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
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

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安徽蚌埠
  • 出版时间: 2013-12-23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

会议文集: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由于竣工验收前竣工验收技术鉴定工作经费的取费标准无定额和其他文件规定,在确定工作经费时无依据,导致在合同商谈、竣工审计工作中工作经费无法统一,同时亦无标准可依.为适应治淮工程建设,本文以典型工程实际发生费用为依据,通过综合研究、比较,科学合理地拟定出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前竣工验收技术鉴定费用占工程概算的比例范围.本次经费测算大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测算经费占工程项目概算投资比例范围为0.03%~0.36%,平均值为0.16%,但根据工程项目内容复杂程度取费的费率略有不同,工程建设内容越多、难度系数越大费率应相应提高。
  • 摘要:由于受到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堤防普遍存在隐患.渗透破坏多发生在汛期,由于堤防的临水侧和背水侧存在水位差,因此容易发生渗流现象,当实际渗透比降大于土体的临界比降时,就会产生渗透破坏.从工程角度上来说,堤防渗透破坏又可以分为堤身渗透破坏、接触渗透破坏和堤基渗透破坏,针对三种堤防渗透破坏形式,本文研究提出不同的防渗加固处理措施,为堤防工程防渗加固提供技术参考.堤防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堤防建设和对已有堤防的加固与维护是一项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堤防的安全,同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堤防防渗加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l)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应因地制宜、区别运用。(2)遵守“前堵后排、保护出口”和“因地制宜、导压兼施”渗控原则,对复杂堤防渗流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 摘要: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耿楼枢纽船闸工程各部位迎水面进行混凝土防碳化处理,选用材料为XYPEX(赛柏斯).赛柏斯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据工艺要求,赛柏斯施工主要工序分混凝土基面处理、混凝土基面润湿、赛柏斯浓缩剂制作、赛柏斯涂刷、赛柏斯涂层养护及成品保护等.为保证XYPEX施工质量,各工序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施工,只有上道工序施工达到技术要求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该工程已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混凝土防碳化处理未见异常,达到了设计要求.
  • 摘要: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是解决沂沭泗河洪水出路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新沭河治理工程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中的骨干工程之一,是分泄沂沭河洪水就近东调入海的主要通道.大浦第二抽水站工程是新沭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流量40m3/s,主泵房采用堤身式布置,坐落在深厚淤泥质地基上.针对深厚海淤土地基的特定条件,综合考虑地基承载能力、防渗、施工和经济等因素对深厚淤泥质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论证,结合大浦第二抽水站工程的应用,重点提出沉井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大浦第二抽水站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技术难题.
  • 摘要:钢板桩主要包括薄板桩、组合支撑桩和管状支承桩,通常用于护岸工程、采掘工程、建筑的基础工程等.建筑中钢板桩的作用多用于挡土,在开挖基础比较深又没有足够的放坡场地的时候使用,通常情况下使用打桩机将其打入土中.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工程概况、工作井位置选择和设计、打桩设备、钢板桩搭设、钢板桩拔出、钢板桩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基坑支护效果、经验总结等八个方面浅谈钢板桩在施工中的应用及要点.采用钢板桩支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钢板桩施工简便、工序简单、质量容易控制、工期短,且现场整洁。在进行钢板桩的支护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地下水的影响。遇到有水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堵塞,防止泥沙随渗水排出;遇到离建筑物较近、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可以考虑打加密桩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施工并防止泥水排出。基坑开挖及排水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可以通过变形观测对钢板桩的位移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基坑安全。
  • 摘要:人工掺气减蚀设施能有效地降低泄洪洞内的空蚀现象,但掺气设施的体型设计缺乏可靠的设计理论.在设计过程中,常用水工模型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体型优化有较多的局限性,而在同样的水力条件下开展数值模拟辅助模型试验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模型试验后的优化方案在相同水力条件下开展数值计算,计算工况分别选择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通过比对水面线、洞顶余幅、沿程压力、空化数,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实例表明,数值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模型试验成果,两者成果较为接近.
  • 摘要:本文介绍了引江济淮工程总体情况及管理体制,阐述了调动运行管理系统原则、目标,提出了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等五部分组成的建设方案,并论述了各子系统功能、实现以及在系统建成后可实现的功能.
  • 摘要:静力触探法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文章通过归纳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系统介绍了静力触探法在仪器设备、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由静力触探成果推求土体参数时,应充分考虑区域性土的工程特性,并结合当前开展的课题研究分析了静力触探法用于堤防工程质量检测的可行性.
  • 摘要:空翼缘(Hollow Flange Beam,简称HFB)梁是一种具有独特截面形式的新型冷弯薄壁构件,作为受弯构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HFB和RHFB(矩形管空翼缘梁)的启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提出一种新型的空翼缘梁LHFB,它是一种上翼缘为矩形管的新型工字形梁,截面由一个抗扭刚度很强的方钢管作为上翼缘,由较柔的钢板作为腹板和下翼缘,各板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而成.同HFB和RHFB相似,LHFB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侧向的畸变屈曲导致其承载力的下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LHFB与普通工字型梁在集中力作用下的承载力以及屈曲模式,然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作对比,并对误差做出解释,最终对空翼缘梁的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 摘要:原连云港市蒋庄漫水闸新南闸(1972年建设),在2009年汛期连续一周行洪600m3/s后出现闸墩门槽处断裂、闸底板断裂、地基存在大量空洞等重大险情,严重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防洪安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方根据原老闸安全鉴定成果、地质勘探资料、初步设计资料、施工图设计资料,着力处理好南侧闸基、消力池基础及两侧翼墙地基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回填10%水泥土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本工程水泥土的制备、填筑等过程,并阐述了其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益借鉴.
  • 摘要:通过埋设沉降观测板对路基横断面沉降变形进行实时观测,得出了横断面方向路基沉降变化规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平面布置方案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了基于均衡沉降控制的公路软基CFG桩处治方案.结果表明,路基高度为3~8m时,路肩处沉降量是路基中心沉降量的62.5%~81.4%,坡脚处沉降量是路基中心沉降量的4.8%~14.6%;对地基进行CFG桩加固处理时,在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基变形均衡性和工程方案经济性,路肩到坡脚范围内桩间距可增大0.5m.
  • 摘要:水资源费征收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淮河流域作为中国的七大流域之一,在水资源费的征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了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优化,本文针对淮河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彩色水资源费征收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类型、用途进行分类,综合考虑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动态因素,提出了淮河流域水资源费合理征收理论,使淮河流域水资源能够高效利用,严格水资源管理.
  • 摘要:中国对水资源实行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十余年来,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法》的要求,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在规划编制、水量调度、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是由于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事权划分方面尚存在不清晰的地方,缺乏更为有效的协商方式,因此,存在着管辖范围划分不清、行政许可重叠交叉等难题,在立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实现上都存在一些弊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和谐发展.因此,正确处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在水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权是摆在水利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淮河流域水行政管理事权划分与协商机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剖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并以水资源管理为例,提出了划分事权与建立协商机制的思路与对策,力图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沂沭泗流域统一管理三十余年来水资源管理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符合现实需求和管理需要.但当前流域各水资源管理部门、单位之间的责权并没有完全理顺,影响了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需对现行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本文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提出五条完善沂沭泗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途径,以期保障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流域机构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流域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信息沟通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管理重大、专项活动相互支持、配合机制,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配套体系的建议。
  • 摘要:地下水是淮河流域,特别是流域内平原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区域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要素之一.本文以皖北平原为评价研究区域,考虑中深层孔隙水地质环境的保障功能,开展了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的初步评价与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区域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主要包括浅层水越流补给量、弹性释水量以及侧向排泄量.经计算,皖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为11.429亿m3,为流域地下水安全开采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 摘要:根据观测资料显示,近50年来淮河流域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5℃;与气温升高相反,降水却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2020-2050年期间,中国地表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也呈增长趋势.从年代际变化看,淮河流域未来气候将趋于湿暖.本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过气温、降水量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的未来情势演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减缓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情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应加强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和影响分析、气候变化下的洪涝旱灾害等极端事件、流域的气候影响评价模型、应对气候变化的淮河流域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摘要:蚌埠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水系条件,但是,由于城市水系建设系统规划缺乏、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存在生态环境需水无保障、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面逐年缩减、对城市整体增值贡献度不高等突出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引河入城、拥河发展、环湖集聚、显山露水"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科学编制城市水系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市水系生态景观、亮化和水文化建设,做大、做好、做活水文章,已成为快速提升城市形象及品味、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 摘要:干旱是安徽省淮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征和干旱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气象干旱指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和连续无雨日数)、农业干旱指标(土壤相对湿度)和水文干旱指标(地下水埋深)建立了干旱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确定了各指标对应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不同干旱等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的划分标准.最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典型干旱年份的干旱状况进行评判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干旱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干旱状况,弥补了使用单一干旱指标进行评价的不足.
  • 摘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固镇县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较大,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4,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固镇县是安徽省首批两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之一,切实执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是保障固镇县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固镇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得出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及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现状用水水平,进而提出固镇县节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行业相应的节水潜力,同时在考虑固镇县发展要求的状态下,提出了相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以期促进固镇县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的和谐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固镇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关方法,对洪水资源利用进行了风险分析,找出了影响当地洪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以石梁河水库为例,进行了水库洪水资源安全利用风险分析,提出了连云港市洪水资源利用风险规避措施,为中国沿海地区洪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借鉴.本文对连云港市洪水资源利用进行了风险因素识别,并对水库大坝防洪风险、下游堤防防洪风险和不利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进行了风险估计,以石梁河水库为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洪水资源利用的风险规避措施。本研究可为解决连云港市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问题奠定科学技术基础,同时为沿海地区洪水资源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 摘要:沂沭泗流域下游地区是著名的洪水走廊,过境洪水资源利用是该地区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洪涝多发矛盾的战略举措.如何安全合理的利用过境洪水,既不增加防洪压力又能适量利用,是研究洪水资源利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沂沭泗流域下游地区过境洪水资源利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针对水库大坝安全风险和下泄流量超过安全泄量风险进行了风险估计,在此基础上,以过境洪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值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洪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风险损失,构建过境洪水资源利用风险决策模型,将风险决策模型计算得到的洪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值作为水库汛限水位调整的依据,最后以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为例进行研究,为中国沿海平原地区过境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借鉴.
  • 摘要:本研究以建成后的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个基于入库径流预报的水库中期优化调度模型;然后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入库径流预报的质量对年发量的影响.所开发的优化模型包括长期优化模型、中期优化模型和长中期优化模型之间的耦合环节.长中期优化模型均使用离散动态规划法作为优化算法.长期模型优化的时间跨度为1年,优化时段为1个月.中期模型优化的时间跨度等于中期入库径流预报的预见期(3~7天),优化时段为1天.长期优化模型所输出的月平均库水位被内插为日均库水位,然后将它设定为中期优化模型所使用的离散动态规划法的终止状态,以此实现长中期优化模型的耦合.应用此优化模型进行三峡水库调度模拟的结果显示,这种耦合机制的设计是成功的.长期优化的库水位轨迹能很好地指导中期优化调度,在长期优化的库水位轨迹被修改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 摘要:本文根据连云港市水资源不足、水质差的现状,从供用水平衡和经济发展等层面分析了发展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备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建立有利于海水淡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完善海水淡化科技支撑体系,实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培育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的海水淡化发展的对策.
  • 摘要:江苏里下河地区是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地势低洼易发生涝灾,长期以来按照"下泄、中滞、上抽"的原则进行治理.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众多,因沿湖经济发展,多年围占水面削弱了调蓄功能,退圩(围)还湖是重点恢复"中滞"功能的主要工程措施.大纵湖退圩(围)还湖规划以《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已批复的《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为依据,本着将大纵湖建设成为集行洪、蓄洪、水源供应、生态养殖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健康湖泊的总体目标,并通过里下河腹部水文水利模型计算对大纵湖进行总体布局和湖区利用总体划分,对生态养殖规模范围、湿地修复及旅游规划提出指导意见,规划中注重湖荡水系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系统利用的协调.本规划为里下河众多的湖泊湖荡保护开发提供了示范作用,也为建设生态市打下了基础.
  •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尤其是河北省东部滨海地区的沧州市.在大力推行节水技术的同时,专家和学者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和陆地上的咸水.本文通过对咸水淡化的可行性分析,认为在咸水淡化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加快咸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是解决沧州市淡水资源短缺和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加快咸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措施.
  • 摘要:在治理河道工程中,随着治理经验的积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Win dows7.0操作系统下,可将Visual Basic2010与AUTOCAD结合,二次开发编写河道工程设计软件.本软件不仅能够避免程序重复性的操作,同时能够充分发挥Windows7.0操作系统的优点,提高计算应用程序通用性及绘图的效率,并提供友好的人机对话窗口.实践中,通过采用大量的河道治理工程实例对软件进行检验和不断的完善,使河道工程设计软件更具通用性、实用性与高效性.
  • 摘要:单指标分配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区域用水相对公平和缺水率一致原则上的水量分配方法.但是针对缺水区域,在利用该方法计算时往往倾向于缺水率一致,而用水公平原则不起作用.本文在单指标分配模式的基础上,对其缺水率评价函数、目标设置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混合分配模式.利用淮河流域某支流水量分配为例,开展了水量分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分配模式综合考虑了人口、面积、GDP等水量分配关键指标,能够很好地平衡用水公平和缺水率之间的关系,对今后的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中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完成约5000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淮河流域有大量中小河流纳入国家治理范围.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其防洪除涝能力,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淮河流域各地政府以此为契机,希望设计单位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的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问题,以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
  • 摘要:淮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依附度较高,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本文从水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分析了淮河流域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目的、实现途径,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淮河流域水资源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化管理的角度探寻对策措施,提出了优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流域水资源节约利用制度体系,创新流域水资源节约利用措施,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流域节水意识,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度的建议.
  • 摘要:本文结合安徽省水资源取用水计量监测系统建设情况,从工作实践入手,对安徽省水资源取用水计量在线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简要阐述,对系统建设方案做了简要分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水资源监控设施建设,实时掌握来水、取水、用水和排水动态,保证第一手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细化,从而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手段和依据。安徽省水资源取用水监测系统主要实现对全省范围内规模以上重点用水户取水计量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并远程传输至省水利厅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是安徽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全省水资源实时在线监控的基础。监测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水资源费征收的合理性以及对重点取水户在线监控的效果。
  • 摘要:结合淮河流域的特点和省界水污染及管理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补偿模式,建立淮河流域省界水污染补偿机制,提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多主体共同承担环境责任、分担流域水污染补偿义务,构建流域水污染补偿网络的补偿模式的构想.提出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思路和原则,能够促进补偿资金的筹集使用更科学和更合理。当然,从流域水污染补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来看,还需要从组织机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以及资金使用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淮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水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水生态现状,从水利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淮河流域水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围绕《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提出的目标,从健全水生态保护框架、加强污染源治理、构建生态用水调度体系、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综合管理保障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淮河流域水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对推进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 摘要:河流作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在缓解和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对河道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河道治理不再仅仅是以防洪、排涝为主的水利工程,而是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方向转变的综合性工程,使得在新一轮的城市河道治理中,对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水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人水依存、和谐相处的绿色宜居城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针对目前城市河道治理中重工程措施、轻生态保护的现状及实际存在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河道治理的一些思路和针对性措施,突出了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作用,并结合工程实例——六安市凤凰河综合治理工程加以详述.并提出了防污治污是关键,没有好的水质,亲水效果难以展现,重视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一项工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想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后期管理不可忽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主管部门职责,避免多个部门因为事权及职责划分不清而出现不协调情况,保证有序发展的建议。
  • 摘要:作为人工河道,怀洪新河续建工程(安徽段)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土方开挖、填筑、堆弃等,使原地貌和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本文通过对怀洪新河续建工程(安徽段)典型河段的堆土区、滩地、护堤地等不同类型土地上的防护林杨树实施施肥与不施肥的对比措施后,进行杨树胸径、树高的年增长量的观测及方差分析,发现适量施肥对河道两岸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很明显;在护堤地进行低密度防护林的林粮间作,可大大提高林木生长量.同时,提出以防浪为主的杨树林宜采用3×3m的高密度栽植方式;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杨树林宜采用5×5m或4×6m的低密度栽植方式,以充分发挥人工河道杨树林的综合效益.
  •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危机频频发生,水安全令人堪忧,水环境质量状况每况愈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亟待加强.本文分析了连云港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基本构架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化解水危机,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对策措施.
  • 摘要:新建的庄里水库位于山东省南四湖湖东地区十字河流域,十字河汛期河道流量较大,非汛期流量较小,特枯年份有时甚至断流,河道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为合理确定庄里水库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采用Tennant法进行分析计算年生态需水量,通过兴利调节计算,最终确定了兴利库容的最佳方案.
  • 摘要:淮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总长417km,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淮干水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本文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了淮干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了科学验证.首次对淮河干流信阳段氨氮、化学需氧量衰减系数及富氧和耗氧系数四个项目开展现场试验及科学分析,为水资源保护规划中计算水体纳污能力、预测污染物浓度、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等提供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持.
  • 摘要:河流除具有就近供水、交通航运、泄洪滞涝等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加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淮河流域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治淮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抗灾能力仍然不强,以及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统筹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探索重构"人河"和谐关系,深入分析水资源合理配置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设计生态补偿的框架体系,提出河流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思路和对策.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加快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摘要:沂河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中的较大河流,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至江苏入海,两岸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除考虑布局、梯度、密度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水质安全.本文从开发类型、布局结构的角度,分析探讨沂河流域各开发区段水质安全对策.本文提出了沂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布局结构,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宜居城镇。从开发类型、布局结构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沂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各分段区域水质安全对策。以上探讨对合理开发流域旅游资源,保障水质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淮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与治淮相伴相生的水文化在淮河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而因治淮而产生的人物、事件、著作、水利遗存以及历史传说等成为淮河水文化的重要元素.目前,淮河水文化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未形成成熟的理念及创新与推广力度不够等.应通过进一步凸显治淮元素魅力以加强淮河水文化建设,如大力整理治淮文化资料,凝炼文化内涵,提升治淮工程与水环境的文化品味,繁荣与发展治淮文学艺术,增进治淮文化国内外交流,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巩固稳定的投入渠道等.
  • 摘要: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新形势下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有效预防腐败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当前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基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理论基础,简要梳理了水利行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践探索历程,分析了水利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要求,从突出重点领域、注重分类统筹、优化监督检查、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就深化水利行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 摘要:水利普查工作意义重大,内容丰富,任务繁重.水利普查包括8个专业的内容,通过地毯式普查,全面查清了相关的水利对象,掌握了水利家底.文章总结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过程中,领导重视、方案落实、上下协力、督导检查、汇总审核和成果弥贵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对今后水利普查工作的建议.本次水利普查涉及面广,普查对象多,填报和审核任务繁重。针对水利普查,国家出台了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技术规定,但是水利普查相对专业较强,县级普查机构一般难以按专业进行人员分工,且基层普查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难以准确领会普查表的填报说明。建议下次水利普查可适当减少普查对象数,细化、通俗化相关填表说明和技术规定,认真总结本次普查经验,减少不确定因素,进一步提高普查成果的质量。
  • 摘要:今年,国务院批复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治淮迎来了新的机遇.治淮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加强教育培训则是挖掘内部人才潜能的主要措施.本文对淮委近几年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落实中央和水利部有关要求,加强干部调训力度,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内容,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严格管理,强化教育培训的效果,加强效果评估,不断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 摘要:洪泽湖大堤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史、治水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现今作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的防洪工程,它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提高.本文通过整理、记述洪泽湖大堤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过程,反映了黄淮深重的水患史,歌颂了人们与洪水英勇斗争的壮举,揭示并展望了新时期所赋予洪泽湖大堤的文化、经济、资源等方面的价值和内涵.
  • 摘要:公共治理理论提倡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提出统治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化,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治理模式.当前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治理与开发面临着诸多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新情况、新挑战.淮委作为具有行政职能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推动流域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公共治理理论行政的视角,探索淮委参公管理人才发展途径,以期更好的履职尽责,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突出行政职能,充分发挥在流域内协调管理的职责,突出在流域内重点涉水管理职责,强化依法治水职责特别是水行政执法职责,在流域立法中主动作为的建议。
  •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中国名字起源于黄帝时代、中原之中、说"中"的地域以及"中国"从未作为正式国名缘由的四项推想,并从自然山川水文地理地貌、洪灾神话传说、民间流传成语,提出了洪水名字起源于洪河的三项推想.
  • 摘要: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连云港市水利事业坚持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连云港市水利发展步伐全面提速,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连云港市城镇化、工业化的高速推进,现有的水利体系尚不能满足长远发展需求,需要在更深层次上谋求更大的突破.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广泛研究,结合平时工作,进一步启发了工作思路,重新审视和思考了水利发展如何在连云港转型发展中才能有所作为,有效支撑连云港市发展大局.坚持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努力实现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加快提升科学治水、科学护水功能,以水利的转型升级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水利成果。
  • 摘要:利用鲁台子站1951-2010年共60a的年径流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及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径流的趋势性及周期性变化.结果显示:(1)蚌埠闸上区域年径流序列具有显著的时频分布特征;(2)鲁台子站的年径流量具有14a、25a的主要周期;(3)掌握波峰、波谷突变点,可以用来指导社会生产实践.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及流域水资源规划提供参考.
  • 摘要:沿淮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分蓄(泄)淮河干流洪水的任务,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区域内也居住着大量群众,给防洪调度和行蓄洪区顺利启用带来困难.为避免洪水造成大规模的群众转移,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还行洪通道给河流,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后,国家对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内房屋被淹的群众实施了灾后移民迁建,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本文在梳理2003、2007年灾后移民迁建和正在实施的居民迁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居民迁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居民迁建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政府重视是做好居民迁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制定政策,切实解决土地征用问题,加大宣传,做好典型示范引导,整合惠农资金,增加居民迁建投入的政策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