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487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28篇、会议论文147篇、专利文献11350篇;相关期刊1999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社会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3首届世界农村和农民论坛、第七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2011中国城市战略——城镇化建设国际研讨会等;中国农村的相关文献由4281位作者贡献,包括贺雪峰、本刊编辑部、李树茁等。

中国农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28 占比:29.14%

会议论文>

论文:147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11350 占比:69.95%

总计:16225篇

中国农村—发文趋势图

中国农村

-研究学者

  • 贺雪峰
  • 本刊编辑部
  • 李树茁
  • 张晓山
  • 党国英
  • 杨雪燕
  • 温铁军
  • 刘奇
  • 徐勇
  • 刘晓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树茁; 张丹
    • 摘要: 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是实现农村老年家庭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安徽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的调查数据,考察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分析传统家庭保障、社会网络保障和社区保障环境对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较低,分为生存型风险感知和情感型风险感知两个子维度,老年人对于生存型风险的感知水平高于情感型风险;在传统家庭保障因素中,子代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均能有效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会网络保障因素中,亲戚支持网络能显著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区保障环境因素中,国家级贫困村和有村级正式养老机构会显著提高养老风险感知,而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
    • 冯川
    • 摘要: 底层架构是系统的基因,表征着系统的独特性,并为系统中主体的行动设定边界和条件,成为主体展开行动的结构情境。“党领”的底层架构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权力特征,它让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也使得让中国共产党来加强领导或直接负责相关职能会比多党竞争或单纯的行政制度安排更有利和有力。具有区域差异的“基层”底层架构反映出不同的治理需求,使中国农村基层不同区域类型的党建路径因聚焦于不同的党建创新着力方位而各具特色。基于党领基层底层架构的党建创新着力方位和基层治理主要需求,共同塑造了基层不同治理层级和治理场域中各有侧重的党建路径。只有充分突显党领底层架构的优势、有效回应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的党建路径,才能真正发挥对社会的引领作用。
    • 刘耀辉; 杨新月; 李嘉禾; 程昊; 周洁; 范熙伟; 张昊宇; 李晓丽; 齐文华; 李志强; 聂高众; 徐南; 付博; 姚国标; 于明洋; 孟飞; 靳奉祥
    • 摘要: 农村建筑物是观察农村土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料。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及时、准确提取农村建筑物,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和运算能力的迅速发展,深度学习以其自动学习特征、适用性强等优点,已在建筑物自动提取等领域取得较好效果。深度学习通常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目前,深度学习提取建筑物常用的数据集以国际上开源建筑物数据集为主,包括Massachusetts、INRIA、WHU等。这些数据集大多基于国外建筑物,缺乏开源、高精度、覆盖范围广、贴切我国农村地区建筑主体结构的建筑物样本数据。为此,本研究基于2017-2020年在陕西渭南、江苏淮安、四川康定、广东汕尾、广东惠州、新疆阿图什、吉林松原等多个中国农村地区采集的无人机航拍图像,制作并开放共享本数据集。本数据集空间分辨率高,基本涵盖我国农村地区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类型,可应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建筑物提取,并可进一步结合具体研究目标进行空间分析和研究,对于国土部门统筹城乡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邵瑞
    • 摘要: 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过程是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不断融合发展的历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利用《中国农村》这一学术期刊为话语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现代科学方法分析中国农村问题,融合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充分行使学术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批判权和论证权,采用“借力打力”“批判团结”等话语传播技巧,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村革命学术话语权,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培养革命学术话语队伍、建设学术期刊话语平台等学术话语权斗争经验,对当下我国话语权建构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田瑞苗; 成羿
    • 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处理好农村的发展问题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20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党、政府以及个人针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了多种尝试,力图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深入分析20世纪中国农村的乡村建设、土改、农业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工业化、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发展模式,总结实践经验,从而为当今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郎友兴; 宋天楚
    • 摘要: 国家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重大议题,但是,对于国家化的认识却分歧不少,同时缺少一个分析国家化的具体框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具有四重维度(央地关系、政权建设、生产组织和分配方式、产权所有)的分析国家化框架,据此可梳理与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去国家化与再国家化的进程。中国农村国家化有三个重要的变量:一是政治因素,革命者以现代化方式变革与改造了乡村社会;二是发展主义,发展主义不挑战相反加强了国家化的权威,而前者又为后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三是国家角色的再定位,即国家的角色在农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越来越显示出道义的担当。
    • 周选和; 焦长权
    • 摘要: 日本学界的满铁调查及其相关研究对中国农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共同体”理论是这一学术传统的核心线索。它发源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传入日本后与“近代主义”思潮相结合,在大塚久雄的影响下成为学界主流。在经验研究领域,日本学界发生了“村落共同体”与“水利共同体”两场论战,前者对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存在激烈争论,后者对中国农村水利组织的性质展开了讨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学界“共同体”理论发生了社会学化的转向,人们对其有了再认识。
    • 王晶
    • 摘要: 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迅速普及,给农村地区的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农村新闻传播在现代创新理念传播、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基本内涵,探究农村新闻传播在组织层面的“扶贫功能”“指导功能”“疏导功能”“传播功能”以及社会层面的“政治推动”“经济促进”“文化转型”“舆论调控”等基本功能。以期通过对农村新闻传播功能的系统阐述,提高我国农村新闻传播功能的挖掘与利用质量。
    • 邓燕
    • 摘要: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共的剥削话语在政治理论和实践层面试图界定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推动农村社会关系的变革。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和制度,成为社会批判的对象。剥削话语以阶级分析为核心,将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简化为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对立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各阶段的农村土改中,中共剥削话语的作用并非仅仅明确或打倒斗争对象,而是在查找剥削者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基于阶级意识的新的革命同盟关系和与之相协同的乡村革命伦理价值体系。
    • 刘亮; 卢泉
    • 摘要: 【目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研究问题,通过厘清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现状,辨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热点,找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方法/过程】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的1052篇北大核心、CSSCI、CSCD论文作为研究数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8.R2/3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进行分析,并从期刊发表数量、作者与研究结构、关键词聚类等角度总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现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领域成果颇为丰富,但作者、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且为分散,研究主要侧重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化等主题。因此,未来研究要加强团队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研究主题;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共寻破解之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