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3年内共计639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大气科学(气象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10篇、会议论文326篇、专利文献6789篇;相关期刊2019种,包括瞭望、灾害学、河北水利等; 相关会议19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城市雨水管理国际研讨会、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等;洪涝灾害的相关文献由819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珂珊、本刊编辑部、等等。

洪涝灾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10 占比:45.37%

会议论文>

论文:326 占比:2.50%

专利文献>

论文:6789 占比:52.12%

总计:13025篇

洪涝灾害—发文趋势图

洪涝灾害

-研究学者

  • 彭珂珊
  • 本刊编辑部
  • 赵景波
  • 李纪人
  • 王世新
  • 本刊记者
  • 本刊评论员
  • 黄诗峰
  • 周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班曼曼; 张涛; 贾广敏; 刘海强; 李萌
    • 摘要: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多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畜禽大量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为解决灾后出现的疫病传染源增多、畜禽抵抗力下降、疫病传播速度加快、生物安全隐患剧增等问题,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及时打捞及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全力开展关键场所消毒灭源,加强疫情监测排查,重视人兽共患病防治,严格动物检疫,及时进行畜禽补免.针对灾后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灾前风险危险意识淡薄、预警存在盲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畜禽养殖设施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风险预警、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灾害疫病防控指导和宣传等建议,以期为灾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借鉴.
    • 牟宇
    • 摘要: 以辽宁为例,结合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分析洪涝灾害特点、成因及防洪减灾现状。提出在坚持防洪减灾基本原则上,提出对策。结果可知,辽宁省洪水灾害空间分布不一,西北内陆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发生成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包括独特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等,人为因素则包括水土流失、河道设障、挤占河道等。辽宁省已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水库蓄水、堤防防御的工程体系,远期可通过继续增强防洪工程防洪功能、完善防洪非工程体系等对策,为减轻洪灾损失和有效防御洪水灾害等提供科学依据。
    • 刘广亮(文/图)
    • 摘要: 受2021年洪涝灾害及9月中下旬持续降雨影响,卫辉市小麦播期普遍推迟和拉长,晚播弱苗占比偏高,苗情类型极为复杂,加之春季天气不确定性大,麦田春管难度增加。据农技人员2021年12月中旬苗情调查,全市麦播50万亩。其中,一类苗5万亩,二类苗10万亩,三类苗35万亩。
    • 摘要: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形成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会议审议和专家组评估论证通过。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这次灾害调查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媒体记者的相关提问进行了解答。
    • 高若允; 杨柳生; 罗清虎; 王雪; 林勇明
    • 摘要: 受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中的土壤种子库变化规律,可以用来预测植被演替的进度与方向,指导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2010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特大暴雨诱发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当地林地受损严重。本文选取受损严重的米槠次生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不同样地(受损样地、自然恢复样地、未受损样地)土壤种子库的萌发动态、数量特征和物种组成。结果显示:(1)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过程包括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稳定3个阶段。3种林型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2)种子库萌发物种以易于传播的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3种林型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均以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占据主要优势。(3)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杉木林优于次生阔叶林,毛竹林多样性指数最低,3种林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杉木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受损样地、自然恢复样地、受损样地。(4)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型土壤种子库密度主要受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和pH的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洪涝诱发的灾害严重破坏土壤种子库,种子库自然恢复进程较慢且效果较差,后期应通过人工引种本土优势物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措施促进灾区土壤种子库恢复,加快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进程。本研究可为洪涝灾害致损森林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 李莹; 赵珊珊
    • 摘要: 利用最新的全国洪涝灾害损失资料以及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2020年中国洪涝灾害损失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0年,我国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均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678.6亿元。尽管洪涝灾害造成的全国直接经济损失有增加趋势,但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损坏房屋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及黑龙江、河北、甘肃、广西等地是洪涝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死亡人口和损坏房屋呈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而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呈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除了死亡人口外其余各项损失均较上个10年增加,其中黑龙江和河北增加幅度较大。同时,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尤其是黑龙江、河北等地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增加幅度较大,加剧了相对脆弱的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 陈利军; 魏东坡; 岳鹏展
    • 摘要: 水灾害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登封市水灾害易发多发。分析登封市水灾害防治现状和水灾害成因,聚焦水灾害防治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未来发展总体规划与要求,基于地形地貌及水系分布特征,研究水灾害防治策略与布局,科学确定防治标准,提出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为登封市现代化水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马梦珂
    • 摘要: “洪水滔天,浩浩无涯。”“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古人留下的文学宝藏,尽致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近年来,人类同样面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如“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短时间内的极强降雨造成河南省所辖多个县区乡镇数万人受灾;“2020中国南方洪涝灾害”使全国16个省区198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另有重庆綦江上游干流更是发生了超历史洪水。
    • 杨瑞
    • 摘要: 一、北淝河下游圩堤治理的形成和现状北淝河位于涡河与澥浍河之间,源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青阳沟刘井附近,流经涡阳、蒙城、濉溪、怀远、淮上区等县区境,于沫河口注入淮河,原全长225km,原有流域面积2866平方公里。北淝河下游地势十分低洼,历史上为淮河洪水走廊,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北淝河下游洪涝灾害奇重,每逢大水漫过淝、澥分水岭,连成一片,常造成数十万亩田地一片汪洋的惨象,如1921年,1931年,1950年均是重灾年。
    • 刘乐; 岳大鹏; 赵景波; 赵艳
    • 摘要: 采用灾害等级法、多项式拟合、距平分析、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清代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致灾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可划分为5个阶段,1644—1690,1801—1840及1881—1912年为洪涝灾害高频期,1691—1800和1841—1880年为洪涝灾害低频期,研究区清代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灾害等级以中度洪涝和大洪涝为主,洪涝灾害发生存在3,8,17以及61 a左右的准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清涧河流域中下游与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县市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研究区大洪涝及特大洪涝在气候转型期发生频次相对较高,在气候偏湿条件下,降水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大洪涝及特大洪涝的发生频次;交叉小波变化显示,洪涝灾害等级序列在2~5,9~12及56~70 a周期尺度上与厄尔尼诺事件序列存在显著相关性,在8~14 a周期尺度上与太阳黑子数序列相关性明显。3个洪涝灾害高频期受夏季风的影响,1881—1912年研究区洪灾频次显著增加与该阶段夏季风活动加强有关,使得研究区降水量较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