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空变化

时空变化

时空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475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97篇、会议论文411篇、专利文献29007篇;相关期刊1023种,包括资源科学、地理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6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时空变化的相关文献由1367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勃、穆兴民、戴声佩等。

时空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97 占比:12.75%

会议论文>

论文:411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29007 占比:86.04%

总计:33715篇

时空变化—发文趋势图

时空变化

-研究学者

  • 张勃
  • 穆兴民
  • 戴声佩
  • 巩杰
  • 张山清
  • 刘宪锋
  • 王伟
  • 丁建丽
  • 任志远
  • 王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白智媛; 陈向阳; 郑阿香; 张力; 邹军; 张大同; 陈阜; 尹小刚
    • 摘要: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大豆生产国,中美大豆生产水平差距大,探讨美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中国大豆生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1991—2019年美国213个大豆品种区试站点共计102,244个年点观测数据,综合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空间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30年来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1—2019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数量和大豆单产均呈上升趋势,1991—2003年大豆单产稳定在3000 kg hm^(-2)左右,2004年以来大豆单产以年均46.4 kg hm^(-2)的速度显著增加,近15年大豆平均单产为3525 kg hm^(-2);西部和东部玉米带是美国大豆高产区,2004—2019年美国有22.6%的区试站点大豆单产超过4000 kg hm^(-2),且主要分布于西部玉米带和东部玉米带。(2)近30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的百粒重呈下降趋势,而株高和生育期无显著变化;1991—2003年间百粒重年均下降0.12 g,2004年以来百粒重无明显变化。(3)近30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蛋白质含量从1991—2003年间的41.3%下降到2004—2019年间的40.0%,美国南部地区的蛋白质含量比北部地区高1.4%;油脂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平均油脂含量从1991—2003年间的20.3%上升到2004—2019年间的21.3%;2004—2019年美国有59.2%的区试站点大豆油脂含量超过21%。(4)2004—2019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单产水平和油脂含量协同提高,大豆自身农艺性状对单产的制约作用降低。本研究揭示了美国近30年来大豆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了不同时期大豆区试品种(系)单产与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为中国大豆品种高产优质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 商蒙非; 石晓宇; 赵炯超; 李硕; 褚庆全
    • 摘要: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长季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我国55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20年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高温度日(heat degree days,HDD)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我国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HDD整体呈升高趋势,不同农作区玉米全生育期HDD增加1.19~9.27°Cd(10a)^(-1),四川盆地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增幅较高,分别显著增加8.79、9.27和5.81°Cd(10a)^(-1)。不同生育阶段HDD变化趋势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北方农作区玉米HDD在生育前期增幅较大,而南方农作区玉米HDD在生育后期增幅较大。播种-抽穗期,北方农作区中西北农牧区和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HDD分别显著增加2.67°Cd(10a)^(-1)和2.00°Cd(10a)^(-1),黄淮海平原农作区增加1.41°Cd(10a)^(-1),都高于其他农作区。抽穗至乳熟期,南方农作区的HDD增幅较大,华南农林渔区和四川盆地农作区HDD分别显著增加3.68°Cd(10a)^(-1)和2.11°Cd(10a)^(-1)。乳熟至成熟期,南方农作区HDD增幅为0.88~5.31°Cd(10a)^(-1),大幅超过北方农作区的-0.01~0.59°Cd(10a)^(-1)。因此,为应对不断增加的玉米高温胁迫风险,北方玉米产区应重点关注播种-乳熟期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南方玉米产区应重点关注抽穗后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 赵进平; 曹勇; 石岩月
    • 摘要: 本文作为综述性文章介绍了合成滑动相关系数(Synthetic runn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CC)的发现和提出,在理论上的证明及其在大气、海洋等领域的应用成果.作者认为,SRCC是满足可比性要求的方法,揭示了滑动相关系数的实质,从物理上对时间变化序列相关性给出了科学的展示.SRCC可以与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联合使用,拓展到时空变化领域进行应用.提升了对物理过程时空变化的认识.因此,相信SRCC将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应用.
    • 张小玲; 刘梦娜; 青泉; 邓中慈; 华明; 张映豪
    • 摘要: 基于1960~2018年成都地区地面气象站气温数据,分别使用绝对阈值法和百分比阈值法定义了极端气温事件,分析了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线性倾向以及城市化对极端气温指数的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气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金堂平均气温最高,其次为新津,西北部由于海拔高度较高,气温低;1960~2018年成都地区霜冻日数逐渐减少,高温日数逐渐增多,整体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近20 a来,成都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多,冷日指数以及冷夜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暖日指数以及暖夜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对最低气温、冷夜指数和暖夜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4.00%、45.81%和26.88%,与最低气温相关的指数对城市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 石新竹; 魏建兵; 刘景琦; 吴尚遇
    • 摘要: 以浑河上游的清原流域为例,对水源保护区存在的氮素污染问题进行探讨,采用质量平衡方程结合Arc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流域尺度氮素收支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氮输入以化肥施用为主,输入总量为15 492.02 t,其中化肥占总输入量的49%,氮沉降占比为25%,氮矿化占26%;研究区的氮输出总量为6 305.67 t,氨挥发和植物吸收作为研究区最主要的2种输出方式,二者的氮输出总量占研究区氮输出总量的90%;研究区氮盈余为9 186.45 t,氮盈余约占氮输入总量的59%;从整体上看,研究区氮盈余量随四季动态变化,春季和夏季的氮盈余较高于秋季和冬季,并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呈现出耕地面积较大和上游两岸地区的盈余量较高于其他地区。
    • 张之颖; 张辉; 章静; 缪丽娟
    • 摘要: 气候变暖、人口增加、经济增长过快共同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对我国大陆341个行政区综合运用BFAST趋势检验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了1965—2013年用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用水量不断增加,用水量趋势变化的突变点主要在1990年后,突变后增加与减少并存,使用水量增速减小。中国用水量的分布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基本以胡焕庸线为界,用水量的集聚度东高西低(新疆除外)。中国用水量的集聚区域在1995年前与灌溉用水量相对一致,集聚度高的地区分布在新疆和长三角区域;1995年后与工业用水量较为相近。工业和城乡用水量集聚度高的地区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南方,集聚度低的地区分布在西部,其中农村用水量分布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探究我国用水变化的时空特征可为水资源保护及用水效率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 刘玄; 唐培军; 吴同帅; 冯忠伦; 刁艳芳; 王刚
    • 摘要: 为探究山东省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与特征,选取山东省1979—2020年9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方法和Sen斜率估计法计算时间变化特征,及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反距离权重法探究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山东省境内低温极端气温指数(TN10p和FD0)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0048和6.42 d/(10 a),高温极端气温指数(TX90p、TXx和SU25)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4.06 d/(10 a)、0.32°C/(10 a)和2.31 d/(10 a);其内陆区域和沿海区域极端气温指数表现出了与山东省整体较好的一致性,空间趋势不明显。(2)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沿海区域多大于内陆区域。降水强度指数(R95p、R99p和RX5day)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22.16、10.83和10.55 mm/(10 a),空间分布上,高值区域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部分区域,可能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 门宝辉; 蔡斌; 田巍
    • 摘要: 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区域干旱情况愈发严重。潮白河流域作为密云水库的重要集水区,对其干旱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提取潮白河流域1979—2018年的气象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蒸散发指数(SPEI)值,分析潮白河流域气象干旱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79—2018年,潮白河流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分别以11.02 mm/(10年)和9.95 mm/(10年)的速度增长,流域降水增加趋势由西向东减少,潜在蒸散发的增加趋势则相反,流域东部地区干旱风险变大;②潮白河流域干旱特征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月、季尺度的SPEI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半年和年尺度的SPEI值呈现出增加趋势;从季节的干旱分布来看,春、夏、冬季有着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秋季干旱情况则有显著缓解;③从空间分布来看,1979—2008年,流域干旱频率高和干旱烈度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潮白河流域西部和南部。但是2009—2018年的出现反转,干旱烈度和干旱频率中心出现在流域东部和北部地区。
    • 朱丽亚; 胡克; 孙爽; 刘禹含; 梁佳欣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海岸带地区为例,分析了1995—2018年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估算了1995—2018年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减少的趋势,累计损失了12.97×10^(6)t;(2)碳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西两侧以及中部的沼泽地,碳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锦州市的东部、盘锦市的北部;(3)林地、耕地是研究区最为重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占研究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固碳总量的83.86%。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岳子琳; 朱卫东; 邱振戈; 栾奎峰; 叶莉; 钱楚仪
    • 摘要: 南海珊瑚岛礁总体处于退化状态,卫星遥感可以实现珊瑚礁区底质演变的监测。本文以西沙群岛海域赵述岛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对浅海地貌变化进行遥感分析。将影像进行水深校正和波段组合,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珊瑚礁地貌分类,可以清晰的识别灰沙岛、礁坪、礁前坡、泻湖坡、暗滩和海面六种地貌类型,以WorldView-2卫星影像为验证数据,总体分类精度为94.81%,高于直接使用最大似然法分类的92.30%,再结合决策树分类对分类结果中灰沙岛地貌进行改正,总体分类精度提升到95.07%;基于2014—2018年的Landsat-8数据,通过转移矩阵完成珊瑚礁地貌类型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赵述岛珊瑚礁退化和转移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