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端气温

极端气温

极端气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4526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干旱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极端气温的相关文献由100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景波、吴树森、周旗等。

极端气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 占比:6.07%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72%

专利文献>

论文:4526 占比:93.20%

总计:4856篇

极端气温—发文趋势图

极端气温

-研究学者

  • 赵景波
  • 吴树森
  • 周旗
  • 游庆龙
  • 王顺杰
  • 罗勇
  • 高伟波
  • 刘晶
  • 吴爱敏
  • 姚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小玲; 刘梦娜; 青泉; 邓中慈; 华明; 张映豪
    • 摘要: 基于1960~2018年成都地区地面气象站气温数据,分别使用绝对阈值法和百分比阈值法定义了极端气温事件,分析了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线性倾向以及城市化对极端气温指数的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气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金堂平均气温最高,其次为新津,西北部由于海拔高度较高,气温低;1960~2018年成都地区霜冻日数逐渐减少,高温日数逐渐增多,整体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近20 a来,成都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多,冷日指数以及冷夜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暖日指数以及暖夜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对最低气温、冷夜指数和暖夜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4.00%、45.81%和26.88%,与最低气温相关的指数对城市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 刘玄; 唐培军; 吴同帅; 冯忠伦; 刁艳芳; 王刚
    • 摘要: 为探究山东省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与特征,选取山东省1979—2020年9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方法和Sen斜率估计法计算时间变化特征,及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反距离权重法探究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山东省境内低温极端气温指数(TN10p和FD0)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0048和6.42 d/(10 a),高温极端气温指数(TX90p、TXx和SU25)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4.06 d/(10 a)、0.32°C/(10 a)和2.31 d/(10 a);其内陆区域和沿海区域极端气温指数表现出了与山东省整体较好的一致性,空间趋势不明显。(2)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沿海区域多大于内陆区域。降水强度指数(R95p、R99p和RX5day)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22.16、10.83和10.55 mm/(10 a),空间分布上,高值区域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部分区域,可能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 陈慧; 洪彬彬; 陈蔚琪
    • 摘要: 选择1960-2019年漳州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平均气温、极端气温、高温日数、霜冻日数等观测资料,采取常规统计学分析和气候倾向率分析的方法对漳州市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展开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对农业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漳州市近60年有明显增暖的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有着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速度最大。一年四个季节里,漳州市极端最高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显著的是春季,其次是秋季;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显著的为秋季,其次是冬季与夏季。漳州市的高温日数整体上呈增加变化趋势,平均每10年高温日数增加大约6.7天。高温日数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9月,尤其是盛夏时节(7-8月)高温天气出现频率最高;近60年霜冻日数整体上呈减少变化趋势,霜冻日数线性倾向率为-0.124 d/10a。在漳州气候整体增暖的形势下,虽说对于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的引种扩种以及冬季作物的生长发育比较有利,但是极易引发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与作物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吴利华; 成鹏; 董李勤; 程希平; 巩合德; 马月伟; 魏爱英
    • 摘要: 为系统弄清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基于丽江气象站195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Morlet复小波的方法对1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11个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1)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月最低气温极大值、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夏季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热日持续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日持续指数、月平均日较差呈明显减少趋势,月最高气温极大值、热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月最高气温极小值、冷昼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冰封日数在研究期内均为0 d;极端降水指数日降水≥1 mm的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特强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雨日数、持续湿期、年总降水量、5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大雨日数、强降水量、持续干期、1日最大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2)突变检验分析表明:部分极端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的突变年份显著,大部分指数的显著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其余指数的显著突变年份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并且极端冷事件指数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在显著突变年份后呈现减少趋势,而极端暖事件指数夏季日数、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在显著突变年份后呈现增加趋势,热夜日数在研究期内只有2015年为1 d,其余年份均为0 d.3)周期分析表明:极端气温指数除冰封日数外的15个指数存在2~6个准周期,介于3~56 a之间,存在1~3个主周期,介于10~56 a之间;11个极端降水指数存在4~6个准周期,介于4~56 a之间,存在1~3个主周期,介于12~56 a之间;部分极端气温指数或降水指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主周期.
    • 慎璐璐; 杨艳芬; 吴晶; 白磊
    • 摘要: 为分析黄河流域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变化规律特征,利用黄河流域284个气象站点1969—2018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以水系为空间单元分析了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夏天日数和生长期长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日平均温差、霜冻、结冰日数呈相反特征;除连续无雨日数外,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时间尺度上,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夏天日数、生长期长度、暖夜、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事件指数如霜冻、结冰、冷夜、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内7个水系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相一致,甘宁、内蒙和黄河上游水系趋势较显著;极端降水指数除连续无雨日数外均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的站点主要集中于陕北和黄河上游水系。黄河流域气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空间差异性较大。
    • 谢启玉; 赵娟; 朱宝文; 余学英; 沈洁
    • 摘要: 对19592015年西宁及相应郊区的逐日气温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性检验后,进行了城市化对气温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平均气温的城市热岛强度增强趋势最强,城市化对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显著,贡献率分别为40.8%和29.5%。供暖期最低气温的热岛强度增强趋势最强,城市化影响也最显著,贡献率为39.1%;非供暖期则是最高气温的热岛强度增强趋势最强且城市化影响最显著,贡献率为39.8%。西宁城市热岛强度在1980年有一明显的由迅速上升至缓慢波动的阶段性转折,2000年之后波动增大,强度减弱。城市化对西宁气温的增高作用主要在1981年增大,增强,2000年之后增温作用明显减弱,极端气温整体上呈降低态势。西宁城市化影响造成极端气温增高、暖指日数增多和冷指日数减少,其中对高温日数、暖夜日数和冷夜日数的影响最显著,贡献率分别为82.9%、36.8%和27.3%。城市化影响也造成西宁温暖季、炎热季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凉爽季、寒冷季开始的日期逐渐向后延迟,特别是1980年之后变化速率明显加快。
    • 贾玲; 孙栋元; 牛最荣; 鄢继选; 武兰珍; 王兴繁; 肖锋; 马亚丽
    • 摘要: 为探讨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基于疏勒河流域瓜州站、玉门站和敦煌站1951—2018年月气温极值数据,采用线性倾向、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疏勒河流域气温年、季极值变化特征、突变特征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年极值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06°C/10 a和0.27°C/10 a的速率上升,但年最低气温上升趋势较年最高气温显著;(2)季最高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倾向率排序表现为冬季(0.36°C/10 a)>春季(0.23°C/10 a)>夏季(0.07°C/10 a)>秋季(0.01°C/10 a),且各季呈现不同波动变化趋势;(3)季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变暖趋势,倾向率排序表现为秋季(0.53°C/10 a)>春季(0.39°C/10 a)>冬季(0.24°C/10 a)>夏季(0.19°C/10 a),且各季呈现不同的波动变化趋势;(4)流域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突变时间分别为2011年和1961年。(5)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的第一主周期均为58 a。总的来说,疏勒河流域的气温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升高。研究成果对于全面认识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赵媛
    • 摘要: 文章选取1992-2021年五原县气象局逐月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分析五原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五原县年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6~8月份,其中以6月和7月份出现频率最高,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2月、1月和2月,其中以1月份出现频率最高;五原县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呈现出升降交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0.298°C/10 a,且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1.139°C/10 a,通过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随着五原县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农业生产中的热量条件更为充足,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对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较为有利。
    • 范重; 张华青; 牟在根; 贡金鑫; 韩文凯; 宋丽莉
    • 摘要: 为了研究设计使用年限对结构设计温度取值的影响,选取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南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城市,对各城市最近50年的气象数据分析统计得到设计使用基准期为50年的气温概率分布函数.考察各地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以及气温幅度的变化情况,提出极端气温与基本气温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六大城市的年最高气温较为接近,年最低气温差异均很大,且波动幅度较大.年最高气温与年最低气温均服从极值Ⅰ型分布.通过绝对零度对50年基准期极值气温进行数值变换,可以避免极值气温接近0°C时引起变异系数过大.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50年时,可将在预期设计使用年限内极值气温的标准值与在50年基准期内极值气温的标准值之比作为温度作用调整系数.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总体上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年气温幅值总体保持不变.与设计使用年限50年相比,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最高基本气温可升高约1°C,最低基本气温可减低约2°C.根据我国对六大城市的统计,极端气温的幅值比基本气温的幅值增大30%.本文提出的极端气温、基本气温以及相应气温幅值的调整方法,可以方便地确定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非50年时的温度作用值.
    • 张春叶; 陈国建; 何谦; 孙成彬; 何双宏
    • 摘要: 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三峡库区内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等气象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NDVI)以及植被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RClimDex极端气候指数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三峡库区白天与夜间极端气温的不对称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年来夜间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白天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2)植被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响应在时间上夜晚比白昼更加明显;(3)植被类型不同与昼夜极端气温的相关性不同,TX10p、TN10p两个冷指数对植被生长多起阻碍作用,尤其对针叶林和草丛的阻碍作用最大;TX90p、TN90p两个暖指数对各植被类型的生长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TN90p的增加而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多,尤其是对阔叶林和草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