地面积显著收缩,林地面积略有减少,水域用地面积和草地面积相对稳定.②各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但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量占各阶段建设用地扩张总量的比重始终稳定在87%以上.③自然要素是土地利用布局的基础,社会经济要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交通要素是建设用地的主要扩展轴,政策要素则可引导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
    • 王雪微; 于立; 王士君; 曹卫东; 范大龙
    • 摘要: [目的]分析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提出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策略,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保护、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0-2018年皖江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自然概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提取皖江地区滁州、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铜陵、池州8个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用地面积并计算面积增长率;利用凸壳原理法识别皖江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及系数,利用空间分析法识别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并计算生态用地指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和自然断点法构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1980-2018年,皖江地区耕地和林地面积持续下降,分别减少了2552.48和306.58 km2,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皖江地区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其中合肥市最为明显,共增加了865.62 km2,宣城市、芜湖市、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比例均超过100%,铜陵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最小.(2)1980-2018年皖江地区平均生态用地指数为0.412,其中宣城市、安庆市、池州市生态用地指数均高于皖江地区平均水平,其他城市低于区域平均水平.1980-1990年和2000-2010年皖江地区生态用地指数均有所增加,而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均有所下降,且后一阶段下降明显.(3)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用地产生的冲突区域面积以合肥市最大,其次为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铜陵市冲突区域面积最小,仅有81.18 km2.[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化保护生态用地斑块、加强生态用地间廊道连接可促进区域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是维护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
    • 孙忠保; 程先富
    • 摘要: 基于经济、社会、气候、环境等数据,借鉴DPSI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多维度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建模为脆弱性指标赋权,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洪涝风险指数法,把洪涝灾害脆弱性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分析了皖江地区2001—2016年洪涝灾害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皖江地区洪涝灾害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2001与2011年分布格局类似,由南向北呈"低-高-低"间隔分布规律;2006年,由北向南逐渐减小;2016年,以长江为轴心,距离长江越近,脆弱性越高,皖江北部地区脆弱性最低.在时间序列上,高脆弱区、较高脆弱区、低脆弱区扩大;中等脆弱区、较低脆弱区缩小,皖江地区洪涝灾脆弱性整体呈上升趋势.
    • 孙瑜
    • 摘要: 青铜乐钟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皖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铜采冶区域,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先秦时期的青铜乐钟.通过较为系统地梳理区域内出土的青铜乐钟的种类、数量、形制及时空特征,并对代表性器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皖江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具有年代久远、种类丰富、器型优美、文化内涵深厚等特征,这与皖江地区铜采冶的历史地位以及本地区先秦时期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出土的青铜乐钟也是皖江文化在先秦时期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 马海波; 赵丽英
    • 摘要: 高考试题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与区域发展的联系,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高考试题中,如2020年1月浙江省选考真题中第28题取材长江经济带中的皖江城市带的发展,下面就随着这个题目一起去认识一下皖江地区,并从中获得启发,为备考冲刺带来启示。【原题再现】(2020年1月浙江选考,2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 方晓珍
    • 摘要: 皖江戏曲文化以其独有的丰富多彩在安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总结皖江地区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经验成果,调研分析皖江地区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和特点,寻找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现实性挑战,推进皖江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形成新格局.
    • 吕君丽
    • 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njiang reg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jiang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rich agricultural, relative concentrated, obvious regional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verse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t has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brand of fish and rice", tourism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at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s, folklore tours, landscape tours, health tourism and experience tour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s, to excavate and reorganize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 improve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focus on the creation of special projects,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for financing, to improve infrastructur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arketing and to connect with education.%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皖江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皖江地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部分处于活态、地域文化交流明显等特点;具有"鱼米之乡"的品牌形象、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开发优势.开发时需要遵循农旅联动开发、保护与开发并重、突出特色的旅游开发原则.重点发展文化游、民俗游、景观游、养生游和体验游.遗产的旅游开发需要制定保护与开发规划;挖掘整理农业文化遗产,改善开发措施;注重特色项目打造;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基础设施;重视营销推广;与教育衔接等.
    • 曹菁
    • 摘要: 在国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下开展对皖江地区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信行现状及健康教育研究.本文介绍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含义,探讨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的现状,围绕食源性寄生虫病特点,对皖江地区居民开展其知信行现状研究,提出相关的健康教育,引起皖江地区居民的重视,提高居民对寄生虫病的预防,改善其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