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
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198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8篇、会议论文187篇、专利文献151448篇;相关期刊503种,包括环境经济、中国建设信息、海河水利等;
相关会议120种,包括山东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二届长三角科技论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安徽省自然科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安徽水利论坛等;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文献由32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生、周欣、李云等。
水环境治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448篇
占比:99.07%
总计:152873篇
水环境治理
-研究学者
- 王兴生
- 周欣
- 李云
- 不公告发明人
- 顾正华
- 丁昊
- 廖轶鹏
- 潘海静
- 范子武
- 余法兴
- 兰鹏
- 刘军
- 宫经成
- 张超
- 张鹏
- 朱喜
- 王军
- 苏佩芬
- 阮仁良
- 陈昭
- 黄超
- 丁宏云
- 刘加杰
- 刘学应
- 刘小勇
- 刘明明
- 宁军
- 平红良
- 张凯
- 张崟
- 张晓娇
- 张罡
- 徐卫东
- 徐栋
- 曾德勇
- 李强
- 李慧敏
- 杨洋
- 汤林挺
- 汪伦焰
- 汪松年
- 王健
- 王赟
- 申萍萍
- 胡立江
- 董志浩
- 袁伟
- 许超
- 贾洪柏
- 陈婉
-
-
宫经成;
席鹏;
黄超;
陈泽锐;
时村鑫
-
-
摘要:
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大量的纸质资料会造成归类存档困难、查阅困难、整理困难等问题,同时资料遗失损毁的可能性也较高。资料作为工程策划阶段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重要依据,就目前行业状况而言,其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对工程资料信息化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相互适用性进行分析,通过使用资料电子化归档平台、智慧水务平台等,加强工程资料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
-
-
李艺芳;
许锦林;
宫经成;
林龙辉;
刘奇
-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城镇排水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垃圾直排入河等原因造成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以漳州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背景,提出采用厂网河一体化机制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与河道统一管理,实现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智能化管控,从而提高整治效率,减少管理人员,降低治理成本。
-
-
徐林筝;
黄超;
曹瑞良;
宫经成;
洪胜杰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开发过程中的不科学行为对城市水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城市水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原因。以漳州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对城市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主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修复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
-
许锦林;
宫经成;
陈泽锐;
李艺芳;
杨慧珠
-
-
摘要:
城市水环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市容市貌,还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然而,随着南方城市的飞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不当直排入河,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巨大负担,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水环境生态系统被破坏,水环境综合整治刻不容缓。结合南方河流特点,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对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南方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
-
梁丽红
-
-
摘要:
随着水资源污染的加重,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微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易繁殖、强降解特性,对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驯化、提纯及扩大培养。在此基础上,利用水中化学需氧量(COD)、P、N等作为营养物质,选用合适的菌落在较差的水环境下迅速繁殖,从而快速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提升水环境的质量。目前微生物环境治理技术主要为2类:直接向水中投放游离的微生物菌种;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基质投入水中的固定化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由于工艺简单、污染处理效率高、投资运营费用低的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微生物固化方法方面,常用的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各类方法各有特点,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上,除了传统载体外,还开发了具有特殊功能的载体,如可生物降解多聚物载体、磁性载体、环释碳源载体等,实现各种载体材料性能的优势互补。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以某一北方城市污染河道为试验对象,通过筛选水中土著微生物并结合载体基质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对影响固定化微生物的净水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具有高效净水能力的固定化微生物组别和生物参数。
-
-
黄超;
徐林筝;
陈泽锐;
林龙辉;
揭敏
-
-
摘要:
目前城市水环境治理主要采用“黑臭在河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的治理思路,通过源头截污与排口治理,解决城市与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现有治理技术,雨天污水溢流的面源污染问题以及城市扩容及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的污染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采用CIM技术,展示城市整体信息状况,能够有效模拟展现各种状况并找出原因。通过分析BIM模型、三维斜测模型、GIS三维天地图、城市地表径流模型等技术的优势以及运用情况,并结合CIM技术,探讨一种新型污水治理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种情况造成的水污染治理。
-
-
李杨帆;
张雪婷;
吴辉煌;
范冰雄;
黄一洲;
陈能汪
-
-
摘要: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
-
公霞
-
-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水体污染却也是现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生物净化法、水生植物净化法、水体人工增氧法、生态护岸法以及生物反应器技术。并从现有的生物修复技术出发,以生物反应器的深度研究、各种生物监测手段和微生物的生物修复研发三个维度来探寻未来生物修复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发展,促进水环境的良好健康可持续发展。
-
-
宫经成;
曹瑞良;
王立强;
何国涛;
刘高菲
-
-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环境综合整治受到各方重视。控源截污是水环境治理的核心,住宅小区排水单元排放的生活污水是重要污染源之一。然而,小区排水单元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漳州市住宅小区排水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排水单元改造技术措施提出建议,完善排水单元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改善水环境。
-
-
-
-
摘要:
《水资源保护》(ISSN 1004-6933,CN 32-1356/TV)是教育部主管、河海大学和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探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基础研究、宏观管理及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问题,主要栏目有“特约专家论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
-
-
FANG Hongbin;
方洪斌;
ZHOU Xiangnan;
周翔南
- 《2021第九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2021年
-
摘要:
总结了德国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分别从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污水处理技术三个方面总结归纳相关理念、工程措施及法律制度的演变;其中水环境治理包括点源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两个阶段,水生态修复包括雏形、体系形成和全面开展三个阶段,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三个阶段.分析并指出德国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属于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新兴经济体国家不同的是,德国更多的依靠制度、法律和政策等“软技术”来实现并达到较好的环境目标,对中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郭乃静;
唐晓岚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威尼斯水城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与潟湖中118个岛屿和177条运河水道共同组成,威尼斯及潟湖(Venice and its Lagoon)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著名项目.威尼斯水城的生态环境主要由“城”和“水”构成,然而,在海平面上升和暴雨侵袭带来的城市洪水灾害双重威胁下,“城”和“水”的生态关系逐渐呈现不平衡状态.本文从构成威尼斯“水”环境的两大要素:建筑环境和开放空间环境入手,通过探究雨水、海浪对建筑、建筑群的侵蚀,海水倒灌对道路、桥梁和广场的影响,分析威尼斯“城”的水环境灾变适应性.并通过了解威尼斯水城近年来面对灾害的防备措施,深入研究威尼斯及潟湖的水域管理工作和风险预防工作.在水域管理工作中,健康的“城”、“水”关系需要由法律保障和管理体系来共同维护;在风险预防工作中,健全的风险预防体系需要将灾害预警系统、涉水防洪工程和适当的空间引导控制协调运作.最终,将威尼斯水城的多项措施综合整理为生态风险管理系统,可以为中国沿海沿江城市的水环境治理、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
张浩;
张睿昊;
缪萍萍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于桥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近年来,库区水质受入库河流污染物影响,超出水库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于桥水库藻类水华频繁暴发,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水华已经成为常态并呈发展之势,直接威胁天津市的供水安全.为调查分析入库径流污染负荷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本次研究收集了于桥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河流(淋河、沙河、黎河)水量、水质资料,分析了河流入库径流和库区水质的关联性,确定了于桥水库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研究表明,入库COD负荷主要来源为引滦输水和沙河,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为引滦输水,总氮负荷主要来源为沙河和引滦输水,总磷负荷主要来源为引滦输水.
-
-
刘颖;
徐畅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为解决中国城市河道水质问题,削减流域入河污染负荷,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生态环境,需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针对珠海市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现有治理措施体系进行了梳理,总结城市河道流域治理总体思路,概述水环境治理勘察设计过程关键性技术,支撑流域精准治理,全面、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
-
陈坤;
张睿文;
张吉星;
马文臣;
庞小文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短时间内对环保行业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从业企业一季度业绩表现欠佳.但这种忧虑下,也加快了环保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增强,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型.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和疫情的全面有效防控,环保企业在未来将全面恢复发展,并会出现显著的提升.本文将分别从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三领域入手,针对疫情对各领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新形势下行业发展新机遇.
-
-
杨芳;
卢路;
辛小康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洞庭湖整个湖区2018年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造成洞庭湖水质污染的因子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砷、六价铬和总磷,其中,前三个指标主成分反映了原始数据88.753%的信息.污染分布方面,洞庭湖入湖水系水质最差,出湖水系水质次之,湖体水质相对较好.其中,湘潭断面重金属含量高,受工业废水影响明显;藕池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严重,鹿角沱和城陵矶断面则总磷污染明显,主要由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造成.总体来看,洞庭湖支流来水和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洞庭湖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其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