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染负荷

污染负荷

污染负荷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85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2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91260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中国造纸、造纸信息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2015第七届全国河湖治理与生态文明发展论坛等;污染负荷的相关文献由24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田、王鹏、徐祖信等。

污染负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2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91260 占比:99.14%

总计:92049篇

污染负荷—发文趋势图

污染负荷

-研究学者

  • 李田
  • 王鹏
  • 徐祖信
  • 华祖林
  • 吴福骞
  • 曾靖山
  • 李怀恩
  • 胡健
  • 郑炽嵩
  • 阮晓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班静雅; 程锐; 马巍; 孙磊
    • 摘要: 针对雁栖河流域水质变差、富营养化风险增加等问题,通过对流域水质的连续监测,确定了影响流域水质的控制指标是TN和TP。在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水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流域污染负荷进行了调查和估算,在此基础上采用MIKE21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雁栖湖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影响流域水质的关键因素是渔场养殖污水直排,受降雨径流影响,水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内源释放是影响湖区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 陈昂; 惠二青; 王乃泰; 周小国; 淦方茂
    • 摘要: 初期雨水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是初期雨水的概念研究尚不深入,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实践的支撑不足。从工程实践与应用的角度回顾了我国在水利、市政、环境等领域对初期雨水概念的规定,从定义、降水来源、界定方式、时空特征和污染特征等方面剖析了初期雨水的概念及特征;针对目前重点关注的城市初期雨水问题,提出未来应在城市初期雨水概念界定的关键问题、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过程、量值与治理规划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 陈林; 易齐涛; 陈逸函; 张世文; 崔红标
    • 摘要: 淮河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各小流域支流,因此研究支流污染物质输出特征对淮河的污染物质减排和水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选取淮河支流西淝河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2月期间对流域出水口断面水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COD_(M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等]进行高频次的同步监测,分析污染物质的负荷特征。监测和数据分析分雨期和非雨期进行,其中雨期为3—9月,非雨期1、2、10、11、12月,汛期主要为5—9月。研究结果表明,西淝河出流COD_(Mn)浓度变化范围是2.8~10.2 mg/L,年均值5.4 mg/L,TN浓度变化范围是0.82~3.80 mg/L,年均值2.04 mg/L,TP浓度变化范围是0.01~0.34 mg/L,年均值为0.11 mg/L。西淝河流域污染物质输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COD_(Mn)、TP浓度和负荷随时间变化趋势与流量一致,雨期浓度均高于非雨期浓度,在汛期达到最大。TN浓度、负荷随时间变化趋势与COD_(Mn)、TP不同,非雨期浓度高于雨期浓度。单位面积上COD_(Mn)年出流负荷量为22.9 kg/hm^(2),TN年负荷量为8.7 kg/hm^(2),TP年负荷量为0.46 kg/hm^(2),COD_(Mn)和TP、TN负荷量均与流量、浓度成极显著正相关,负荷输出受降雨径流影响较大。
    • 胡应庭; 桂吉顺
    • 摘要: 为进一步摸清牛栏江流域(昆明段)污染现状,不断改善牛栏江水质,保障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补水效果,本文通过对流域内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第三产业污染、农业种植业污染、农村生活源污染、水土流失等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得出点源、面源入河污染负荷,与流域水环境容量相比较,确定达到水质目标需要削减的污染负荷,并提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等相应的治理措施。
    • 陈梦迪; 吴旦钧; 沈英达
    • 摘要: 环境容量管理(ECM)已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于管理地表水质量和控制污染,最大日污染负荷(TMDL)方案已被应用于ECM系统中。在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TMDL在水环境容量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模型的特点、应用方向及优缺点,认为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可构建流域内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水动态调控机制,将水质监测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实时挂钩,不断完善流域水环境容量管理机制,实现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联动调控和精细化管理。在后续的污染物负荷分配上还需进行充分研究,简单的分配方式很难兼顾效率和公平,应考虑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污染负荷分配方法。
    • 张瀚文; 张志勇; 郭文景; 王小治; 刘海琴; 张迎颖; 周庆
    • 摘要: 居民集中区初期降雨径流是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主要污染物包括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N)等,可引发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对城市居民集中区的水体环境安全和城市景观造成危害。以典型城市(无锡)居民集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的方式重点开展了典型城市居民集中区不同下垫面初期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等研究,并通过多途径表征、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等方法研究了原生物炭(BC)、改性铁生物炭(BC-Fe)、磁性改性铁生物炭(BC-Fe_(3)O_(4))等不同生物炭材料对典型城市居民集中区初期降雨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典型城市居民集中区初期降雨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不同下垫面类型(交通主干线、居民区内道路、屋面、公园绿地、停车场)地表径流中单位面积产生的TN和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4.17 kg/(hm^(2)·a)、2.82 kg/(hm^(2)·a)、0.88 kg/(hm^(2)·a)、0.69 kg/(hm^(2)·a)、0.62 kg/(hm^(2)·a)和0.78 kg/(hm^(2)·a)、0.56 kg/(hm^(2)·a)、0.13 kg/(hm^(2)·a)、0.06 kg/(hm^(2)·a)、0.18 kg/(hm^(2)·a),交通主干线地表径流中产生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量最高,但由于居民区内道路汇水面积是交通主干线的4.76倍,故居民区内道路地表径流中产生的TN和TP总污染负荷量最高;BC-Fe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最佳,而BC-Fe_(3)O_(4)材料可实现吸附剂的二次回收利用;在弱酸性条件下,3种生物炭材料对溶液中NO_(3)^(-)-N和PO_(4)^(3-)的吸附容量最高,其吸附规律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优;BC-Fe材料对实际污染水体中TN和TP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24.24 mg/g和3.58 mg/g,所需添加量最少,使用成本最低,但BC-Fe_(3)O_(4)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回收性、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不同的铁改性方法导致了生物炭对主要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和机制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生态拦截与控制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 熊亚兰
    • 摘要: 按行政单元将三山湖分为5个控制单元,重点针对三山湖流域内各种污染源排放现状及排放特征开展研究工作,在流域污染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为科学制定三山湖综合整治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三山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山湖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流域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污染。
    • 程方奎; 汪晨晨; 温仓祥; 沈舒婷; 程鹤来; 吕锡武
    • 摘要: 为了分析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特征和治理模式,选取太湖流域典型农村多个样本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源分类的方法,研究了污水产生的时间分布和污染物负荷在各类源中的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系数为(97.7±25.1)L/(cap·d),生活污水每天有2~3个产生高峰,同步的产水高峰引起村落生活污水处理的水力负荷冲击;污染物COD、NH^(+)_(4)-N、TN和TP的产生系数分别为(67.8±22.8)、(2.3±1.6)、(9.2±4.7)和(0.7±0.3)g/(cap·d),系数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人口当量;污染负荷分布比例显示农村生活污水灰水和黑水分别在水分和养分再利用方面各具潜力.采用基于源分类的村落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节约投资、提高效率和资源化方面具有优势.
    • 王彪; 卢士强; 矫吉珍
    • 摘要: 聚焦长江口杭州湾区域的陆源污染负荷,通过调研梳理了该区域入江入海河流、直排口等主要陆源污染源状况,分析了该区域陆源污染源水量排放情况和总氮、总磷污染通量情况及污染源贡献占比。研究发现,整个长江口杭州湾区域,总氮负荷量为269.05万t/a,总磷负荷量为11.983万t/a,长江入海污染通量贡献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氮、磷贡献占整个区域污染负荷量的91%。仅考虑长江口区域,污染负荷以长江来水为主,氮、磷贡献分别占该区域负荷量的96.8%和97.1%;仅考虑杭州湾区域,污染负荷以钱塘江来水为主,氮、磷贡献分别占该区域负荷量的51.7%和66.3%。
    • 王凯; 祝传静; 陈静敏; 蔺莉; 杨明; 姚波
    • 摘要: 以牛栏江(昆明段)为研究对象,科学评估LOADEST模型运用于牛栏江污染负荷估算的效果,并对牛栏江(昆明段)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年(枯水年)七星桥和四营断面COD、NH_(3)-N、TN、TP负荷较低,分别为2183.83 t/a、73.17 t/a、437.73 t/a和3642.91 t/a、437.73 t/a、629.86 t/a、25.26 t/a;2008年、2015年各类污染物负荷突高,降雨情况对各类污染物负荷变化影响显著;②7—8月七星桥和四营断面COD、NH_(3)-N、TN、TP负荷突出,最大负荷分别为27417.1 t/月、672.11 t/月、2390.35 t/月、353.34 t/月和15032.66 t/月、5852.44 t/月、175.45 t/月、1078.95 t/月;(下游)七星桥断面的COD、TP污染负荷高于四营断面,而(上游)四营断面NH_(3)-N、TN始终较七星桥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