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流域
疏勒河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149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敦煌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河湖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2003地下水勘察与监测技术方法经验交流会等;疏勒河流域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妍妍、岳东霞、孙栋元等。
疏勒河流域
-研究学者
- 周妍妍
- 岳东霞
- 孙栋元
- 郭建军
- 张军
- 赵国荣
- 刘建军
- 王昭
- 闫成云
- 陈德华
- 周冬梅
- 安永寿
- 李曼
- 牛最荣
- 王忠静
- 郝玉萍
- 郭晓娟
- 陈冠光
- 刘焕才
- 喻生波
- 曾建军
- 朱敏翔
- 李柱
- 潘竟虎
- 胡想全
- 邹明亮
- 靳盛海
- 颉耀文
- 马亚丽
- 马静
- 魏乐民
- 齐敬辉
- GU Chunjie
- HE Jiahua
- MA Jinzhu
- QI Shi
- ZHAO Wei
- ZHU Gaofeng
- 丁宏伟
- 党锐
- 冯起
- 刘鑫
- 南丽丽
- 吕华芳
- 周长进
- 安永贵
- 宋维光
- 张仁陟
- 张光辉
- 张凡
-
-
李曼;
李沁峰;
刘焕才
-
-
摘要:
水资源是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数据,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nic Mean Divsia Index,LMDI)将影响流域用水量的因素分解为经济效应、人口效应、定额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分析不同因素对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引入脱钩弹性指标,进一步分析累计效应最大的经济效应与用水量间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1)在疏勒河流域,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水资源利用变化起到拉动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定额效应为抑制效应。(2)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整体为负向效应,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水资源利用综合效应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3)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经历了强脱钩-强负脱钩-衰退脱钩的过程,不同产业脱钩状态存在差异,其中第一产业脱钩状态最好。
-
-
贾玲;
孙栋元;
牛最荣;
鄢继选;
武兰珍;
王兴繁;
肖锋;
马亚丽
-
-
摘要:
为探讨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基于疏勒河流域瓜州站、玉门站和敦煌站1951—2018年月气温极值数据,采用线性倾向、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疏勒河流域气温年、季极值变化特征、突变特征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年极值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06°C/10 a和0.27°C/10 a的速率上升,但年最低气温上升趋势较年最高气温显著;(2)季最高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倾向率排序表现为冬季(0.36°C/10 a)>春季(0.23°C/10 a)>夏季(0.07°C/10 a)>秋季(0.01°C/10 a),且各季呈现不同波动变化趋势;(3)季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变暖趋势,倾向率排序表现为秋季(0.53°C/10 a)>春季(0.39°C/10 a)>冬季(0.24°C/10 a)>夏季(0.19°C/10 a),且各季呈现不同的波动变化趋势;(4)流域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突变时间分别为2011年和1961年。(5)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的第一主周期均为58 a。总的来说,疏勒河流域的气温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升高。研究成果对于全面认识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凯丽比努尔·阿卜力孜;
贾绍凤;
刘文玲;
严婷婷
-
-
摘要:
为了对流域治理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疏勒河流域为例,根据科学性、典型性、综合性和易获性等原则分别建立一致性评价和实质性评价2个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流域治理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恢复效果开展评价。一致性评价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治理规划的实施较为顺利,规划指标的完成率几乎为100%,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进度滞后;实质性评价结果表明,节水量、水库入库水量、水库下泄河道生态水量均有增加,平原区、敦煌盆地地下水位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达到了改善西湖湿地生态现状、恢复提升月牙泉水位等水资源恢复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致性评价和实质性评价2个维度评价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后的水资源恢复效果更符合实际。
-
-
马亚丽;
牛最荣;
张芮;
孙栋元;
程锦娜;
白祖晖
-
-
摘要:
为了探明潜在蒸散发(ET_(0))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关系,揭示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基于疏勒河流域10个气象站点1984-2019年逐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敏感系数法等多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主导驱动因素以及ET_(0)变化对主导因子敏感程度及贡献大小。结果表明:ET_(0)年际变化上升趋势显著,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ET_(0)季节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季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T(日平均温度)、RH(平均相对湿度)、P(降水量)、n(日照时间)、u(风速)为5个关键因素,通径分析表明T是最主要因素,P作用最小。对ET_(0)变化,T,n,u起正向促进作用,RH起反向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7.96%,0.29%,3.14%,2.29%。ET_(0)呈现增大趋势,是由于RH多年减少和T升高、n增加、u增大等共同作用结果,T升高是造成ET_(0)增加的主要原因。探究疏勒河流域ET_(0)变化机理为河西干旱内陆河地区ET_(0)研究的方法理论及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
季宗虎;
孙栋元;
惠磊;
崔艳强;
马亚丽;
赵文琦;
周敏;
张发荣
-
-
摘要: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灌区今后发展和建设的关键内容。基于水利信息化与灌区信息化建设要素及构架理念,结合疏勒河灌区的实际情况,运用大数据、3S技术、云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等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信息采集、信息综合管理和信息安全的灌区灌溉信息技术系统;基于中心综合测控调度、闸门测控一体化和斗口水量测系统的测控调度技术体系;基于地下水三维仿真系统、信息网络发布系统和水库联合调度系统的现代化控制系统;基于3S技术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管理体系。上述各系统,构成了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智慧应用技术体系,从而为流域灌区灌溉管理实时性、水量调度科学化、用水管理合理性和信息化建设关键要素及系统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
周彩玲
-
-
摘要:
花海灌区位于甘肃省玉门市老市区以北,被列入省级中型样点灌区,其灌溉系统工程主要由“引、蓄、输、配”四大部分组成。灌区经过多年续建改造,使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与之前对比有明显提高。灌区采用“首尾测算法”进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选择田块面积适中、边界清楚、形状规则、种植作物类别集中及地块平整度高的田块开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经对比得出结论:测算分析结果合理、可靠。
-
-
孙旭伟;
李森;
王亚晖;
唐霞;
赵鸿雁
-
-
摘要:
掌握内陆河流域绿洲时空动态是内陆河流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的基本前提。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结合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和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的时空格局、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并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比例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为5790.24km^(2),占流域面积比例的4.65%,其中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过渡带分别占绿洲总面积比例为45.29%、51.07%和3.64%;(2)疏勒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主要为内陆河沙漠区模式和干流模式;(3)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整体上呈扩张趋势,且绿洲变化以人工绿洲扩张、天然绿洲和荒漠-绿洲过渡带减少为主要特征,土地类型的主要变化为草地和荒漠被开垦,绿洲变化可分为1975-2000年缓慢扩张和2000-2020年迅速扩张2个阶段,主要原因为流域径流量增加和外来移民输入;(4)随着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之比由3:7(1975年)增加到5:5(2020年),流域绿洲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5年达到最高。研究可为疏勒河流域绿洲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
-
唐小娟;
崔静;
王军德
-
-
摘要:
中国水权交易机制研究相对较晚,疏勒河流域水权交易机制还处于试运行阶段.通过细化疏勒河流域水权交易原则,提出了该流域水权交易的框架体系,从市场准入、信息披露、撮合与定价、行政审批以及水量调度等方面进行了水权交易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开展行业和用水户间水权交易,可充分调动该流域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国家水权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
-
-
-
孙丽蓉;
周冬梅;
岑国璋;
马静;
党锐;
倪帆;
张军
-
-
摘要:
疏勒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借助Fragstats软件从斑块和景观2个尺度,结合200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评价分析疏勒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该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主要景观类型为未利用地和草地,其斑块个数(NP)、景观形状指数(LSI)、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值均较高;2000—2018年蔓延度指数(CONTAG)值下降、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值缓慢上升,流域景观破碎度严重。(2)疏勒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2000—2018年呈现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地区面积下降明显。(3)人为干扰度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次之,人口密度影响最小;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无显著差异大多表现在自然和自然因子间,自然和人为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流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和驱动因素分析至关重要。
-
-
王璞
- 《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敦煌地区,狭义上说是疏勒河流域地区,广义上说河西走廊地区.在我国内陆河中,疏勒河是为数不多向北、向西流淌的河流.自发源地一路向北,在祁连山区穿行,一路披荆斩棘,出昌马峡谷,过黄闸湾、柳河,甩头向西,穿越瓜州到达敦煌,渡玉门关继续西去,进入库姆塔格沙漠.古代洪水暴涨季节,这条河就能流入罗布泊.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我们知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就是疏勒河流域文脉浩荡的真正原因。
-
-
王礼恒;
董艳辉
- 《2017第三届“地下水科学青年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疏勒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典型的干旱区之一,无论是保育流域农业灌溉还是维持生态平衡,地下水都扮演着核心作用.明确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化学演化是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受干旱气候影响,传统的水文地质方法在这里难以明晰地下水补给来源,因此选择能够追踪地下水循环过程的氢氧同位素与水化学方法.通过对来自上游祁连山区的昌马盆地、中游玉门冲洪积扇及下游瓜州盆地的共计53组地下水样品的测试分析发现:昌马盆地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小于500mg/L,表现出贫化重同位素特征(平均值:δ18O:-10‰,δD:-74‰),并沿着祁连山区野牛沟大气降水线分布;玉门地区地下水TDS分布在500mg/L~1g/L之间,同时Na+与Cl-以及Ca2++Mg2+与SO42-+HCO3-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并具有1∶1的化学计量比特征,而地下水同位素则明显向左上方偏离代表当地大气特征的张掖大气降水线;在下游瓜州盆地,地下水矿化度普遍大于1g/L,地下水同位素沿疏勒河河水线分布,此外,(Mg2++Ca2+)-(SO42-+HCO3-)与(Na++K+)-Cl-线性回归线斜率为-0.89且氯碱指数均大于0.
-
-
王璞
- 《丝绸之路·肃州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疏勒河流域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遍布大河上下,成为最灿烂的一部分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足迹,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因素。同时,它也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艺术,特别是陶器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火烧沟文化是一支距今4000年-3600年的青铜时代文化,其遗址在疏勒河流域广泛的分布,羌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彩陶绘画艺术,开启了疏勒河流域绘画艺术的先河。
-
-
-
张永明;
翟禄新
- 《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
| 2007年
-
摘要:
通过设定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环境质量刻度,采用主观概率累和法,对疏勒河流域天然植被退缩量、河湖萎缩与消亡、区域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六大子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一般",存在诸多隐患,在以后的发展决策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
-
刘建军
- 《2018(第六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摘要:
疏勒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开发持续扩大,水资源水源单一、总量不足,水环境问题凸显,治理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本文总结流域水环境治理经验,提出合理化科学建议.灌区用水程度保障后,废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加,为避免灌区内水质急剧恶化,针对灌区水环境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大水污染防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建立水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水环境的监督与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
-
CHEN Na-na;
陈娜娜;
REN Xin-qi;
任欣琪
- 《2020第八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2020年
-
摘要:
基于1967~2016年疏勒河干流4个气象站气温、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简单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各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观测期年均气温表现为极显著的增温趋势,线性变化率为0.0393°C/a,突变年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2)年降水量仅上游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多趋势,中下游地区无显著变化趋势.且上游年降水序列开始发生突变的时刻为1981年.(3)年径流总体逐年增加,出山径流经历先缓慢增多进入21世纪后快速增多的过程,而中下游径流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过程.年径流量开始发生突变的年份均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