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皖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98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49529篇;相关期刊410种,包括决策、江淮论坛、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十二五”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等;皖江城市带的相关文献由1098位作者贡献,包括廉同辉、焦华富、张士杰等。

皖江城市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9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9529 占比:99.82%

总计:550517篇

皖江城市带—发文趋势图

皖江城市带

-研究学者

  • 廉同辉
  • 焦华富
  • 张士杰
  • 殷贵林
  • 秦广虎
  • 范树平
  • 张三宝
  • 张红梅
  • 徐诗举
  • 杜莹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佳蕾; 许宗凤
    • 摘要: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多维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扶贫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基于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从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维度评价扶贫绩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皖江城市带扶贫绩效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
    • 吴凤娇; 潘艳敏
    • 摘要: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相接,区位优越,开发潜力巨大。通过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测度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政策背景下皖江城市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分析法和基尼系数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皖江城市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0-2019年期间整体呈现略下降趋势,主要经历了“缓慢下降-稳步上升-波动下降”的过程。其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皖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出现了区域内不协调发展的现象。
    • 宋茜伦
    • 摘要: 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承载着城市产业更新、人民生活进步的历史使命。伴随着人力、土地、工具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一员,宣城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该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合理规避劣势,作为安徽向东发展、战略融入沪苏浙的桥头堡,承接东部产能溢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本文总结区域历史问题,提出园区新时期发展路径,分别从高新科技导入、提高综合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四大方面入手,为园区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 万创勤; 韩玉刚
    • 摘要: 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同时将长三角区域具有代表性的7个市纳入研究区域内,截取2007、2013、2019年3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线)-面(经济网络)的框架,借助修正引力模型、城市潜能模型、社会网络等分析其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形态、差异和网络等特征,刻画出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重点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时空格局演化。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分异特征愈加明显,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皖江城市带主、次联线总体上呈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延伸态势,城市间经济网络密度不断加大,但皖江城市带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联系密度要大于与长三角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密度。皖江城市带网络结构趋于复杂且呈扩张趋势,但经济联系并没有完全突破省域界线,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还处于弱联结状态,特别是铜陵、池州等市。未来应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皖江城市带内外部区域经济互动,实现协同共生发展。
    • 郁冬梅
    • 摘要: 农村生态建设是落实十九大关于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环节。生态法治建设作为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起着重要的作用。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长江经济带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例举案例、分析现状份研究方法,以皖江城市带农村地区为切入点,列出了当前该城市带农村生态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皖江城市带农村生态法治建设不仅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示范区建设,建设新时期的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李志明; 王君
    • 摘要: 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城市分工各不相同,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形成新的区域发展组织形式。研究基于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间交通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功能多中心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功能多中心特征,判断区域功能多中心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内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城市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并未实现规划的“一轴双核两翼”的发展格局。为实现成熟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皖江城市带在未来发展中还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区间发展的平衡。
    • 周振宏; 朱庆山; 周敏; 王绘绘; 胡琦; 刘东义; 汤伟宏
    • 摘要: 为了掌握皖江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土地结构优化方案,利用Arcgis土地利用、GM(1,1)模型、Lingo软件对皖江城市带200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占比约85.00%.(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年间约增长了22.18亿元,变化率为10.30%.(3)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皖江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了3.20%.通过优化皖江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为研究区的生态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李杰; 宁帅峰
    • 摘要: 为让港口货运组织工作顺利进行,港口集装箱货运量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关键操作,同样也是权衡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进行预测,以芜湖港2012~2019年的港口集装箱货运量数据为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芜湖港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0.引言。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的芜湖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作为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和皖江港口群的核心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芜湖港在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芜湖市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的重要责任,同样也是皖江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
    • 栗翰江; 潘峰; 回声
    • 摘要: 环巢湖区域作为皖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具有地缘优势显著、产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十足等诸多优势,是安徽省全力打造的美丽乡村样板区。文章围绕美丽乡村的产业创新视角,结合大型湖泊区域风景优美和生态脆弱的特点,借鉴同类区域先进经验,通过审视环巢湖区域的产业特征构建评价体系,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道路交通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智慧产业、加快绿色转型的产业创新策略,为皖江经济带区域创新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
    • 储莉
    • 摘要: 现阶段,新时期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工作已正式进入启动阶段,为了确保我国各地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各地企业在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转变。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发布以来,在相应法规和规范的共同指导下,皖江城市带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截至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涵盖近60个县(市、区),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论文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了产业转移和皖江城市带发展的关键点,在总结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