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质预测

水质预测

水质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1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6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24649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文、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7(第五届)全国水利信息化论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水工业电工专委会2015年年会暨技术交流会、2014江西省地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年会等;水质预测的相关文献由1626位作者贡献,包括岳峻、李振波、李道亮等。

水质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6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4649 占比:99.62%

总计:125128篇

水质预测—发文趋势图

水质预测

-研究学者

  • 岳峻
  • 李振波
  • 李道亮
  • 吴静
  • 张新政
  • 程万里
  • 周剑
  • 朱玲
  • 李亦芳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金; 徐宪根
    • 摘要: 与传统的机理性水质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相比,深度学习模型依靠自身的激活函数,能够更好的处理水质因子时序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水质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在满足一定的精度情况下,预测未来较长时间的水质状态,为水质预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本文回顾了深度学习模型预测原理、预测对象以及水质预测预警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水质预测上的应用,并分析了影响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精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水质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要发展天地空一体化的水质监测预测系统。
    • 袁金; 徐宪根
    • 摘要: 实时准确监测河流水质是城市水管理战略的首要任务。溶解氧浓度是评价河流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维持水中高等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获得准确可靠的溶解氧预测结果对于河流水体的管理和预警至关重要。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影响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水质因子,即总磷、氨氮、高锰酸盐含量和pH值,进而卷积长短记忆神经网络(CNN;STM)的提出是为了提取溶解氧和其它水质因子之间深层复杂的相关特征,降低了不同信息之间特征的耦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并降低了模型训练时间。以实际采集京杭运河常州段溶解氧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从预测精度和训练时间两方面进行评价。实验表明:该模型的评价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分别为0.429和0.953,其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对比模型。CNN;STM模型能够以较短的训练时间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能为城市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赵贵章; 王淑丽; 李志萍; 龚建师; 王赫生
    • 摘要: 以涡河流域2005—2018年(共168个月)的水质指标月监测数据为背景资料,探究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流域水质方面的应用。通过小波分析来判别涡河流域水质指标的多尺度变化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涡河水质主要影响因子,并对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水质指标具有多尺度振荡的特点,且主要存在以8、20、30个月左右变化的主周期;目前影响涡河流域水质的主要因子是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污染因子;通过小波神经网络得到的化学需氧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曲线拟合较好,平均百分比误差(MRE)为8.4%,均方根误差(RMSE)为1.5,模型较稳定且预测精度较高。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应用为流域水质污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王昱文; 杜震洪; 戴震; 刘仁义; 张丰
    • 摘要: 长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水质预测尤为重要。基于现有研究结果,结合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中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模型与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CNN),提出了改进的多元水质指标预测(MWQPP)模型,并用其预测长江流域水体的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_(3)-N)。基于长江流域2011—2018年23个水质监测点7 566条原始数据,经对比实验,证明了用MWQPP模型预测得到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决定系数(R^(2))均优于传统水质预测模型,有效提升了水质预测的精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为水质预测和流域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 杨云; 杨继海
    • 摘要: 改进类电磁机制算法,优化一种新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应用于求解复杂的水质预测实际问题。实验数据采集黄河兰州段新城桥监测断面177组监测数据,其中前154组为模型训练数据,后23组为模型测试数据,与经典预测模型对比,改进算法优化的新模型预测结果均方误差较小,误差稳定性好,预测结果更准确。
    • 王亚芹; 仇茂龙; 陆一奇
    • 摘要: 以振浔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为例,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的设置方案、所在河道的水质现状、水域管理要求和现有取排水情况调查研究,计算区域河网纳污能力。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水质模型,验证模型水动力、水质参数,计算确定入河排污口对所在水域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结果可作为建设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的科学依据,对平原河网地区开展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王亚芹; 仇茂龙; 陆一奇
    • 摘要: 旧馆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需进行设置论证。通过对所在河道水质现状、水域管理要求和现有取排水情况的调查,计算区域河网纳污能力。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在正常排放工况下,入河排污口对河道沿线水质的影响有限,水质保持在Ⅲ类;事故工况下,对河道沿线水质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建立应急预案,避免事故工况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换型对平原河网地区开展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周伏虎; 张曾; 周迅; 陈镜先
    • 摘要: 水质预测模型类型繁多,结构复杂,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针对中电建夹江青衣水厂取水口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和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法对水质数据进行预测,经对比发现:对于该厂取水口的水质预测问题,采用单层LSTM网络预测效果最好,对同一网络模型不对数据进行特征降维而用尽可能多的特征进行预测效果更好。该工作为后续更准确地预测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
    • 唐亦舜; 徐庆; 刘振鸿; 高品
    • 摘要: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的问题,以上海市某支流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调整输入数据段以及延迟阶数与隐含层神经元数等模型参数,构建基于历史水质时间序列的优化非线性自回归(NAR)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分析pH、溶解氧(DO)质量浓度和浊度3项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优化后的NAR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当输入数据量为180,pH、DO质量浓度和浊度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延迟阶数分别为2、3、9,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0时,NAR神经网络模型对pH、DO质量浓度和浊度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53、0.382 mg/L和17.300 NTU,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53%、3.97%和18.01%,预测效果较好。
    • 袁梅雪; 魏守科; 孙铭; 赵金东
    • 摘要: 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水质变化是保障饮用水安全、人类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去噪和LSTM的双层双向Seq2Seq混合模型(W-Bi2Seq2Seq)来预测水质的变化.使用Daubechies5 (db5)小波将数据集分解为低频序列和高频序列,高频序列作为噪声去除,仅保留低频信号用作所提出模型的输入.选取了烟台市门楼水库的4项水质指标数据(pH、氨氮、电导率和浊度)用于模型的训练,验证和测试.所提出的小波双层双向模型(Bi2)与小波单层单向模型(Uni1)、小波单层双向模型(Bi1)、小波双层单向模型(Uni2)、传统的LSTM模型以及基于小波分解的LSTM模型(W-LSTM),进行比较实验.其实验结果显示,在训练过程中, 4个Seq2Seq模型都具有很好的性能,都能够很好拟合4项水质指标的历史数据集.然而,测试结果表明, Bi2在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优于其他5个模型,并且显著提高复杂度较高的水质数据的预测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