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长制

河长制

河长制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经济计划与管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7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134723篇;相关期刊642种,包括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2018(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论坛、2018辽宁省水利学会学术年会等;河长制的相关文献由334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权、刘小勇、王伟等。

河长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7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34723 占比:98.32%

总计:137031篇

河长制—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耘通; 樊雪
    • 摘要: 河长制作为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涉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效果.政策跟踪审计能够鉴证、评价河长制政策的具体实施状况,但审计机关需要按照协同治理的要求,与其他部门职责分工、相互合作.目前,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缺少协同制度保障、信息传递共享不足、结果利用程度不够、队伍培养机制欠缺等短板,亟需从搭建协同制度体系、共享信息技术、推动结果利用、培养人才队伍等层面予以完善,以期提升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协同治理效率,进而提高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
    • 张钰佳
    • 摘要: 都江堰灌区管理单位水行政执法工作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与地方河长、河长制办公室及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监督机制,探索出了水行政执法工作与河长制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径。持续深化水利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水利执法效能,确保了灌区水体不受破坏、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了灌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 王海兵; 周垚
    • 摘要: 改革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是先决条件。河长制在各地试点中显示出其改进河流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并形成向全国推广的趋势。通过对环境绩效审计和河长制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河长制法律法规、审计方法、信息技术、评价指标、审计报告、人力资源六个维度,分析我国河长制水资源管理绩效审计现状与问题,探索构建河长制水资源管理绩效审计体系,旨在加强审计部门对“河长”以及河长办工作的监督与评价,推动河长制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完善生态环境监督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郭志阳
    • 摘要: 开展示范河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全面转向“有实”,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湖作为淮北市示范河湖建设试点,力争通过实施系统整治和综合治理,将南湖建设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目标,打造成为淮北市旅游新亮点,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为全国河湖管理及河湖长制工作提供示范。
    • 杨明一; 秦海波; 乔海娟; 康文健; 张丛林
    • 摘要: 当前,河长制已成为我国进行河湖管护的综合协调平台,但其面临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我国河湖管护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世界主要国家的跨部门、跨利益相关方河湖管理协调政策主要是流域综合管理。河长制与流域综合管理都是针对所面临的河湖管理问题,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的跨区域、跨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政策,这都是符合所在国家实际情况的。基于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原理,本文构建了以"政策目标—政策执行者—政策工具"为导向的三维河湖管护协调政策比较框架。通过此框架,分析了河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河长制与流域综合管理的主要差异。针对河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比较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包括:科学设定政策目标,推进多元共治的河湖管护模式,创新运用市场化和信息化政策工具。
    • 刘芳; 朱玉春
    • 摘要: 基于江苏、湖北两省69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度对生态政策获得感、社会政策获得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度对生态获得感、社会获得感均有显著提升,其中部分通过政府信任对生态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产生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用的29.89%和18.97%。(2)正式制度在政府信任对社会获得感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非正式制度在政府信任对生态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的影响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研究提出农村环境治理应加强农户对政府的信任建设,需要制度为农户参与赋权赋能,激活农户参与的内生动力,更要借助非正式制度达成村集体治理共识,强化农民与政府关系网络,提升农户政策获得感。
    • 韩文琴
    • 摘要: 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通过落实河长制,明确主体责任,整合各方力量,着力促进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行政执法等工作。应加大水环境问题的排查和整治力度,健全完善河道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本文在介绍了武山县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落实河道长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落实河长制有效运行的对策。
    • 徐娟; 马佳骏; 邵帅; 黎娇龙
    • 摘要: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理本身对水污染治理及对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进而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七大流域覆盖的干流县域数据,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点的水质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域治理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原因在于中上游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被动等待,而下游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主动治理,导致下游监管较强、中上游监管较弱而出现污染产业“逆流而上”的现象。同时,河长制能产生水污染治理改善的效果,但尚未解决跨区域协同治理困境,这也正是目前实施的河长制政策的主要局限,亟需后续推行过程中的进一步完善。文章揭示了河长制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碎片化导致的协同治理困境问题,并为此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治理,为政府进一步建立跨区域的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 王燕妮; 朱程亮; 余娇娇; 侯坦; 王凯; 张良
    • 摘要: 宿迁横跨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京杭大运河、淮河、古黄河等16条区域性以上河流、39座小型水库、2045条县乡河道、5655条村级河道,水域面积2367km^(2),占到市域面积约四分之一,水情就是市情。2017年,宿迁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度,对全市水系全覆盖责任管理。在此基础上,宿迁创新工作举措,针对河长制不能有效覆盖的小河、小塘、小沟、小渠、小库等“五小水体”,全面启动乡贤护水活动,充分发挥乡贤桥梁纽带的作用,乡贤作用将作为对“河长制”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打通护水治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对全市水环境保护的完备网络。
    • 李君
    • 摘要: 枣庄市薛城区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河湖管理保护力度明显增强,本文通过总结薛城区美丽示范河湖建设成效,就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保障,筑牢生态屏障,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和经验做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