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8-12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水利部河海大学

会议文集:“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农业是用水大户,灌溉涉及数亿农户的权益,把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是建立健全国家水权制度、加强水资源资产管理的重大课题与重点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要求,逐步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但是,有关各方对灌溉用水权该不该、能不能确权到户,管理能不能到位等问题的认识还不统一,相关政策对灌溉到户规定的要求属原则性定位,而实践中只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确权到户.全国水权试点湖北省宜都市在全市122个村中选择鸡头山、黄莲头村开展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工作,全国80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中40个县将试点区用水权分配到户,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已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797个县中43个县把用水权确权到户.本文在总结提炼各地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水权制度建设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工作有所借鉴.
  •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距今2000年历史的都江堰工程是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内涵和要求,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 摘要:流域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重要载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流域综合治理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面临需求缺口大、管理效率亟待提高等多重压力,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单纯依赖政府投资难以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近年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流域综合治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持续增强,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流域综合治理中资金不足和管理低效问题.然而,社会资本在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总结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 摘要:全面总结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成效,科学分析抚仙湖水质现状及趋势,深入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编制科学全面的“十三五”抚仙湖保护治理规划。同时,针对当前抚仙湖基础研究不够和规划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抓好高原深水贫营养湖泊及其污染特征研究、抚仙湖健康评估、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建立高原深水湖泊研究中心和监测物联网等项目实施,并充分利用现有规划成果,调整完善保护发展规划,严格规划控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 摘要:水资源资产管理是指把水资源作为一种资产,从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的全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促进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资料构成的资产来管理。开展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水资源的核算制度、交易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等,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探讨遥感技术在塔河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提高流域水量调度日常业务管理水平,为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治理效果科学评估提供依据。
  • 摘要:本文以陆军工程兵团管理的萨凡纳河为例,介绍位于美国东南部地区主要受水库大坝调节的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实践过程,期望对我国当前开展的生态流量研究与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 摘要:河流生态流量是表达江河湖泊生态需水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维系江河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生态需水是伴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产生的一个关于江河湖泊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概念.经济社会用水大量挤占河流天然径流量,而众多的江河拦蓄工程则改变了河流的天然径流过程.因此,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水的同时,保障维系江河湖泊健康可持续所需的生态流量,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摘要:近年来,随着江宁城区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境内主要河流水质生态状况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和河长制的推行,河流水质在这几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个别时段河流水质状况依旧不容乐观.目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河流水生态监测和安全评估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在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导则中,涉及的水生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的内容远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需求,相关指标应用并未广泛普及,尚未建立常规性的动态监测体系.因此,开展河流水生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研究有助于摸清江宁区的河流水生态系统安全现状,为生态系统保护与科学恢复提供基础支撑.本研究以江宁区牛首山河为例,对河流水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期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
  • 摘要:水库是人类主动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重要措施,担负着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任务.目前世界上已修建的坝高15m以上的大坝已超过5万座.中国是修建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拥有2.5万多座坝高15m以上的大坝,已建、在建水库近10万座,总库容9323亿m3,在河流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水库调度集中于供水、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近年来,在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水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中下游控制性骨干工程,在近20年的运行中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科学地认识小浪底水利枢纽在流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良性维持中发挥的作用,是优化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方式、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提供借鉴的基础.
  •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十八大在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和国家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 摘要: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充足的水源供给、优美宜人的水生态环境是城市健康的重要因子.201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开创了我国河湖水环境治理保护新模式,对我国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河长制”明确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水环境治理保护的主要任务,要求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并要求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河长制”的实施,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同时对环境保护的职能问题做出了新的、深入的科学审视.
  •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涵盖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管理、支撑保障能力等内容,其指导思想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水利部关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胆探索开展节水转让项目试点,在黄河干流河套灌区迈出推进绿色水利工程建设的坚实步伐,积累了重要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河流的岸线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沿河的利用活动也日益增多.长期以来,由于河流岸线范围不明,功能界定不清,管理缺乏依据,部分河湖岸线开发无序和过度开发,对河道行(蓄)洪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地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也给行政许可和审批带来一定的难度.
  • 摘要: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它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民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珍贵资源.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全面推进河长制是落实绿化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水面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对区域水资源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吞吐型湖泊,鄱阳湖冬夏水位悬殊,调洪能力巨大,“丰水一片,枯水一线”.以永修县吴城镇与都昌县城之间吉山、松门山等沙岛为界,湖区可分为上、下(南、北)两部分.松门山一线以北是鄱阳湖的入江水道,基本是河流形态.以南是鄱阳湖的主体部分,包括赣、抚、信、饶、修“五水”的主河道和主河道之间的洲滩.洲滩如簸箕状深入湖滨陆地,丰水时期被水淹没,连成茫茫一片;枯水期次第出露,最枯时,只保留有“五水”主河道和洲滩低洼处积水的碟形湖.本文从都阳湖的形成历史和地质过程角度,论证了湖控工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并提出了松门山控制工程方案,以作为都阳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一家之言。
  • 摘要: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其景观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关于加快黄河治理开发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和《黄河极其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为加快黄河下游治理步伐,确保黄河安澜提供了有力保障.2000年,国务院以国发[2000]31号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指出,绿色通道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这又为黄河防洪工程景观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治黄新理念,围绕三条黄河建设,充分利用黄河资源,发挥区位优势,以堤防、大坝等工程设施为依托,积极开发兴建具有黄河特色的水利风景区,先后经水利部挂牌批准设立一批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今后水利工程管理中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如何改善其工程面貌和生态环境,实现防洪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旅游功能三方面的协调与完善,成为黄河治理开发中的新课题。
  • 摘要:黄河的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发展好黄河生态水利建设是诊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好的方式,它承载了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立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对河湖生态系统造成的水生态系统功能损害不断增加,水生态健康不断恶化,由此提出了河湖生态流量的概念.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接纳的是2007年《布里斯班宣言》中所作出的解释:能够维持河道及河口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维持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流量、过程和质量.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生态流量被确定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上关于生态流量研究和实践.我国河湖生态问题严峻,受长期累积的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损害问题较为严重,生态流量保障不足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确定和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健康已迫在眉睫.然而,不同地区的河湖地理地貌特点、不同类型的河湖不同时期生态系统问题和保护需求等差异显著,河湖生态流量的确定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河流水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尤其是在资源性缺水严重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体富营养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水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针对黄河流域突出的水生态问题,开展相关的水生态现状调查,确定黄河水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目标,制定水生态保护措施体系,对指导流域内水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其依托的仙海湖又称为沉抗水库.沉抗水库是一个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旅游观光、林果开发、水产养殖等功能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也是武都引水工程(川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工程,曾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中的大型囤蓄水库.目前,仙海水利风景区总面积75km2,辖15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2.3万人;仙海湖作为整个景区的核心区,面积为13.8km2,其中水面面积为7km2,库容为1.04亿m3.“十三五”期间,仙海区加快推进多个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积极做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仙海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绵阳市城乡统筹建设模范区。
  •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流域、河流廊道、河段、节点等不同层面上,综合运用工程与非工程等不同类型措施,把生态工程理念贯穿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体系。在流域层面上,应充分论证、合理确定流域水资源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划定水生态红线,开展河湖水系生态连通、生态灌区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河流廊道层面上,开展河湖生态修复规划、水库和闸坝群生态调度等;在河段层面上,进行河流生态修复设计实施;在节点层面上,进行绿色水电建设、过鱼设施建设等工作。
  • 摘要:生态水利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和良性发展为前提,又可以兼顾开发水利、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正常活动的一种水利建设的途径和方式.传统的水利工程通过建设水工建筑物来对水流进行控制,以满足人类对供水、供电和航运等的需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水体脱离之前所在的生态系统,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直至形成新的生态平衡.1999年,刘昌明院士提出在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研究中,应该把生态水利同环境水利结合在一起,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提出生态水利的重要性.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文献体系和计量特征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文献的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从而快速了解掌握该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的一门学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生态水利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宏观把握生态水利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了解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和热点具有重要作用,对下一步指导开展生态水利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以下简称“生态流量”)是保护河湖生物多样性、维持河湖生态健康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具体体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布置了科学确定生态流量、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的战略任务,《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等也都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措施.为支撑生态流量管理相关工作,本文结合近期实地调研掌握的相关资料,梳理总结我国生态流量管理的现状与成效,归纳总结了生态流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生态流量管理的初步对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决胜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都离不开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之源——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补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民生短板,南水北调工程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大有可为.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应用新思想、肩负新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踏上守护决胜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绿水青山的新征程,建设生态水利,推进绿色发展.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改变了我国南北的水资源配置,而且对中部地区内部资源开发与利用产生了直接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优化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原地区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水资源作为环境要素、生产和生活要素,给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等现代农业和培育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全国农业化示范区带来一系列重大深远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必将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总干渠和配套工程正式通水以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中目标,按照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总布局,确保一渠清水北送,全面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努力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 摘要:新生代以来,两湖平原一直处于沉降之中,形成巨大的沉积盆地.第四纪中期,长江切穿三峡,现代长江水系贯通,在三峡以东形成了以宜昌为顶点的三角洲淤积,并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新时代晚期以来,淤积速度加快,长期存在的云梦泽逐渐被江汉平原替代,长江中游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三峡工程建成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河湖关系与生态环境进一步剧变,从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地质角度对荆江淤积和洞庭湖形成的关系和其中的人类作用进行分析,发现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和生态系统平衡并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三分天然,七分人为”,一直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在评价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时,必须坚持系统性,避免片面、静止的观点,必须考虑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和洞庭湖区的环境背景值并不是纯天然的,因此有必要对维持这种现状不发生任何改变进行动态分析。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这项世纪工程将重新构建我国水资源配置新格局,在提高供水保障率、生态修复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有效缓解了京津冀豫地区的水资源危机,极大改善了受水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沿线城市的供水保障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水平。南水北调不单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经济工程和社会工程,更是一项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民生民心工程。
  • 摘要:近年来,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河长制的建立推行表明了国家对流域治理逐渐重视,“修复生态环境,呵护绿水青山”成为近几年的主题.水库调度在满足防洪兴利功能的同时,逐步开始考虑河流生态方面的需求,以期降低水库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调度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工程措施,主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调整和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将生态需求的水库调度方式与水库常规调度相结合,在尽可能减小对水库防洪、兴利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减缓和补偿水库运行造成的生态影响.所以,针对洛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考虑梯级水库电站的功能和调蓄能力,分析兼顾不同生态保护目标需求的调度方式对灌溉、供水、发电等用水的影响,提出兼顾生态保护目标的梯级水库电站联合调度方案,为洛河中下游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以实现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 摘要: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就是能源和生态问题.虽然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我国在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传统的水利工程过分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忽视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由于在我国传统的水利工程理论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而是片面地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至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这对一项传统的灌溉工程来说也不例外,要把一项传统的灌溉工程又好又快地转变为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快灌区生态水利管理工程体系建设,以体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高效运行”的生态水利发展之路.
  • 摘要:河湖水系是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的基本要素.保障河流生态流量是维系河湖生态系统健康、保障水生态安全和建设水生态文明一项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河流众多,水系类型多样,水资源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受季风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绝大多数河流地表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显著,而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河流各具特色,生态保护目标、生态需水类型、生态用水分配、生态流量保障制度等也不同.今后,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河流,开展生态流量保障问题的细化研究.
  • 摘要:本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水样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确定区内深层地下水的可更新性及其易污性,以期为淮北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尤其是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管理、水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 摘要:2018年6月,水利部部长专题办公会提出把河湖生态流量作为专项工作开展深人研究,旨在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完成生态流量的确定与管理,这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本文对国内外生态流量实践、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国内外实践管理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生态流量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了对我国生态流量管理的启示,旨在为我国生态流量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撑。
  • 摘要:通过建立开都河中下游耆盆地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进行了精细模拟与评价,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量为71200万m'/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6200万m3/a。研究区2013年开采量为38120万m3/a,接近于地下水可开采量,在开都河下游的水源集中地与农灌集中区已经出现地下水位低于可开采量情景下的地下水位,进一步加大开采地下水,势必造成超采区面积扩大,进一步袭夺开都河河水,加剧开都河入湖水量减小的趋势,造成博斯腾湖水位继续下降。
  • 摘要:地表水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水文、地形、水质、生物和连通性五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其中水文是主动的、起决定性作用.在河道中流动的水和岩土发生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床地貌.水流与河床构成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是生物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本文在阐述水生态系统特性和我国水生态系统问题的基础上,从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总体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原则和确定方法,水生态系条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认识。
  • 摘要:“水流”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为《宪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然资源,但几十年来其内涵与外延几乎没有被深入研究.基于目前国家对水流产权确权研究的背景下,“水流”一词被激活.然而,对于“水流”的概念,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释》(以下简称《宪法通释》)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水流方案》)中的同一句“水流是指江河等的统称”外,暂无其他解释或说明.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水流是指江河等的统称”是指水流的外延(即具有水流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对于水流的内涵(即水流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缺乏定义,且至今还没有关于水流内涵的研究、分析或论述.然而,水流的内涵是必须明确的内容,因为形式逻辑告诉,只有水流的内涵与外延都明确,水流的概念才能明确,才能对水流有正确的思维和判断,才能做好水流产权确权等涉及水流概念的工作.因此,对于水流内涵与外延的探讨非常必要,且具备创新性.
  • 摘要:景观水体污染区别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传统污染,由于生态功能、污染方式和景观美化等要求,较难使用针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传统集中处理技术来进行治理。于是,针对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技术研究已取得明显成果,成为修复和治理景观水体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几种水体治理修复技术的研究概况,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城市人居环境内的河湖等水体污染提供参考。
  • 摘要:现代人对城市河湖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集休闲、娱乐、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改善河湖生态景观,发挥河湖的生态效益,必须改变以水利工程建设和形式简单的景观绿化为主要目的治理方式,应运用景观设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深入探索河湖生态景观的内涵、设计思想与内容,保护和恢复河湖生态系统。水利工作者更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新时期城市河湖建设的理论,为建立和谐的现代人水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自2003年12月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成为山东黄河段第一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来,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十五年,虽然在优化环境、水资源保护、水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几年的发展颇为缓慢,进入了瓶颈期。如何突破资金、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轨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本文几条不太成熟的建议能有抛砖引玉之效果。
  • 摘要:生物-生态修复是治理污染水体和提高水质的有效途径,尽管一些细节尚处于研究摸索阶段,但无疑是今后治理东平湖营养化水体的重要方向。鉴于东平湖在国家南水北调、山东西水东送以及当地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当地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深人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加大东平湖周边环境治理和生物生态学知识的宣传力度,统一领导,综合施策,把东平湖建设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走廊的重要节点工程和水质清冽、菱芡丛丛、鹅鸟声声、风光旖旎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著名水利风景区,为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越来越不相适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发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会给人类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所以开始不断重视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探索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 摘要:黄河流域滨州段位于黄河中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从邹平县西北部的苗家入境,东至博兴县老盖家村附近入东营市.所辖河道长94km,两岸堤防144km,险工16处694段坝,控导工程16处284段坝;引黄涵闸14座,近三年年均引水18.52亿m3(含胶东引水)、年均引沙175万t.黄河滩区总面积104km2.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水是支撑滨州地区工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水资源,这一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缓慢,通过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对改善本地区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平衡条件,加快鲁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充分发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的灌溉、防洪、生态、旅游等综合效能,使水资源长期永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 摘要:刁口河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一条黄河故道流路,自1964年黄河行水12年5个月后改道清水沟流路,从此刁口河作为黄河备用流路至今也有46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农业相关项目设施的建设,侵占妨碍刁口河至黄河古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刁口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而保护性开发工作是维持刁口河健康生命有效办法.
  • 摘要:维护河湖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应当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保护与治理修复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采取修复措施;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深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出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呼吁全社会保护河流湖泊,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水环境,齐心协力解决水问题,共同创建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 摘要: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但是城市给水系统的供需矛盾也相应增加,城市的水量也开始显得紧缺起来。因而我国要将水资源作为一种资产来管理,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和其经济价值,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加强人们节水防污的思想意识。水资源资产管理是全新的尝试,更是一次重大突破,其将水资源视作了资产,从单一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和实物量管理相统一的管理,让水资源资产走人了市场之中,实现市场交易,以此来实现水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当然要想彻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配套制度和管理方法,需要在各个管理阶段明确管理对象和主体,以此来防止水资源资产流失、实现水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的水市场更是在不断地完善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统一,随着我国水资源资产管理的深化进行,必将有更为科学规范的买卖行为,并且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当然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生态价值核算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证实,不过这些方式必然能够使得我国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 摘要:当前河道整治中人们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化,忽略了河流湖泊与相邻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改造过的河道断面迎水坡面采用硬质材料,使得植物难以生长,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方式需要革新,在传统治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生态学理论,建立和发展新的生态河道整治技术,将是我们今后的前进的目标。
  • 摘要:生态水利是对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的支撑,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才能实现.生态水利的终极目标是建成自动化生态水利.生态水利是抵御洪涝灾害、提供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和确保农作物丰收的关键,因此被称为农业丰收的“保护神”.
  •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工程建设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落实生态环保理念,落实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理念,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但目前一些施工单位不注重该项活动,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提升,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 摘要:我国河湖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制度实践具体针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水量和水质的控制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现阶段,我国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形势较为严峻。开展河湖生态修复、物种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地表水利用、拦沙保土、水域景观维护、地下水保护等多种水生态功能恢复成为必要,需要结合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过程中的相关利益方关系,开展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相关损失补偿的系统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实现重要水源地保护、水域景观维护、水生生物保护、河流生境形态维护、湿地保护、生态需水保障,以及水源保护,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促使在河湖的治理规划上更倾向于科学化、智能化.在防洪工程方面的建设,例如黄河大堤、三峡大坝等水利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我国河流的防洪能力,但是传统的治理模式主要以“防洪兴利”为主,忽视了河流生态的整体性,从而使河湖丧失了生命活力,造成水生态污染,水生物种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的恶化等.目前,人们的治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建设人水流域和谐的环境,还是因河施策,因湖施策的提出,无不彰显着我国新时期的治河理念.结合我国对生态治河的探索和实践,本文着重分析了河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河流治理现状及河湖生态修复规划的措施,并以黄河为例,探索了黄河的保护与修复.
  • 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河湖水系是洪水的通道、水资源的载体、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域、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及经济发展布局中发挥主骨架的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河湖空间保护及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湖生态系统出现了河道断流、生境阻隔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诸多问题,保护与修复的形势异常严峻.
  •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调节水流量丰枯、抵御洪涝灾害、改善干早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工程建设中的开山毁林、拦河筑坝、蓄混排清,也给局部带来一些不利的环境影响,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陆域水循环过程、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比如工程蓄水可能产生滑坡塌岸,诱发水库地震,并可能对自然景观和文物、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部分水库建设淹没损失较大,占地移民问题复杂,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农业节水工程建成运行后,减少了沿程和田间的渗漏,可能对输水渠沿途的植物生长和地下水的补给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灌区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会给灌区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灌区退水的减少,可能对灌区盐分平衡带来一定的影响;灌区扩建和取水可能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循环状况的改变,产生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并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小浪底工程为例,全面介绍浪底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行管理阶段的生态观念及为打造生态水利工程所做出的努力。
  • 摘要: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人口居住转移和产业结构改变为代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化是必然趋势,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营造工业环境中的水生态文明,涉及范围大,影响深远,是目前十分普遍和复杂的问题.小流域生态建设系统既有开放性,又有独立性,利用量化的动态数学方法研究其规划方案,对当前生产有现实指导价值.人工神经网络仿生智能技术利用非线性函数和计算机智能训练,在水利工程上多有应用,多目标计算效果好,但在小流域水生态目标规划方面,其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 摘要:跨区域调水,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转移,往往需要调出地区在生态环境或经济上作出一定牺牲,或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水资源的保护或再生.在计划经济时代,上一级政府为了国家或区域整体利益,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水资源平调,若调出地区缺水严重,其水量调出损失更大,这就需要调出调入地区之间进行生态合作与补偿.如今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讲究法制、公平、水权,对于历史遗留并继续发生的水资源无偿占用问题,应利用法制和市场经济手段予以解决.针对跨区域调水生态补偿,国外多采用流域综合管理、水权交易、经济补偿等形式.国内多通过政府主导的项目合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等补偿形式.
  •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属于高寒地区,冰封期长达6个月,其境内河流水质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如何准确评估河流水质季节性变化规律对于全面实施河长制、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综合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既能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的整体状况,更能合理评价河流综合水质类别.本文结合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黑龙江省的呼兰河水质季节性时空变化进行评估,并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探讨其水质变化的成因.
  • 摘要:一、基本概况连云港水系基本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区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从市内人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称.根据连云港城市发展、布局特点和水系的实际情况,《连云港市城市防洪规划(2008-2030)》对城市内部排涝采取分片治理的措施,将市区分为8个排涝分片:大浦河排水片、排淡河排水片、临港产业区及连云新城区排水片、烧香河排水片、徐圩新区排水片、沿海港区片、锦屏山以南片和蔷薇河以西片.对各个排水分片进行分片治理,根据片区排水情况采取拓浚河道、增加调蓄水面、疏通排水通道、增设控制建筑物和抽排泵站等工程措施,提高排涝能力.
  • 摘要:赣榆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处于黄海之滨.东临黄海,西与山东临沭县毗邻,南与连云港市区相望,北与山东省日照市接壤.赣榆区国土总面积1427.27km2,水域面积108.12km2,是典型的海滨城市.水是赣榆区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载体.城区因水而兴、因水而美.2018年,全区总人口11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9亿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水利部的意见精神,赣榆区积极规划和实践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为推进和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生态文明道路积累经验,供相关建设参考。
  • 摘要:多年来,石梁河水库有效地支撑了连云港市的发展大局,并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为连云港市的发展提供了一道坚强的防洪屏障。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水库的发展空间和方式有了更深拓展,相信通过努力,石梁河水库必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 摘要:2011年,是中央政策对水利给予大力支持的一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实施建设的重要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党和国家将水利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江苏省委省政府、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全面了解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水利灌溉工作情况,灌云县组成调研组,多次深入到龙直、南岗走村入户,对西部岗岭地区的灌溉用水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
  • 摘要:生态水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有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科学,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才能实现.生态水利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自动化生态水利.未来的生态水利具备如下特征:流域的中上游由“绿色水库”“绿树水库”、水库和湖泊组成的调蓄系统,可有效地调节水资源;流域内实施生态农业,农作物一般只使用无害农药,不施用有害农药、化肥和激素;洪涝区种植的春夏作物可耐半个月的水淹而照样有良好的收成;干旱区的作物即使一个月不下雨也不怕干旱.城镇实现生态化,工业和生活废水90%以上循环利用,达到微量排污.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能比较合理地分配资源;沿海地区通过海水淡化而获取廉价的水资源,部分地区应用生物工程措施种植盐生植物,直接利用海水灌溉.水位能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利用,如潮汐电站、海浪电站为沿海提供充足的环保能源.水资源管理实行自动化测报,流域水利管理中心可显示各时空的资源量和质,并按生态经济规律自动调控水资源,真正实现绿色、健康、有机发展.
  • 摘要:河流是地球进行营养循环、碳循环、泥沙循环的重要载体,是地表水循环的主要路径.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往往引起区域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 摘要: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提出,以及社会大众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态安全意识,要求水利相关部门在规划治理河道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水利工程本身的设计要求,还要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不损害自然的生态系统。南六塘河治理工程(灌南县境内)完工后将极大提高区域防洪、排涝、灌溉和航运能力,改善地区周围环境。同时,结合堤岸绿色廊道建设,将在城区段打造一片Skm长的生态休闲空间,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 摘要:灌云县所在区域属于淮北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众多,水系发达。地方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地方水土流失逐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区域为主体工程区、施工区和弃土区。故在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施工区域,选择与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进行定点、定位观测。
  •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多数城市都是傍水而建,水对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业时期,河流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水源、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工业时期,河流又成为工业发展的动力源和运输通道,虽然这一时期人类的活动已经对河流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直到信息时代的今天,河道的生态、休闲与景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与河流的关系从近水到远水再到亲水.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的良好发展与完整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工业发展的不断增速加大了城市污水的排出量,城市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无法复核如此高速的运转,并且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因此而日益退化.城市居民面临着严峻的水安全问题和栖息地退化威胁,同时城市河道为城市居民带来的相关利益也受到了影响.本文以杭州市拱墅区某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案为例,探讨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与治理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类似的区域水体环境修复项目提供参考,同时为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 摘要:水生态文明建设依赖于健康的流域,没有安全的水生态系统,水生态文明就会失去载体。水利工程调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在生态调度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需加大科技投入与研究,不断完善现有调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生态调度在改善水体环境及水生态系统方面的功能,从而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结合新时期“生态水利”建设要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水利工作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将其融入水利工作的每一环节和阶段,运用新方法,采取新举措,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维系良好生态环境。
  • 摘要:河湖管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利用,以及水工程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各级政府要持续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资金保障,加大教育宣传,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 摘要:疏勒河流域在灌区发展中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完成总投资12.3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归束河道82.9km,改造骨干渠道388.7km,建筑物1116座,完成田间节水改造面积100.2万亩.开展水权试点,确定灌区农业用水确权面积117.4万亩.节水工程建设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并举,灌区用水总量从8.32亿m3减至5.02亿m3.自2013年以来,持续向双塔灌区下游输送生态用水23.4亿m3,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成功上榜首届寻找10条“最美家乡河”榜单.甘肃省疏勒河管理局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绘就绿色疏勒河的“生态画卷”,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宝贵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水土保持科技为先导,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一项惠民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战略部署,为在新时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抓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是各级水利和渔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笔者结合近年来枣庄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就如何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 摘要:山亭区沂蒙山革命老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翼云山项目区位于该区东北部,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降水量875mm.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109.88km2,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689t/ (km2·a).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等,植被主要有以松、柏、刺槐为建群种的乔木林和以酸枣为主的灌木林,经济林面积占比较大,主要有花椒、樱桃、山楂、核桃等.
  • 摘要:生态清淤,又称环保清淤,是为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清淤,目的是减少二次污染,不同于为改善航行和排涝行洪条件而进行的疏浚.从施工方法来看,传统清淤是将河道水排干后由挖掘机(或其他挖掘机械)将淤泥挖除,通过自卸车运输等方式运至指定地点,淤泥一般只进行晾晒处理;生态清淤是利用专用的生态清淤船将淤泥水下绞吸,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至干化站进行沙泥分离、浓缩、脱水固化等处理,最终实现淤泥无害化、减量化.
  • 摘要:金堤河末端洪水资源化,对保障河南、山东两省工农业水生态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管理中,应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从确保防洪安全,保障水质不污染,加强水资源统筹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等四个方面出发,坚持人水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摘要: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水生态文明秉承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人、水、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是有效推进经济新常态时期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建设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完善的绿色水环境体系和先进的水文化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策略,突出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现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滞后于形势发展步伐,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自身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
  • 摘要:水利投资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水利投资效益一般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往对水利投资效益的测算,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如防洪、灌溉、发电效益等方面.但是,随着我国对水利生态的重视,水利投资的生态效益日趋突出.在实践中,水利投资的生态效益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体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二是防沙固沙,保持上游水土,减少下游泥沙淤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是改善饮用水环境,特别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
  • 摘要:“江河枯竭”指代的是水资源危机.我国是一个有水国家,但在十四亿人口面前却是杯水车薪.我国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上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阻碍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江河理想中的功能转型是在保证水资源污染有效控制和水源不存在枯竭状况下,综合考虑本地区各方面利益和因素,走出本地区具有特色的水资源利用发展道路。我们所提倡的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水资源危机处理的核心问题应当是如何将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相一致。这就迫切需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与时代发展进程相吻合,与世界相接轨。
  •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获取之间扭曲的关系,不但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波及区域之间以及相关生态保护与建设利益者之间的和谐.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生态环境问题便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密切的一种伴生现象长期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大多数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制度,在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中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基于生态补偿成本、机会成本法、水资源价值法模型分别演算了淮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并对机会成本法、水资源价值法模型演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 摘要:传统水利工程以改造和控制河流,满足防洪、发电和水资源利用为目的,对于水环境、水生态基本功能,特别是涉及水生态生命功能的保护与影响明显考虑不足,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合理把握好开发利用的强度,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遵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较之传统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