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建设用地扩张

建设用地扩张

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61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土地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土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晓、姜海、曲福田等。

建设用地扩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612 占比:99.76%

总计:36699篇

建设用地扩张—发文趋势图

建设用地扩张

-研究学者

  • 吕晓
  • 姜海
  • 曲福田
  • 李鹏
  • 王博
  • 黄贤金
  • 于晓凤
  • 付迎春
  • 倪忠云
  • 刘小波

建设用地扩张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少曼; 温宥越
    • 摘要: 通过1980—2013年潮汕地区6期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33年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统计数据、政策因素对该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整个潮汕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了1230.87 km^(2),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地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为主,占用比例高达72.19%,但2000年后耕地侵占量明显下降。水域在1980—1995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贡献了期间仅次于耕地的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来源。近年来林地和草地被侵占的面积总量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和人口是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此外,耕地保护和“三旧”改造政策的实行有效地制约了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侵占情况。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并重点保护耕地资源。
    • 钟玉静; 戴潇蕾; 陈庆辉
    • 摘要: 现如今各大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促使中小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将收集到的2005—2019年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以及结构化特征,并采取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掘其扩张的驱动因子,实现对怀化市的建设用地扩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怀化市建成区一直保持持续扩张的趋势,并且扩张速度较快,强度较大;(2)建设用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波动较大,利用结构优化程度不高;(3)人口及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因子,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作用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在逐步增强。
    • 王明常; 刘鹏; 陈学业; 王凤艳; 宋玉莲; 刘瀚元
    • 摘要: 根据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化,基于云平台实现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提取,可以高效准确地对长时间序列大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NPP/VIIRS(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年度平均夜间灯光数据和阈值分割法提取城市区域,获得3 142景覆盖东北三省城市的Landsat影像;在原始光谱波段的基础上构建指数、纹理和地形特征,利用SEaTH算法进行特征优化,根据J-M距离的取值将特征数量从20个精简到12个;在城市区域中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结合最优特征对Landsat月度合成影像进行再次分类,更加精确地提取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提取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19%、0.92,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1989—2019年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扩张49.07%,省会城市中沈阳扩张速率较快,长春次之,哈尔滨最慢;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
    • 穆博; 张若兰; 穆涛; 董娜林; 盛思雨; 赵汝婷; 田国行
    • 摘要: 基于4期Landsat影像和12.5 m ALOS高程数据,采用地形域分级和扩张过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995—2020年郑州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格局在不同地形域梯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郑州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了2.5倍。郑州扩张的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坡度平缓的平原平坡型和丘陵平坡型地形域内,具有显著的梯度变化特征,坡度的约束作用较明显。(2)平原平坡型地域内的城镇建设用地景观破碎度较低,分布更加集聚,空间形态更复杂,而受自然地形的阻隔与限制,丘陵和山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分布较分散,空间形态较简单。(3)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打造山城相依的城乡空间格局和重视城市竖向规划可能是郑州大都市区突破地形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杨柳; 周欢欢; 王文玲; 冯彦
    • 摘要: 伊洛瓦底江流域中国境内部分是云南省的小水电集中开发区域,水电开发也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研与访谈,结合地理探测器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对研究区水电开发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包括:(1)2001~2015年间在地区电力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区内水电开发形成了3个不同的阶段,即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整治调整阶段。(2)不同水电开发阶段,电力供给状况影响了区域内产业的发展结构、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应。(3)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工业增加值变化率是继人口变化率之后对建设用地扩张有着最高解释力的影响因子。(4)在水电集中开发和发展政策调整下,能源生产和供应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区内工业化进程,加大了工业生产用地的需求,特别是高耗能工业、采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
    • 张海琳; 倪忠云; 赵银兵; 罗宇豪; 陈馨熠
    • 摘要: 龙门山地区属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山原过渡区,人地耦合作用的地貌梯度分异显著,研究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及驱动力可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于五期建设用地数据,获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其扩张驱动力。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面积近20 a呈持续增长态势,增速具有“提速→减速→快速”波动变化的特征,扩张面积地域差异显著,东部区扩张面积是西部区的近6倍;地质构造制约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距中央断裂带8 km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核密度呈减少态势;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模式以边缘式扩张为主,跳跃式和填充式扩张为辅;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是影响东部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地质构造和河流水文是影响西部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未来建设用地扩张应关注地质环境影响,规避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 张海琳; 倪忠云; 赵银兵; 罗宇豪; 陈馨熠
    • 摘要: 龙门山地区属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山原过渡区,人地耦合作用的地貌梯度分异显著,研究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及驱动力可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于五期建设用地数据,获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其扩张驱动力.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面积近20 a呈持续增长态势,增速具有"提速→减速→快速"波动变化的特征,扩张面积地域差异显著,东部区扩张面积是西部区的近6倍;地质构造制约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距中央断裂带8 km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核密度呈减少态势;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模式以边缘式扩张为主,跳跃式和填充式扩张为辅;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是影响东部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地质构造和河流水文是影响西部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未来建设用地扩张应关注地质环境影响,规避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 王迪; 王博; 张雷
    • 摘要: 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对哈尔滨市主城区1998、2008、2018年3个时期建设用地信息进行提取,采用ArcGIS 10.5等软件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城市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了122.75 km2,年均扩张速度为6.1375 km2·a-1,扩张强度为1.938%;建设用地处于快速扩张状态,城市边缘建设用地形态复杂,但逐年趋于规整,整体呈现外延扩展趋势;城市扩张率远高于人口增长率,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等现象;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人口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密切相关.
    • 王雪微; 于立; 王士君; 曹卫东; 范大龙
    • 摘要: [目的]分析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提出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策略,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保护、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0-2018年皖江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自然概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提取皖江地区滁州、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铜陵、池州8个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用地面积并计算面积增长率;利用凸壳原理法识别皖江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及系数,利用空间分析法识别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并计算生态用地指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和自然断点法构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1980-2018年,皖江地区耕地和林地面积持续下降,分别减少了2552.48和306.58 km2,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皖江地区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其中合肥市最为明显,共增加了865.62 km2,宣城市、芜湖市、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比例均超过100%,铜陵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最小.(2)1980-2018年皖江地区平均生态用地指数为0.412,其中宣城市、安庆市、池州市生态用地指数均高于皖江地区平均水平,其他城市低于区域平均水平.1980-1990年和2000-2010年皖江地区生态用地指数均有所增加,而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均有所下降,且后一阶段下降明显.(3)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用地产生的冲突区域面积以合肥市最大,其次为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铜陵市冲突区域面积最小,仅有81.18 km2.[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化保护生态用地斑块、加强生态用地间廊道连接可促进区域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是维护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
    • 万夏凡; 卜璞; 闫艺宁; 杨文涛
    • 摘要: 本文基于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提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期的哈-长城市群建设用地信息,选取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弹性系数等参数探讨哈-长城市群20年来建设用地扩张进程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哈-长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了15 956.58km^(2),扩张速度先慢后快,整体扩张强度呈上升趋势;2015―2020年是扩张速度最快且扩张强度最大的时间段,扩张速度达到13.15%,扩张系数达到0.59,属于中速扩张阶段;哈-长城市群建设用地在扩张过程中弹性系数超出了合理值1.12,呈现不合理的态势,土地集约利用化程度不高,人地关系整体不协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