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701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12篇、会议论文304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206种,包括西域研究、丝绸之路、大陆桥视野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等;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献由609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菁葆、王楠楠、毕淑敏等。
丝绸之路
-研究学者
- 周菁葆
- 王楠楠
- 毕淑敏
- 王子今
- 邵如林
- 霍巍
- 张萍
- 薛正昌
- 王启涛
- 邸明明
- 杨富学
- 本刊编辑部
- 石云涛
- 吕文利
- 宋伯航
- 宋峻
- 李巧玲
- 林梅村
- 王思明
- 葛承雍
- 蒋方舟
- 杨镰
- 汪玚
- 苏海洋
- 佚名
- 刘瑜
- 徐习军
- 权鹏飞
- 李并成
- 林备战
- 王宇
- 荣新江
- 陈楠枰
- 雍际春
- 冯敏
- 刘启振
- 单之蔷
- 南宇
- 小今
- 邵振宇
- 马建军
- 马耀峰
- 魏晓文
- 黄适远
- 冯玉雷
- 凌兰芳
- 叶舒宪
- 叶舟
- 吴洁
- 周菁葆1
-
-
-
-
李福林
-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玉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玉器的生成,得益于丝绸之路东西两地的长期友好交往,玉器制作工艺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之一.作者利用长期从事古玉收藏和鉴赏的独到眼力,结合古文献的记载,透过梳理中国古代各类古文化遗址发现与出土的古玉器,梳理研究海内外收藏单位收藏保管的传世古玉器,从其玉器的质地、器形纹饰、雕琢工艺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引用鲜活的文物考古实例,揭示了古玉在丝路商品交换与各地人文交往互动中的作用,阐明了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结晶,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余腾波
-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西汉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张骞.他自动请缨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新疆的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直至欧洲,行程将近7000公里,途经流沙荒漠,雪山荒原;时而暴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渺无人烟.凭着张骞那探险家的胆魄,外交家的辩舌,历尽千辛万苦,凭着一双脚,一步一艰辛地踩出一条为后世万代所瞩目的"丝绸之路".重走丝绸之路,重启丝路精神,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是我国迈向世界强国行列的重要路径。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祖国将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
-
雷润泽
-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作者在探索丝路古道上各类古遗址及出土文物,梳理这类文物古迹饱含的历史文化和商品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传承关系,重点阐述了伊斯兰教兴起和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在扩大丝绸之路与我国直接交往互动过程中,促使东西两地社会生活转型的同时,在神州大地上生成一个二元一体新民族——回族,并培育和创新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新文化——回族文化.作者用众多文物遗迹,揭示出回族和回族文化是中世纪以来丝路商贸文化交流互动的一项重要结晶;阐明回族文化是古代丝路文化的延续和组成部分.
-
-
王文秀
-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先秦丝路"是以炎黄文化为核心,融合北方文化、西戎文化三大文化圈,形成的统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创造的彩陶文明、丝绸等农业文明的向西拓展传播之路;同时也是吸取西方冶金业、畜牧业、羊毛纺织业等先进技术的融合之路.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先秦丝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